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米大蒸籠吊車揭蓋子 60桌流水席一個蒸籠搞定!

2020-12-12 上遊新聞

9月15日,由巴南公路物流基地舉辦,中國商用車博覽會昨日在重慶市巴南區開展。在本次展覽中開幕式上,重慶美食展「巴縣河街流水席」首次亮相重慶。

在巴縣河街流水席上,一個巨型蒸籠出現在現場。蒸籠高達2米多,需要吊車才能揭開籠屜。現場60桌流水席的美食均由這個蒸籠製作完成,蒸籠共有8層,能同時蒸煮上百種菜品,嘆為觀止,引得路人紛紛加入享用美食。

長長的美食展區,60張中國紅桌椅一字排開,好有氣派!

雖然天空飄著小雨,也無法阻擋人們對美食的嚮往!圖為蒸籠內的菜品經過幾個小時的蒸煮,蒸籠蓋被吊車緩慢揭開。

蒸籠蓋被揭開瞬間,蒸汽瀰漫,香氣撲鼻,看得人直流口水。圖為工作人員站在梯子上,控制吊車揭開蓋子。

蒸籠內的菜品選自巴南當地特色農產品,綠色、健康且營養價值高,整個宴席就地取材、葷素搭配、湯菜並重,加工精細,採用最具巴蜀鄉土氣息的農家宴席——「三蒸九扣」的經典做法。

蒸菜出爐,工作人員依次準備給流水席上菜。

60桌中國紅主題流水席,沿大紅色地毯兩邊依次排開,還沒開席就引得現場觀眾前來佔座。

活動現場,大廚們準備蒸菜上桌。

工作人員把剛出鍋的蒸菜依次送到流水席上。

據了解,本次美食節從9月14日持續到9月16日,現場將有各種傳統巴渝風味傳統美食供遊客選擇。上遊新聞記者 特約記者 夏首安 鄒飛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一個蒸籠搞定60桌流水席 吊車揭蓋子
    在巴縣河街流水席上,一個巨型蒸籠出現在現場。蒸籠高達2米多,需要吊車才能揭開籠屜。現場60桌流水席的美食均由這個蒸籠製作完成,蒸籠共有8層,能同時蒸煮上百種菜品,嘆為觀止,引得路人紛紛加入享用美食。長長的美食展區,60張中國紅桌椅一字排開,好有氣派!
  • 竹蒸籠怎麼用?竹蒸籠怎麼保養?
    摘要:竹蒸籠蒸東西不僅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而且蒸出來的食物有竹子的清香味。那麼竹蒸籠怎麼用?竹蒸籠好還是不鏽鋼好?竹蒸籠發黴怎麼辦呢?下面來看看竹蒸籠的使用、保養等知識。竹蒸籠怎麼用?5、蒸籠內鋪好蒸籠布,食物放在蒸籠布上,把蒸籠架在毛巾上(貼心提示:竹蒸籠與水面之間放一塊毛巾,可以防止我們思想開小差時,忘記廚房裡還蒸著的食物,即使水分燒乾也不至於燒壞竹蒸籠,從而延長蒸籠的使用壽命)。6、蓋好蒸籠蓋,開火蒸製即可。
  • 小狗被放進蒸籠,「蒸煮」了一小會兒,打開蓋子主人不淡定了
    這不,就有一位狗主人對著自己家裡的幾隻小奶狗下「毒手」了,把它們都放進了蒸籠裡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吧。 狗主人將眼前這幾隻小奶狗放進蒸包子的蒸籠裡面,然後蓋上蓋子,過了兩分鐘之後再把它打開。打開的瞬間,主人瞬間就不淡定了。
  • 蒸籠矽膠墊起源於什麼時候,現代蒸籠使用技巧
    水太少的話,蒸氣量就會減少,蒸籠邊緣也易燒焦。只要水不夠就立刻加入熱水,溫度才不會下降。3、蒸的時間、火候依材料而異 大部分的材料多用大火來蒸,例如:肉或魚。但是若要蒸蛋時,則最好用小火蒸,其表面才不會有凹處。長時間蒸時,應該儘量避免中途打開蓋子,因為這樣會讓蒸籠內的溫度下降。
  • 工匠做了個3米多大的蒸籠 用來蒸2.8米的饅頭
    蒸包子、蒸饅頭、蒸扁食等等 蒸籠一般直徑五六十釐米,能蒸20個左右的包子吧。 如果說,一個蒸籠直徑300釐米,一次性能蒸五六百斤食物,供應幾百人聚餐使用,你們信不信? 近日,台州天台縣始豐街道龍頭山村的村民洪昌,做出了直徑3.05米的竹製大蒸籠。
  • 最豪蒸籠宴直徑兩米長,30多種海鮮吃一餐一月工資打不住!
    上周好姐妹問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吃蒸籠宴,憑著我對她的愛立刻就答應,結果中午到現場看到的時候整個傻眼,現在吃個飯一定要搞得這麼浮誇?特製的超大蒸籠裡面放了滿滿三十種食材再加上十道熱菜,沒湊到20人根本吃不完,開籠那一瞬間真的是全場驚呼!有大開眼界的感覺啊。
  • 東北這家餐廳噱頭真足,桌上放1.5米的大蒸籠,吃飯需服務員夾菜
    整個餐廳布置是濃濃的關東味,真實再現了過去東北農村樣子,甚至把炕都搬了進來,牆上還掛滿了大花棉襖,遊客們可以換上衣服,為自己留下一張懷舊的照片。餐廳每天不定時的還會請專業的二人轉演員來表演,據說基本都來自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的演員,運氣好還能碰上大牌呢。關東情主題餐廳除了環境非常的東北味,這菜也是地道的東北菜。其實清朝時期,東北人口很少,所以食物的種類也比較的單一。
  • 千人共品「天府第一蒸」,大蒸籠直徑11米高6米
    梅菜扣肉,粉蒸肉,五穀豐登……一個直徑11米高6米的大蒸籠裡,上千道美食上桌啦。 9月21日,由大邑縣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朗基尚善等承辦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在成都大邑縣董場鎮稻鄉漁歌美麗鄉村體盛大開幕。金秋時節,歡樂喜慶的豐收景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祝願。
  • 直徑達5.6米 巨型蒸籠亮相江西興國美食旅遊節
    伴著熱烈的歡呼聲,熱氣騰騰的巨型蒸籠在12名身穿客家民俗服飾的壯漢合力下揭開了「面紗」,在蒸汽彌散後,蒸籠內由不同粉蒸菜組成的雙魚圖案呈現在觀眾面前。  巨型蒸籠亮相江西興國美食旅遊節。(王凱豐攝)  10月10日,在江西興國縣第二屆「四星望月」美食旅遊節開籠儀式現場,熱氣騰騰的美食香氣撲鼻,引得遊客們爭相試吃,巨型蒸籠裡擺放著的便是贛南名菜「四星望月」。  據介紹,「四星望月」是興國當地最具特色的傳統菜餚,也是「十大贛菜」之一,屬贛南系客家菜,又稱「興國粉籠床」,具有味鮮兼辣的風味特點。
  • 神州第一蒸籠有多大?蒸一籠菜可以辦多少桌酒席,供多少人吃?
    前幾天,小編看到一個超大蒸籠,號稱神州第一蒸籠。巨型蒸籠直徑達3米多、相當於一層樓高。該蒸籠一次可以蒸120碗菜,一籠可擺十二桌酒席。蒸菜因其起源於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而得名。
  • 貴陽:「中國第一籠」特大蒸籠開籠(組圖)
    9月28日,一個號稱「中國第一籠」的特大蒸籠宴席在貴州美食博覽會上開籠。  視頻:貴州一飯館打造中華第一蒸籠 直徑三米    2007年9月28日,在貴陽市金陽新區西南民族美食廣場開幕的貴州美食博覽會上,一個號稱「中國第一籠」的特大蒸籠開籠吸引眾人眼球。
  • 沒有蒸籠不要緊,巧用廚房家電做美食
    蓋上合適的蓋子,放到微波爐中進行加熱就可以了。放到微波爐裡面,用大火加熱兩分鐘之後,我們再調成中小火繼續加熱幾分鐘,這時候蒸餃子就可以吃了。蒸餃子有哪些方法蒸餃子吃的時候,首先需要我們在蒸籠中刷上油,然後我們用乾淨的刷子,在需要在其中蘸上一些食用油,然後在蒸籠上需要全部都刷上一遍,這樣才可以避免餃子皮出現黏在蒸籠上的情況。如果說沒有刷子,那麼我們可以直接用手,在蒸籠上面抹上一層油就可以了。
  • 包子鋪23層蒸籠高度超過3米,哪一層會先熟?物理老師都答錯了!
    最多時,將包子蒸了有整整23層,高度超過了3米,上下都要靠梯子取。一眾網友紛紛感慨包子鋪生意火爆,但隨後卻有人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很少有人能回答的問題:這23層包子,究竟是哪一層先熟?是中間層還是頂層?這一問題可是難倒了不少網友。有網友說,「當然是最上面的先熟。」
  • 不粘奶鍋+竹製蒸籠,輕鬆搞定一日三餐,從此愛上做飯!
    不粘奶鍋+竹製蒸籠,只要這一口小鍋就能輕鬆搞定一日三餐,很多人稱它為「萬能鍋」。 鍋的直徑僅有18cm,高度為8.5cm(蒸籠高6cm);連著鍋蓋的重量不到2斤,拿著非常輕巧。 1.6L的容量非常適合1~2人使用,媽媽們用來給寶寶做輔食也是恰到好處。
  • 史上最大粉蒸籠開籠 萬人品嘗天下第一菜四星望月(圖)
    史上最大粉蒸籠開籠 萬人品嘗天下第一菜四星望月(圖) 2017-11-20 16:36:11   來源:中國青年網
  • 蒸籠上百個,她的米糕很走俏
    蔡保珍和新出籠的米糕 屋外的豔陽下,曬著一排排的蒸籠。走近一看,蒸籠上還記載著年份。舊時綁蒸籠都是純手工製作,綁蒸籠的師傅大多為莆田人,綁完一個蒸籠,師傅會把當年的年份記載上去。我找了找,最早的一個寫著「一九八五年」。那濃濃的古早味頓時冒了出來。 如今,蔡保珍家的手工蒸籠就有九十多個,加上後來的鐵蒸籠,總共有百來個。然而生意好的時候,這麼多蒸籠還是不夠。「我在我們新圩可紅了。」她甜甜地笑著說,像孩子一樣。
  • 竹蒸籠手藝人鍾玉生:電商讓老工藝成「新寵」
    剃竹、盤制腰箍、編織底座……在江西省興國縣瀲江鎮羅廖村的一幢三層樓房門口,60歲的鐘玉生正忙著趕製竹蒸籠。與此同時,屋子裡的兒子鍾恩海正通過手機翻看這兩天收到的竹蒸籠訂單,並仔細核對快遞單上的客戶信息。 羅廖村自古就有手工編織的傳統,曾經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編織藝人,產品聞名遐邇。
  • 日本蒸籠料理不如火鍋出名但是比火鍋好吃
    蒸籠料理,不同於蒸籠燒賣、蝦餃等中式點心,而是源自日本一種料理方式,它沒有壽喜燒、涮涮鍋般流行,很多人都不知日本還有一種叫Seiromushi 的蒸籠料理,其食法是這樣的:將大量野菜鋪滿四方形大木盒內,菜上放幾片和牛、或海鮮、或豚肉,然後蒸煮,過程中不加任何調味,蒸熟了,就吃,聽起來簡單
  • 廣州日報- 小小竹蒸籠 成就致富夢
    她還有一個為更多人所熟知的網名「蒸籠姑娘」。  泗綸鎮位於粵西的雲開大山地帶,自古以來盛產羅竹。這種竹子纖維長、韌性好,且帶有一股清幽的竹香味,是一種上乘環保編織材料。泗綸鎮採用羅竹製作蒸籠起源於清朝嘉慶年間。多年來,泗綸蒸籠製作工藝不斷改進,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成為中國著名的蒸籠之鄉,每年有超億隻的竹蒸籠從泗綸銷往世界各地。2011年,泗綸蒸籠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白天鐵板燒,晚間蒸籠夜
    而南京等沒有被雨水「局部」到的城市,白天的火熱有目共睹,但太陽都下班了,高溫君卻依然恪盡職守,越來越多的「蒸籠夜」也成為了身處「火爐」的居民難以言說的痛。徐州等地高溫暴雨無縫銜接昨天是「大暑」節氣,又到了「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的日子,高溫較前一天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