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後孩子歸誰? 滿8周歲子女應該有話語權

2020-12-24 金羊網

父母離婚後孩子歸誰? 滿8周歲子女應該有話語權

金羊網  作者:董柳  2020-05-28

報告指出,5月24日下午、25日上午,各代表團小組會議審議了民法典草案。

從「性騷擾」到「高空拋物」,各代表團審議後民法典草案作了100多處修改

羊城晚報特派北京記者 董柳

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通過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報告指出,5月24日下午、25日上午,各代表團小組會議審議了民法典草案。代表們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編纂和立法的意義,同時代表們也對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對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對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見、近期收到的部分代表在第二次研讀討論民法典草案中所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了逐條研究。同時,就提出的修改意見聽取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有關負責同志的意見。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對草案共作了一百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四十餘處。

建築維修資金使用情況要定期公布

草案第二百八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有的代表提出,應當強調定期公布,以更好地保障業主的知情權。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將上述規定修改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布。

草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對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責任作了規定。有的代表提出,實踐中,有的地方發生地面塌陷致人損害問題,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建議對此作出規定。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這一條中明確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並對因他人原因導致倒塌、塌陷的侵權責任作出了規定。

物業不得斷電停水催交物業費

草案第九百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物業服務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等法律法規的行為,物業服務人應當及時採取合理措施制止,報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協助處理。

有的代表提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對於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物業服務人也應當予以制止。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對這一款作相應的修改。

有的代表提出,實踐中,有的物業服務人員採取斷水、斷電等方式催收物業費,對業主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建議予以規範。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在草案第九百四十四條增加一款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細化性騷擾條款有關規定

草案第九百九十五條規定,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有的代表提出,要求侵害人賠禮道歉是保護人格權的一種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人的人格權,建議將賠禮道歉請求權納入這一規定之中。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增加相應的規定。

草案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列舉了人身損害賠償的具體賠償項目。有的代表提出,在人身損害賠償中,「住院夥食補助費」是受害人治療和康復中需要支出的合理費用,建議參照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將「住院夥食補助費」明確列為人身損害賠償項目。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在這一條中增加相關內容。

草案第一千零一十條第一款對禁止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作了規定。有的代表建議將這一款修改為:「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使規定的針對性更明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作相應的修改。

個人信息保密義務的主體範圍擴大

草案第一千零三十九條規定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有的代表提出,除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外,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也應當承擔這一保密義務。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將這一條修改為:國家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於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洩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草案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履行妥善保管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病理資料、醫療費用等病歷資料的義務作了規定。有的代表提出,根據國家關於醫療機構病歷管理的有關規定,醫療費用不屬於病歷資料的內容,建議刪除。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刪除這一款中的「醫療費用」。

高空拋物由公安等機關查找責任人

草案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了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有的代表提出,已滿八周歲的子女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願,以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在該款中增加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草案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發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有的代表提出,高空拋物或者墜物行為危害公眾安全,公安機關有責任進行調查以查清責任人,建議將「有關機關」明確為「公安等機關」。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這一意見,將上述規定中的「有關機關」修改為「公安等機關」。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明確離婚後撫養權歸誰: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去年11月,8歲的小志(化名)與10歲的姐姐小珠(化名)在父母的離婚案中,分別手寫證詞表示願意跟隨母親生活。據悉,姐弟倆的父母因感情破裂在法院進行離婚訴訟,但雙方均提出要求姐弟倆由自已攜帶撫養。法院認為,由於姐弟倆均超過八周歲,經詢問都表示希望繼續跟隨母親生活。因此,尊重孩子的意見,判決姐弟倆繼續由母親攜帶撫養,由父親支付撫養費。父母離婚,孩子跟隨哪一方生活?
  • 【法官說「典」】離婚後子女歸誰?民法典明確: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父母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該由孩子自己選擇,還是父母決定?民法典新增了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的規定,明確規定子女已滿八周歲,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思。本案中,小花已年滿8周歲,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故在判決撫養權時應當充分尊重其撫養意見。問:法院在判決撫養權歸屬時依照何種原則?考察哪些因素?
  • 父母離婚後 子女跟誰過?孩子滿8周歲就可以自行選擇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父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由誰撫養?許多家庭因此爭得面紅耳赤。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對離婚家庭子女撫養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律師方梅概括了三點,一是明確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二是增加了已滿八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跟誰的條文;三是明確了雙方因撫養問題協商不成,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方梅介紹,《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明確了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
  • 父母離婚後因為試管技術出生的孩子應該由誰撫養?
    ,但是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就比如通過試管技術獲得的孩子只與父母一方有血緣關係,一旦父母沒了感情想要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怎麼分?應該歸給誰?接下來請看羅超英律師對此的詳細解答。案件詳情孫某和陳某在2013年結婚,兩人婚後多年沒有孩子,。
  • 【解讀民法典】離婚後小孩撫養權歸誰?
    父母離婚後孩子由誰撫養法律是如何規定的?《民法典》實施前,「有利於子女的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為基本原則。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並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4、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並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5、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 民法典·新變化:父母離婚 孩子滿8歲有權決定跟誰一起生活
    夫妻離婚,往往意味著無法再共同撫養孩子。此次《民法典》將子女撫養意願的參考年齡由10周歲調整為8周歲,規定「子女已滿8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充分尊重和保障了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個人真實意願在撫養權歸屬上的決定作用。
  • 【以案釋法】夫妻離婚 子女歸誰撫養?
    夫妻離婚 子女歸誰撫養?民法典: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民法典明確,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小肖與小柯(化名)於2010年登記結婚。婚後,雙方於2011年生育女兒小雪(化名)。2016年,小雪被診斷為I型糖尿病,跟隨母親生活並由其照顧。
  • 淺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撫養權糾紛需尊重八周歲孩子的話語權
    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是處理離婚案件子女撫養問題的基本原則。撫養權的歸屬到底誰的意願更重要?《民法典》給出了明確答案。案例:郭某和楊某離婚協議中約定婚生女兒隨楊某生活,離婚3年後,因孩子有逆反心理,楊某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學習,後經郭某徵求孩子意見,孩子同意跟隨郭某生活。郭某訴至法院要求變更撫養權。法院認為,本案婚生女兒現已年滿8周歲,經本院依法徵求其意見,女兒表示今後願意隨郭某一起生活。
  • 民法典草案最新修改: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民法典草案最新修改: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2020-05-27 14:17:47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試管嬰兒僅與父母一方有血緣關係,雙方離婚後孩子撫養權該歸誰?
    現代輔助生育技術的發展圓了不少家庭生育孩子的夢想,同時也帶來不少法律乃至倫理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例如通過試管技術獲得的孩子僅與父或母一方有血緣關係,一旦男女雙方離婚,孩子應該歸誰?一方面,法官向陳湘釋明,雖然小孩跟父親沒有遺傳學上的父女關係,但在法律上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父親孫興可以主張撫養權、探視權,即使撫養權給母親,也應保障父親一方相應的權利。另一方面,法官向孫興釋明,孩子由誰撫養,應當從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小孩尚不滿三周歲,跟隨母親生活對其更有利。
  • 【每月說法】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如何確定?這3個要點很重要!
    【每月說法】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如何確定?這3個要點很重要!但當父母走上離婚的道路孩子的撫養權會成為焦點夫妻間的子女爭奪戰經常上演孩子到底歸誰?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一、法院在審判中,什麼情形下會優先考慮子女跟隨其中一方生活?0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 夫妻離婚,子女不滿兩周歲,撫養權歸誰?
    岑某不服,提起上訴……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歸屬要聽誰?學習《民法典》,爸媽不用再爭了。(2) 母方有撫養條件但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如果父方沒有要求,就應當讓母方撫養,因為撫養子女也是母親的義務。(3) 因其他原因,子女確實無法隨母方生活的。如果父母雙方協議不滿兩周歲的子女隨父方生活,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也可以由父方撫養。
  • 離婚了娃跟誰?孩子滿八歲就能自己決定
    如果雙方對孩子的撫養權爭執不下,法院會根據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及兩周歲以下子女歸母親撫養等原則來判決。如果孩子年滿10周歲,法院就會尊重孩子的真實意願。此次《民法典》將子女撫養意願的參考年齡由10周歲調整為8周歲,規定「子女已滿8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充分尊重和保障了8周歲以上未成年人個人真實意願在撫養權歸屬上的決定作用。
  •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由誰撫養?民法典有規定
    大洋網訊 寶寶一歲半,父母離婚,雙方爭奪撫養權,撫養權該歸誰?一起來看看民法典怎麼規定!法院裁判:孩子歸母親撫養因雙方爭議極大,花都區法院啟動家事調查程序,依託家事審判「三員」制度,依法委託兩名家事調查員深入原、被告所在的村委就該案有關事項進行詳細調查,並詢問了原、被告的親屬、鄰居等,出具《家事調查報告》交由原、被告質證。
  • 離婚後不滿兩歲子女歸誰?
    廣州市普法辦廣州市司法局廣州日報社聯合推出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花法宣)花都區一對年輕夫妻在協議離婚時,雙方約定孩子歸父親撫養。但緊接著,兩人又變卦,協議約定孩子改為母親撫養。但此後,父親卻拒不交出孩子的撫養權。母親無奈之下,一紙訴狀告上法院。孩子的撫養權該歸誰?
  • 父母離婚民法典如何規定撫養權 子女年滿八歲 跟誰自己決定
    內容提要: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但當父母走上離婚的道路,孩子的撫養權會成為焦點,夫妻間的子女爭奪戰經常上演。孩子到底歸誰?學歷高、條件好就一定能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嗎?2021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給出了答案。
  • 未婚生育的孩子,撫養權應該歸誰?
    "未婚生子即非婚生子女,是在依法確立婚姻關係前或婚外行為所生的子女,如同居、婚前行為、姘居、通姦乃至被強姦後所生的子女。隨著現代社會觀念的轉變,未婚生子越來越常見。那麼,未婚生的孩子到底由誰來養呢?"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一般根據有利於子女成長原則進行,全面考慮子女成長中生理、心理及人格道德方面的需要,結合他們的居住生活環境與父母雙方的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來進行判決。但哺乳期間的孩子一般判給女方撫養,滿8周歲的法院還會徵求孩子的意見。
  • 離婚子女歸誰撫養?法院如何判決?
    面臨離婚時,身為父母的最割捨不下的是孩子,都希望孩子跟著自己生活,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和教育。法院在判決孩子撫養權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 走進民法典 || 父母離婚後,孩子撫養權歸誰?
    父母離婚後孩子的撫養權應該歸誰?《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第三款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 父母離婚,孩子的撫養權歸誰?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