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2021-01-11 人民網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漢語拼音並不是第一個漢字注音方案,但卻是最成功的方案。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等中國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識字量作為基礎,不便初學者掌握。而近代以來,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嘗試,或過於複雜,或不夠科學,或不便於國際交往,多流於「紙上的藍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漢語拼音方案》獨闢蹊徑,數易其稿,甫一公布,一錘定音,體現了「當代倉頡」的工匠精神。

  在現代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進程中,頒布拼音方案,大大促進了普通話的推廣。秦代以降,「書同文」貫穿了整部中國史;然而,華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話一直沒能「走遍天下」,「十裡不同音」雖有地域文化的特點,卻成為交流溝通的障礙。而拼音有效保證普通話在傳播中不變味、不走形,「為『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後一公裡」。

  漢語拼音的普及,見證著中國普及國民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國家發展的歷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拼音檢字法打通了說話與認字的界限,一本《新華字典》為中國文盲率快速下降立下汗馬功勞;改革開放後,經商潮、務工潮促成社會流動,普通話助力五湖四海中國人天南海北共尋夢;今天,方塊字藉助國際通用鍵盤走進電腦和手機,拼音「拼」出不計其數的經貿大單、文化大餐,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也形塑著當代中國的面貌。

  近年來,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少國家掀起了「漢語熱」,漢語拼音成為了解中國的先修課。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語詞典》中,「Jiaozi」(餃子)、「Renminbi」(人民幣)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漢語詞彙逐漸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國《明鏡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來)為封面標題,折射出中國發展的國際影響。當漢語拼音從「中國標準」變為講述中國故事的「國際標準」,這把「語言鑰匙」也就成了世界的「文化橋梁」。

  其實,拼音的發展史本身就印證了中國人立足傳統、擁抱世界的襟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說:對於漢語漢字,起先是外國人為外國人而拼音化,後來是外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最後是中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確實,從四百年前利瑪竇為學習中文給漢字注音,到中國學者在語文運動中爭論漢字存廢,再到《漢語拼音方案》將拉丁字母用法中國化……「睡獅」醒來,中國重新找回了文化的根底與自信。

  「The city of Beijing!」17年前,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時,有人發現漢語拼音「Beijing」取代了曾經國際通用的威妥瑪拼寫「Peking」。一字之差,透視出兩種拼法的地位起落。如今,鞏固認字工具、學前教育等核心功能,在信息媒介、文化交流等新領域開疆拓土,是拼音面向未來的任務。與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時代旋律偕行,漢語拼音仍然大有可為。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8日 05 版)

(責編:馮粒、王倩)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一甲子與時偕行
    在小學第一課上朗讀「a,o,e」,造句本裡歪斜的漢字中夾雜著幾個拼音,或許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發送微信,內容檢索,深夜「碼字」,每日工作生活中漢語拼音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今年是《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走過一甲子,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
  • 漢語拼音一甲子
    原標題:漢語拼音一甲子 「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普通話。」當年山西農民的一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對漢語拼音的喜愛。自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已走過60個年頭。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已經通過了漢語水平5級考試的尚比亞留學生馬約翰如是說。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祿興認為,新中國成立後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在語言文字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都具有裡程碑意義,尤其是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記錄和拼寫漢語的音節,為漢字輸入計算機、為漢語與世界接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於華裔孩子或者留學生來說,要想學習漢語,漢語拼音就是敲門磚,是拐杖,是學說漢語的第一步。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以漢語拼音方案為例,確定何種形式的拼音字母是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前提條件,但學界對為何選擇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的問題卻鮮有研究。[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字改革工作者的主觀意願來看,研究和擬制漢語拼音方案不僅是為了給漢字注音及用作普通話教學的工具,同時也用以進行拼音文字的試驗工作。所以,文字改革工作者不僅從漢字注音角度,同時也是從創製新文字角度來討論拼音字母的選擇問題。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漢語拼音60年:助掃除文盲 成進入國際的文化橋梁
    走進了你我 走向了世界漢語拼音一甲子本報記者 丁雅誦「注音識字好辦法,一樹開下兩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學會普通話。」當年山西農民的一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對漢語拼音的喜愛。自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已走過60個年頭。
  • 不會漢語拼音,信息照樣發(創新故事)
    於是,外孫女手把手地教她接電話、輸號碼撥電話,並告訴她用漢語拼音還可以輸漢字發簡訊。  雖然曾從教38年,對漢語拼音爛熟於心,但要用拼音發簡訊,沈莉娟感覺仍是件大難事:手機有很多按鍵,按鍵上還有密密麻麻的字母符號。她總是不能短時間內發出簡訊。「按鍵上的字母太小,又按英文字母順序設計的,和拼音的聲韻母表不一樣,老是記不住。」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漢語拼音60年:為實現「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後一公裡
    是繼承中國古代的直音、反切傳統,吸納外國傳教士的標音方法,還是採用近代中國人自創的拼音方案?據介紹,在漢語拼音方案制定期間,出現過一波群眾設計拼音方案的熱潮。這些方案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用漢字偏旁部首做字母,有的採用純粹拉丁字母、純粹俄文字母,還有的用簡單線條的大小、長短、方向等變化來表示字母……但這也充分表明了「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是長久以來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
  • 關注丨顧之川:《漢語拼音方案》與中小學語文教學
    郭沫若在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幹部大會上作的《在春天搶著來播種》(1950)報告中說:「佔全國領導地位的《人民日報》每天只銷九萬份,這說明了很大的一個問題:第一是文盲多,第二是文字困難,很值得我們考慮。」為了儘快建設獨立、統一、富強的現代民族國家,需要一大批適用的高中級建設人才,要培養能夠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的「又紅又專」的人才,首要的就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發展教育,掃除文盲。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增強節儉意識 始終艱苦奮鬥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增強節儉意識 始終艱苦奮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1日 21:42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本臺消息,明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將發表評論員文章
  • 【教學隨筆】拼音教學心得
    漢語拼音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一年級的小孩子注意力時間很短,愛玩、好動並且只對感興趣的事物才能提起精神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要怎樣教他們才能對學習拼音產生興趣呢?經過與同事們的探討和自己的摸索,把一些拼音教學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激發學生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 漢語拼音一甲子:從歷史走向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
    每年九月,新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都會在語文課本的第二章開始漢語拼音的學習,這也是他們學習中國漢字的起點。  從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並決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起,漢語拼音已經走過六十年。從學習漢字到推廣普通話,從文本輸入到信息溝通,從教育普及到國際交流,漢語拼音早已嵌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須臾不可缺少。
  •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先學漢語拼音還是漢字引熱議 專家:因人而異 2016年09月05日 09: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中文漢語拼音輸入法
    中文漢語拼音輸入法 生活工具 大小: 3.62M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1949年10月10日,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立即著手進行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  ◆1950年到1955年,全國各地工農兵、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海外華僑共633人寄來了655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從中選擇了264種,編印成《各地人士寄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彙編》兩冊,作為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重要參考資料。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它不止在中國內地的基礎教育中全面使用,更在海外漢語使用地區和場所(如東南亞、各國唐人街)廣泛流通,是目前世界通用的漢字拉丁字母轉寫方案。漢語拼音今天有如此的影響力,但其實它的出世不過一個甲子而已,漢語拼音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的?本文將為您簡單分析。
  • 《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學習漢語拼音,是每個中國人讀書識字的起點,它構成了我們對語言世界最初的印象。然而漢語拼音並非古而有之,它經過了幾代人漫長的探索與研究,在新中國文字改革的進程中,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我國本來沒有拼音字母,傳統上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 諧音注音學中文利弊何在 學者:應學好漢語拼音
    諧音注音學中文利弊何在 學者:應學好漢語拼音 2016年07月30日 08: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羅蘭爍 仇子興 字號 內容摘要:其實,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為了迅速掌握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