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來自哪裡?佛道有何異同?老人能修煉成功嗎?

2020-12-14 意識的宇宙

一、生命來自「生命力」,生命力又來自哪裡呢?這個源頭究竟是什麼?

生命力源於生命質,也就是生命的源頭,這個「質」是最先進入身體的,也是最後離開身體的。

於個體而言,就是處於無為層次的阿賴耶識,或自性、真如佛性;

於整體而言,就是「無」、就是「道」,就是宇宙的最高力量、能量,就是最高振動頻率的意識——意識的宇宙!二、打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

打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靜心。靜心是為了找到生命質。

1、其它的靜心方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做一事、專一事」,做任何事都要高度專注,一心不亂。

比如開車、看電視、吃飯與念經、拜佛、打坐,只要能高度專注,一心不亂,就沒有區別!

現代人尤其要善於「以動取靜、以靜制動」。

一切動來自於靜,有動必有靜,有靜才能動。靜是一切動的源泉、源頭,也就是生命質。

三、什麼是見道、修道、證道?請比喻說明?

1、見道,是指生起了智慧,照見了佛性之理,能規劃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案。「一個好的方案等於成功了一半」。

⑴、不是見到了「性」,而是見到了「理」;

⑵、不是拿佛的境界來衡量別人,而是要衡量自己;

⑶、不只要看破,還要學會放下。看破是理論,放下是功夫;

⑷、有正知、正見、正定的思想。有了理論上的知見,有了自己的佛學思想,不會被外境所轉;

⑸、見道的人,能在修道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⑹、已斷了「貪嗔」二毒,只剩「痴」一毒;

⑺、已「明心」並進入「見性」中,但尚未走出「見性」;

⑻、修道有一半功夫必須在見道中完成。比如我們要去哪裡,就要先了解方向、路線和去的方式,再規劃出最佳的旅行方案,最後按這個規劃方案去,就一定能一路順風、馬到功成。而不是一邊去才一邊規劃。

2、修道,就是要體驗和實踐見道。

⑴、先修生理,再修心理,有一半要在紅塵中去修;

⑵、能覺知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達到了「理」、「事」一體;

⑶、能一心不亂地做任何事,做任何事都是禪、都是定,能與所做的事融為一體。

3、證道,就是要驗證和領略見道。

⑴、能做到既與事一體,又非一體;能在境界中隨時進來,隨時出去,不會被境界所轉;

⑵、做任何事都很努力、求圓滿,並能做到過後不留痕跡,

⑶、能真正放下一切功名利祿,真正達到了「無我」、「真空」的境界,即「我空,法空,空也空」;

⑷、已打開了佛性(即智慧或實相般若),能徹底突破無明。比如能勇敢、成竹在胸、輕而易舉地救人於落水中,而自己卻毫髮無傷,不喝一口水,並且能多次反覆的實施,達到了輕鬆自如、百發百中之程度。

又比如在學開車的過程中,有很多理論和方法,而一旦學會了、掌握了開車技術,方法與理論便不復存在,當車一停、心也隨之走掉,而不會停留在車上。

四、過了更年期的人能修成嗎?當突破身心時、老人能否修煉成功?

1、「道」超越於身心,當一個人「煉神入虛」乃至「煉虛入道」之時,便已超越了身體,便無老少的身體之別。

2、當結束了身體修煉的階段,便是結束了有為法的階段,就不存在本屬於有為法之分的男女老少的區別了。

3、「道」本無陰陽之分、男女之分、老少之分。它只是一種存在,一種力量,一種宇宙能量。

綜上所述,當突破身心之時,過了更年期的老年人一樣可以修行成就。但須謹記:靜心方能入道。

五、老人家修煉到一定程度時,失去的生理機能會重新出現,那麼激活後生理的現象是怎樣的?

比如已絕經的女性,如果用功修行,還能重新激活如年輕時的生理反應,男性亦然。

即使已六、七十歲的老人,當修煉到某個階段,生理也會有如年輕人一樣的種種反應。

當突破了生理的牢籠,當一個人的心真的入了道,便能漸漸感受到山河大地都是道的顯現。能做到只要動個念頭,身體就能恢復到青少年的狀態。

六、佛門三寶是指?佛門裡把修行分成哪三個階段?人體的三寶在哪個階段至關重要?

1、佛門三寶是指「佛、法、僧」;

2、佛家把修行分成三個階段:初階修身體、二階修心態,三階修靈性。但三個階段又互為一體;

3、初階修身體又是最為至關重要的。

七、佛道兩家修行方法的大同小異:

1、佛家修煉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是要一心不亂從而與道相應;

其次是行、住、坐、臥都是禪,都可以禪;

其三是行、住、坐、臥都在禪。

以上就是佛家的「四禪八定」。

2、道家修煉分為四個層次:

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入虛→煉虛入道,即煉內丹之術。

3、佛、道兩家之共同點是:

以有為之法修無為之門,「空以妙有,無以入道」!

相關焦點

  •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何異同?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何異同?  報2021房地產經紀人超值精品班贈送2020教材精講班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何異同
  • 「做」與「作」有何異同?您能分辨清楚嗎?
    二者詞義有相同之處,有時可以相互換用,但二者也有一些區別,因此,有時需要區分使用。「做」與「作」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可以作動詞使用,表示從事某種活動。可以相互換用的情況有:做詩=作詩,叫做=叫作,當做=當作,等等。做」與「作」有三點區別:1.二者詞性不同。
  • 淺談修煉與修道
    佛道最高境界追求的, 其實是回歸本來面目, 發現自己本然的自在、極樂和永恆。但後世修道者卻走偏了, 佛道兩種修道修佛之路裡面, 都摻雜進很多的修煉方法, 這雖然不是什麼壞事, 但對於後學者, 卻有誤導之嫌。明明是為了解脫人生之苦, 結果又陷入一個新的規則框架中, 看別人從這個框架中最終解脫, 還以為是框架起了作用, 其實真正能最後解脫的, 恰恰最終脫離規則的人。
  • 佛道與仙道
    分享一下仙道與佛道的區別。經常會有很多帶仙弟子到了我堂上,問師傅你仙家修的仙道還是佛道,我今天來告訴大家仙道與佛道的區別。說到仙道和佛道,其實是我們帶仙人身上的仙家所要修的法門,這就好比,我們人類上學所選的進修科目是一樣的,有文科和理科。        文科有文科的修為,理科有理科修為,雖然都是進修學習和考研,但是奉獻給社會的價值不一樣,這裡的仙道和佛道對於仙家們來說也是這個意思。
  • 仙道與佛道的區別
    大家晚上好今天和大家說一下,仙道與佛道的區別。經常會有很多帶仙弟子到了我堂上,問師傅你仙家修的仙道還是佛道,我今天來告訴大家仙道與佛道的區別。說到仙道和佛道,其實是我們帶仙人身上的仙家所要修的法門,這就好比,我們人類上學所選的進修科目是一樣的,有文科和理科。文科有文科的修為,理科有理科修為,雖然都是進修學習和考研,但是奉獻給社會的價值不一樣,這裡的仙道和佛道對於仙家們來說也是這個意思。
  • 宇宙萬物自虛空中生~煉虛化炁是佛道兩家最隱秘之法
    前人早已發現,宇宙萬物來自於虛空,虛空生一炁,一炁者太極之本,一炁生太極,太極分二儀,二儀者二五之精,謂之陰陽,陰陽舒光,精光發現,此謂之炁化精也。陰陽再交而生太和一炁,一炁化醇而生丹生神生萬物,此所謂化精化神也。此天人宇宙萬古不易之理。問:煉虛化炁和煉精化氣區別在哪裡?
  • 在農村,老人常說「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啥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啥意思,有何道理?自古以來,農村人都是靠種地為生。聽爺爺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一年四季都要在地裡幹活,那個時候,在地裡幹活也是可以掙錢的。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上不起學,他們就會早早地下地幹活。
  • 佛道兩家爭論數千年的話題,到底有沒有長生不死之道?
    有一個問題,佛道兩家爭論了數千年,就是究竟有沒有長生不死之道,有人說長生不死是證究竟法身,有人說是肉身不死,暫且不論對錯,關於修行淺談佛道兩家,道教執有,佛教入空,所以很多佛教弟子很容易落入頑空,而道教執有,所以道教弟子很容易執著身見,不論佛道落入兩邊的執著都已經違背了祖師創教的根本法旨
  • 出國交換算是留學嗎 交換與留學有何異同
    交換生在交換期間的學習生活其實與留學生相比並無太大差異。交換生回國,也能享受海歸的優惠政策嗎?  所謂「交換生」,一般指根據相關國家、地區、學校或研究機構所達成的協議,經過一定的選拔程序到指定地點進行交流學習的學生。從交換的地域來看,既有跨越國境的國際交換生,也有在同一國家不同學校之間的國內交換生。  交換與留學有何異同  出國交換是否屬於留學?
  • 揭秘道家修煉,只要踏踏實實地煉,你的修行100%能成功!
    把心識念頭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濟,互相作用,這樣,小腹會慢慢發熱,真氣慢慢產生,有熱量,有氣團,有流動,此為精變成最初階段的氣的過程,是混沌之氣。去繼續煉純,運化成團,就是結小丹的修煉過程。中國文化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整體現。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萬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種東西,在生命修煉的應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圍繞著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 佛道仙門忌諱
    二、忌諱考道,有些人上來就好拿一些問題來考驗師傅的道行,這個是非常反感的事情,不是說師傅怕你考,反思自己願意參加考試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另外第一你想考別人你的問問你自己有什麼資格?你的道行比別人家高嗎?如果不比人家高就更不必考人家了,因為你考完他他也解決不了你的問題,既然不比人家高你有什麼資格來考人家呢?有的人該說了那怎麼知道他到底準不準呢?到底行不行呢?
  • 廣東卷和全國卷作文題有何異同?
    廣東卷和全國卷作文題有何異同?  距離2016年高考僅剩半個月。使用了12年廣東卷後,今年廣東高考採用全國卷,語文作文怎麼考?廣東卷和全國卷作文題有何異同?多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昨日接受時報記者採訪,分析作文題和支招備考。全國卷側重思辨說理,而且緊扣社會熱點。由於今年有多個省份加入全國卷使用的行列,預計今年還會沿用去年的命題方向和形式,即提供現實性強的材料,規定具體的寫作任務和要求。
  • 稻盛和夫對一生的復盤,成功老人的話,對我們有何啟發
    在這本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這位孜孜不倦樂意把自己成功經驗復盤分享給讀者的老人,又有哪些銘記一生的理念,讓懂得的人受益匪淺呢?2.最大的成功不是為自己精打細算,反而是利他這在某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看來,簡直不可能。或許,他們心裡又是嗤之以鼻的,利他?
  • 赤壁賦名揚千古,佛道的超曠不可忽視,其實底色是儒家
    作品裡有厚重的佛道思想,其實,蘇軾的思想首先是儒家的。林語堂說蘇東坡是跳動的火焰,無論何時何地,都給人以溫暖。治水,救旱,修建民生工程,讓老百姓過得更好,所有這些帶來的樂趣不亞於他吟詩作賦,甚至更有成就感。
  • 黑椒鹽煎雞翅和椒鹽蝦,同是椒鹽風味的菜品,有何異同之處?
    黑椒鹽煎雞翅和椒鹽蝦,同是椒鹽風味的菜品,有何異同之處?椒鹽口味的各種食物我都喜歡,包括椒鹽口味的烤饃片,黑椒鹽雞翅,還有椒鹽蝦。獨特的焦鹹口味讓我難已忘懷。前者是小吃,後兩個都是菜品。同為椒鹽口味的菜品,它們有何異同之處呢?首先相同的就是口味了。
  • 生命親和體質給藍軒宇帶來三大「好處」,入學能加分,修煉猛提升
    作為史萊克出來的畢業生,季洪彬當然也能感受到藍軒宇身上的變化,這正是「生命親和體質」的特性,對於藍軒宇來說簡直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罕見的生命親和體質,報考史萊克會有加分生命親和度其實是個人生命力和外界生命力產生共鳴的幅度,親和度極高的人往往是擁有著「生命親和體質」。
  • 論山水田園詩,陶淵明和範成大有何異同?
    陶淵明和範成大兩位詩人,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有異有同,自成特色。在這裡我想簡單寫一寫自己對陶詩和範詩作品異同之處的比較。首先,我們先比較二者的不同之處。人們常言「知人論世」,要分析詩人自身作品的流光溢彩之處,必須得對其人生經歷有大致的了解。
  • 胡孚琛:佛道合參:論禪密之實修(摘選)
    由此可知,阿賴耶識即阿陀那識,是承擔輪迴的種子(自我),有染分和淨分。其淨分阿摩羅識,相當於丹道中的「元神」。這樣,內丹學的心靈修煉工程,也是一項凝鍊常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套發現「自我」,開發「自我」的心靈修煉程序。在內丹學修煉中,常意識可以凝鍊為「意念力」,意念力也可以作用於外部的自然界和生命界。
  • 與形容詞同形的副詞與以-ly結尾的副詞有何異同?
    記錄典型問題 分享教學方法S:學生 T:老師S:老師,形副同形的副詞有哪些?此類副詞與-ly結尾的副詞有何異同?T:常見的形副同行的副詞有二類:1.
  • 《我來自江湖》武功修煉等級怎麼劃分 武功修煉等級劃分詳解
    導 讀 《我來自江湖》中的武功修煉是有等級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武功修煉的等級應該怎麼劃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