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tau階段變化與阿爾茨海默症演變有關

2020-12-17 科學網

磷酸化tau階段變化與阿爾茨海默症演變有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5 12:57:45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Eric McDadeRandall J. Bateman團隊合作發現,可溶的磷酸化tau標記將tau、澱粉樣蛋白以及主導遺傳的阿爾茨海默症階段演變聯繫起來。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311日發表在《自然-醫學》上。

研究人員在主導遺傳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研究的四十年中,對腦脊液標記中tau蛋白多個位點的磷酸化狀態進行了量化。

他們確定了tau階段模式,其中特定部位的磷酸化變化發生在疾病進展的不同時期,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遵循不同的軌跡。

這些tau磷酸化狀態的變化與疾病的結構、代謝、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臨床標誌物獨特相關。某些伴隨著澱粉樣β的集聚的tau磷酸化((p-tau217p-tau181))狀態初始增加要追溯到二十年之前,那時聚集性tau病理學還未發展。其他的(p-tau205t-tau)隨著萎縮和代謝不足而增加,更接近發作症狀。

這些發現提供了關於tau、澱粉樣β蛋白和神經退行性聯繫的途徑的見解,並可能促進基於tau的治療的臨床試驗。

據介紹,研究基於tau的阿爾茨海默症需要了解與tau相關的疾病變化階段。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oluble phosphorylated tau signature links tau, amyloid and the evolution of stages of dominantly inherited Alzheimer’s disease

Author: Nicolas R. Barthlemy, Yan Li, Nelly Joseph-Mathurin, Brian A. Gordon, Jason Hassenstab, Tammie. L. S. Benzinger, Virginia Buckles, Anne M. Fagan, Richard J. Perrin, Alison M. Goate, John C. Morris, Celeste M. Karch, Chengjie Xiong, Ricardo Allegri, Patricio Chrem Mendez, Sarah B. Berman, Takeshi Ikeuchi, Hiroshi Mori, Hiroyuki Shimada, Mikio Shoji, Kazushi Suzuki, James Noble, Martin Farlow, Jasmeer Chhatwal, Neill R. Graff-Radford, Stephen Salloway, Peter R. Schofield, Colin L. Masters, Ralph N. Martins, Antoinette OConnor, Nick C. Fox, Johannes Levin, Mathias Jucker, Audrey Gabelle, Sylvain Lehmann, Chihiro Sato, Randall J. Bateman, Eric McDade

Issue&Volume: 2020-03-11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tau-based therap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ing of disease-related changes in tau. We quantified the phosphorylation state at multiple sites of the tau protei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markers across four decade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dominantly inherited Alzheimer’s disease. We identified a pattern of tau staging where site-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changes occur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follow distinct trajectories over time. These tau phosphorylation state changes are uniquely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metabolic, neurodegenerative and clinical markers of disease, and some (p-tau217 and p-tau181) begin with the initial increases in aggregate amyloid-β as early as two decades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gated tau pathology. Others (p-tau205 and t-tau) increase with atrophy and hypometabolism closer to symptom onse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athways linking tau, amyloid-β and neurodegeneration, and may facilitate clinical trials of tau-based treatments.

DOI: 10.1038/s41591-020-0781-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781-z

相關焦點

  •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4:06 瑞典斯科訥大學醫院Oskar Hansson團隊分析了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鑑別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準確性
  • 血漿磷酸化tau181蛋白可用於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病和額顳葉變性
    血漿磷酸化tau181蛋白可用於預測阿爾茨海默氏病和額顳葉變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9 12:20:54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dam L.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在症狀出現之前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變化
    、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in Ljubljana)和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的同事一起,發現了新形式的tau蛋白,這種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變得異常,然後才出現認知問題。
  • 《科學》子刊:AD新診斷窗口——Aβ與P-Tau早有關聯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特徵病理生物標記物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Aβ)斑塊和tau蛋白纏結。雖然前期細胞和動物學實驗證實Ab可能會導致神經細胞tau病理性相關改變,包括其磷酸化和釋放量的增加,但對二者關係的研究僅局限於某一時間點,二者隨病理變化的相互關係卻未知。
  •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找到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記者5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劉飛教授領銜的「tau代謝與老年性痴呆」研究團隊,TDP-43蛋白的病變可能通過影響tau mRNA的代謝加工,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 首個Tau抗體臨床試驗失敗 阿爾茨海默症Tau藥物還有哪些希望?
    然而,除了semorinemab在阿爾茨海默症中的失敗之外,另外兩個主要的抗tau蛋白候選藥物也已經在進行性核上性麻痺(PSP,tau蛋白病變疾病)試驗中失敗了。負面和混雜的數據引發的問題與給出的答案一樣多,semorinemab的數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TAURIEL試驗失敗是因為抗tau蛋白藥物不能勝任阿爾茨海默病的任務嗎?抗體與tau蛋白的結合方式是否錯誤?
  • MicroRNA治療AD:miR-200a-3p可減輕Aβ產生和Tau 過度磷酸化
    AD具有兩個特徵性病理改變:一是由β-澱粉樣蛋白前體裂解酶1(BACE1)主導的Aβ澱粉樣蛋白的過度產生,二是由於蛋白激酶A (PKA)相關的激酶/磷酸酶系統失衡引起的tau蛋白過度磷酸化。Aβ1-42的產生減少,tau蛋白在絲氨酸202/蘇氨酸205(AT8),絲氨酸214(S214),絲氨酸396(S396)和絲氨酸356(S356)表位的磷酸化顯著降低;並且,流式結果表明其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總凋亡的比率均顯著降低。
  • P-tau蛋白可檢測老年痴呆發病,提前診斷又多了一份希望
    這項研究由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巴塞隆納貝塔研究中心、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醫學中心和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發現了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變得異常的新型tau蛋白,並開發了新的工具來檢測這些細微的變化,並在人類樣本中證實了他們的結果。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EMBO分子醫學》和《老年痴呆症》上。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或增加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生物...
    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神經病學》在線期刊上的一項初步研究發現,即使健康的年輕男性僅一晚睡眠不足時,他們血液中tau蛋白(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會增高。tau蛋白是在神經元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積聚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它可以在疾病症狀出現前幾十年就在大腦中開始發育。
  • .| 阿爾茨海默病,是製藥巨頭們的研發墳場,實驗組效果比對照組更差
    【4】Tau假設:在阿爾茨海默病中,tau蛋白的變化導致腦細胞中微管的分解。tau假說提出tau蛋白異常引發疾病級聯。在該模型中,過度磷酸化的tau開始與tau配對, 最終,它們在神經細胞體內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微管就會崩解,破壞細胞骨架的結構,從而使神經元的運輸系統崩潰。 這可能首先導致神經元之間的生化通信失敗,然後導致細胞死亡。
  • 多巴胺療法可改善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認知功能
    紐約(2020年7月15日)-一項由阿爾茨海默氏症藥物發現基金會支持並於今日在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的研究提供了第一個證據證明羅替戈汀是一種作用於大腦中多巴胺傳播的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輕度至中度的阿爾茨海默氏病。
  • Brain最新研究再掀tau-β澱粉蛋白之爭,百健(Biogen)突破性進展被...
    2015年3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上周五,百健(Biogen)公布了其實驗性阿爾茨海默氏症(AD)藥物BIIB037激動人心的早期數據。然而,本周來自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一項最新研究,卻給百健的突破性進展迎頭潑了一盆冷水,該研究可能會重新掀起有關製藥行業在研AD藥物是否真的找到了正確靶標的長期爭論。本周二發表於神經學期刊《大腦》(Brain)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tau蛋白的異常積累是阿爾茨海默氏症(AD)患者認知衰退和記憶喪失的真正源頭。
  • 酗酒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在更年輕的時候發病且症狀很嚴重
    然而,範恩斯坦研究所關於酗酒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au蛋白上。這項研究的一個潛在突破將是明確地解釋在過量酒精的影響下,tau蛋白是如何從一種正常的蛋白質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元湮滅原因。紐約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正走在發現的正確道路上。
  •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tau蛋白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元兇
    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進行PET掃描,圖片來自public domain。這些研究結果使得科學家們日益認識到tau比澱粉樣蛋白更直接地導致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變性,同時也證實了近期開發的基於tau的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大腦成像技術(下稱tau-PET)可加快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試驗並改善個性化患者治療。
  • 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導讀55期
    因此,減少的SWR-DW耦合可能會導致AD學習障礙,並且在短暫的休息-任務-休息期間,紡錘波-DW耦合可能會成為這些大腦動態變化過程中與AD相關的早期變化的生物標記。這篇綜述裡,作者回顧了與衰老和AD有關的細胞衰老研究,並探討了細胞衰老和AD這兩個因素,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 BRAIN:唐氏症候群患者全生命周期神經炎症的演變
    與早期炎症情況一致,作者發現,在Aβ沉積或tau高磷酸化之前,兒童唐氏症候群組(1-10歲)的小膠質細胞胞體大小增加(3.9倍)(圖1B),突起長度有所增加(圖1C)。在這個階段,小膠質細胞數量的無顯著變化(圖1E)。
  • 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振蕩和腦刺激
    AD的形態學特徵包括澱粉樣β(amyloid-beta, Aβ)肽的細胞外沉積,過度磷酸化tau蛋白的細胞內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的形成,神經斑塊,以及大腦皮層和海馬中進行性和大量的神經元和突觸損失。
  • 新的藥物有助於改善多種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
    原創 Marco Meglio 阿爾茨海默病Sumifilam(舒米非蘭姆)可能是第一個改善幾種生物標誌物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方法。這篇文章,「Sumifilam改善了阿爾茨海默病2b期研究中的多個生物標誌物」,最初發表在NeurologyLive上。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物靶點被證實
    這些結果證實了這種酶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並指出抑制這種酶的作用是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具有神經炎症特徵的疾病的潛在靶點。研究者從左至右分別是Santiago Vázquez, Carles Galdeano, Mercè Pallàs and Christian Griñán-Ferré一種聚焦於炎症過程的策略目前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療效有限,而且只能用於病情較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