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不時發生 降刑責年齡管用嗎?

2020-12-23 光明時政

  近年來,不時發生的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衝擊著公眾神經

  遏制低齡未成年人「觸法」,降刑責年齡管用嗎

  閱讀提示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出現,引發「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討論。有觀點認為,隨著當前未成年人心智的成熟可以降低刑責年齡;也有觀點認為,對刑罰不能過度依賴,是否「降齡」還需慎重研究。

  2018年底,湖南沅江一名六年級男孩因母親對其管教太嚴而與之發生爭吵,男孩竟持刀將母親刺死;去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殺害10歲女孩,因蔡某某未滿14周歲,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衝擊著公眾神經。

  是否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犯罪背後,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和懲戒之間,該如何平衡?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國際兒童節,這些話題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一問 刑責年齡該不該降低?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任何刑事責任。在媒體披露的幾起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中,涉事者也因未達到法定年齡而免於承擔刑責。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下調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這種觀點認為,如今,未成年人的心理髮育普遍出現早熟現象。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不僅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進程,也可以對未成年人起到法律示警和威懾作用,幫助他們樹立守法意識,抵制違法犯罪。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奮飛看來,當前曝出的幾起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屬於極端個例,是否降低刑責年齡還需要慎重研究。

  「一旦入刑,未成年人與外界隔絕,學習中斷,對其影響可能更大,以後回歸社會可能更難。如果形成了反社會型人格,以後再犯的可能性也更大。」李奮飛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刑罰不能過度依賴,不能一出現問題就要用刑法來解決。」

  廣東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子殷也持相同觀點。「如果這一次我們看到的罪錯未成年人是13歲,就要將刑責年齡調整到13歲,那下一次看到的是10歲的話,是不是要降低到10歲呢?那麼降到哪個年齡合適?」鄭子殷發出疑問。

  鄭子殷認為,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很複雜,必須從源頭上分析成因去解決,「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刑責年齡,這可能成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遮羞布。」

  「出現個案後,法律應當查漏補缺,找到應對個案的辦法和規定,而不是修改針對大多數人的一般性的刑事責任年齡制度。」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苑寧寧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後,保護被害人並不是一味地關注怎樣嚴厲懲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應把重心轉為修復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創傷。」

  二問 鏈條的哪一環出了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少年兒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軍,多年來一直關注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她在調研中發現,將由於精神和生理病態導致的違法犯罪案例除外,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基本都是外部原因,這其中又主要來自家庭環境和同伴影響。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6年至2017年間,全國法院審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來自流動家庭的未成年人最多,其次是離異、留守、單親和再婚家庭。

  「還有一些惡性案件中,有的孩子是遭受了嚴重的校園欺凌,採取了極端手段去反抗。而在針對校園欺凌相應的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刑事後果,是不公平的。」童小軍說。

  鄭子殷經辦過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件。一個男孩在14周歲之前發生過多起傷人殺人案件,滿了14周歲之後再次殺害一名6歲女孩未遂,被判6年。男孩減刑出獄後不到兩個月,再次發生姦殺案件。

  「這個孩子在5歲以後,母親就一直在外打工,父親並不管他,他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鄭子殷說,「家庭不管、輟學時有關部門不管,包括後來的一抓一放再一抓,整個過程都沒有監管介入和行為矯治,最後釀成悲劇,令人痛心。」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相比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要更多從社會治理角度,考慮其犯罪成因,在預防犯罪上形成協同合力,避免因極端個案出現的過度反應。」李奮飛說。

  三問 如何做到寬容不縱容?

  採訪中,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不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後果,更不等於「一放了之」「一罰了之」。

  「梳理我國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針對低齡未成年人觸犯刑法的,按照行為的嚴重程度,可以採取四類措施:責令父母管教、訓誡、送入工讀學校、收容教養。」苑寧寧介紹。

  不過,苑寧寧也指出,「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性規定,實踐中這些措施效果不盡如人意。」

  苑寧寧認為,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父母有沒有能力管教、怎麼管、誰來負責監督父母管教等,法律還存在空白。而隨著2013年勞動教養制度廢除,收容教養措施沒有了執行場所,加之收容教養如何適用、性質是什麼,法律規定並不明確。

  「當務之急是立足我國國情、法律體系和司法制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苑寧寧說,「這套制度包括罪錯未成年人的分級處遇制度,和未成年被害人的綜合保護制度。」

  6月1日,最高檢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指出,探索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涉罪未成年人的幹預矯治機制。最高檢《201-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包括臨界預防、保護處分、家庭教育在內的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

  記者了解到,成都、上海等地的檢察機關已探索建立了強制性親職教育制度。失職監護人由司法機關強制其接受一定時間的關於監護義務履行、教養子女技巧等方面的教育。

  「對於極端案件,要開展對於少年犯罪人的人格整體評估,關注少年身體發育成熟與認知水平不同步的矛盾,把家庭監護和國家監護的責任建立起來。」李奮飛說。

  在童小軍看來,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的區別在於,未成年人犯罪是可預防可糾正的,需要建立一個包含行為矯正服務在內的少年司法體系。

  「既然養育和成長的外部環境是大多數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那麼,如果給他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完全可以挽救回來,讓其回歸正常。」童小軍說。

  盧越

[ 責編:張璋 ]

相關焦點

  •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刑責年齡該降低嗎?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件發生後,對於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今年省人代會上,不少代表也談到這一問題。16日,分組審議中,多名代表就此展開熱烈討論。有代表建議,從國家立法層面將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年齡降至12歲。也有代表持反對意見,認為降低刑責年齡並不能根治問題。
  • 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輿情研究
    每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發生,「一放了之」「法律沒辦法」等討論,不僅刺激公眾神經,也將是否降低刑責年齡的問題拋回公眾視野。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將觀察對象聚焦於14周歲以下的低齡未成年人,梳理近三年發生的多起惡性犯罪案例,從中選取10起具有代表性、輿論影響較大的案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此類案件的輿情特徵,梳理輿論觀點並提出處置建議,希望為政法機關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提供參考借鑑。
  • 刑責年齡「個別下調」讓低齡犯罪得到應有懲處
    在10月12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對此表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 下調未成年人刑責年齡,能否管住「小惡魔」?
    低齡未成年惡性案件不時出現「對這一問題,大家的共識是應當管起來,既是矯正犯罪的需要,也是保護受害人正當訴求和利益的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總體上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仍應堅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對極個別未成年人嚴重犯罪適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原則上是贊成的。」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再調整,是什麼導致越來越多未成年人犯罪?
    最近幾年,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湖南沅江12歲男孩弒母事件」、「廣西13歲少女肢解同窗好友」、「湖南隆回一留守男孩殺害73歲老婦」等等,這些低齡未成年人的犯罪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根據之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 個別下調犯罪刑責年齡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雖然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形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數量也在逐年下降,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卻呈現抬頭趨勢,其中14至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僅一年時間就從2018年的4095人增長到2019年的5545人。與此同時,全國多地多起14周歲以下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也不時觸動著社會神經。
  •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依靠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解決嗎?
    如何才能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今年兩會,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以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在提交的《關於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建議》中指出:一些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行為人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未得到應有懲處,他們事後再次犯罪甚至進行惡性犯罪的情況,屢見不鮮。要求降低最低刑責年齡、加重刑罰的呼聲,在每一次未成年人極端犯罪案件爆發後,幾乎都會出現。
  • 刑責年齡擬下調,勒緊低齡犯罪「韁繩」
    (10月14日 人民日報)依據多地司法機關近幾年的報告分析顯示,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出低齡化、成人化、暴力化趨勢。據統計,2019年1月至11月,檢查機關共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915人,同比上升7.6%,而近兩年諸如大連13歲男孩殘忍殺害10歲女童事件也並非個案。情感反應冷漠、法律意識淡薄成為未成年犯罪施暴者的共性,而免於刑事追究則變相成為低齡青少年犯罪的「利刃」。
  • 未成年人犯罪頻發,降低刑責年齡至12歲?代表建議引熱議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2019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發生後,對於降低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
  • 刑責年齡降到12歲,是簡單回應大眾關切,還是綜合施策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一直是多年來的一個爭議焦點。並且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未成年嚴重犯罪問題,皆因達不到刑責年齡,而讓「小惡魔」逃避懲罰,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法律應該與時俱進,完善漏洞。反對方則認為降低刑責年齡不是解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方法,像刑法界的張明楷教授、劉鳳科教授等刑法專家均持此觀點,因為無論刑事責任年齡怎麼降,始終會存在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惡性行為的問題。就算降到10歲,仍有可能出現9歲未成年人的惡性行為。
  • 下調未成年人刑責年齡 能有效遏制犯罪低齡化嗎?
    未成年人的刑責年齡如何下調?針對這個公眾關注的問題,10月13日上午,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而根據我國現行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任何刑事責任。這次調整的動向,也是對於公眾圍繞最低刑責年齡的長期爭議的一種回應。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是否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你看過《隱秘的角落》嗎?今年,這部家庭懸疑倫理劇大火!劇中的人物朱朝陽是個外人眼中的「乖崽」但卻在「隱秘的角落」裡走向犯罪……但「隱秘的角落」並不是一日造成的,只不過都被大人忽視了……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令社會痛心的同時,也發人深省。
  • 重磅: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你看過《隱秘的角落》嗎?今年,這部家庭懸疑倫理劇大火!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令社會痛心的同時,也發人深省。據《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幾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4569人。從總體上來看,中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長年維持在較高水平,在過去的幾年裡開始逐年下降,近兩年來又開始有了小幅回升。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有公眾呼籲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也有人表示應「惡意補足年齡」。在今天(12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工作進展情況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
  • 法治面|刑責年齡下調不意味犯罪未成年人都將送進監獄
    同時,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草案》的這一規定公布後也引發熱議。 皮藝軍介紹,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屬於少年司法體系處理的範疇,從犯罪學的角度來分析,對待未成年人犯罪應該是結合犯罪後果和犯罪原因綜合評判,重視對犯罪原因的考量,是對待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犯罪最大的不同。「比如未成年人殺人,要看他是受刺激、受人教唆還是反擊校園霸凌,當然,如果是多次傷人、盜竊,主觀惡性強烈,那就應該用刑罰管起來。」皮藝軍說。
  • 低齡未成年人刑責範圍調整,犯罪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如何應對?
    熱點:低齡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問題,社會關注,如何做到不枉不縱,精準懲治?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重大修改,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某些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工作進展情況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
    在今天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就未成年人刑責年齡是否將作調整、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工作進展情況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作出回應。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
  • 未成年人犯罪刑責年齡擬作個別下調,情節惡劣的將負刑責!
    未成年人犯罪在近幾年已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有效避免未成年人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後又該如何處理?(1)修改姦淫幼女犯罪,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2)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不論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應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