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運動,更教學生成長

2020-09-11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如今,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隨著體育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短板,拓展他們的職業成長空間,激發他們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教師節前趁著周末,北京的滕女士和幾個小學同學一起來到宣武體育場,看望已退休的小學體育老師王樹華。見到王老師,說起當年的校園趣事,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時代。這群已畢業20年的同學,曾在北京市大木倉小學(現西單小學)跟隨王樹華學習壘球。球場上一起吃過的苦、嘗過的甜,還有王老師生動的教學,都令大家難忘。壘球陪伴著他們成長,聯繫著師生情誼,成為一生的財富。

勤於付出、樂於奉獻,和學生打成一片,像王樹華這樣的老師,也是很多人成長中的體育課記憶。

如今,創新體育課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讓學生在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同時,隨著體育在校園中的位置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的短板,拓展體育老師的職場成長空間,激發體育老師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體育老師隊伍建設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小學體育老師隊伍建設已取得一定進展。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測算,體育老師缺口總量已由5年前的超過20萬縮小到如今的不足16萬。「現在缺口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表示。

「小學缺少體育老師的直接原因是開課數相對較多。」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教研院體育教研員車純介紹,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階段每周3節,而高中階段每周只有2節。「近幾年,不少中小學都在加大體育老師的招聘力度,但距離實際需求仍有差距。」

體育老師數量亟待補充,質量也需提高。

吳鍵認為,目前我國體育師資隊伍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部分體育老師的體育技能水平還有欠缺,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對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取心、對先進技術手段的接受度也要持續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教科院體育教研員江華認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是體育老師的主要來源,但上崗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一個新老師來到學校,如果3年沒有變化,5年就會退化。在幾個發展的關鍵期,要持續進行全方位培訓。」江華說。

體育老師的綜合能力在提升

左手摁著籃球,右手撐著地板,15秒後左右手動作互換……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籃球隊隊員、初二學生張子恆認真地進行著體能訓練,隊友許思齊在一旁將訓練場景拍攝下來,準備發到微信群裡打卡。「疫情期間,學校籃球訓練無法正常開展,為了讓隊員保持訓練節奏,我們要求隊員每天在微信群中打卡。現在,節假日也沿用這種方法督促訓練。」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馮建民介紹。

馮建民認為,體育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此外,「各地適合開展的體育項目不同,每位體育老師精通的項目也不一樣,應有針對性進行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熱情。」馮建民說。

近年來,除了學歷上的要求,體育老師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重視。在很多學校招聘體育老師的環節中,筆試包括教育心理學、體育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等綜合內容;面試不僅考察專業技能,還特別關注語言表達和課堂教學能力。「整體來看,體育老師的綜合能力在不斷提升。」車純介紹。

體育老師不僅是體育項目的教學者,更是「育才造士」的重要力量。已經82歲的王樹華每周末還會到俱樂部指導孩子和年輕教練。在他的課堂上,總能見他對學生豎起大拇指。他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變化,把誇獎掛在嘴邊,就算是學生動作做錯了,他也會笑眯眯地糾正,從不大聲訓斥。

課堂上以鼓勵為主,這是王老師的教學風格。「小學的孩子愛玩愛鬧,教學不能過於嚴厲,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王樹華說,「體育不光要教會孩子們技能,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體育老師的角色在悄然改變

近年來,隨著家長對孩子體質健康更加關注,社會上各種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校園裡,體育老師也受到更多重視。「現在家長對體育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對體育老師的認識也在發生改變。」車純說。

同時,體育老師在校園中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江華介紹,隨著校園文化生活的豐富,不少體育老師成了多面手。在德育工作、安全工作以及校園整體活動等方面,體育老師的身影越來越活躍,「不少優秀的體育老師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更高層級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江華說。

在北京陳經綸中學帝景勁松分校體育教研組組長劉娓楠看來,上好體育課是體育老師獲得認可的前提。「照本宣科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她認為,這並不是對學生負責的做法。有一年寒冬,儘管要冒著刺骨的冷風跨校區上課,但劉娓楠和同事們還是堅持把體育課上到了期末考試前一天。「體育課錘鍊學生意志,作為體育老師我們不能先叫苦。」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員孫衛華認為,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迎難而上,主動作為。他說,曾有一位校長向他講述了體育老師為學校帶來的驚喜,在該校一年的科研專項申報中,體育老師提交的項目佔了一半多,學生的體育成績上去了,還有了全方位的成長。「先有作為,自然就會被重視。」孫衛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1日 15 版)

相關焦點

  • 媒體聚焦 | 教運動,更教學生成長
    如今,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隨著體育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短板 拓展他們的職業成長空間,激發他們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 我是教學生的
    ——美國教師雷夫帶給我的思考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已經快有三十年了,從來別人問我是教什麼的時候,我往往微笑地回答:我是教語文的。在我看來,對方的問題也是問你教授哪一門學科的,這樣的回答應該沒有錯。雖然我在教書生涯中始終秉承著育人第一、教書第二的原則,但是問這樣問題的時候,應該就是問教哪一門學科。可是聽了雷夫老師的演講,我從內心深處開始產生疑問:我回答錯了嗎?
  • 教運動,更教學生成長——上好體育課從何處破題(下)
    核心閱讀如今,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鼓勵引導學生彰顯個性,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習得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成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隨著體育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補上體育老師隊伍建設短板,拓展他們的職業成長空間,激發他們的教學活力與潛能,也成為提升體育課質量的發力重點。
  • 教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
    古人大都用單音節的詞,極少用雙音(及以上音節)合成詞,這種用詞習慣一直延續到新文化運動初始。為此,董旭午認為,翻譯文言字詞有個一般規律,即儘可能保留原單音詞來做詞根,之後再在其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同義、近義、相關的單音詞,形成今天的雙音(及以上音節)合成詞,如將「羅」翻譯成「網羅」「羅列」等。學生一旦掌握到這個規律,他們學文言文的樂趣以及學好的信心自然就會增強了。
  • 為人師者:孔子是怎樣教學生的
    那麼孔子到底教給學生什麼東西?孔子教學生四樣東西,「文、行、忠、信」,可以說包括了我們現在的所有的學問,也是最為有效的、實用的、一輩都受益的東西。而且孔子教學生是因人施教,按學生的資質來分開教。你資質差點,教慢一點,資質好的,學得快的那就教快點。
  • 「運動讓成長更快樂」|少兒運動項目空間設計案例合集
    來源/作者:Gace Design集合設計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強健體魄,鍛鍊大腦、肌肉和骨骼,改善心肺、血管、新陳代謝功能,糾正體姿,調節體脂,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平衡能力,讓人更有活力!
  • 老師除了傳授知識,還應該教學生什麼?
    我一直認為一名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那麼除了教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並且搞明白、考高分,還應該教給學生一些什麼呢?我覺得除了課本必要的知識外還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做人。一、引導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讓孩子在運動中快樂成長
    能否從「快樂運動」入手,由「田徑思維」向「球類思維」轉化,吸引學生更廣泛、更主動參與運動,在此基礎上收穫身心的雙重強健,這樣一種思路值得重視。百餘年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理念,如今得到學校和家長越來越多的共鳴。「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體育能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勝利和失敗,培養拼搏到底、永不言棄的精神。」
  •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生知識,還是教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生知識,還是教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呢?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很明了:傳授給人己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的方法。如果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學好知識只能是一句空話。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為例:學寫字首先要掌握握筆的方法吧,學拼音要掌握拼讀的方法吧,學20以內加減法要先學"湊十法"等等吧。
  • 校長引領教師成長的四步策略
    教師的成長需要校長的引領。校長培育好老師可分四個階段進行,即教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教家長,家校攜手育人;教老師,師徒共同成長;教幹部,建設學習型組織。2013年2月4日,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指出,「教師是學校改革發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校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將學校作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校長要「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
  • 急功近利,校長要求老師教學生考試抄襲,不教的老師就「約談」
    有的隱瞞不報,有的找人替考,有的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教學生「互幫互助」……校長又說,如果這些學生實在學不好,就教他們學會抄同學的作業。把這個當作一項技能去訓練。每位老師都要這樣訓練,到時跟全班同學說好,要互相幫助,給做不出來的同學抄一抄,能抄一分好一分。考得好,我們學校有獎金!不能因為他們影響學校的排名。老師和學生們都要嚴肅對待每次考試,不許搞個人主義,要有大局觀!
  • 校長發明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英語越好!
    校長發明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英語越好!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打麻將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作為一種益智類的博弈遊戲,距今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隨著我們國家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這種娛樂方式也逐漸受到外國人的歡迎,如今更是成為了世界智力運動項目之一。但是很多人對於麻將的評價卻是不一而足,有的人認為打麻將能夠讓我們的大腦更加靈活,但也有很多人認為打麻將只是玩物喪志而已。而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5位校長就發明了一種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學習越好!
  • 我教學生學口琴
    我教學生學口琴歷來帶班,我一般是要教大家吹口琴的,孩子們每天一起學習,如果能夠共同學語文以外的東西,那也真是非常心悅的一件事情。
  • 極限運動,對孩子成長到底有無利弊?
    極限運動除了強身健體,也能讓他開闊視野, 這種教方式是否真的利於孩子成長,、積極的生活來的更重要。畢竟每個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付出都各不相同,讓孩子靜靜的、慢慢的成長,,才更值得我們父母去認真的思考。
  • 親子運動:讓高質量陪伴為健康成長賦能(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教育需尊重人不同於工業和信息產品的複雜性,教育需尊重人不同於植物與動物的自主性,教育需遵循人不同於智能產品的生命主權和情感成長規律。教育真正的意義是把對的內容放到對的場景裡,去產生對的效果。
  • 運動能力在孩子成長中意義非凡,比學習更重要,卻經常被家長忽視
    雖說人的運動機能的發育差異是由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造成的,但對於先天因素來說後天的學習卻是更為重要的因素。運動能力是各方面素質的綜合體現,運動能力強的人,在各方面表現的都會更優秀。二、運動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1、提高認知能力人運動時所激活的腦區,在很大程度上和進行認知活動的腦區是重合的。運動時會增強心肺功能,並提供給大腦更充足的血液和氧氣,大腦運轉起來就會更高效。
  • 足球運動讓孩子智慧成長
    這些孩子一般比那些不愛運動的孩子更加聰明,記憶力也更好。科學家認為,應該從小鼓勵孩子多做運動,這有助於他們在學校出色的表現。科學家發現,更健康的孩子負責記憶和學習的大腦部位比其他孩子大12%,而且這些孩子在記憶力測試中的表現也會更突出。
  • 人物 | 教學生把字寫好:堅守書法教育的底線
    翻閱舊雜誌,在諸多論及書法教育的文章裡,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斯霞老師那篇《教學生把字寫好》。從發表這篇文章的1962年9月,到今天已經過了將近60年。斯霞老師說,我感到近幾年來中、小學對寫字教學不夠重視,好像字的好壞無關重要,只要文章寫得好,問題回答得正確,照樣可得100分,這就形成了寫字潦草的風氣。
  • 讓孩子的成長更健康!了解少兒體適能,從小就要培養運動習慣!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沒有這點「靈魂」,所有的「虛假繁榮」,終將「曇花一現」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少兒體適能01什麼是少兒體適能促進器官發育:運動將挑起全身主要器官的,代謝更加旺盛,器官功能成長更加迅速。
  • 參與遊泳運動,是寶寶成長的必修課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能只靠營養的補充,還要有健康的運動方式,在運動中塑造健康體魄。在孩子的成長路途中,學習和體育運動,智慧和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這也是各地教育部門愈加重視在校學生體育方面的培養的其一原因。遊泳是一項經醫學證實,出生後即可以參與的安全保健運動,參與遊泳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已經成了孩子成長的必修課,為什麼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