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共品「天府第一蒸」,大蒸籠直徑11米高6米

2020-12-25 騰訊網

川報觀察記者 程文雯

起鍋!冒著白色的熱氣,食物的濃香撲鼻而來。梅菜扣肉,粉蒸肉,五穀豐登……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大蒸籠裡,上千道美食上桌啦。

9月21日,由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朗基尚善等承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金秋時節,歡樂喜慶的豐收景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祝願。

天府糧倉豐收啦

歡歌笑語「曬」出幸福鄉村

連片麥浪翻湧,充滿鄉土味的稻草堆散落田間,不遠處,美麗的川西林盤次第鋪開,在活動主會場稻香漁歌田園綜合體,秋日鄉村的田園氣息撲面而來。這裡是大邑在鄉村振興中重點打造的「現代生態田園生活家園典範」,著力構建和諧美麗田園城市,打造天府之國新名片。

成都大邑縣素有「天府糧倉」的美名,本次豐收節以「聚大地之魂,釀豐收之悅」為主題,融入民俗文化、大邑傳統農耕文化,通過豐收祭祀表演、田間舞蹈、村落歡慶、書法、詩歌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迎豐收、曬豐收、慶豐收,用「曬」今天幸福生活的特殊方式,向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獻禮。

據悉,此次豐收節期間,將呈現以田園豐收文化為主題的民間文藝表演、以田園教育及農業科研為主題的科普活動、以川西田園文化為主題的大地藝術創作活動,以及以地方村落文化為主題的民間慶祝活動的四個核心活動亮點。

「天府第一蒸」起鍋

最大蒸籠將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今年的大邑天府豐收節活動,除了能欣賞到美輪美奐的現場表演,全國最大的蒸籠「天府第一蒸」也將舉行正式起鍋儀式。

「天府第一蒸」,是代表川西傳統的道地飲食文化的魂!

直徑達11米高6米的「天府第一蒸」,由1134片竹片組成,全手工打造,9月21日當天首次啟動開鍋儀式,蒸出的菜品當天可供千人食用。活動當天的千人壩壩宴也將是一道亮麗的田園風景線,體現出中華美麗田園的生態和諧與美好生活。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將天府之國的最大蒸籠正式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要宣傳川西傳統蒸食文化,濃墨重彩的打造大邑對外美食名片。

全域旅遊

創建鄉村振興大邑模式

近年來,大邑在文博、文創、文旅「三文」產業融合發展上成效明顯。位於大邑縣董場鎮的稻鄉漁歌,將極具歷史底蘊的川西農耕文化打造為一張大邑全域旅遊的新名片。

據介紹,稻鄉漁歌是一處集科技田園、生態鄉村、田園藝術教育、川西民宿村落發展等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今後,大邑將形成以西嶺、花水灣為代表的雪山溫泉國家旅遊度假區,以安仁為代表的文博文創集聚區,以及稻鄉漁歌為代表的天府田園示範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重塑美麗川西鄉村。

相關焦點

  • 直徑11米高6米的大蒸籠,千人共品「天府第一蒸」裡的兒時味道
    梅菜扣肉,粉蒸肉,五穀豐登……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大蒸籠裡,上千道美食上桌啦。9月21日,由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朗基尚善等承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金秋時節,歡樂喜慶的豐收景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祝願。
  • 四川大邑:全國最大的蒸籠「天府第一蒸」 蒸出菜品千人享用(組圖)
    人民網成都9月21日電 直徑達11米高6米的第一蒸,由1134片竹片組成,全手工打造,蒸出的菜品當天可供千人食用。全國最大的蒸籠「天府第一蒸」,千人壩壩宴讓來賓大飽口福……9月21日,由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
  • 第二屆「天府豐收節」開幕 直徑11米最大蒸籠起鍋
    由四川朗基尚善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屆「天府豐收節」於9月19日在「成都市大邑縣稻鄉漁歌項目」盛大開幕,由1134片竹片全手工打造,直徑達11米、高6米的稻鄉漁歌「天府第一蒸」也在本次「天府豐收節」當日起鍋,這個最大的蒸籠將正式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 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盛大開幕,全國最大的蒸籠正式起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雪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素有天府魚米之鄉的成都大邑,在金秋豐收的時刻,以一場別開生面的豐收節活動表達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願。9月21日,由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朗基尚善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
  • 工匠做了個3米多大的蒸籠 用來蒸2.8米的饅頭
    蒸包子、蒸饅頭、蒸扁食等等 蒸籠一般直徑五六十釐米,能蒸20個左右的包子吧。 如果說,一個蒸籠直徑300釐米,一次性能蒸五六百斤食物,供應幾百人聚餐使用,你們信不信? 近日,台州天台縣始豐街道龍頭山村的村民洪昌,做出了直徑3.05米的竹製大蒸籠。
  • 直徑達5.6米 巨型蒸籠亮相江西興國美食旅遊節
    伴著熱烈的歡呼聲,熱氣騰騰的巨型蒸籠在12名身穿客家民俗服飾的壯漢合力下揭開了「面紗」,在蒸汽彌散後,蒸籠內由不同粉蒸菜組成的雙魚圖案呈現在觀眾面前。  巨型蒸籠亮相江西興國美食旅遊節。(王凱豐攝)  10月10日,在江西興國縣第二屆「四星望月」美食旅遊節開籠儀式現場,熱氣騰騰的美食香氣撲鼻,引得遊客們爭相試吃,巨型蒸籠裡擺放著的便是贛南名菜「四星望月」。  據介紹,「四星望月」是興國當地最具特色的傳統菜餚,也是「十大贛菜」之一,屬贛南系客家菜,又稱「興國粉籠床」,具有味鮮兼辣的風味特點。
  • 最豪蒸籠宴直徑兩米長,30多種海鮮吃一餐一月工資打不住!
    上周好姐妹問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吃蒸籠宴,憑著我對她的愛立刻就答應,結果中午到現場看到的時候整個傻眼,現在吃個飯一定要搞得這麼浮誇?特製的超大蒸籠裡面放了滿滿三十種食材再加上十道熱菜,沒湊到20人根本吃不完,開籠那一瞬間真的是全場驚呼!有大開眼界的感覺啊。
  • 京山首屆「籠宴節」:千人共嘗魚米飄香
    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吆喝,荷葉包雞、魚糕、香菇蒸鵪鶉蛋、鍋盔蒸帶魚等一個個熱氣騰騰的巨型竹製蒸籠呈現在1000多名遊客面前。這是12月1日在京山市曹武鎮石橋村舉辦的首屆「籠宴節」的熱鬧場面。在色·彩繪基地,十多名廚師正圍著霧氣騰騰的柴火灶忙碌,身穿黃色服裝的村姐村哥們來回穿梭。
  • 瀏陽世界最大蒸籠蒸188道菜 創2項世界紀錄
    11月28日,2014第九屆湘菜美食文化節在瀏陽市啟動。活動現場,「百菜蒸盤」創最大蒸籠、最多菜品同蒸兩項世界紀錄。本報記者徐行 攝 華聲在線-湖南日報11月28日訊(記者 周月桂)一隻巨大的竹製蒸籠被打開,熱氣騰騰裡,188道菜品飄出濃鬱的「湘」味。第九屆湘菜美食文化節活動今天在瀏陽市瀏陽河廣場啟動,最大盤蒸菜「百菜蒸盤」創世界最大單體蒸籠、世界最多菜品同蒸兩項世界紀錄。 據了解,用於現場蒸菜的蒸籠外直徑達5.38米,高1.7米,內部面積為18.08平方米。
  • 兩米大蒸籠吊車揭蓋子 60桌流水席一個蒸籠搞定!
    在巴縣河街流水席上,一個巨型蒸籠出現在現場。蒸籠高達2米多,需要吊車才能揭開籠屜。現場60桌流水席的美食均由這個蒸籠製作完成,蒸籠共有8層,能同時蒸煮上百種菜品,嘆為觀止,引得路人紛紛加入享用美食。長長的美食展區,60張中國紅桌椅一字排開,好有氣派!
  • 神州第一蒸籠有多大?蒸一籠菜可以辦多少桌酒席,供多少人吃?
    前幾天,小編看到一個超大蒸籠,號稱神州第一蒸籠。巨型蒸籠直徑達3米多、相當於一層樓高。該蒸籠一次可以蒸120碗菜,一籠可擺十二桌酒席。蒸菜因其起源於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而得名。最著名的是沔陽三蒸,是以水產類、禽畜類、蔬菜類為主要原料,以粉蒸為主要技法,多種蒸菜技法(清蒸、扣蒸)並用,製成的系列菜餚。所謂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產和蒸蔬菜的總稱。分成三大類:1、水產類:以粉蒸鯰魚、粉蒸青魚、粉蒸鱔魚為代表;2、畜禽類:以粉蒸肉、珍珠丸子為代表;3、蔬菜類:以茼蒿蒸螺螄、太極蒸雙蔬、粉蒸蓮藕為代表。
  • 世界最大盤蒸菜出爐 6位師傅花1個月製成最大蒸籠
    28日下午,世界最大蒸籠同蒸188道菜,菜品由紅、綠、褐、黑、白、紫、橙、黃八種顏色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瀏陽新城圖"畫卷。28日下午,世界最大蒸籠同蒸188道菜,菜品由紅、綠、褐、黑、白、紫、橙、黃八種顏色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瀏陽新城圖"畫卷。
  • 貴陽:「中國第一籠」特大蒸籠開籠(組圖)
    9月28日,一個號稱「中國第一籠」的特大蒸籠宴席在貴州美食博覽會上開籠。  視頻:貴州一飯館打造中華第一蒸籠 直徑三米    2007年9月28日,在貴陽市金陽新區西南民族美食廣場開幕的貴州美食博覽會上,一個號稱「中國第一籠」的特大蒸籠開籠吸引眾人眼球。
  • 青海民和舉辦千人火鍋宴 直徑4米火鍋四葷六素 (1/4)
    青海民和舉辦千人火鍋宴直徑4米火鍋四葷六素 (1/4) "← →"翻頁
  • "中國第一籠"遵義開籠 可同時蒸70道菜(圖)
    東北網雙鴨山9月7日電 直徑3米,可以同時蒸70多道美味,供30人就餐——  「中國第一籠」遵義開籠  9月5日,號稱「中國第一籠」的特大蒸籠在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鎮舉行開籠儀式。  這個號稱「中國第一籠」的蒸籠,直徑3米,裡面可以放置70多道美味,可供30人同時享用。該蒸籠系匯川區董公寺鎮小草農家樂為了推出特色飲食項目——「籠子宴席」而製作。業主稱將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業主李貽邦介紹說,這個蒸籠是他今年春節後,花數千元錢在赤水僱請民間匠人、用赤水的竹子編制而成,光編制時間,就花去3個多月。
  • 高2米直徑2.2米的巨型銅火鍋端午節亮相新疆奇臺(圖)
    高2米直徑2.2米的巨型銅火鍋端午節亮相新疆奇臺(圖) 2016-06-10 23:01:299日,新疆奇臺縣第三屆「遊古城、嘗美食、品文化」旅遊美食文化節在該縣天山東部物流園開幕。
  • 你所不知道的蒸知識,讓首部《中國蒸文化白皮書》告訴你
    那麼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學會蒸東西吃的?是炎黃時代、春秋時代還是戰國時代?都不是,答案是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1月28日,中國高端廚電老闆電器聯合中國蒸文化研究院、騰訊家居舉行「中國蒸傳——首部中國蒸文化白皮書發布暨蒸文化大使發布會」,首部《中國蒸文化白皮書》為我們揭露了八千中國蒸傳在食材、做法、工具、習俗等方面的N個有趣而冷門的知識。
  • 全球最「大」的樹,直徑可達11米,已有2700歲,高度如同30層大樓
    全球最「大」的樹,直徑可達11米,已有2700歲,高度如同30層大樓現在很多人平常閒著沒事或者到了退休之後,都喜歡遊山玩水,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領略一下不一樣的民土風情,不知道大家平常出門旅遊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什麼樣的景點呢
  • 蒸籠矽膠墊起源於什麼時候,現代蒸籠使用技巧
    2、加水時請加熱水 要蒸的時候,鍋內必須一直裝滿熱水。水太少的話,蒸氣量就會減少,蒸籠邊緣也易燒焦。只要水不夠就立刻加入熱水,溫度才不會下降。3、蒸的時間、火候依材料而異 大部分的材料多用大火來蒸,例如:肉或魚。
  • 從頭吃到尾,千人同嘗蒸籠宴
    近日,京山首屆文化「籠宴節」啟動,近千名遊客一起品嘗了當地傳統的蒸籠宴。場面非常的熱鬧!隨著一聲鑼響,蒸籠開始出鍋,遊客們換上特色服裝變身扛蒸籠的師傅,將一籠籠蒸菜端上桌。武漢的葉先生也是其中一員,剛剛自駕登上元寶山頂暢遊一番的他,現在已經迫不及待地投身美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