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有數學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新課標也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魅力。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它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並不是一下就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再返回到書本上來。例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教師可以跳出數學課本,帶領學生在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找到這節課的關鍵點——關係。第一,說關係,說說你與老師是什麼關係?與同學、與父母都是什麼關係?讓學生對「關係」這個詞語有一個初步了解。第二,猜老師的年齡,先猜老師有多大年齡,「50?」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數量;加一個條件:「小5歲」,那老師幾歲呢?「45」,「45」也是一個數量,那小5歲是什麼呢?引出是相互比較產生的「關係」。第三,猜撲克牌的張數,讓學生猜老師手裡有幾張撲克牌,「11?」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數量,添一個關係:「比它多2張」,那老師手裡有幾張?根據關係,學生一下子就求出來了。接下來的新課,出示小白鴨、小灰鴨、小花鴨的圖片,小白鴨、小灰鴨分別為18隻、24隻,求小花鴨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知道必須有關係才能求出小花鴨的數量。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處不在,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集數學實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長方體的認識」一課,因為長方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總是存在著「相對」或「相交」的位置關係,而抓住了這兩種關係,就抓住了長方體的特點。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看到並重視這兩種關係呢?在課開始前,我先請學生用熱烈的掌聲向前來與我們共同上課的老師表示歡迎,然後研究鼓掌動作:鼓掌動作看起來簡單,實則也有學問,比如這樣鼓掌行嗎(教師用一隻手在胸前扇來扇去)?兩隻手就一定能行嗎(教師用兩隻手前後交錯在胸前扇來扇去)?那麼鼓掌時,兩隻手的位置應該做到掌心相對;通過教師手勢使學生理解「上下相對」「左右相對」的含義。我們再繼續研究鼓掌,你們看這樣行嗎(教師用兩手在胸前不斷做十指交叉動作,學生回答「不行,這叫交叉」)?兩隻手互相交叉,我們可以稱之為「相交」。我最後小結,「相對和交叉」是兩個物體之間或某一物體不同部分之間的兩種位置關係,這些關係在研究鼓掌的動作中有,在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中也有。所以,這節課我們就要在學習長方體的過程中進一步研究「相對」和「相交」的關係。

課堂上,教師除了依照教材上課,還要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重組教材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例如,教學「減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時,我並沒有按照課本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月底,小強的爸爸和小強的叔叔領了工資,相約去超市購物,超市裡擺了許多商品,小強的爸爸看中了一雙球鞋,價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塊手錶,價值397元,他身上帶著465元。那麼,他們該怎麼付錢呢?這裡,我賦枯燥的數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當中,同時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生活處處有數學」。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陽穀縣七級鎮聯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01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幾個語文老師紛紛在群裡表示:「生活中不會這麼煎雞蛋。」然後,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如何煎雞蛋來……,最後還下了個結論說「數學脫離生活。」群裡的數學老師終於看不下去了,「浮出水面」說:「你們這群語文老師啊,哲學的是煎雞蛋嗎?要是光煎雞蛋就上勞技課了。這是要學習數學統籌考慮問題的思想。」
  • 生活處處有數學:交通流量的簡單數學分析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 生活中處處可見與數學有關的知識,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是指課堂教學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它是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需要教師講究方式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高效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有利於學生求知探索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既能獲得數學知識又能掌握數學技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一、?
  •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臺灣名師洪雪芬來杭講解「數學步道」
    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隋雪 實習生 雷雨 通訊員 吳孝玲)近日,臺灣名師洪雪芬做客杭州市聞濤小學,為同學們上了一堂趣味數學課。  洪雪芬是臺灣最高榮譽師鐸獎獲得者,超腦麥斯課程總監,被譽為「數學步道女王」。說起數學步道,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其實數學步道指的是用現有的、在地的場景,設計出一系列的數學體驗以及挑戰的活動,如計算、估計、測量、幾何探索和論證等。洪雪芬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 「生活處處有數學」小學生六年級數學優秀應用作文600字
    但也有同學有其他的辦法。有位同學想在這道題裡圓鋼每拉出2cm,水面便下降1cm,我把他的話用數學的表達方式概括就是圓鋼移動距離:水面移動距離=2:1。那麼水面上升9cm,就代表了這跟圓柱下降了18cm,高也就是18cm,那麼就用底面積乘高就可以直接算出圓鋼的體積了。老師聽了我們的回答之後,都說我們太了不起了。
  • 生活處處有數學:孤獨裡邊的數學
    咋一看,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怎麼孤獨跟數學掛上鉤了呢?孤獨就是孤獨,跟其它的都搭不上,怎麼會跟數學聯繫上了呢?孤獨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社交孤立的一種複雜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研究表明,孤獨感在整個社會中普遍存在,即便是婚姻、人際關係、家庭、以及那些事業成功的人也會有。即便被其他人包圍,也能感覺到孤獨。在
  • 數學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
    這種方法是由數學知識系統本身的發展決定的。其關鍵是在於教師,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設計問題也要似在溫故,而後再知新。例如,在講「梯形中位線定理」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強大的作圖、動畫、變色、移動、旋轉等功能。首先複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考,為「梯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奠定理論基礎。學生圍繞著「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進行思考,移動、旋轉圖形。
  • 數學到底有多重要,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看完這些就會發現
    進入初高中以後,為什麼會有一部分學生會說數學比較難,也有一部分人說學好數學有什麼用,以後要不從事數學這個行業,數學也是沒有用處的,其實生活中並不是學好數學不從事數學行業就是沒有用的,數學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能力,靈活能力,學好數學到底用沒有用呢?在生活中的數學有什麼樣的?
  • 早教有道:生活處處是教育
    我想應該是寓教於樂吧,將教育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相信孩子接受起來會更容易!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是早教,譬如帶寶寶出門,可以告訴寶寶路兩邊的是樹,開冰箱的時候告訴寶寶這是冰箱,給寶寶吃蘋果的時候上下樓梯會比較累,所以有很多寶寶也不喜歡爬樓梯,但如果這時爸爸媽媽,一層一層地數數樓梯的階數,第一,寶寶的數學邏輯能力會提高,第二,讓他體會到數數爬樓梯的快樂。就不會那麼吵著,一定要抱了。還有你會發現,寶寶小時候就很喜歡玩書,實際普通的書本,有可能會割破它嫩嫩的小手,最好買寶寶專用的早教大卡。第一,翻頁可以增強寶寶的精細動作,第二,會很輕鬆的教寶寶認物。
  •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聰明的家長教孩子學習數學的5種方法!
    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有趣有好玩,也能讓孩子們喜歡數數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學習數數,巧妙的融入生活和遊戲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和反覆練習,逐步幫助孩子建立"數感",培養數學的興趣。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帶入數學呢?
  •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發布日期: 2014-11-02
  • 生活之中處處有英語
    學習英語有什麼用?然而也正是有著這種輿論,導致很多同學有了逃避的理由,開始不重視英語的學習,經過多年的荒廢,最終就在這場英語學習的長跑中掉了隊。英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然英語對我們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它們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摘要: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數學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產生的蹤跡。
  •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對於孩子的數學啟蒙,家長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以這樣做,以提高孩子的數學意識中學數學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東西,讓他們接觸簡單的數學。例如,如果孩子喜歡吃蛋糕,則將蛋糕分成幾塊,然後讓孩子計算蛋糕的數量。在蛋糕的誘惑下,孩子們認真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 生活中的數學,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關於生活中的數學,我們從:數、量、形、空四個方面來說,當我們一提到數學的時候,千萬不要腦子裡面只有數字,數數這樣的概念。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當時我是很吃驚的,因為這件事說明孩子有非常好的數感,他的數感已經樹立起來了。當你跟他聊天的時候,他可以把數學的東西融入到他的語言中,他開始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他做的這一件事。如果家裡有三四歲的孩子,那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在跟你聊天的過程中,有多少是融入數學的內容的。
  • 夜讀:生活雖然苦 但也處處有光亮
    生活實苦,但也處處有光一路迎風前行,過往才會化作身後的風景你是否也在某個深夜裡,曾經偷偷地哭泣?上司的責罵、客戶的刁難和每個月雷打不動的貸款,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網,將你壓得快要喘不過氣來?有的時候,也覺得真的快要撐不下去。繁華的都市裡,擁擠的人潮中,卻沒有一處是你的棲息之地。
  •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同時人的生活實踐都離不開數學,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蝸牛等都含數學美。 我們學習數學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數學,所以我們學習數學然後再應用到生活中去。學校的數學與現實中的數學應該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學生所學的數學應該是通過他們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逐步發現和得出結論的。
  • 生活處處是作文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處處是作文。「作文無課堂,生活是課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倡導這樣的作文教學理念,也應該向學生灌輸這樣的作文寫作理念。引導學生睜大一雙慧眼,仔細觀察生活,大到南海爭端、美國總統大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站發射,小到班級開展的活動、受老師表揚、和同學鬧矛盾,都可以成為我們習作的素材。這樣,作文課,教師就不會「不想上」「沒啥上」「不會上」,學生也不會「咬筆桿」、「皺眉頭」、「痛苦寫」了。
  • 生活處處有戲劇,趣味俯拾皆是
    其實生活處處有戲劇,❈在我們戲劇中心有一個男孩子特別喜歡動植物,對於他來說,每一隻昆蟲、每一株植物都可以成為他的夥伴。有一次他媽媽加班,沒辦法按時來接他,剛開始有夥伴和他一起,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漸漸地,他有些著急了,我便帶著他在戲劇中心的外面走一走。
  • 魅力數學 美好生活
    這一周裡,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作品展示數學節開幕前期,老師和學生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將學生精心設計製作的作品進行挑選、過塑、排版、粘貼,才有了開幕式當天呈現在校園內的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