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自信獨立和能夠享受快樂的能力

2020-09-17 知育心理知小魚


過於聽話的孩子,完美到並不真實

大部分父母理想中孩子的模樣:聽話、不頂嘴、積極主動念書、不讓父母操心、不會早戀、不會去想和學習無關的事情...

如果誰家有這樣的孩子,想必一定是會收穫無數羨慕的眼光。

老人們常常會抱怨,以前家裡三個五個一樣都長大了,還成長的很好,怎麼現在家裡就一個兩個還這麼多問題?的確,如今的生活,有太多紛擾,和幾十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太多的不同。面對各種各樣的吸引力和擾動,如果孩子還能表現的和理想中一樣完美,真的不應該為此高興的太早。或許,是孩子潛在的問題還沒有顯現出來。

因為過於聽話的孩子,完美到不真實。

真實的孩子,應該是這樣的:會發脾氣、亂丟東西、喜歡玩手機玩遊戲、周末和假期總想著同學出去玩、喜歡二次元cosplay和一些家長看來奇奇怪怪的東西、房間書桌亂七八糟、總覺得父母愛嘮叨煩死了......

似乎大部分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而這,其實也是孩子們的常態。

現實生活中,面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父母時常覺得會很挫敗,因為總認為自己為了孩子付出很多,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孩子的表現,卻始終達不到想像中的樣子。

或許,需要邀請父母來一起思考:如果我們的期待和孩子不一致,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關係和諧的關鍵,積極回應和表示興趣


從孩子上學以後,我們開始習慣性的說教、嘮叨、甚至難免對孩子責罵和懲罰。當然,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然而慢慢的,親子關係似乎變得相敬如「冰」。「吃了嗎?」、「看書了嗎?」、「考了多少分?」......每天談論的,只是一些冰冷的話。

孩子進入小學、進入初中、上高中,每個階段都會有很多困難,需要孩子去適應和克服。作為家長,我們時常感到疲憊不堪,其實孩子們也輕鬆不到哪裡去。

面對學習、人際、生活,孩子難免會有很多困惑,比如覺得「數學好難,我怎麼都學不會」、「最近和朋友鬧彆扭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好難過」...孩子這些真實的想法,也總會被學習成績、課堂表現、課外班掩蓋。

從進入學校以後,父母關心的重點,開始更多的集中在課業,問的最多的是關於學習,最能引發爸媽情緒的是考試成績。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應該有的興趣愛好,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卻往往被我們忽視。

慢慢地,孩子很少再去表達,因為孩子會覺得,無論自己說什麼,都不能有自己的聲音,總要聽父母的話。很多青少年和家庭的割裂,往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總有家長前來諮詢,孩子和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回家就把自己關進房間,不願多說一句話......

家長們的焦慮總是有太多相似,或許我們需要去想一想,為什麼孩子現在不願意交流了呢?孩子願意和我們聊天時說的最多的話題是什麼,而事實上我們又試圖和孩子去談論些什麼呢?...

回應一個人的需求,可以滿足他的情感需要。

所有關係和諧的關鍵,都在於積極回應並表示興趣。


陪伴孩子去自我探索


很多女性都表示,當自己拿到駕照後,最忌諱的就是老公當「陪練」。因為駕駛技術嫻熟的老公,會在旁邊不停的嘮叨說教...

其實老公並沒有錯,他希望用他自己已有的寶貴經驗告訴你開車的要領和技巧,希望可以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然而他錯在,沒有給你自己去琢磨探索和練習的時間。

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

作為一路走來的成年人,我們也會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總是急於告訴孩子我們認為的最好的人生範本和答案,卻沒有給他們機會,嘗試去自我探索。

兒童期爸爸媽媽說什麼都好,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決定很多事情。可是慢慢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於父母的很多話還是「視而不見」。爸媽們也慢慢開始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其實,日常中我們所謂的「不聽話」,只是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做,並不一定就代表孩子的做法真的一定是錯的。在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探索機會,對孩子來說,是有利無害的。

青少年階段沒有經歷過很好的自我探索,自我沒有得到整合發展,心智年齡還沒有完全過渡,很容易情緒不穩定,進入社會後在面臨工作、人際、婚戀等各方面的選擇和衝突時,也很容易出現各個方面的困難。

有不少女性,在家中是乖乖女,但是結婚生孩子後,婆婆不論怎麼說怎麼做都會覺得很反感,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決定遭到幹預,婆媳矛盾成了家庭的定時炸彈。其實,這也是青春期叛逆延後的表現之一。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需要有一個時期,去有探索,去真正的認識自己,去清楚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才有機會做決定。有些人探索期會很長,比如談了很多次戀愛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伴侶,然後才進入婚姻。

探索過,才會看到真正的自己。沒有探索過,是無法發展出真正的自我。

現實生活中,聽話的孩子,出狀況出問題的概率是很高的。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初中高中都沒有和我們爭吵過,也沒有因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爭取過,父母說什麼都好什麼都聽,這樣的孩子,父母真的不能開心太早。

陪伴他,鼓勵他去探索,去做嘗試,只要是安全的,做任何自己喜歡的活動。

父母的保護期,其實只有不到15年。

嬰幼兒期孩子全身心的需要我們,初中青春期開始,對孩子有影響力是孩子的同學,從初二初三到高中,父母能做的,只是分享一些價值觀。

青春期的親子衝突問題很多,因為孩子的自我想法已經固定了,不會再像嬰幼兒那樣對我們的建議和嘮叨照單全收。

事實上,很多衝突,是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父母還認為,孩子應該要聽自己的話。

親子教養的核心,其實在於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把孩子比做植物,關係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養分。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人生路上獲得力量的源泉。

15年的陪伴中,我們能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自信、獨立、和能夠享受快樂的能力。

陪伴、傾聽、培養孩子發展自我認同和獨立自主的能力,給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然後,我們只需要站在孩子身後,目送孩子去遠行。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奮鬥出來的,他應當為自己去負責。相信屬於孩子的生命,孩子會走出自己的路。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舞蹈,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就是:讓孩子學舞蹈,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原因很簡單,舞蹈除了能帶給孩子良好的形體、優雅的氣質,還能培養內心的自信和不畏艱難的勇氣。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中國古代就有相關記載——漢焦贛《易林·訟之中孚》:「謝恩拜德,舞蹈欣躍,歡樂受福。」宋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預撰神道碑》:「公既至,以二十騎自衛,入見蜀主,諭以禍福,示以恩信。 蜀之君臣舞蹈感悅。」
  • 閱讀能力,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真正意義在於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這個能力夠強,將會獲得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高品質的生活。什麼是閱讀?如何培養才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在《閱讀手冊》這本書裡能找到答案。這本書既是一本幫助父母學習如何培養孩子閱讀技術的書,也是一本普及閱讀常識的實用之書。《閱讀手冊》是由徐智明夫婦,真心爸媽共同編寫完成的。
  • 經濟獨立的媽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沒想到,兒子驕傲地答上一句:「對呀,我和妹妹跟著媽媽就肯定有好吃的。」語氣裡,全都是自豪,我都不知道他的底氣來自何方。仔細一問,哦,原來是因為他覺得媽媽廚藝一百分,隨時給他們弄好吃的,而且不需要向爸爸伸手也可以給他們買許多好吃的。聽到兒子這麼說,我覺得自己的形象突然就高大起來了,走路的腰杆子也挺著特別直。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底氣?!
  • mini辣目洋子火了,氣場強大,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自信
    自信是一種來之不易的品質,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自信源自於安全感,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安全感缺乏的時候,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就是孩子的父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媽媽必須同時餵養孩子的身體和精神,且精神上的需求更重於身體的需求。」
  • 蘇格拉底也知道,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
    同時在這段對話情境裡,蘇格拉底也給作為父母的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再沒有什麼比讓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生命和世界的存在以及意義這份禮物,更能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了……而在《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這本書裡,十四歲主人公奇奇的爸爸就是像蘇格拉底一樣送給了奇奇一份神奇無比的生日禮物,讓奇奇和他的另一個夥伴追隨著探索尋寶的路線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有一種答案是「你可以」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有人說「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人說「教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人說「自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有人說「秀恩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管是哪一種,父母總是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
  • 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護
    禮物,作為節日裡不可缺少的一項,不僅成人需要,孩子更是渴望得到。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具體的,是可見可摸的,這樣他們才能感受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再送給孩子一份更驚喜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的陪伴和愛護。孩童時代,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左右。現在留守兒童確實很多,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會說:出去掙錢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也願意和爺爺奶奶待在家裡。
  • 送給孩子最好的暑假禮物 推薦幾本適合暑假閱讀的書
    原標題:送給孩子最好的暑假禮物 推薦幾本適合暑假閱讀的書  轉眼間,暑假已經過去一半,有的孩子整天奔波在去上興趣班的路上,有的孩子則整天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此刻,孩子的課業壓力相對不大,可以多讀些課外書,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 母親節送給媽媽最好的四個禮物
    母親節到了,我來列舉一些非常合適母親節送的禮物,方便廣大子女參考借鑑。1、按摩椅,讓媽媽放鬆疲憊的身體送給母親的禮物,當然健康是首選了。自己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夠生活得更好,經常勞累。如果我們送給母親一個按摩椅,讓她們在下班之後,放鬆放鬆身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 父母把這3個禮物送給孩子,長大後勝過10套房子
    聰明的父母會把以下三個禮物送給孩子,勝過贈予10套房子。:能夠獨立自主的人,才能立足社會 第一個禮物是:獨立自理的能力。孩子從「不會」到「會」,需要不斷的學習、犯錯,在重複的嘗試當中掌握經驗。 所謂獨立,不僅是擁有獨立選擇的權利,還要擁有犯錯的自由,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自由。
  • 三八節,女人送給自己最好的3件禮物(值得收藏)
    所有女人都希望,在這一天,收到愛人送的禮物。收到了,固然欣喜,沒有,也無需在意。因為,女人一生最好的禮物,不是男人送的,而是自己送給自己的。對女人來說,一生最大的精彩,就是自由而獨立。有自己的工作、朋友、愛好,閒暇之時,可以盡情享受生活,每一天都心情愉悅,容光煥發。這樣從心而活的你,身上會有一種奪目的光彩,自信從容,波瀾不驚。
  • 充足的睡眠和娛樂陪伴是送給小學及之前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童年是每個人身體和智力發育最關鍵的時期,所以每位導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和學校老師】都有責任與義務保護孩子孩子身心健康同步發育。給孩子壓歲錢、買最新款的玩具、挑最時尚的服裝......如今,絕大多數孩子都在不斷的接受禮物中度過。那麼,送給小學及之前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呢?
  • 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
    導讀: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讓其重新學會愛自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物是什麼?
    最好的成人禮物,應該不是成人那天才給的。而是之前的十八年每天都給了一點。到了第十八年的時候,發現已經把禮物給齊了。ta有了解世界的知識,有待人處事的三觀,有面對社會的底氣,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有熱愛生活的勇氣,有應對挫折的心態……諸如此類的,我稱之為是前十八年裡給的最好的禮物。
  • 《極簡父母法則》: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
    第一個,「如果孩子和你爭辯,不管這會讓你感到多麼沮喪,這起碼說明孩子自己在進行獨立思考。「是吧,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獨立的見解,這真的是很值得讚揚和慶幸的品質呢。之前聽到「聽說你的孩子很叛逆,我很羨慕你」的說法,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現在想想,還真的是。
  • 六一兒童節,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哪些呢?
    2020年的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了,各位家長們又開始忙碌地挑禮物了,你想好送給孩子什麼禮物了嗎?送給孩子書籍,熱愛學習閱讀我們常說:愛讀書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在這個電子設備充斥的時代裡,能夠讓孩子安安靜靜讀上幾本書,對他們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
  • 父母應該送給孩子的4件「禮物」,和金錢無關,卻十足珍貴
    著名主持人塗磊曾經送給女兒小櫻桃一件禮物,特別有愛。 塗磊除了是主持人,也是感情分析專家,心思很細膩,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育兒方式,有一次她問女兒想要什麼禮物。 小櫻桃直接回答:「我想要恐龍。」
  •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其實,這些具體的期待歸納起來,無非是幾個核心的品質:健康、快樂、自信、獨立。它們是這些期待的深層涵義,也是實現這些「指標」的「地基」。但,願望不一定都能變成現實,尤其是在育兒之路上。儘管為人父母時刻在考驗著我們的耐心、脾氣、情緒甚至理智,但事實上,和我們的生活、事業、愛情一樣,育兒同樣是有「捷徑」的。《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便是這樣一本教你擺脫焦慮,如何從容應對育兒難題的著作。
  • 受挫能力,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簡單的來說就是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生活總是充滿各種挑戰的,所以我們需要自信,勇敢,分享,面對各種挑戰。 受挫力培養如此重要,那作為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呢?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詳細了解如何做的問題。
  •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樂高,而是這些
    文 | 阿秋首發 | 學長微課堂(cztuan)在人一生中重要的時間點上,幾乎都有禮物的陪伴。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送給孩子的禮物更是需要精心挑選,因為往往一個恰到好處的禮物,可以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