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不成了?

2020-08-27 李玫瑾育兒課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家長應該做點什麼呢?


「分化」造成的原因和應對的方法與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對你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1


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小學是人的一生比較平穩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在小學時期,「語數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

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後,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於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的等等。

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策略]

小學時期,由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是不可取的,過於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初一、初二,正當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1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識面要儘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3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2


意志力和毅力上的原因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鬆,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讚揚。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採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於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策略]


如何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優良品格?

1首先,家長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我認為應這樣認識:「會學習才會玩」,「學習快樂」。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


2其次,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勤奮」裡面包含的內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觀願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願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奮」總是和意志力在一塊兒。對於剛進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養的目標。但是,現在城市裡的獨生子女們,經常連一點點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談何容易!所以,希望孩子勤奮,還是先從忍耐力開始吧!


3第三,教育學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鬥,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梁。秋天的碩果從來不屬於春天的賞花人,而屬於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奮學習需堅持到底。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只要堅持到底,一定會成功。


3


學習習慣上的原因現在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於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情商)


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複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策略]

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並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誇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4


青春期帶來的煩惱


初二學生一般剛進入青春期,心理起伏較大,體驗深刻。特別是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有的學生把月經、遺精、乳房、痛經等正常的生理髮育現象視為疾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 


[策略]

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儘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裡的包袱,專心學習。


5


個性與人際關係的尷尬性格比較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而不善於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遊戲和網絡上尋找寄託。


[策略]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裡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述。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人士(醫生)的指導。


6


家庭的幹擾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儘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發了財或升了官,或調動工作,或出現其他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策略]

儘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儘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徵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採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會有疏漏,而且會使孩子的心事越積越多,還可能使孩子走向極端。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與孩子起了語言上的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決不能激化矛盾。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應立即主動採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但決不放棄。等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7


社會的影響


初二時期,媒體和同伴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有時候,父母、老師的一千句,還抵不上他夥伴的一句。一個很好的孩子,因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談戀愛、與社會上的「哥們兒」交往,可能一落千丈。


[策略]

這一點家長要十分注意。對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交壞朋友、談戀愛、看黃色書刊影視等要密切關注。要儘可能地避免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這些東西,少受不良影響。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時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出現這些問題的苗頭時,及早發現,早做工作。


8


理想和價值觀因素


初二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這時的孩子如果沒有理想,有不正確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虛無、仇視、冷漠等),就會形成人的發展的「價值空白」或「價值邪惡」,以後再也不好教育了。這不僅僅會造成學習上出現分化的問題了,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之路怎麼走,都讓人擔憂!


[策略]

要教育孩子愛祖國、愛人民,樹立崇高理想。要愛護、幫助弱小。要做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家庭和父母有報答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這些不空洞,都是很現實的。

重視對孩子的理想教育,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低境界的價值觀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儘量少接觸家長生意場、官場上的朋友。生意場、官場上的好的東西,等孩子長大成人了再學,也不遲。

關注孩子結交的人,了解孩子交朋友的情況。交什麼樣的朋友,能反映出孩子是什麼樣真實狀態。幫助孩子結交好朋友,斷絕壞朋友。

這樣做,都是因為孩子小,是非判斷力較弱,又正是理想和價值觀形成時期。


9


其他原因


人的發展需要許多因素來支撐。譬如:文化因素。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書香的環境中,就容易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要讓孩子愛學習,家長就要愛學習。再如:經濟因素。家庭太富和太窮,如果家長處理不好,那麼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留下陰影。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分化的重要因素。 


[策略]

家長要明白自己的情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與窮。富,不為富不仁,避免「暴發戶心態」;窮,不埋怨社會,避免「等靠要心態」。防止金錢對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如:不給孩子穿高檔服裝,不給孩子多的現金,不讓孩子「顯擺」;應不讓孩子寒酸,不讓孩子無零花錢,不讓孩子自卑。

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多到對孩子有良好影響的場所去活動,儘量避免不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孟母三遷」提醒我們,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下降了?隱患竟然在小學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分化」造成的原因和應對的方法與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對你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 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小學是人的一生比較平穩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
  •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一上初中成績就一落千丈?
    在我印象裡,她兒子成績其實一直不錯的。小學的時候,她兒子年年都是三好學生,一到放假前開家長會,每次都能領回來一堆證書。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總要誇她一句「兒子學習好不操心」。確實是這樣。這孩子聰明,學什麼都很快,才三年級的時候就能背下來快一百首詩了。於是,他媽媽索性給他送到了我們區重點,每天七點鐘就起床做飯,送他上學。
  •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就下降了?(原來隱患在小學,現在改還來得及)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家長應該做點什麼呢?「分化」造成的原因和應對的方法與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對你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 為什麼孩子小學成績好,到了初中、高中就不行了?
    2019年8月4日 星期天 晴今天接待了一個即將上高中的學生,媽媽反饋自己曾經的那個學習好、又聽話的乖乖女在初二的時候突然變得反抗、不愛學習、迷戀手機等等。初二確實是很多優秀學生分水嶺的一個年級,這個時候,家長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情緒狀態和神經反應彈性,而不只是簡單的作業和成績。
  • 為什麼你家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成績差?有多少父母知道原因呢?
    有不少家長在群裡求助:自己的孩子小學的時候,成績非常好,特別是在二三年級的時候,經常考100分,但是到了初中之後,成績卻一落千丈。這估計是不少父母頭痛的事情,以前那個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但是上了初中之後卻變成了年級倒數,曾經那一顆愛學習的心,一下子被現實打碎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不願意面對學習,逃避現實中的自己,當他越逃避學習,反而越多知識不懂,最終就是徹底變成了現實中被「遺棄」的孩子。
  • 小學成績對中學成績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能直接決定中學成績好壞
    從孩子小學階段開始,家長們對孩子的成績都是比較關心的。如果孩子在小學期間成績出現波動,家長們的情緒會被調動起來。特別是孩子小學成績不太好的情況下,家長們就更擔心了。這樣下去,孩子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是不是會受到嚴重影響呢?相信這個疑問,困擾著不少的家長。
  • 小學語文成績好,為什麼初中就跟不上了?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小學語文成績好,為什麼初中就跟不上了?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位學生,小學語文成績常年拿第一,但是初中之後,語文成績開始下降,150分滿分的試卷只能考90-100分,這個分數區間可以說非常低,原本驕傲的家長,也因為孩子成績下降變得憂心忡忡,擔心中考的時候,語文成績拖後腿。
  • 孩子小學成績都接近滿分,為什麼初中考試成績差?戳中了多少家長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小學一年級就督促和指導孩子學習。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考試都能考一個不錯的成績,平均成績幾乎滿分,有時候都能拿到滿分。家長對這個成績非常滿意,認為孩子有學習的天分,非常優秀。然而,升入初中之後,孩子的成績逐漸下滑,甚至有的科目不及格。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小學成績很好,為什麼到了初中高中就下滑了?班主任一語中的
    非常巧的是,因為經常跟孩子打交道所以結交了不少家長,其中就有幾位是教師,他們有人是初中班主任,有的是退休老教師。大家針對「為什麼有的孩子小學成績拔尖,中學之後成績平平?」進行了討論,這些老師一語中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為什麼孩子小學考高分,初中成績就驟降?
    許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普遍下降。 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
  • 為什麼畫畫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好?
    小編有話說:進入小學之後的爸媽有木有發現?班級裡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好像美術成績也都不差欸!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發現好嗎,從達文西、米開朗琪羅,到達利,大藝術家們都兼具了學霸的屬性。這裡頭有什麼聯繫嗎?當然啦——還有哪種課外活動比畫畫更適合鍛鍊孩子各種與學習相關的能力的嗎?答案是,沒有!
  • 讓孩子大量閱讀會影響學習成績嗎?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
    很多家長從小學開始就很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初中成績不好,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小學時,家長忽略了一種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是什麼呢?現在的家長普遍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少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書架,但是如果問一問孩子書架上的書都讀過嗎,答案十有八九會讓父母失望,從頭到尾認真讀過的書不過少數幾本,能反覆閱讀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說,孩子的閱讀量和擁有的圖書量不成比例,這就意味著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圖書時出現了嚴重錯位。父母認為好的書,孩子不感興趣;孩子喜歡的書,家長認為不值得讀。
  • 在小學前成績都不錯的孩子,為什麼上了小學後成績卻越來越差?
    文丨C媽學堂 孩子一上小學,有些家長就開始頭疼了,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本來在幼兒園的時候,感覺不怎麼笨,但是上了小學之後,成績卻一直處於末端,到底是為什麼呢?
  • 小學英語模範生變中學「學困生」?孩子的好英語可能是假象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幾年裡,英語學習一直都不錯,但升入初中後,孩子英語竟然變差了,甚至成了學困生。
  • 有家長炫耀孩子小學是學渣,一到中學就逆襲成學霸,你敢相信嗎
    我們會發現網上經常有高中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說,自己孩子就是小學的學渣,到了初中,突然開竅。成績扶搖直上,一路從班上墊底,直衝到班級前幾名,然後考上重點高中重點班。小學是學渣到中學後逆襲,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有些家長會感到無比的欣慰,還好,機會還有大把。當然我們也說:哪怕是成績較差的孩子,在中考沒有結束前,都不要放棄,努力了或許有一線希望。不努力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 小學成績好,為什麼初中突然變差了?
    大部分科目在初三上學期就結束新授課學習,所以速度較快,同時,綜合難度加大,這個階段呈現的特點是,「尖子生」融會貫通,不論題型怎麼變化都能迎刃而解,相反,在初一初二就落下的學生在這個階段不僅在成績上很難追趕,更嚴重的是失去信心,從而厭倦學習,懈怠考試。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成績平平?
  • 孩子為何到了中學成績一落千丈?是老師不會教嗎?應對措施看過來
    孩子小學成績一直不錯,可是上了中學成績就一落千丈,於是有家長質疑:是中學老師不會教嗎?當然不是!這是對中學老師極不公正的誤解。不過,也難怪家長質疑,因為很多孩子上小學時成績看起來很不錯,可是上了初中,確實成績一落千丈。
  • 為什麼說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孩子在上小學的這幾年中,學習成績一直都挺好,每次學校考試的分數都不低,這讓家長以為孩子在學習上沒問題。但是升入初中後,事情就起變化了。原來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一進入初中學習成績居然就下降了很多。這讓很多家長都搞不明白到底怎麼回事:看著孩子依然在認真學習啊,而且小學學習成績也挺不錯,為什麼上了初中就不行呢?
  • 都說初一數學與小學,有很多重疊部分,為什麼有孩子成績嚴重下滑
    小升初大家的成績幾乎相當,成績好一點的都在95~98分上下,學霸100,好像看不出大家有什麼差距。大家分數也就一兩分的差距。事實上真沒差距嗎?其實不然,正如網友們說的,98分和100分的差距不是2分,因為考100分的同學是被分數限制了,已到了天花板。另外小升初的考試中題目相對偏簡單,掩蓋了差距。
  • 如何避免小學成績好初中不一定好,初中成績好高中不一定好的問題發生
    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小學學習好初中學習也很好,或者是初中學習很好到了高中學習成績也一樣很好的例子,而且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 比如我清楚地記得我有兩個小學同學在小學時候學習確實是非常好,一直都是老師、家長眼裡、嘴裡讓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他們上初中之後就泯然於眾了,儘管那個年代很多人認為最好的選擇是去上中專,但是他們最終連普高也沒考上。 而到了初中也有同學學習成績非常不錯,並且還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結果卻是最終連個公辦的大專都沒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