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
臺灣自被中國人開發以來時常孤懸海外,清政府消滅鄭經,在臺灣設省以後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政府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中華民國於 1945 年抗戰勝利後,依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正式收復了臺灣,並任命陳儀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宣告中國隊臺灣恢復行使主權。
-
「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臺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進黨就以這種遮遮掩掩的方式承認了「中華民國」。但是民進黨並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中華民國」,而是試圖將「臺灣」和「中華民國」相結合,讓「臺獨」可以借殼上市。
-
老照片:1955年,大陳島居民撤往臺灣,圖十的兩名國軍太會「過日子」
眼見大陳島即將失守,國民黨在美國艦隊的協助下,將大陳島的軍民全部撤回臺灣。今天在臺灣仍可以見到「大陳新村」、「一江新村」等安置大陳居民的地方所在。 撤離的行動一共進行了四天,至2月11日完成最後一批居民與軍隊的撤離,此時大陳島上已無居民,蔣經國親自降下了大陳島上的最後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後,離開該地並裁撤中華民國浙江省政府。
-
臺媒二度炒作去年的媒體排名世界軍隊戰力:臺灣排世界第13名
根據此次排名,美俄中三國位列三甲,臺灣排名為13,超過以色列與德國等「媒體認為很強大的軍事國家」。但有意思的是,2016年1月,臺媒好像突然發現了這條新聞,進行了大肆的宣揚報導,然而距離上次炒冷飯不足3個月,臺媒在4月24日再次掀起了報導這一排名的熱潮。當然關注點略有不同,上次說的是「國軍」超越了德國,這次變成了「國軍」超越了以色列。
-
揭穿民進黨「中華民國臺灣」的真正圖謀
1999年民進黨推出「新策略」,通過所謂「臺灣前途決議文」,聲稱有條件接受「中華民國」的名號。說穿了,這就是利用「中華民國」名號,利用兩岸歷史遺留問題,通過打「國際空間牌」的手段,將「臺灣」從純粹的地理概念,改頭換面為「中華民國臺灣」這一政治符號,意圖實現「臺獨」。
-
李登輝今天葬入五指山被抗議:這是對「國軍」最大的侮辱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吳薇】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今年7月30日病亡後,10月7日埋葬在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軍人公墓,遭到不少民眾的抗議。
-
「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這套說辭的實質為臺灣是一個暫時「國號」叫「中華民國」的「國家」,即借「中華民國」的名義稱「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此,有人稱之為「借殼上市」。此後,民進党進一步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不但企圖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而且力圖改變「中華民國」的內涵。2004年10月10日,陳水扁在「雙十講話」中說「『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
葉子有銘曰|「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臺灣省之辨
李登輝是臺灣當局第一位擔任領導人的「本省人」(與「外省人」相對,外省人指的是國軍撤退時,從大陸遷往臺灣的人)。他是「臺獨」教父,曾寫過一本書,主張把中國分成7塊,其中就包括臺灣。這表明,在他的潛意識裡也把臺灣看成是中國的一部分。
-
渡江戰役後,大陸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份『遺產』,『臺獨』就會把它變成『中華民國在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來對抗大陸,反而成了『臺獨』的一份資產。」「如果我們不能正視『中華民國』問題,『中華民國』會被『臺獨』繼承過去,那麼兩岸之間的法理連結點就會蕩然無存,危機就會爆發,我們會付出慘重代價。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智慧來處理『中華民國』問題。」
-
王劍:「中華民國臺灣」是新版「臺獨」論調
這套說辭的實質為臺灣是一個暫時「國號」叫「中華民國」的「國家」,即借「中華民國」的名義稱「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此,有人稱之為「借殼上市」。 此後,民進党進一步將臺灣與「中華民國」綁定,不但企圖拿「中華民國」「借殼上市」,而且力圖改變「中華民國」的內涵。2004年10月10日,陳水扁在「雙十講話」中說「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
國軍的崛起與衰落過程中,蔣介石起了哪些作用?
從退據臺灣的KMT如今紛紛擾擾各自為戰的狀況,想到70年多年前那場內戰中,KMT各自為政、相互防範扯皮,終致丟失大陸、敗退臺灣的歷史。除去政治經濟的因素,國軍特級上將老蔣在領導作戰中的表現不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那麼,老蔣有些什麼特點,軍事指揮水平如何呢?
-
這三位國軍猛將被打殘,逃到蔣介石身邊混得咋樣,擔任什麼職務
當這些敗軍之將回到蔣介石身邊之後,又是怎麼混的呢?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是陳誠「土木系」中晚期的重要將領,也是國軍中有一定戰鬥力的將領,被解放軍高層稱為「狡猾如狐、狠如虎」。在抗日時期,胡璉因率部在石牌要塞擊敗日軍而聲名鵲起,也成了陳誠和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率領王牌軍18軍與華東野戰軍交戰最多,多次殲滅,但胡璉總是走運,特別是在淮海戰場上。
-
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命運如何?大多晚景悽涼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蔣介石帶著蔣經國,乘坐專機「美齡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倉惶逃往臺灣。從那以後,直到1975年病逝於臺灣,蔣介石這輩子再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在1949年前後,跟隨蔣介石前去臺灣的,還有眾多的國民黨將領。比如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閻錫山、熊式輝、劉峙、薛嶽、周至柔、餘漢謀、湯恩伯等人。
-
國軍大潰敗,劉峙為何不敢去臺灣?他幹的這些事老蔣一件都不能忍
三大戰役結束後,老蔣的精銳部隊幾乎損失殆盡,屋漏偏逢連夜雨,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又趁機逼宮,老蔣只得黯然下野,退居了幕後。面對危局,國民黨內部不是商議如何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藉機拆臺,勾心鬥角,所以說國民黨敗得一點也不冤。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那些國軍大佬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
-
抗日戰爭惠廣戰役,粵系國軍精銳盡出,為何卻僅九日便全線潰敗?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日軍為了切斷粵漢鐵路下令由日本華中方面軍第二十一軍在廣州地區強行登陸,對駐守廣州的國軍第四戰區發起突襲。1938年10月4日,民國統帥部向留守廣東的餘漢謀發去警告電報,表示有大量日軍集結,應該是以廣州為目標,要求餘漢謀做好應戰準備。
-
中華民國勳章體系簡介
中華民國「國軍」勳章體系簡介勳 章臺灣的榮譽勳章,分為文職勳章和軍職勳章兩類。
-
「臺灣與美國人民站在一起」!美國暴亂現場驚現「中華民國旗幟」
6月1日,臺灣《聯合報》報導了一則關於全美抗議的新聞,新聞主人公特別的是一位揮舞「中華民國旗幟」的臺灣人。報導中表示,全美抗議遍地開花衝突不斷,白宮華府附近成為抗議熱點。華盛頓特區晚間7時開始宵禁相關單位擴大管制區實施清場,然而抗議現場驚現臺灣民眾揮舞「中華民國旗幟」,並喊著「臺灣與美國人民站在一起」。
-
「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以「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中華民國」,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中華民國臺灣」是民進黨內一些「臺獨」人士的「創造發明」,其本質是讓「臺獨」借殼上市,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迷惑性。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後,偏安一隅的臺灣當局雖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稱,但充其量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當局。當然,在兩岸統一之前,「中華民國」及其所代表的一中意涵,對於維護兩岸的歷史及法理連接仍有其現實意義。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都沒有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都沒有 微信公號「直通臺灣」 2017-07-04 19:04
-
1955年國軍撤離大陳島罕見圖片曝光!
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大挫國民政府,於中國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則遷至臺北,但仍實際控治著大陳島在內的諸多島嶼。中共建政初,大陳島又成為浙中南國民黨殘部的主要踞點,島上人口激增至3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