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託管蛋糕擴大至18萬億 又一外資行入局搶市場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基金託管蛋糕擴大至18萬億 又一外資行入局搶市場

  今年以來,基金行業發展態勢迅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託管基金總資產達到了18.64萬億元,較2019年底的14.82萬億元已經大幅增長。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都盯上了證券投資基金託管的「蛋糕」。

  僅從託管費用角度看,截至2019年底,公布託管費用的39家金融機構的託管費用規模已約合計為144.61億元。

  2020年新增基金託管機構達11家,其中包括近日獲批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銀中國」)。《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發現,上一次金融機構密集獲得基金託管資格是在2014年。

  2019年銀行基金託管費用已超143億元

  近日,德銀中國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成為繼渣打中國、花旗中國之後獲得該資格的第三家外資銀行

  談及積極布局基金託管資格的原因,德意志銀行證券投資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宋文君告訴記者,布局基金託管業務符合德意志銀行集團對中國這一戰略重要市場定位,也體現了集團履行了加大對中國市場投入的承諾。取得該牌照不僅有助於德意志銀行提升中國本土及跨境的託管資產規模增長,同時該行也希望此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

  「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投資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且監管層正推動資本市場加速對外開放,機遇廣闊。在此背景下,我們希望將德意志銀行境外相關的服務帶入國內,也希望在服務國際投資者的基礎上,服務更多境內的機構投資者和基金管理公司。」宋文君如是說。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擁有基金託管資格的金融機構共58家,其中銀行機構有30家,外資銀行有3家。記者梳理數據發現,按照截至2020年12月31日統計計算,託管基金總資產(開放式+封閉式)最多的基金託管人中,前19名均為中資銀行機構,其中,前5名依次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

  截至2019年底,各家具有基金託管資格的金融機構也賺得盆滿缽滿。數據顯示,公布了託管費用的39家金融機構中,託管費用規模最多的是工行,約為24.92億元,其中27家銀行的託管費用規模達到了143.15億元。

  「申請基金託管資格期間德銀中國與監管進行了數輪緊密溝通,並在此過程中獲得了監管的諸多寶貴建議。」宋文君向記者透露道,結合監管要求,德銀中國從人員、系統、辦公場所等多方面進行了升級,並獲得了銀行內管理層及各相關團隊的大力支持。「我們把獲得基金託管資格視為綜合性金融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隨著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客戶的業務規模取得了快速發展,除了帳戶管理、清算、核算等基礎的服務之外,我們希望藉助德意志銀行集團的優勢,在外匯交易、現金管理、績效評估等多方面,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以進一步增強客戶黏性、挖掘客戶潛力。」

  記者注意到,目前,與德銀中國同期,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也在申請在華的基金託管資格。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又一家外資銀行獲基金託管資格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加速對外開放,外資託管機構未來或在外資公募基金以及基金公司跨境產品的託管上斬獲市場份額。12月13日早間,證監會網站掛出關於核准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批覆函。
  • 基金圈大消息!這三家外資銀行衝擊公募託管資格來了,影響有多大?
    不過,未來隨著網際網路平臺興起,銀行在基金銷售上的優勢逐漸弱化,加上證券市場發展,託管機構能夠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公募基金託管從比拼「基金銷售」回歸至比拼「綜合服務能力」,或是未來大勢所趨。多家外資行申請公募基金託管資格又有外資銀行即將試水公募基金託管業務。
  • 滙豐花旗之後 又一外資行基金託管資格申請公布!傳遞什麼...
    其次,雖然其直接收入並不多,但帶來的業務往來可拓展與基金在其他業務上的合作,如投貸聯動等,增加合作的平臺基礎。「還有一點就是,在某些基金託管領域,外資行有優勢。資本市場擴大開放,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都在大力吸引外資投資人特別是機構投資人,如QFII,這類基金未來會越來越多。對於這類投資人,這些外資行可能以前就是其服務行。
  • 中證監:核准花旗銀行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
    中證監昨日(1日)公布,核准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這是繼2018年渣打銀行作為首家外資銀行拿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牌照之後,又一家外資託管行獲批。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早前曾表示,外資託管的入場對當前的託管格局會造成一定的衝擊,並分走20萬億人民幣基金託管市場的一部分的「蛋糕」,但是由於外資銀行代銷能力較中資銀行相對而言有限,所以衝擊不會太大。隨著愈來愈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國內市場,它們的商業模式、投資理念和風險控制等則可能給國內的機構帶來啟發並促進其提升綜合競爭力。
  • 衝擊公募託管資格外資銀行影響有多大?
    繼2018年10月,渣打銀行作為首家外資銀行拿下公募基金託管牌照之後,時隔1年多時間,德意志、滙豐、花旗等外資銀行也相繼遞交公募基金託管資格申請。  多家外資行申請公募基金託管資格   滙豐相關負責人表示,滙豐中國已經正式向證監會遞交基金託管人資格申請,申請開展本地市場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是滙豐在中國內地業務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1.79萬億元!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
  • 又一家外資銀行獲基金託管資格 德意志銀行成渣打、花旗後第三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加速對外開放,外資託管機構未來或在外資公募基金以及基金公司跨境產品的託管上斬獲市場份額。12月13日早間,證監會網站掛出關於核准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批覆函。
  • 基金託管 促進代銷業務良性發展
    證監會公告日前顯示,長江證券與德意志銀行獲批基金託管業務資格。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獲批金融機構數量已有10家,此外,還有西部證券、滙豐銀行(中國)等在排隊中。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2月14日,年內新發基金份額已達到2.88萬億份,相比年初增長94.04%。在此背景下,基金託管業務前景廣闊,市場競爭格局或也將迎來新變化。
  • 金融全方位開放再加碼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多個領域
    近半月來,債市開放等系列開放措施密集落地,多家外資合資券商、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也相繼獲批,此外,在證券、支付、基金託管等多個領域,外資機構在華業務版圖不斷擴大。記者獲悉,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推動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外匯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等更多開放政策也在醞釀中。
  • 基金託管資格加速放開 年內獲批金融機構數量已有10家
    證監會公告日前顯示,長江證券與德意志銀行獲批基金託管業務資格。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獲批金融機構數量已有10家,此外,還有西部證券、... 證監會公告日前顯示,長江證券與德意志銀行獲批基金託管業務資格。
  • 工商銀行資產託管規模近20萬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託管銀行,工商銀行開辦資產託管業務20多年來,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點戰略、保障投資者權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截至2020年末,工行資產託管業務規模近20萬億元,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和保障資管業務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來源:第一財經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緊盯這些在華機遇作者: 杜川[ 近年來,中國加快金融開放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餘條開放措施,包括大幅度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等。可以說,外資金融機構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 招行託管資產超3萬億 新平臺塑「輕型銀行」
    目前,招行網上託管銀行平臺已經與250家資管客戶系統對接成功,基金和證券公司系統對接率分別達到70%和50%。 託管業務直通率提升至95%以上 招商銀行全功能網上託管銀行顛覆了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和客戶服務的手工傳統模式,率先實現了託管指令電子化、業務全流程直通化、業務帳戶查詢實時化、客戶服務網絡化需求。
  • 資本市場再迎多路巨量長線資金:年金、險資、外資三箭齊發
    來源:證券日報 朱寶琛本報記者 朱寶琛年金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的政策上限提高10個百分點、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產設置差異化監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總資產的45%、對QFII等在內的外資「鬆綁」……2021年,資本市場有望迎來更多的增量資金。
  • 外資做大蛋糕 助力國內金融企業價值重估
    來源:紅刊財經紅刊財經 ice_招行穀子地編輯 何豔外資全面進駐,不只是會瓜分蛋糕,恰恰相反,在金融服務領域,外資金融機構具備成熟的投資體系,引入其先進經營理念,有助於共同做大蛋糕,實現多方共贏。11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
  • 詳解外資買債——投資者行為
    正文:外資在中國債市的佔比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3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高達2.26萬億元,其中1.96萬億元託管在中債登,0.3萬億元託管在上清所。與2016年末相比,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債券規模增長近3倍。
  •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今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也於4月1日當天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如今不到5個月時間即獲批,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除了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兩家外資機構也已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請,公募基金業正式迎來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時代。
  • 108萬億市場打通,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銀行間與交易所這兩種債券主要的流通市場,將被打通,有利於釋放流動性,降低資本市場融資成本。據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6月末,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餘額107.7萬億元。如此規模的資本,流行性被釋放,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無疑是個大利好。
  • 太原:明春起免費託管延至18時
    本報訊(記者 趙巖)為切實解決公辦非寄宿制小學學生「放學早、接送難、無人管」問題,從明年春季學期開始,太原市公辦學校小學生放學後免費託管時間將一律延長至18時。近年來,太原市委、市政府把免費託管服務作為全市重點民生工程,持續加大經費投入,不斷擴大實施範圍,全市免費託管服務工作有力有序推進。2015年,太原市教育局在小店、迎澤、杏花嶺、萬柏林4城區的公辦小學和市直屬公辦小學開展免費託管服務試點。
  • 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去年12月,上海,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中國境外投資者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基金產品順利落地。同月,高盛集團正式啟動程序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高盛高華將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證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