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金門縣長楊鎮浯率團來到廈門臺商會館,與在廈臺商展開座談。楊鎮浯表示,廈金通橋在技術上、資金上都不是問題,金門方面將成立專案辦公室,把前期能準備的都提前準備好,等到時機成熟、春暖花開時,不僅水到渠成,還能"橋"成。
2001年的"小三通"
就是在大家一開始沒有非常看好的情況下
由我們廈門臺商協會大力支持
協助我們走過了"小三通"最辛苦的那段時間
金門縣長楊鎮浯首先感謝廈門臺商協會對廈金"小三通"的支持,年內"小三通"累計旅客量將突破2000萬人次,楊鎮浯打"感情牌",希望在廈臺商繼續當好金門發展的"堅實靠山",一起為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貢獻力量。在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看來,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交通要先行,廈金通橋迫在眉睫。
2001年的"小三通"
單單靠船來做交通的話
受限於大霧天氣的關係
船往往會停下來
造成節假日等各方面(不便)的問題
如果有通橋的話
各方面的管理運作會非常方便
吳家瑩表示,在廈臺商熱切期待廈金兩地"應通盡通",共同生活圈也將進一步激發廈金產業合作的潛力,像高科技企業可以落戶廈門,把員工宿舍放在金門,企業競爭力會更強。
高科技界的企業
對他的臺屬員工
也會做一些規劃
如果通橋以後
解決在廈門生活成本高的問題
把員工宿舍放在金門
非常方便
我們臺商協會一定會出錢出力 獻言獻策
做一些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楊鎮浯表示,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是他長期以來的目標,金門方面將為此成立專案辦公室,針對通橋選址、工程預案等前期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有些沒有法規障礙的
我們目前會開始走程序
現階段某些法規需要雙方共同處理的
我們都會成立專案辦公室
做先行的規劃
等到時機成熟 春暖花開
很多事情 不僅能夠水到渠成
還能"橋"成
廈門和金門兩地再次對接,圍繞"應通盡通"提出了新一年深化"廈金共同生活圈"的建設,引起了各方關注。大家希望廈金兩地能加強合作,讓兩岸民眾享受到更多便利和福祉。
在廈臺商張桂林表示,廈金兩地進一步提速建設"廈金共同生活圈",這也是金門的民心所向,有助於廈金兩地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實現進一步的融合。
我想全民參與來支持
是兩岸人民之福
以後來這邊上班
或者是來這邊(旅遊)
開車開過來就可以了
我想這也是個也是
所有臺商朋友的一個期待和願望
黃啟璋是長期住在廈門的金門人,在他看來,廈門金門可以率先在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上先行先試,進一步消融兩岸的心理距離感。
因為金門沒有天然氣
第一個便宜
第二個安全
第三個環保
所以我們也希望
跟通水一樣
(通氣)這個美好的願景早日實現
此次金門縣長楊鎮浯也帶來了觀光處、建設處、環保局等多個部門,希望與廈門進一步探索加快兩地通信、氣象、航道安全等領域的合作等,在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處長丁建剛看來,這些是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的堅實基礎,廈金兩地民眾往來沒障礙,旅遊互補、產業共榮、民生物資共享及交通互聯也就指日可待。
旅遊方面來講
在產業互通之下
我們有沒有辦法從
金門廈門之間的地接社
再有一個更緊密的聯通
來做好服務廈門民眾
一些真正的旅遊需求
比如說金門就做廈門的後花園
有些研發的設施在廈門
然後一些服務的
有一些受訓的
還有一些再教育的課程
在金門召開
廈金共同生活圈如何落到實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唐永紅表示,還是要優先解決廈金兩地之間通電、通氣、通橋等問題,在"同等待遇"上下更大功夫,讓臺灣同胞有更多獲得感。
在"四通三化"基礎之上
要推進廈金之間的這個同城化發展
以及一體化發展
最終才能夠有助整合廈金兩地
多種資源要素稟賦上的差異優勢
發揮整合雙方各自的優勢
才有助於廈金兩地的民生經濟福祉
共同地發展成為
真正的廈金共同生活圈
29日,廈門、金門在廈門舉行對接會,就進一步深化廈金合作,尤其是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進行深入探討。
會議提出了2019年深化廈金交流合作的35個議題,包括加強廈金產業合作,探索推動廈金通電、通氣、通橋,加快兩地通信合作,實現商品快速通關檢疫,推動兩岸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認定等行業標準共通,推動廈金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等。
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建立完善廈金常態化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召開廈金工作對接會,負責廈金合作事務的決策、協調等工作;建立多元驅動運作機制,採用廈金兩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公眾參與」方式,持續深化廈金兩地交流合作;籌備專家諮詢智庫建設,負責為廈金合作頂層架構提供政策建議和合作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