孩子叛逆,老公出走,我抑鬱║學會妥協,讓愛作主,幸福依舊在

2020-08-28 可能主義者



那天夜裡,孩子半夜玩遊戲,被老公逮到了,老公敲開孩子的房門,卻不說話,只拿了一把椅子坐在孩子的房門口,孩子也不說話,父女倆就那樣旁若無人地枯坐到凌晨。第二天晚上,我聽到老公又在敲孩子的房門,就問了句:她不是在睡覺了嗎?幹嘛還要叫醒她?「老公晃了晃手中的手機氣呼呼地說:」你以為她真的在睡覺嗎?在玩遊戲哪!「第二天,父女倆大吵了一架,老公氣得摔下一句話:」這孩子完全廢了,都是你造成的,我不會再管了。「然後摔門而去,一個月了,至今不回,我該怎麼辦?

這是我前些天發出的悟空問答,收到了79個回答。網友們見仁見智,各抒己見,或委婉或一針見血,給我帶來了很多的觸動。


梳理觀點,我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嗎?

1.老公把責任推到妻子身上,並且離家出走一個月,這是很不負責任的。但妻子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沒盡到賢內助的職責。

2.家長們愛說孩子叛逆,其實是個不公正的標籤。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得給孩子一個自主選擇的時空,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處事能力,又能幫助他樹立信心和責任感。

3.叛逆期的孩子是最可憐的,他們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所以,應該多理解、多開導,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4.不要動不動以自己想法揣測孩子,更不要惡語相身或冷漠地管制。惡語相對是教育裡最差勁的方式,而冷漠的管制其實是一種冷暴力,誰也受不了。

5.教育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媽媽和爸爸要學著輪流去和孩子溝通。溝通的時候不要用長輩的口吻,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方式。

聆聽建議,我能找到解決的方式途徑嗎?

1.讓孩子向爸爸道歉,給爸爸一個臺階,給爸爸一個釋懷的理由。

2.借孩子的口,說出媽媽的不易以及爸爸自身的錯誤,讓老公迷途知返。

2.帶女兒去做些她比較喜歡的事情,或者下樓陪孩子散散步鍛鍊身體,閒餘時間可以坐一起追劇。

3.媽媽必須尊重爸爸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哪怕爸爸做錯了,媽媽只能背後告訴爸爸讓他改正!

4.媽媽在這個時候要強大,對孩子要耐心引導,不要指望老公(這種會甩手賭氣出走一個月的老公一時是很難回頭的),以避免窩裡鬥,真的把孩子廢了。

5.有的網友認為男人比女人更適合教育孩子,指導孩子。所以,妻子應該想辦法喚回老公。

6.有的網友則認為,聰明的媽媽一定先解決孩子問題,再去和老公討論!

敏感扎心的提醒,我能視而不見嗎?

1.老公是在借題發揮,孩子打遊戲這只是他找的一個藉口,而掩飾了自己真正的其他目的。

2.如果孩子心裡承受能力比較差,要提防方法過激導致孩子走極端。


這個案例中的「我」其實是我好朋友婷。提問中提供的信息只是婷家庭中的冰山一角,現在,我根據網友們的理解,再加上後期與婷交流的信息整理出幾點想法。

01母親,別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許多父親之所以在孩子生活中缺席,並不一定是因為他缺少教養孩子的能力,而有可能是母親沒有給他教養孩子的機會。婷曾說過,老公以前會約孩子出去玩,可是她一想到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所以經常投反對票。

婷說,女兒一直很乖巧,成績雖然不大好,但還算聽話會努力。這次疫情,婷希望女兒抓住時機刻苦學習爭取逆襲,所以看管得比較嚴格。怎奈時事弄人,女兒半夜玩手機被父親逮到,偏偏父親因為情緒(夫妻關係這些年不大和諧,疫情之下矛盾更甚)處理不當,以至父女反目。

夫妻和睦才是家庭的基礎。

老公出走後,女兒也破罐破摔,網課愛上不上的,作業根本寫不進去。看著女兒無聊地走來走去,也不願和自己下樓散心,婷的焦慮益發嚴重,整夜整夜地睡不著。所以,母女倆一起去看了心理醫生,結果是:女兒問題不大,婷倒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在這種情況下,婷沒有告訴老公自己的病症,理由是:說了他也不會信的。婷又把女兒看作自己的命,抓得緊緊的。女兒的姑姑想接孩子去自己家過些日子,婷卻擔心這顧忌那的,婉拒了。

婷這樣「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容不得老公插手,即使老公的出發點是對的,她也沒能用心維護老公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以至今日。著實令人深思和反省。


02父親,贏了孩子,輸了感情,你又怎能開心起來

或許是想督促女兒專心學習提高成績,也或許是因為女兒曾經否認、指責自己胡亂猜疑,所以婷的老公偷偷地在女兒的手機裡設置了某個監控程序,這種行為大大傷害了叛逆期女兒的自尊心,更加強烈地激起了女兒的牴觸和反抗心理。

當婷的老公發現女兒半夜玩手機的時候,他因為自己的情緒有問題(夫妻相處日漸糟糕,關係愈發冷淡),所以採取了一種令人窒息的方式——拿把椅子堵住女兒的房門卻不理論——哼!我說的沒錯吧,我沒有猜疑你,你還有什麼話說。可是,女兒已經有樣學樣了——不認錯不求饒也不爭辯。

這種冷漠的不爭不罵不辯的對峙其實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傷人更重

第二天,婷的老公一錯再錯,當女兒再次玩手機的時候,他欲故伎重演,被「護犢心切」的婷打亂了,他憤然離家而去。

這一走,沒有臺階,就更上不來也下不去了。

爭執對錯是一個讓彼此都容易激動和挫敗的方式,因為彼此背後的期待都沒有被理解,彼此的需求都未獲得滿足,誰也不能釋懷,誰也高興不起來。


03拒絕迴避,學會妥協,你才能收穫愛的甘甜


一個家庭和諧的地方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彼此信任,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以正面管教為上策。

珍尼爾森博士在她的有關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童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其實,當孩子犯了錯被發現時,她自己也明白不對,但嘴上未必會承認,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給孩子一個反省的過程,等事後再和她他溝通,相信孩子也能接受。

《親密關係》中講到:和相愛的人吵架並不能解決任何事,而只會讓我們愈來愈不信任對方,也愈不信任我們的愛。我們原本應該讓愛來療傷並接近彼此的距離,但我們卻讓怒氣將彼此的距離拉大。

婚姻生活裡,有一件事是誰也不能替代的,那就是教養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合力。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能把孩子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孩子出現問題,任何一方都不能逃避不能賭氣,逃避解決不了家庭問題,堵氣更容易走進死胡同。

有天晚上,網友夫妻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架了,網友妻子氣得和衣而臥,網友也氣得吃不下睡不著,就穿上衣服散心去了,沒想到,妻子給他發了條信息,說她也出去了,如果網友不回去她就順著一條路一直走下去!網友大驚,趕緊只好開著車子到處找,於凌晨兩點終於把妻子找回家!

設想一下,如果網友也賭氣一條道走到黑,那場面真的沒法收拾了。

所以,男人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好好做丈夫、好好做父親!



04剖析自我,學會釋放,你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

有網友這樣說:你老公要離家出走了,是因為他對你和你女兒都很失望,你也得反省一下自己在教育女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我們建議她耐心和女兒溝通,指出女兒身上存在的問題,並告訴她雖然爸爸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但出發點一定是為她好,希望她能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用實際行動做好自己,到時父親一定會高興地回歸家庭。

婷說,我也曾要求女兒給她爸爸發個信息打個電話道個歉,可女兒似乎更委屈,不是沉默就是哭。一看到女兒哭,婷的心就受不了,認錯道歉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交流的過程,婷一直糾結於「女兒以前一直很聽話的……問題不是女兒玩遊戲,而是課聽不進去,做不了作業」。

聊到這裡的時候,感覺婷的家庭就是中國版的《熱鍋上的家庭》——16歲的克勞迪婭叛逆了,吸菸喝酒,離家出走,跟她媽媽吵架,不服她媽媽。

需要治療的真正就是孩子嗎?不。

我們看到的都是現象。通過家庭治療師一次一次像偵探行為一樣的會面,最終抽絲剝繭,我們才看到這個家庭問題的的真正根源在哪兒——最嚴重的問題是父母之間無聲無息的疏遠和婚姻關係的逐漸冷卻,在某種程度上,克勞迪婭的危機也許就是夫妻發展出來的,是夫妻拿來應付更嚴重的婚姻冷卻問題的辦法。

從《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我們知道了,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系統,系統才是決定著整個系統是否運轉的最本質的東西。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一個系統來談論幸福感,所有不快樂的人都來自於壓力巨大的家庭。

婷把女兒看作自己的命,把女兒的教育問題看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至於老公回到家只能躲進書房與電腦相伴。以至今日都在有意無意地責怪對方,都認為對方已經不在乎自己,便不再交流,所以這是導致家裡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芒格說:在一個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眼裡,看世界上什麼東西都覺得像是釘子。

婷現在就是一個手裡拿著錘子的人,所以,我們建議她大膽放手,主動撤退——找個地方放鬆放鬆自己,一方面緩解自己的焦慮,一方面為丈夫創造教養女兒的機會。

希望婷能像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尋找,放下手中的錘子,看到滿地的綠草和鮮花,重新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青春期叛逆到底是個什麼鬼?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叛逆、離家出走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想要怎樣?這種情況,是不是很熟悉?兒子馬上10歲了,我們倆時不時的發生爭執,他會對我吹鬍子瞪眼;我嘮嘮叨叨對他說教或者說一些他不愛聽的話的時候,他會捂著耳朵,一副極其不耐煩的樣子!我心裡暗驚:可怕的青春期要來了!這麼叛逆!怎麼辦?怕,沒有用啊!我得想招對付他啊!我得想辦法幫助他減少青春期叛逆行為啊!我得趕緊為我們倆的情感帳戶增加儲蓄啊......那麼,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
  • 孩子的叛逆還有救嗎?擔心是沒有用的,家長應該學會這幾點
    眾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而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孩子一直處於叛逆期,而家長卻又顯得無能為力。面對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無可奈何,最終妥協:唉,沒關係,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過了就好了。實際上,這種理解是不對的。
  • 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家長很頭疼?理解和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突然接到她老公電話,說她兒子離家出走了。我一聽就慌了,這外面正下著鵝毛大雪,孩子能去哪呢?我趕緊結帳,準備和她一起去找孩子,閨蜜去攔住我,說:」沒事,不要緊,他經常離家出走,過兩天就會回來的」。我一下子就愣住了,這是當媽說的話嗎?孩子聽到這話會多麼難過呀。 閨蜜兒子今年上高二,是個斯斯文文,很清秀的男孩。閨蜜老公工作都很忙,平時都是閨蜜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 孩子的叛逆是個寶!
    愛學習的孩子突然厭學,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變身惡魔,妙語連珠的孩子突然跟家長無言以對。家長要學會放手,越被放手的孩子,越不容易有激烈的叛逆。信任與陪伴會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康、陽光、自信、充滿責任與愛的自我。而打壓、批評、否定、恐嚇則會形成壓抑、退縮、不信任的自我。
  • 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時,父母這樣應對讓他受益一生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也很重要。這是妥協還是什麼?當孩子說「我要離家出走」時,父母將可以終身受益。1.了解孩子離家出走的心理1.強迫父母,讓他們自己妥協在這個世界上,孩子和父母是唯一讓自己成為誘餌並讓對方妥協的人。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這場默默的戰鬥中,孩子們總是站在高位,讓父母「低頭」對他自己的依賴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而是他父母對他的愛。
  • 孩子瘋狂叛逆,家長的救命稻草,就是送去叛逆青少年特訓學校?
    孩子瘋狂叛逆,家長的救命稻草,就是送去叛逆青少年特訓學校?不少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瘋狂叛逆束手無策,好話說盡,辦法用盡,最後孩子還是不吃那一套,依舊我行我素,可憐家長步步後退,孩子卻絲毫不感恩。第二,青少年叛逆的最關鍵的幾個點分別是:成績下降→頻繁違反班級或學校紀律→輟學、停學→離家出走→接觸社會青少年→完成從學生到社會混混的轉變!幹預的節點越往後孩子受到的影響就越大,當然重塑的難度就越大。
  • 曠課、逃學、離家出走,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如此叛逆暴躁?
    而遇到了喜歡曠課、逃學的、喜歡離家出走的孩子,家人更是無語,家裡面總是隔山差五的要上演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很多家長又都是雙職工家庭,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導致很多家長都是心力交瘁。
  • 別讓你的「嘮叨」養出「終生叛逆」的孩子
    不要再以愛之名強迫孩子聽了樊登講《不管教的勇氣》,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觀。內心燃起一股溫柔的力量,以合作夥伴的角度審視我的孩子,萌生更多感恩之心。世上沒有壞父母,只有笨父母,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好」卻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 為了證明被愛,我叛逆了十二年」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倒影。作為父母,從孩子的行為中,你能否觀照到自己的影子呢?你能否聽到孩子的「叛逆」「搗蛋」「不懂事」背後的真正心聲呢?今天,讓我們走進「堅持叛逆」十二年的會娟的內心,感受一下對於叛逆這件事,孩子是怎麼想的?
  • 15歲叛逆女孩離家出走,欲想騙民警被識破:為何要離家出走?
    民警十分疑惑,並且女孩當時用方言與人通話時還和這個00後媽媽報喜「放心吧,警察相信我了」。民警聽懂了女孩的方言,並且教育了這個15歲的叛逆少女。小女孩對民警交代的家庭背景都是虛構的,父母並非不想管她,她的離家出走讓她的父母十分擔心,這個15歲的女孩為何要撒謊呢?為何要離家出走呢?
  • 因為叛逆,孩子離家出走12年,母親苦思了12年
    然後就進入了越打越叛逆,越叛逆越打的情況。小真有三兄妹,父親早逝,母親為了養活三個孩子,帶著三個孩子南下打工。母親要去上班,家裡留著12歲的小真在家照顧弟弟妹妹。 從農村裡到城裡面來的小真,對城裡的一切都很好奇。看看別的孩子為什麼能這樣幸福,自己卻要照顧弟妹。事情做不好時,常被媽媽打罵。當時生活艱辛,母親心情也不好,因為總生活不如意,孩子也不懂事。於是常會打罵孩子,來強逼孩子懂事。
  • 青春叛逆早期的孩子想要離家出走,媽媽寫給她的一封信
    孩子還沒有邁進12歲,青春早期各種症狀的萌芽就蹭蹭的往外冒:說話不耐煩,聽不得父母教,更聽不得媽媽嘮叨,一不小心,父母不是觸雷就是觸礁。就嚷著要離家出走已經是第四次了。每次引發的事情都是些小事:無非是幹擾了她,責備了她,或是囉嗦了她不喜歡的話題。青春叛逆早期的號角已吹響了,沒有耐心傾聽表現得尤其明顯:狂躁!太狂躁!!!叫吼功有增無減,摔門功變本加厲!!!縱觀幾年來有關離家出走的新聞,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10-16歲的青春叛逆期少年。萬一什麼時候真的來一次…,想想就十分害怕!
  • 孩子叛逆的年齡段,父母學會4種引導方式,比打罵孩子管用
    孩子叛逆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階段的特徵表現,父母知道的孩子叛逆的階段一般是在孩子的18歲前後,但是這是孩子的一個叛逆的階段,還有另外的幾個叛逆的階段。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在兩歲的時候,還有一個是在孩子六七歲的時候,這兩個階段,父母們都會發現,孩子為什麼會變得很不聽話呢?還會跟父母對著幹,怎麼說教都不聽,甚至還會動手去打孩子,但是效果依舊不是那麼的好。
  • 孩子總不聽你的話?總愛這樣教育的媽媽,難怪他叛逆
    …甚至還會和父母大動幹戈,離家出走的......01孩子叛逆的背後,是父母愛的匱乏2018年12月,湖南沅江,一小學6年級男孩在在臥室內用菜刀連砍母親20餘刀,將母親殘忍殺死。據悉,這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而他媽媽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
  • 孩子為什麼叛逆
    你從來都不愛我」!想必這句話從誰的口中說出都夠傷人的了。更何況這句話是從自己的孩子口中說出來呢。這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會有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有多少人認為自從自己當了爸爸,當了媽媽,放棄了太多自我的東西,而全心全意付出自己的愛,給那個叫「孩子」的人!可那個孩子卻用這樣的語言來回饋自己的父母。
  • 朱丹終於曬了老公和孩子合影,周一圍徹底妥協,肯配合秀恩愛了
    去年朱丹因為懷孕停工,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但老公周一圍卻因為《演員的誕生》大火。至此,倆人的婚姻也開始被熟知,並不斷的被網友拿來解讀、討論。朱丹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灑脫果斷,敢愛敢恨的,在《演員的誕生》火起來的那段時間,朱丹頻頻在微博上發動態表白老公周一圍。但因為周一圍低調的個性,也讓「周一圍不愛朱丹」的言論四起。
  • 5天後,思念無聲,瀰漫溫柔,再次相見,為愛妥協,重現往日幸福
    當兩個人在戀愛的時候,彼此有一些摩擦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僅僅因為一些摩擦就造成兩個人的最終分手,那就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們在愛情當中也要學會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只有這樣,一段感情才有可能走到最後,我們也才可能和最愛的人一直相守下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5天後,思念無聲,瀰漫溫柔,再次相見的這幾個星座,將會為愛妥協,重現往日幸福。
  • 總為孩子叛逆而發愁?德國心理學家表明:越叛逆,越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的二次發育,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正漸漸成為一個「大人」,但同時他們心理還不是很成熟。身體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不成熟形成一種反差,讓孩子不知所措。這時孩子很容易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臆斷,形成與父母意志的強烈反差,所謂的叛逆就形成了。
  • 趙薇新劇直擊婚姻危機:女人,千萬別為愛妥協
    媽媽過得很不幸福,即使爸爸和別人住在了一起,她依舊不肯離婚,說是為了面子。 媽媽說:我只有你了,你要懂事。 她問:媽媽,你那麼懂事,為什麼夜夜還在洗手間哭? 媽媽沒有回答。
  •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做好這4點,你的管教才能行之有效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收到來自家長們的求助。其中有一類求助特別多,也比較典型,那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9~16歲)越來越叛逆,父母該如何管教?無論是習慣、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青春期孩子的表現常常會超出父母們的承受能力,父母們對此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