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020-12-15 晨陽說生活

摘要: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數學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產生的蹤跡。

關鍵詞:數學;生活;實踐;聯繫

數學知識本身來源於生活,並最終運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地結合起來,那麼數學知識的學習將不再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自然親切。無疑,這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觀察周圍豐富多彩的事物,進而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能力,發展其智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

一、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素材來源於生活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恩格斯

今天,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例1 有兩位小青年來到賣螃蟹的李大爺跟前問:「螃蟹多少錢一斤?」李大爺說:「60元一斤。」甲青年說:「我喜歡吃身子,只有一半應按30元一斤算。」乙青年說:「我喜歡吃爪子,也應按30元一斤算。」於是李大爺就把螃蟹分下來賣給了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大爺仔細一算才發覺上了當,請你們用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李大爺為什麼上當了?被這一情境引發了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了積極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例2 公園只售兩種門票: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團體票者可優惠90%。我們有37人去公園遊玩,按以上規定買票,你認為怎樣買最合算?這樣的題目可能會想出多種方法:

方法 1:按每張5元購買,要花5×37=185元;

方法 2:採用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一共要3×305×7=125(元);

方法 3:買4張團體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時請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團體票,然後讓他們各自出3元錢,我們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請13位其他遊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票,我們只花30×5×90%-3×13×90%≈100(元),這樣我們合算,他們13位遊客也合算。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麼,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

二、把數學帶進生活,理論聯繫實際

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麼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羅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於生活中。

例3 「多少個人拉起手來長度大約是10米?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誰?比你矮的人是誰?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誰?他們分別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數學實在是太豐富了,生活是數學的歸宿,也就是說數學必須服務於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回歸生活學數學既是讓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我們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並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的學習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從而使自身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新課標》又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數學。數學應用於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為「生活應用」。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經常讓學生聯繫生活學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如,認識「圓」以後,讓學生到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去觀察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學習了「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之後,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你見過周圍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又如,在學習了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後,老師可以讓學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門是用24時記時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門又是用普通記時法的。

2.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存在,而且可綻放絢麗的創造之花,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展。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解釋一下:我們住的房子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時請學生說明:為什麼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學習了利息計算後,讓學生計算:把1000元錢存入銀行,怎樣存款更合算?學生先要調查銀行利率,選擇存款時間、存款方法,再計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形後,可以引導學生往深層次思考:「為什麼生活中那麼多物體的形狀都設計成圓形,圓形有什麼特別之處?」

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鄧小平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把學生的「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應用、去驗證,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經驗,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目的。活動的主題可以依據教材進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或學生自己提出,但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

例4 調查「學生一周用幾隻鉛筆,一共需多少錢」;「家裡每星期買菜要付出多少錢」;「對最近數學測驗同學的得分情況進行調查」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不僅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其它綜合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與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 切聯繫,可以激發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正確的數學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讓日常生活課堂化,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課堂教學充滿了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

相關焦點

  • 生活中處處可見與數學有關的知識,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是指課堂教學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它是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的。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需要教師講究方式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高效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有利於學生求知探索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既能獲得數學知識又能掌握數學技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一、?
  • 中考進入第二天,數學、化學與生活的聯繫越發密切
    7 月 17 日蘭州 2020 年中考進入第二天當日進行了數學和化學考試考試結束後,記者在部分考點對考生進行了採訪,據大多數考生反映,今年中考數學題型題量與往年基本一致下午的化學試題考生反映難度比平時有所上升,個別題型也比較新穎,涉及生活常識的試題較多。也有個別考生反映試題與去年試題類似。我市個別中學老師,在考試結束後跟學生交流,他們感覺此次中考數學試題與一診題型差不多,難易程度如考生所言 " 適中 ",試題考察面廣,基礎性強,後面幾道試題有一定的難度,也讓試題有了一定的區分度。
  • 數學學習中的比較記憶法、歌謠記憶法和聯繫生活法
    比較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是將一些相似的數學知識整理到一起,然後列出它們的相同成不同點加以比較的記憶方法。比較記憶法的運用有自己的特徵,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那麼在數學中有大量的知識可以用對比記憶法,這樣我們就又多了一個記憶數學的利器。
  • ...英語:試題穩中有變 緊密聯繫生活,數學:注重創新變換意識 側重...
    哈工大附中名師解讀中考試卷|化學:淡化概念 試題編制上力求創新,物理:強調能力考查,語文:詩文默寫難度降低一英語試題穩中有變 緊密聯繫生活陳娜哈工大附中試題注重語言實踐性試題所選的材料和涉及的話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繫,一拿到試題,濃濃的時代感和生活感撲面而來,消除了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學生在閱讀文本、解答問題的同時,還能開闊眼界,豐富內心世界,同時學會關注生活,形成積極的價值取向,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 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聯繫與區別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數學有什麼用?我只是買菜中用到了數學!其實數學老師會淡淡一笑,然後告訴你:你買菜時用到了數學知識,但學好了數學,可以決定你在什麼樣的菜市場買什麼樣的菜!由此可見,數學不僅僅是計算,更主要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思想觀察世界,用數學方法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數學思維指人類關於數學對象的理性認識過程,包括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思考過程,也就是研究數學對象的本質和內在聯繫的認識過程。
  • 數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的區別和聯繫
    數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的區別和聯繫生活數學化,指學生面對生活問題,經歷分析、理解、抽象、概括、建模等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形成數學認知。比如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是圓形的,於是,我們對它們進行歸納概括,抽象出共同特徵,從而形成了一個概念——數學中的圓,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很多數相加,麻煩極了,我們就創造出乘法——它是加法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9+幾,許多學生算起來速度較慢,我們想出了「湊十法」,讓學生(特別是反應不快的學生)有一個思維的拐杖;如此,相類似的問題有很多。
  • 哲學與數學聯繫日趨密切
    哲學與數學聯繫日趨密切 2015年06月07日 08: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舒建軍 字號 內容摘要:6月3日,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倡議發起的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籌備會議在西安舉辦
  • 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的區別和聯繫
    日常數學學習中經常遇到概念和定義,甚至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的叫定義有的叫概念。那麼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義究竟有什麼卻別與聯繫呢?查閱大量資料後,將我學習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數學概念是人腦對現實對象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特徵的一種反映形式,簡單說就是將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點描述出來。
  • 數學|微積分、高等數學與數學分析的區別與聯繫
    同一所學校同一級的同學,有些學習的課程是高等數學,而有些是數學分析。微積分、高等數學和數學分析,它們之前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希望可以為你解答些許的疑惑。微積分的知識機構微積分的知識結構非常清晰,主要內容就是要說清兩件事:第一,介紹求導與求不定積分兩種運算,並且說明它們互為逆運算;第二,介紹基礎的微分學和積分學,並且給出它們之間的聯繫——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 淺談數學語言、數學理解與數學反思之間的內在聯繫
    數學理解的內在機制是運用數學語言進行反思,數學教學的本質就在於如何促進學生進行數學反思。下面小編談談數學語言、數學理解與數學反思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其次,數學理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數學理解的本質就是要在數學對象之間建立聯繫,揭示所理解對象的意義。數學理解的對象是數學語言,數學理解是從已有的數學理解出發,通過對新的數學語言進行反思,從而產生新的數學理解。再次,數學理解往往要通過數學語言來實現。藉助數學語言的推演,可以使感性的理解得以深化,錯誤的理解得以澄清。
  • 小學數學生活中的用處
    小學數學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這是數學界權威人士弗賴登塔爾的基本主張。他認為數學教育體系的內容應該與現實密切聯繫,並且能在現實中得到應用。然而事實上,我們的數學課堂往往存在學生脫離實際學數學,只學到一些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卻不會應用,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體會不到數學的價值。
  • 生活中的數學運用
    ,服務於生活,將學生應用於數學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關鍵字:數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5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
  • 數學中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聯繫與區別
    思維是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這個過程就是應用抽象思維方法,將生活實際案例抽象成數學問題。然後根據指數函數概念建立目標函數,應用指數函數性質求得數學答案,最後將結果還原到題目並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進而有理有據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
  • 生活處處有數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新課標也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魅力。
  • 魅力數學 美好生活
    這一周裡,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作品展示數學節開幕前期,老師和學生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將學生精心設計製作的作品進行挑選、過塑、排版、粘貼,才有了開幕式當天呈現在校園內的作品展。
  • 小學數學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找尋數學的影子,讓孩子愛上數學
    數學,一直是所有科目的重中之重。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學好數學一直是成績拔尖的保障。 有些家長和孩子認為數學是天生的,開不開竅沒辦法決定,於是就被動接受孩子的數學成績。 其實不然。 數學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在日常中有敏銳的觀察,就能開發數學能力,鍛鍊數學思維,幫助孩子拉近與數學的關係,為以後的好成績打好基礎。
  • 福利彩票與數學公式有聯繫嗎?
    福利彩票與數學公式有聯繫嗎?開出的號碼能否經過數學公式計算出來,彩票站經常在那圈圈寫寫得人到底在幹什麼?今天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得吧網友一:試想,如果真的能用科學的數學公式計算出彩票的開獎號碼的話,那我國的科學家和數學家為什麼不把大樂透的四十多億的獎池掏空呀?而且我們在電視上或者新聞上看到的中大獎的彩民,怎麼就沒發現哪一位是科學家呢?
  •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這個數字主宰的時代,無法進行數字思維的人既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也不能充分參與公民生活。」因為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學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各個領域
    數學的學習最忌死記硬背、「就題論題」,而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中,教師並不善於利用教材資源,通常是以一道例題為例向學生們講解其中的數學知識,如此一來,學生不加思考,頭腦中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在今後的數學學習生涯中遇到相近的題目,可能會因為題目數據的一個小改動而犯錯誤。
  • 生活處處有數學:孤獨裡邊的數學
    咋一看,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怎麼孤獨跟數學掛上鉤了呢?孤獨就是孤獨,跟其它的都搭不上,怎麼會跟數學聯繫上了呢?孤獨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對社交孤立的一種複雜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孤獨通常包括對於與他人缺乏聯繫或溝通,或是將來可能會與他人失去聯繫或溝通的焦慮感。研究表明,孤獨感在整個社會中普遍存在,即便是婚姻、人際關係、家庭、以及那些事業成功的人也會有。即便被其他人包圍,也能感覺到孤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