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是腦功能退化現象,因此無需吃藥?藥師闢謠,說出實情

2020-12-20 騰訊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老年痴呆症,它在醫學上又稱為阿爾茨海默病,也有「上帝最惡毒魔咒」的稱號。

這是因為它慢慢地讓一個人失去認知、思考、行動能力,病人甚至無法正常說話、吃飯、找到回家的路、親人秒變路人!

對於這樣一個嚴重的疾病,有很多人因為不了解不熟悉它,甚至很多人誤認為這個病是人老的時候一種自然現象,不需要治療!

真的這樣嗎?藥師告訴您真相。

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和病因

記憶力減退是阿爾茨海默病典型的早期症狀,但由於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而往往會被認為是正常的腦功能退化現象。

阿爾茨海默病引起早期記憶障礙的特點是短期記憶喪失,遠期記憶清楚。比如病人往往會不記得當天發生過什麼事,說過什麼話,到過什麼地方或晚飯吃過什麼菜,但對於許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卻能夠回憶得非常清楚,另外病人開始變得嘮叨,好像家裡什麼事都不順心,整天嘮嘮叨叨。伴隨的症狀可能還有計算、表達和閱讀能力下降,所以家裡的親屬要時刻留意。

醫學界依然沒有完全弄清該病的真正病因,其病因複雜多樣,是遺傳、環境、生活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它屬於大腦退行性的疾病,腦內大量的神經細胞死亡使該病不能逆轉,目前確實沒有可治癒的辦法。

阿爾茨海默病不能治癒,不需吃藥?錯!

因為藥物可以延緩疾病進展。

許多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沒有特效藥物,也不需要治療,然而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雖然目前該病的確沒有特效藥治療,但藥物可以延緩疾病的進展。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並不了解,以至於等到病人進展到出現認知障礙時才會到醫院去診治,但往往這時候疾病已經發展到了中後期,該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還可以使病情逆轉。

由於阿爾茨海默病到目前為止的發病機制仍未清楚,推測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因此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物可以逆轉腦功能受損,所以目前以對症治療為主,但可以減輕患者症狀,延緩疾病進展。如乙醯膽鹼轉移酶抑制劑多奈哌齊,可以增強膽鹼能神經的功能,可逆性地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對乙醯膽鹼的水解,從而改善認知功能;穀氨酸受體拮抗劑美金剛,可以阻斷穀氨酸濃度病理性升高導致的神經元損傷,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用於中重度阿爾茨海默型痴呆的藥物。

另外有部分老年患者是由於生活中孤獨或缺乏關愛而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導致,所以抗精神病藥如抗抑鬱藥氟西汀和西酞普蘭,抗焦慮藥丁螺環酮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1.運動

科學研究顯示,運動可以使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降低50%,而且還可以延緩已經出現的認知障礙,所以老年人也需要適當運動,推薦每周運動三到四天,每次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2.社交聯繫

阿爾茨海默病往往發生在孤獨和抑鬱的老年人身上,而社交生活可以防止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老年人也可以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可以經常到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上老年大學,或者定期與朋友聚會聊天等。

3.健康的飲食

有證據表明,地中海飲食有助於阻止和減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就是包括了大量的蔬菜蔬果、全穀物食品、橄欖油、堅果和豆類,以及適量的紅酒和少量的紅肉。

4.多動腦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也需要不斷學習。學習其實就是動腦筋的過程,通過多動腦筋可以使腦筋保持靈活,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發生。

雖然有句話說「是藥三分毒」,但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藥物帶來的益處是明顯大於其風險的,所以儘早發現儘早進行藥物幹預才是正確之道。

參考文獻:

《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二):阿爾茨海默病診治指南》

相關焦點

  • 蘇大強最後竟得了阿爾茨海默病,這病很多江門人不了解!
    阿爾茲海默病「專盯」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會發生一定程度的退化,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然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卻不是簡單的記憶退化。   宋阿姨今年82歲,近幾年來,她的子女發現她經常「丟三落四」「說完就忘」,甚至連回家的路都不記得了。
  • 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
    隨著年齡增大,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這類詞就開始頻頻出現在生活中,那麼什麼是阿爾茨海默(Alzheimer's Disease,AD)?一、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群。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讓每位老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它就是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統計顯示,目前老人走失情況越來越多,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年齡越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率越高,85歲以上老人每4人中就有1人患病。走失期間,他們精神上孤立無助,身體上飢餓寒冷,甚至會因為不認識路、不記得交通規則,對生命造成威脅。老人走失的時間越長,對他們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tau蛋白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元兇
    我們的團隊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開發非侵入性大腦成像工具,以便使得我們能夠觀察tau蛋白在這種疾病早期堆積的位置是否預示著後來的腦退化。」Rabinovici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William Jagust博士是最早採用tau-PET成像技術來研究tau蛋白纏結物在正常衰老大腦中的分布和開展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小型橫斷面研究的首批科學家之一。他們的這項新的研究代表了首次嘗試測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tau水平是否可以預測未來的腦退化。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種以記憶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性退化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多發於老年期,患有這種病的人就好像上帝在他們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隨時會替他們擦掉一些記憶,甚至是所有的記憶。今天讀完的這本《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就是一本叫你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書籍。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物靶點被證實
    原創 Recerca 阿爾茨海默病近期發表在《神經治療學》(Neurotherapeutic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新的藥理靶點。研究結果表明,在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抑制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可以減少神經炎症過程,改善機體的內源性反應,減少引起這種類型痴呆的神經元損傷和死亡。
  • 阿爾茨海默病終於迎來新藥
    2019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九期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為全球首次上市,這款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將為廣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也一舉打破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歷史。
  • 浙江成立腦疾病影像實驗室 腦退化疾病早幹預或有新辦法
    未來,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等腦退化疾病
  •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
    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到底靠譜不,是個問題!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阿爾茨海默症本身並不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呢,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病人的逝-世;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其它軀體疾病,出現呼吸衰竭。
  • 「九期一」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
    「九期一」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佳星 | 字號:A+ | A-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老糊塗」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是「糊塗帳」用「峰迴路轉」和「另闢蹊徑」來形容近一段時期讓人困惑的阿爾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痴呆症)再合適不過——一款正在研發的新藥Aducanumab,曾宣布在AD臨床試驗上失敗,日前經過數據再評估後,又認為部分數據可以證明藥物有效。
  • 這種「愛交際」的蛋白質,是如何掌控阿爾茨海默病起源線索的
    原創 Montserrat 阿爾茨海默病「在了解病理學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生物學」,ESRF領導此項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科學家Montse Soler López解釋說。她斷言:「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常見形式與衰老有關。」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於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而急劇退化的部分。例如,神經元是長壽細胞,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像其他細胞那樣自我更新。
  • 阿爾茨海默病吃藥難治?低頻聲音+LED光照效果更好
    忘記過去、忘記家人、忘記一切......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所經歷的痛苦。比如《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患這種「不治之症」的人數在急劇增長。 目前,全世界約有47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 挑戰阿爾茨海默病,西湖大學PI獲BBRF青年科學家基金
    不久前的 9 月 21 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將很多人的視線聚焦到這個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每 3 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一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有 1000 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導讀55期
    頂刊導讀目錄 1,睡眠過程中海馬和皮層連接受損,來自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證據 2,性別依賴的常染色體對阿爾茨海默病臨床進展的影響 3,細胞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4,血細胞產生的β澱粉樣蛋白可誘發腦部阿爾茨海默病和行為缺陷5,MicroRNA-195挽救了ApoE4引起的認知缺陷和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中的溶酶體缺陷1,睡眠過程中海馬和皮層連接受損,來自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證據
  • 研究發現:一常用藥增加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美媒稱,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治療過敏、感冒、高血壓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它們通過阻止乙醯膽鹼——對記憶功能至關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或化學信使——與特定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其影響結果是抑制副交感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與各種無意識的肌肉活動有關,比如胃腸道和肺部的肌肉活動,以及流涎、消化和小便等人體生理功能。
  • ...地下室零下80℃的大冰箱裡,珍藏著揭開阿爾茨海默病謎底的鑰匙
    因此,每一例大腦可以被用於多項腦科學研究項目。自2015年腦庫正式成立以來,已向國內40多個科研團隊提供了4000多份各類腦組織樣本。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病人腦捐獻是在2014年,捐獻者是一位81歲的女性。包愛民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診斷依據,主要是大腦裡出現兩個病理標誌物:一個是β澱粉樣蛋白沉積形成的老年斑,另一個是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其中後者的形成、分布進展和個體的認知功能減退顯著相關。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我們知道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緩慢萎縮時發生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受損和死亡,導致一些重要功能減少甚至停止,最終導致毀滅性的破壞。隨著病情的繼續,身體會開始出現功能障礙,可能會出現排尿困難,更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排便困難。此外,僵硬、抽筋和不隨意肌痙攣等症狀會在患者臨終前折磨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是巨大的,遠遠超越了個人。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亞型,約佔所有痴呆的60%。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或看不見的先行死亡,它的出現,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讓許多家庭被迫面臨撕心的生離。阿爾茨海默病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同時出現定向、判斷、計算等認知功能障礙,可伴有精神狀況、行為異常等,並且已對社交、職業與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我們熟知的裡根總統、柴契爾夫人等名人晚年就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們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記憶力。
  • 得沒得阿爾茨海默病 自己可以畫個鐘測一測
    昨天,南京鼓樓醫院舉辦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大型義診,神經內科專家推薦了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測試方法,現在您可以拿起筆畫一個鍾,畫出「2點45分」,如果畫不出或畫錯,那得趕快上醫院看看了。
  • 《科學》子刊:皰疹病毒竟能獨立誘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徵
    近期,《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在人類誘導神經幹細胞(hiNSC)構成的3D大腦模型中,1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感染竟然能夠在完全沒有其他因素參與的情況下,誘導澱粉樣蛋白沉澱形成、神經膠質增生、神經炎症和神經功能下降——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性病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