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長溼疹,是溼氣太重了?誤會太深!到底該祛溼還是保溼?一次說清

2020-12-19 瀟湘名醫

癢……癢……癢!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很多人的皮膚問題一下子集中爆發:皮炎、溼疹、銀屑病等等。從臨床數據來看,冬季皮膚科問診率往往要高於其他季節。特別是溼疹,可佔皮膚科門診量的20%!

案例

70多歲的李阿姨一入冬就開始發紅疹,癢得要命,

她以為是溼氣太重導致的,每天堅持用滾燙的水洗澡,結果反而整夜癢得睡不著,還全都撓破了……

醫生診斷為「乏脂性溼疹」,李阿姨很疑惑,難道自己「溼氣」很重才導致溼疹?醫生告訴她,冬季溼疹高發不一定就和溼氣有關!

1 溼疹代表「溼氣重」?

誤會太深!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急性發作時多呈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有一定的滲出液,伴隨有劇烈瘙癢症狀;而慢性發作時常常呈現出苔蘚樣皮膚病變,容易反覆發作。

至於溼疹到底和「溼氣」有沒有關係,實際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1 和「溼氣」關係不大的溼疹

溼疹的具體發病機制仍然在不斷的研究更新當中,而溼疹的病因也是繁複多樣,以下是4種常見的、無溼氣亦可發病的溼疹。

乏脂性溼疹

又稱冬季瘙癢症、裂紋性溼疹,根本病因是皮膚乾燥缺水而導致了損傷。比如李阿姨,本來冬季空氣乾燥就容易讓皮脂腺收縮,引起皮膚瘙癢,再頻繁用過燙的水洗澡,會進一步破壞皮脂膜,使皮膚不能保存足夠的水分,才加重了乏脂性溼疹。

手部溼疹

很多常年用雙手勞作的人容易患上此病,手部皮膚由於長期接受各種外界刺激物質而引起了複雜的炎症反應。

不僅會讓皮膚乾燥、暗紅斑增多、瘙癢腫脹,還容易有角質增生、指甲變厚等。冬季皮膚保溼困難,手指活動時還可能出現皸裂、紅血絲、出血等問題。

小腿下部色素沉著脫屑溼疹

這其實是一種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常見皮膚病變。由於下肢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壁薄弱等,影響了血液回流,連累皮下毛細血管微循環也出現問題,造成色素沉著、瘙癢、發紅疹、脫屑、脹痛等,甚至會形成潰瘍。

過敏性溼疹

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到某些毛髮、花粉、纖維、灰塵、細菌等外界刺激物質時,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一般來說春夏季高發,但冬季風險也不低,換季衣物、寵物換毛、霧霾增多、植物落葉等都可能成為過敏原。

2 與「溼氣」密切相關的溼疹

在中醫理論中,溼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因素,有外溼和內溼之分。

外溼多指的是溼邪,如果秋季溼邪入體,到初冬遇到冷空氣激發、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引起皮膚病;內溼則多指痰溼、溼熱等,多與飲食不當、免疫力低下、脾胃虛弱、內分泌失調、情緒不良有關。

中醫認為,外溼、內溼、內外溼結合都可能引起溼疹,溼氣不除,溼疹就難以根治,常見的有以下3種:

手足癬

本質上來說,手癬和足癬都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在天氣溼熱時更高發,表現為水皰、丘疹、糜爛等症狀;進入冬天以後則會轉變為乾燥、破裂、疼痛。

由於該病在溼熱的環境中更易發作和加重,因此可歸類為與溼氣有關的一種溼疹。

浸淫瘡

是一種泛發性溼疹,初時小如疥、瘙癢不斷、蔓延不止,撓抓後滲出黃水、浸淫成片。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溼氣充於腠理、浸淫皮膚而引起的溼疹。

錢幣狀溼疹

又稱為盤狀溼疹,手背、四肢外側、背部等出現硬幣大小的圓形紅色斑片,上面還可能有丘疹、水皰、輕度糜爛、滲出和結痂等,多在冬季復發或加重。這種局部的溼疹有時是內溼導致脈絡瘀堵而引起的。

2 冬季少做這些事

護膚要細心

很多人覺得皮膚病都是小問題,的確,很多皮膚病有一定自限性,有望自愈。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皮膚病有季節性,復發率非常高,一旦拖延不治,再加上錯誤的做法,就可能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而且皮膚病的成因複雜,直接影響到治療方案的制定,因此大家不要自行臆測,一定要到醫院找出病因後對症治療。

此外在冬季這個皮膚病高發的時期,有些生活習慣要做出相應調整。

1 燙洗、搓洗、頻繁洗

天氣轉涼以後,人體皮膚和外界溫差加大,導致水分更易揮發,因此保溼困難。頻繁洗澡並不能有效為皮膚補充水分,因為皮膚保溼要依靠皮脂膜來調節,熱水反而會消融皮脂膜,使皮膚更加乾燥。

因此普通人每隔2~3天洗一次澡即可,皮膚較為乾燥者每隔5~7天洗一次即可。注意水溫保持在接近體溫左右即可,還要避免大力搓洗。

可選用弱酸性、含有潤膚成分的沐浴露或香皂,避免使用磨砂產品。浴後立即用具有保溼滋潤功能的護膚品塗抹全身。

一般不建議用橄欖油等不含生理性保溼成分的產品作為保溼劑,適宜選用較為滋潤的潤膚劑,比如維生素B12尿素乳膏、潤膚乳等,使用時用量也要夠。

2 空氣加溼、除溼過度

易過敏者要遠離過敏原,保持室內乾淨、空氣溼度適宜,如果室內比較潮溼陰冷,就不適合使用加溼器了。加溼器、空調等清潔使用不當,也可能滋生病菌並汙染空氣,成為溼疹發作的刺激因素,因此過度加溼或除溼都不可取。

3 飲食攝入不合理

一些動物食材中含有大量動物激素,可能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引起內分泌失調,進而誘發溼疹,有過此類發病史的人要注意。

許多蛋白質食物,如畜禽、魚類、海鮮、蛋、奶等,和某些蔬菜、水果均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物質,對有些人來說有可能引起過敏性溼疹,要注意忌口。

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辣椒、蔥、蒜、韭菜易引起炎症擴散,患有皮膚病的人都應該限制食用。

3 冬季護膚有「法寶」

那麼除了藥物治療,冬季還有沒有什麼保養皮膚、改善溼疹的好方法呢?

1 巧用地膚子緩解溼疹

地膚子解癢止癢;馬齒莧能清熱涼血、去紅;苦參燥溼去油。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有助於緩解溼疹、過敏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等。

地膚子緩解方

【材料】地膚子、馬齒莧、苦參各5g。

【做法】地膚子、馬齒莧、苦參打成細粉放入鍋中,加入2000ml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倒出晾涼;將面膜紙或紗布放入藥湯中浸溼,擰至不滴水,敷在患處3~5分鐘,重複五六次,再用清水洗淨患處即可。

【提示】使用前可諮詢醫師。

2 巧用「天然抗生素」

馬齒莧的抗菌消炎、消腫的功效很突出。馬齒莧富含維生素A,能促進上皮細胞修復,有助於治療皮膚潰瘍。

馬齒莧+玉米須

【材料】玉米須3g、馬齒莧2g、蒲公英1~2g。

【做法】用沸水衝泡即可。

【提示】這三種食材煮水喝,有助於清熱祛溼、消水腫、抗皮膚炎症。飲用前可諮詢醫師。

馬齒莧+綠豆芽

【做法】新鮮綠豆芽和新鮮馬齒莧搗成泥,混合調勻,加入適量蜂蜜,將藥糊塗在紗布之上,敷於患處。如果有溼疹或皮炎,直接搗碎後敷在紅腫處或和點蜂蜜敷在患處即可。馬齒莧煎水淋洗、外敷都可以。

【用量】一天敷2~3次,每次敷20分鐘。

【提示】清熱利溼,涼血止痛,調治瘀熱。使用前可諮詢醫師。

【來源:北京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身上長溼疹,是溼氣太重了?誤會太深!到底該祛溼還是保溼?
    案例70多歲的李阿姨一入冬就開始發紅疹,癢得要命,她以為是溼氣太重導致的,每天堅持用滾燙的水洗澡,結果反而整夜癢得睡不著,還全都撓破了……醫生診斷為「乏脂性溼疹」,李阿姨很疑惑,難道自己「溼氣醫生告訴她,冬季溼疹高發不一定就和溼氣有關!1溼疹代表「溼氣重」?誤會太深!
  • 溼疹和溼氣有關嗎?溼疹是體內溼氣太重造成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認為溼疹的產生是因為我們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有些人的手或腳上經常會長出小面積的溼疹,奇癢無比!非常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到了夏秋季這種狀況就更加明顯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麼是溼疹吧。
  • 身上長小水泡,沒有上火,是溼氣太重了,快去祛溼吧
    導語: 已經立秋了,最近這段時間很多地區也都是一直在下雨,很多人就發現手、腳或者關節處長了很多小水泡,特別的癢,好些人都扣破了,一些人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了,這是溼疹,體內溼氣過重,導致長很多特別癢的小水泡,還容易反覆發作,所以我們的皮膚提醒你,該注意了,身體已經起反應了。
  • 溼氣太重怎麼辦,做到以下幾點,祛溼不再是難題
    導語:溼氣重是很容易讓人忽視的一個問題,對於及時祛溼,很多人還沒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大部分人都知道,祛除溼氣這個問題,不能算是什麼大的病症,但也不能真的不在意溼氣問題。如果你的體內溼氣太重,最好是自己能夠及時調理。溼氣太重怎麼辦,做到以下幾點,祛溼不再是難題。
  • 身體溼氣太重怎麼排溼,簡單的祛溼方法
    5、感覺到累的時候連說話都懶得說,總是沒勁兒的感覺。6、面部蒼白,本身的紅潤面色消失不見。7、口乾,口苦,口臭;睡覺的時候會流口水,口臭以及身體有異味。8、眼袋有下垂的情況,肥胖且在減肥後有反彈。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溼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健脾固腎,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溼氣重引起的長痘、口乾口苦進行調理。
  • 手上起這種透明小水泡,是什麼原因,是溼疹還是要祛溼
    很多人的手指頭或腳上都喜歡長一些白色透明的小水泡,還奇癢無比,到了夏季這種狀況就更明顯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呢。很多人說是溼疹,那麼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白色的小水泡一片一片的其實就是汗皰疹,屬於皮膚溼疹的一種。
  • 身上出現這3種表現,是體內溼氣太重了,學會這幾招,輕鬆祛溼氣
    一、身上出現這3種表現,是體內溼氣太重了,我們要及時注意排溼1、關節酸疼體內溼氣過重時,身體的四肢部位是會受到影響的。有些人快到陰雨天的時候,就會覺得手腕、腳踝或者膝蓋處隱隱酸疼,格外折磨人。3、食慾下降中醫說「脾主運化」,溼氣不多時是可以被脾部運化排出的。若是溼氣過重了,脾部不能正常運化,長期下去就會導致脾部功能下降。而脾與胃相關,脾受到影響,胃的吸收功能也會下降,就會讓我們沒有什麼胃口,不怎麼想吃東西,吃下去了也不好消化。
  • 溼氣太重怎麼辦?牢記:「多做2事,常喝1水」,溼氣輕鬆排空
    中醫有句話叫:「溼氣重百病生」,意思就是,體內溼氣太重,不但難以祛除,而且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而尤其是夏天,溼氣最為囂張,很容易形成暑溼的氣候,體內有溼氣,很容易讓我們在整個夏天昏昏欲睡,疲勞乏力,四肢沉重,肚子長贅肉等等。
  • 溼氣是怎麼進入到體內的?溼氣比較重,吃什麼可以祛溼?
    但是睡覺還睡不好,每天睡醒之後還是很沒有精神,感覺更累了,並且還總感覺腰酸背痛。王女士本以為自己身體出現什麼大問題了,但是檢查後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後來王女士才知道,這是溼氣惹的禍。她這種表現就是溼氣重最為典型的表現。王女士很好奇,好端端的體內怎麼會有溼氣呢?估計好多人有和王女士一樣的困惑,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是溼氣太重了,一招幫你解決體內溼氣
    早上起床感覺真特別睏乏無力,臉上也是容顏憔悴,還會長斑、長痘、滿臉油光。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你溼氣太重了。我們中國人講究食療養生,我們體內的溼氣太多可以通過食用先脾化溼的食物來去除我們體內的溼氣。今天小編就來大家介紹一道祛溼的食療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套食療方法就是鯽魚湯。首先我們要把材料準備好。
  • 溼氣重如何判斷?如何通過飲食祛溼?
    可能是身體內溼氣較重的原因。經常有朋友說自己溼氣很重,到底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呢?溼氣重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從這幾方面判斷溼氣是否重1.精神狀態溼氣重的人表現為身體沉重,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包裹在頭上一樣。
  • 溼氣太重的五大症狀 如何去溼氣
    溼氣重對身體有不小心的影響,因此要學會祛溼。那麼溼氣太重有什麼症狀呢?又該如何去溼氣?  一、溼氣太重有什麼症狀  1、脾氣很大  體內溼氣很重的人很容易有情緒變化。脾虛的表現為火氣很難自控,發火後會很自責,一旦這樣就要多吃點祛溼的東西。  2、舌苔發白或發黃  舌頭可以有效反應我們近期身體狀況,所以每天清晨我們可以關注下自己的舌頭顏色。健康的舌頭是潤澤的,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不是這樣,那就說明我們的身體機能已經出現了問題。
  • 或是溼氣太重的表現,做好2件事,慢慢祛溼
    但有些人,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即使是一天呆在屋裡不出門,也還是會油光滿面,頭髮即使一天一洗,到了下午也還是油油的,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很簡單,也許是體內溼氣太重導致的。目前好多人都有這個問題,不僅非常影響美觀,長期溼氣重,得不到緩解的話,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小的危害。除了影響個人外觀,體型水腫、肥胖,身材走形外,還影響人體的五臟六腑,尤其是脾臟和胃。
  • 溼疹真的是溼氣太重引起的嗎?出溼疹是在排溼氣嗎【乾貨分享】
    「溼疹星人」前來報到!作為一個多年飽受溼疹困擾的人,被人關心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不是溼氣太重了?」啥?溼氣?」我咋不知道!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查了資料,好好研究了一番。現在把我所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1、什麼是「溼疹」or「溼氣」?
  •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教你輕鬆祛溼,溼氣走精神來
    身體有什麼表現說明溼氣過重?食慾下降:當人們體內的溼氣太重,就會容易出現食慾下降的現象,即使是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沒有胃口。因為溼氣太重,機能的運化能力下降,脾胃變虛弱,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也會變差。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人慢慢變瘦,還會影響食慾,造成食欲不振的現象。
  • 溼氣太重怎麼辦?堅持這3種方法,能驅寒祛溼
    在夏季,由於天氣炎熱,雨水天氣較多,長時間的雨天後天晴時,會讓人感到頭悶、疲乏、大汗淋漓,很悶熱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太陽出來後,地面上的雨水會隨著太陽的照射慢慢的蒸發、化成溼氣彌散在空中,而這也是中醫常說的暑溼。同時,夏季很多人都喜歡呆在空調房內或者喝冷飲,這也是會導致體內溼氣淤積無法排出體外。
  • 身體有這7個表現,可能體內溼氣太重,一個方法或幫你祛除溼氣
    身體有這7個表現,可能體內溼氣太重,一個方法幫你祛除溼氣導語:在夏天雨水比較多,所以空氣比較潮溼,在這個季節身體比較虛弱,體內的溼氣非常重,經常感到乏力,還會拉肚子。這些現象都是因為溼氣重的表現,它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
  • 6月須知:體內溼氣太重怎麼辦?堅持這3種方法,能驅寒祛溼
    門診經常聽到患者問:醫生,我溼氣很重,怎麼辦?還有些患者說:醫生,我最近特別累,感覺那方面也不太好。殊不知,這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溼氣重就是人體內水分、油脂等垃圾太多,無法完全代謝而停留在體內,今天我們一起聊聊溼氣那些事?
  • 寶寶臉上長溼疹,護理不好會毀容,金牌月嫂教你這樣做
    家長也知道孩子起溼疹了,也在積極的給孩子「治療」,但是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知識,認為溼疹出現後,就得給孩子祛溼,導致孩子的臉都要毀容了。01到底什麼是溼疹02孩子長溼疹該如何護理 前面我們說過,溼疹是因為看著是「溼」的才被叫做溼疹,跟孩子體內有無溼氣沒半毛錢關係,所以別想著法子祛溼了,正確的做法是要給孩子
  • 溼氣重百病生!它們是天然「祛溼王」 每天吃幾口祛溼排毒改善不適
    它們是天然祛溼王 每天吃幾口祛溼排毒改善不適 溼氣是中醫常說的一種理論概念,長時間溼氣淤積會導致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形成各種慢性疾病,其中肥胖就和溼氣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在體內溼氣淤積之後,一定要及時進行調理,通過合理的日常飲食   原標題:溼氣重百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