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小時候學過的漢語拼音字母表
我們都知道漢語的韻母就相當於原因,聲母就相當於輔音。在漢語的24個韻母裡,有6個單韻母,9個雙韻母,還有9個鼻音。這9個鼻音又可以根據鼻化方式的不同分為5個前鼻音和4個後鼻音。前後鼻音劃分的最主要依據在於韻母發音起始位置和氣阻形成的位置。
發前鼻音的時候,韻母的起始位置比較靠前,舌尖抵住上齒齦,形成的氣阻也比較靠前,氣流從口腔前部進入鼻腔,所以才叫前鼻音。而發後鼻音的時候,韻母的起始位置位於口前後部,舌根抵住軟顎,形成的氣阻也在口腔後部,氣流從口腔後部進入鼻腔,所以就叫後鼻音。
從本質上來講,它們就是元音-n和元音-ng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兩個音,一個是/n/,另一個是//,前者叫齒齦鼻音,後這叫軟顎鼻音,其實跟漢語裡的前後鼻音的n和ng是一樣的。在英語裡,出現軟顎鼻音的地方有很多也是在拼寫上也表現為-ng,比如English本身就是[gl],就有一個軟顎鼻音,也就是後鼻音。
法語裡的鼻元音是怎麼回事?
學法語的同學不難注意到,法語裡有「鼻元音」這個特殊現象,發起來比較困難。很多「經驗人士」會告訴初學者,當時在發不出這個音的時候,可以借鑑一下漢語裡的後鼻音或者英語裡的軟顎鼻音。但是這個真的有用嗎?
我們來看一下IPA是怎麼規定的
IPA,即: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直譯過來就是國際音標表。注意,這個國際音標表和我們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的不一樣。真正的IPA到了大學會學到,英語的國際音標表跟這個是兩套系統。
下面這個圖是2018年修訂版的IPA
可以明顯的觀察到,法語裡的鼻元音符號~是歸入了「變音符號」這個範疇裡,也就是說,在IPA裡,法語的鼻元音被視為一種音變現象,它的~是不可以單獨發音的。但是對於/n/和//,是歸入了「輔音」的範疇裡,這倆音是可以單獨發音的。
實際上在應用中,也確實是如此。我們在發/a/這個音節的時候,實際上是先發了/a/然後再發//,在整個過程中,舌位是有變化的,後舌面不是一開始就是隆起抵住軟顎的,而是有一個抬升的過程,氣流也是先進口腔後入鼻腔。但是在發法語裡/ɑ/的時候,後舌面在發音準備階段就是抵住軟顎的,氣流不經過口腔,直接進入鼻腔,而且舌位和口型全程無變化。
換句話說,我們完全可以把/a/分解成兩個音,但卻無法把/ɑ/進一步分解,這就是為什麼在IPA的標準之下,/ɑ/被歸入變音,是元音的一種,而//卻作為一個輔音被單獨拿了出來。
題外話,在IPA標準下,是沒有「雙元音」這種說法的,所有的雙元音本質上都只是兩個獨立的元音拼在一起了而已。在IPA標準下,判斷一個「元音」能不能被錄入元音表,重要的一個標準是在發音過程中舌位和口型有沒有變化。雙元音明顯是不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