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2021-01-16 中國科技網

中國科技網聯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評選出科技熱度TOP10榜單。

-

科技榜單

-

1、蘋果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

入榜理由

伴隨著美股下跌,蘋果公司市值周一收於1萬億美元以下,其長期競爭對手微軟成為市值萬億美元公司中僅存的一家美國公司。據行情數據顯示,蘋果公司股價周一下跌2.1%,收於224.37美元,這是由冠狀病毒疫情以及圍繞美國國會能否通過一項龐大財政刺激提案的焦慮引發的市場普遍拋售的一部分。按目前股價計算,這家科技巨頭的市值約為9820億美元。

2、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入榜理由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於北京時間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2020 FL2的絕對星等為26.3等,大小約20米左右,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尺寸最小的近地小行星。其與地球的軌道交會距離是0.00095AU(約14.25萬公裡),也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近地小行星。

3、上海研製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獲批

入榜理由

昨天,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宣布,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這是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供國內外核酸試劑盒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使用。

4、「中國天眼」:已發現114顆脈衝星

入榜理由

近日,從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今年1月1日至3月23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完成觀測近1000小時,已完成全年觀測時長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發現並認證的脈衝星達到114顆。據了解,為減少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在北京的「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大部分科研人員遠程辦公,少數在貴州觀測基地現場的科研人員克服困難堅持上崗值班,有的連續工作兩個月才休息,確保望遠鏡全天候正常運行,確保科學家擬定的各項觀測計劃正常執行。

5、三六零與中國汽研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入榜理由

近日,三六零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宣布完成戰略合作協議籤署,擬圍繞車聯網領域測評、認證、標準體系、產學研平臺一體化等六大層面展開合作。未來,雙方將協同360在安全大腦、大數據、雲計算、IoT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中國汽研在汽車技術服務和產業化製造的業務優勢,創新探索汽車安全大腦、車聯網安全等方面的應用實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技術支撐和科技引領作用。

6、白宮聯合科技公司為新冠研究提供超級計算資源

入榜理由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美國白宮聯合眾多科技公司,又推出了一個項目,他們準備向研究機構提供更多的美國超級計算資源。整個團隊由白宮、美國能源和IBM組成。據悉,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其他公司,以及許多學術機構,也在做出貢獻。

7、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研製成功

入榜理由

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稱,該院研究團隊已研製成功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據悉,該1.8米太陽望遠鏡也是在美國4米太陽望遠鏡DKIST正式運行之前,國際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其相關成果獲國際同行高度評價,並將在《中國科學:物理、力學和天文學》期刊發表。

8、英國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

入榜理由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23日消息,該大學和「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將耗資2000萬英鎊,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旨在幫助政府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傳播。據悉,全基因組測序包括讀取病毒的完整遺傳密碼,通過研究新冠肺炎確診病患的整個病毒基因組,科學家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變化情況及是否有不同毒株出現,這將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為未來的治療方法提供指導,幫助監控幹預措施產生的影響並挽救病患的生命。

9、「新中國第一龍」棘鼻青島龍研究最新進展

入榜理由

遠古恐龍研究中,距今約7000萬年、化石發現被譽為「新中國第一龍」的棘鼻青島龍,其主要形成棘狀特殊頭飾的鼻骨是否中空長期以來備受學界爭議和關注。中國科學家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獲得明確答案:棘鼻青島龍鼻骨內部不是中空的管狀結構,而是實心的類似「三明治」結構,這一實心鼻骨與前頜骨共同圍成向前上方延伸的空心頭飾。

10、谷歌上線新冠肺炎權威信息聚合網頁

入榜理由

近日,谷歌(Google)在美國上線了一個關於新冠肺炎暴發的信息聚合網頁,該網頁致力於提供來自權威機構的教育科普、預防方法和本地資源的真實信息。據悉,谷歌上線的上述網頁旨在著重強調來自抗疫一線的權威來源信息,例如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提供數據可視化、安全與預防、抗疫工作,以及影響個人和企業的資源信息聚合。谷歌表示,現在其搜尋引擎平臺上,新冠病毒的相關內容已經主導了全球搜索。

來源: 中國科技網

編輯:範琪

相關焦點

  • 紫臺「捉」到一顆近地小行星,下周飛掠地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聽說有顆小行星正奔著地球飛來?沒錯。1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顆名為2020 VA1的近地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據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飛掠地球,屆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448萬公裡。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
  • 緊盯「天外來客」,紫金山天文臺接連發現3顆新的小行星
    交匯點訊 2月下旬以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已經發現3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他們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 0.049 天文單位
    2019 年 8 月 10 日,小行星 2006 QQ23 將會近距離飛掠我們的星球,但它不會構成威脅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天又有一顆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不過可以放心,它不會真的撞上地球。NASA 之所以跟蹤靠近地球的彗星和小行星,不是因為它們的威脅迫在眉睫,而是為了確保它們不會成為威脅。每年大約有 6 顆大小和小行星 2006 QQ23 差不多的太空物體經過地球,這種近距離飛掠變得司空見慣。根據 NASA 噴氣動力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數據,目前在太陽系中大約有 900 個大小在 1000 米以上的近地天體,比小行星 2006 QQ23 大得多。
  • 高能預警:今晚,有小行星飛來!它們真能撞地球?這次不會
    而它下一次近距離飛掠地球,要等到大約11年之後……天蓋穹廬,星河浩瀚。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卻並非處在一派和風細雨的宇宙環境裡。從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到112年前的俄羅斯奧古斯通大爆炸,科學研究表明,地球每天都遭受數以百噸的塵埃和天外粒子襲擊,這一系列災禍的元兇,可能真的來自「天上」。
  • 小行星2020 CW上周六飛掠地球 距離地球第八近
    上周六,編號為2020 CW的小行星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3.3英尺(1米),體積相當於我們日常使用的烤箱,洗衣機或者其他家電產品。如果它和地球發生正面撞擊,那麼可能會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不過它以驚人的47,647英裡/小時(76,680公裡/小時)的速度,在距離地球10,225英裡(16,455公裡)的高空飛掠地球。在NASA的近地物體近距離資料庫中,2020 CW在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排名中排第八。去年的萬聖節那天,有一次更近距離的飛掠,目前在資料庫中排名第二。
  • 「2019 TA7」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科技日報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昨晚,一顆小行星從地球上方掠過,與地球進行了115年來「最親密的一次接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稱,這顆名為「2019?TA7」的天體在距地球150萬公裡的地方與地球「擦肩而過」。
  • 獨家:小行星今晚 「串門」?紫金山天文臺:咱這有圖有真相
    荔枝科技訊記者/王晟北京時間2月15日19時05分,一顆小行星將「掠」過地球。它的編號:「2002 PZ39」。它的頭銜更醒目:「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趙海斌研究員,向荔枝科技提供了這張圖片:這是2018年9月9日,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拍攝到的「2002 PZ39」小行星,即圖中標出的快速移動的小亮點。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不過,這並不是什麼「新」聞,在半個月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就發現了這顆小行星。
  • 今天一顆小行星跟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作者: 紫微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如果小行星撞向地球,我們如何絕地求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新聞英語:直徑45米小行星凌晨近距離飛掠地球(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新聞英語:直徑45米小行星凌晨近距離飛掠地球(視頻) 2013-02-20 09:17 來源:cctv 作者: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咋回事?據多家媒體報導,4月底到5月初,將有兩顆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聽上去似乎有點危險,但專家表示,它們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它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17時56分左右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公裡每秒,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628萬公裡,約合地月距離的16.4倍,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第二顆小行星是「2020DM4」,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也正在接近地球。
  • 2011ES4號小行星飛掠地球,猶如高樓般大小,如果撞上地球會怎樣
    根據NASA公布的消息,在今年9月2日,一顆名為2011ES4號的小行星,和地球擦身而過,那麼,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有哪些後果呢?2011ES4號小行星飛掠地球從這顆小行星的名字編號可以看出,它是在2011年被科學家們發現,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一顆小行星。
  • 直徑370米的小行星或將撞擊地球?紫臺專家:可能性很小,不必過分擔憂
    △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近地天體望遠鏡觀測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為捕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大口徑「天眼」正在建設中近地小行星與地球之間有個「警戒線」——750萬公裡。當近地小行星越過「警戒線」,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據統計,直徑大約1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約100萬年發生一次;直徑大約2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約3000萬年發生一次。
  • 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撞擊機率千分之一
    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撞擊機率千分之一10月16日晚,一顆小行星從地球上方掠過,與地球進行了115年來「最親密的一次接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稱,這顆名為「2019 TA7」的天體在距地球150萬公裡的地方與地球「擦肩而過」。
  • 一顆公交車大小的小行星將於今日掠過地球:比月亮還近
    許多地球災難電影都會幻想「地月大碰撞」的場景,但其實這件事根本遙不可及,反而是小行星撞地球並引發嚴重後果的可能性更高。
  • 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圍約30公裡,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古往今來,紫金山就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不久前,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了「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紫金山天文臺成為首十之一。
  • 一顆體積如曼哈頓大小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雖然這顆小行星的危險級別被認定為「具有潛在威脅」,但它並沒有表現出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切實危害,這是因為它將會和我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地月距離的16倍。但由於它的體積確實很大,所以一旦偏移軌道導致撞擊威脅,那必定會造成全球性的巨大災難。體型碩大的一顆小行星將飛掠地球,但它會保持適當距離。
  • 科技周刊薦讀丨「流浪小行星」路過地球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62期)  【探索】    精彩試讀>>> 流浪小行星猝然來到「家門口」 小行星研究成為人類走向深空的「新競技場」  小行星「飛向」地球,並不只是「科幻題材」,日前,一顆名叫「2019OK」的小行星就「實踐」了一把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