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被死亡」 何以如此牽動世界神經?

2021-02-23 央廣網

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

18日晚,網上流傳一個冒充新加坡總理公署網站文告的截圖,稱新加坡「國父」、前總理李光耀已經逝世,國內外多家媒體據此誤報。新加坡政府表示,截至目前,李光耀仍然處於病重狀態。

今年2月起,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醫治,世界各大媒體即開始滾動播報其病情進展。李光耀在病危時刻「被死亡」事件讓人唏噓,但這位91歲的老師為何如此牽動世界神經呢?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發達國家。而在50年前,這個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曾經也被貧困、無序所困擾,改變這一切的正是李光耀。

91歲高齡的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總理,同時也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的父親,他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早年求學:從優等生到 「反共者」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家境良好,祖父在當地頗具聲望。作為家中長子,童年的李光耀備受長輩寵愛。1920年代末期,由於遭到經濟危機的打擊,李家開始家道中落,但是祖父絲毫沒有放鬆關心李光耀的教育問題。李光耀沒有辜負祖父的期望,在校成績常常名列前茅,12歲時,因為學習成績突出贏得獎學金,被保送進當地頂尖英校萊佛士學院深造。

日本侵略新加坡後,李光耀被迫中斷學業,戰爭結束,李光耀赴英國留學。在留學英國初期,受到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殖民統治傾向,但在之後卻一直以「反共者」著稱。他曾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之所以討厭共產黨人,根源在於他們採用列寧主義(領袖集權)的方法,不在於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

1950年,李光耀回到新加坡,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54年,出身律師的他與左派學生及工會領袖成立了人民行動黨,自此步入政壇。

語錄

日本人對新加坡的侵略給我上了一堂最深刻的政治教育課,因為在長達三年半的時間裡,我看到了權力的意義,看到了權力、政治和政府是密切相關的,而且我還明白了在強權政治下陷入困局的人們為了生存會採取哪些應對之策。」

  

1959年,新加坡脫離殖民統治成立自治邦。李光耀就任總理,成為新加坡的開國之父。彼時的新加坡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房荒,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貧民窟和窩棚內。李光耀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號,設立建屋發展局,開始規劃和建造組屋。圖為1965年5月1日,李光耀在剛剛建成的組屋區前拍照。

從政生涯:新加坡被迫宣布獨立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1961年,以李光耀為首的「反共分子」與黨內的「親共分子」決裂。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東姑阿都拉曼(東姑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合併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採取行動,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馬共」高層。

「新馬」合併後,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很快就產生嚴重的分歧。新加坡最終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並於8月9日被迫宣布獨立。

語錄

新加坡是個小島,退潮時,面積只有214平方英裡。它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心臟地帶,所以繁榮發展起來。隨著新馬分家,它變成了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在我們的200萬人口當中.75%是華人。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的3萬個島嶼的群島裡,我們的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裡如何謀求生存呢?

獨攬大權:為新加坡崛起做出突出貢獻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這種獨立隊與李光耀來說並非榮光,當宣布此事時,李光耀淚流滿面,在他的一生中只當中哭過兩次,一次是他的母親去世,另外就是這次的新馬分家之時。

「被迫獨立」的新加坡,是一個連飲用水都要由馬來西亞提供的貧窮漁村。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其任內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30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

在施政之初,李光耀也曾遇到過巨大阻力。李光耀一直推行中國的孔孟之道,但受英國文化和馬來文化影響的人對李光耀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想把中國最古老的東西,連中國人都在極力捨棄的傳統,重新撿過來並用於新加坡,這是歷史的大倒退。」反對黨則認為李光耀是以中國文化為依靠,在新加坡推行他的個人專制,企圖在新加坡建立李家王朝。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5月。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李光耀被尊為新加坡的「國父」,不僅是因為他是新加坡「建國」元勳,更是新加坡「立國」功臣。作為面積和人口都不佔優勢的新加坡,在亞洲乃至世界上獨具影響,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李光耀。

 

語錄

我不敢說內閣政府在任期中,能不能帶領新加坡人民取得輝煌的成績,但我要求各位要做到廉潔、公正、民主,如果誰在這方面出任何問題,政府是不能寬恕他的。

中國故事:鄧小平如生在新加坡肯定會是領導人

作為訪華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之一,從1976年到現在,李光耀一共訪華了30多次,與中國的五代領導人都有過直接接觸,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的發展。

李光耀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從1980年開始,到上世紀90年代末,李光耀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親眼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變化。

1978年11月,74歲的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對鄧小平說「我在想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而我出生在中國會怎樣?我敢肯定你將是新加坡的領導人。但是如果我在中國,我很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開了。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錯了」。

作為一位精通中西文化的亞洲政治家,在與西方媒體乃至社會交流的時候,所採用的公關技巧也一直為人稱道。 而這種頗具兩面性的外交策略,在中國也並非沒有引發過爭議。在李光耀眼中,小國生存之道必須把握好「平衡外交」的理念。

語錄

我想中國的現任領導人和中國的人民,完全有理由為中國已經取得的進步和即將取得的更大進步感到自豪。有30年時間,你們與世隔絕,處境艱難,歷經挫折。但是現在,你們正在發展的高速路上。在海外你們也沒有陷入任何困境,只要不跟別人吵架,只要保持穩定、和平,只要堅持發展教育,你們在今後20到30年間會讓舉世刮目相看。

家庭生活:與妻子相濡以沫六十年

1950年9月,李光耀與他的同學,也是他的一生最愛——柯玉芝結婚。柯玉芝是一位頗有名望的律師,祖籍中國福建省同安縣。李光耀與妻子柯玉芝共育有三個子女:現任新加坡總理、長子李顯龍,次子李顯揚,女兒李瑋玲。

柯玉芝與李光耀在1947年12月留學英國期間在沒有通知雙方家長的情況下,在當地註冊結婚,後來回到新加坡後才在1950年9月於萊佛士酒店正式擺酒宴客。柯玉芝伴隨李光耀從新加坡立國至成長茁壯,在新加坡,有人說李光耀是「國父」,柯玉芝是「國母」。

  

圖為2003年9月16日,李光耀與夫人共同吹滅蠟燭,慶祝自己的80歲生日。

柯玉芝在2008年中兩度中風後就一直臥病在床。在結婚超過60年的時間內,夫妻恩愛之深叫許多認識他們的人羨慕不已。2010年,柯玉芝逝世。

語錄

對於柯玉芝一路相隨,李光耀是這麼描述: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數十年如一日的給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3個孩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晚年生活:為妻子念詩 發布新書

對於李光耀的晚年生活,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妻子柯玉芝已中風臥床,自己每晚陪在她身邊,讀她最喜歡的詩給她聽。

在李光耀89歲的時候,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出現類似中風症狀而入院治療。2013年8月6日,已經91歲的李光耀在新加坡總統府舉行新書發表會,新書名為《李光耀觀天下》。

在這本書中,他寫到:「不久之前,我籤署了預先醫療護理指示書,若我生命只能靠呼吸機維持,且幾無可能恢復,授權我的醫生拔掉呼吸管,便能給我做一個迅速的了結。」

「萬物有終結。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結束得儘量迅速且沒有痛苦,而不是只能無任何行動能力地半昏半醒地躺在床上,只能靠鼻子裡的插管向胃裡輸送液體來維持生命。」

李光耀有著自己的哲學理念、性格和權力觀。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加以限制,制止惡的一面,他不相信事物從來是平等的,自稱是個名副其實的務實的自由主義者,願意直面問題,不會拘泥於某一種關於治理世界、治理社會的理論。在他對新加坡的統治中,什麼是最佳的解決問題之道,怎樣才能為最多的人創造最大的幸福和福利,就採取什麼樣的理論和政策。

也許在死亡問題上,他也願意直面問題,做個名副其實的務實的自由主義者。


相關焦點

  • 假米酒牽動臺灣人神經 已有11人因喝了假酒死亡
    據統計,至昨天為止,全島已有21人因假酒中毒,其中11人已死亡。鑑於事態嚴重,島內多個縣市衛生部門從昨天起免費為民眾檢驗真假米酒。  假酒中毒案最突出的宜蘭縣所送驗的48件酒樣中,有11件不合格;嘉義縣送檢5件也有2件不合格。
  • 從童年讀懂李光耀
    日前,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逝世,享年91歲。為什麼新加坡這樣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彈丸小國」(李光耀語)當年會在「東南亞民族新興國家的冷酷世界裡求存成功」?又是為什麼只用短短30年的光景,新加坡便成為了世界發達國家,並對東南亞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其實,國人一直對李光耀情感複雜內心矛盾,因為這位「新加坡國父」時而力挺中國,時而又曝出「中國威脅」……究竟該怎樣讀懂李光耀?我又從書架取下《李光耀回憶錄》(兩冊,以時間分為1923-1965、1965-2000,臺灣世界書局版)。
  • 李光耀:世界認識中國的領路人
    新加坡本是彈丸之地,資源自然十分貧乏,別說礦產能源資源,連淡水都無法自給自足。獨立之初,新加坡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李光耀一再告誡政府和國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裡,就在經濟上迅速崛起,取得備受世界矚目的成就。新加坡也因此成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唯一由國家領導人明確表示要向之學習的國家。
  • 新加坡闢謠「李光耀去世」:總理公署官網被黑
    新華社發新加坡總理公署18日發表公告,稱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情進一步惡化,病情危重。李光耀病重消息傳出後,引發世界關注。總理公署網站遭襲今年91歲的李光耀於上月5日感染嚴重肺炎,被送入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此後多次傳出他已逝世的謠言。新加坡總理公署17日發表公告說,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而惡化。
  • 新聞綜述:臺灣米酒風波牽動民眾憂鬱的神經
    時值冬令喝米酒旺季,然而民眾食用假米酒中毒事件在臺灣各地屢屢發生,繼去年11月期間因限量供應而導致的搶購米酒風潮之後,米酒再度牽動臺灣民眾憂鬱的神經:「給我一瓶真米酒,難道又是一個奢望?」  米酒,幾乎是臺灣民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走完輝煌一生的李光耀:享譽世界的華人政治家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3月23日去世,享年91歲。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走完輝煌一生的李光耀:享譽世界的華人政治家  中新社記者 李洋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因患重病醫治無效,於3月23日凌晨與世長辭,終年91歲。在李光耀病重期間,新加坡各界人士為他祈福,許多民眾表示,希望他能夠戰勝病魔,親眼看到新加坡50周年金禧慶典,然而這一心願未能實現,令人們頗為遺憾。
  • 「李光耀被死亡」幕後嫌兇找到了!一個未滿16歲的男生
    他擔心他們因此失去了奮鬥進取不懈努力的意志,因此發而為文,不少寫於他在本世紀初出版的兩本《李光耀回憶錄》(Memoirs of Lee Kuan Yew)「1925至1965」及「1965至2000年」之中;在第二本回憶錄的中文版(臺北世界書店)序文中,作者特別指出它「收錄的是我和同僚們所面對的難題以及我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
  • 李光耀回憶錄:我選擇離開
    李光耀近日被披露病情惡化,牽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新加坡人民一直在默默為他祈福。新加坡可謂21世紀的城市榜樣,沒有荒廢的土地,也沒有過剩的人口。新加坡管理國家就如同經營公司一樣,並一直受到高度讚揚,被評為世界上最為清廉的國家。
  • 李光耀觀天下:美國三大優勢不除,世界「燈塔」地位難動搖!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及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家的不斷發展,許多大國的出現和世界級各組織的成立,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下降,許多國家開始懷疑美國的能力和發展前景。但是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李光耀卻直接表示,美國具有創新能力,美國的經濟威力不可能衰落。
  • 李光耀:西方認識中國的領路人_大參考_鳳凰網
    在新中的經濟往來中,大陸受益於新加坡的投資和管理,特別是在中國改革早期,新加坡是中國聯繫世界的一條重要通道。新加坡則受益於大陸廣闊的市場。但這只是事情的一面,李光耀加強與中國的聯繫,還隱含著另一個目的或意圖,就是藉助大陸改革開放,向世界證明新加坡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成功,蘇州工業園即是只這一意圖下的產物。
  • 李光耀為何定英語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李光耀有他的理由,夾縫中(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與西方之間)生存的200多萬人口的小國,必須得與當時的主流世界接軌,而要避免淪落到周圍大國的附庸,而當時主導世界的無疑是英、美兩國。馬來語不能選擇,因為只佔人口少數,75%的漢語也不能選,一是會遭到其他少數民族的反對,二是可能陷入對中國的依附。
  • 李光耀:華語的劣勢顯而易見,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正因如此,1965年新加坡剛剛獨立之際,曾有不少華人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都被李光耀一口回絕。對於此事,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有過這樣的記錄:「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
  • 李光耀:那會是個錯誤
    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
  • 上世紀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打壓漢語推廣英語,現如今新加坡後悔不已
    但是畢竟是兩個國家了,所以我要保證我的獨立性,從語言文字開始,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他在語言文字上的選擇很有意思,新加坡。新加坡70%以上的人是華人,那麼按道理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獨立之後,漢語應當理所當然的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 「光纖之父」高錕:一抹執念,牽動世界的神經
    此刻,也許世界都應向他道一聲「謝」,因為當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得以如此迅猛發展,以及即將開啟的5G新生活,都是拜他當初發明「光導纖維」的那份堅定、堅持,甚至無所畏懼被當做「痴人說夢」。高錕曾言:「做事固執,冥頑不化,可能不是個好品質,但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己見,一旦認準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牆也不回頭,否則的話,你永遠不會成功。」
  • 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李光耀的回答讓外人看來非常不解,身為華人的李光耀為何會如此排斥華語呢?如果我們聽一下李光耀的這種心聲,恐怕就不會感到奇怪了。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這樣寫到,「很幸運的是,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了英語。假如統治我們的是法國,那麼我們就必須拋棄法語轉頭再學英語。」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而這個新誕生的國家土地上,居住的大部分人都是從中國遷居出來的,就連李光耀本人祖上也是廣東人,但是李光耀並不像其他華裔那樣,有著故土難離的感情。而且李光耀考慮到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有利於新加坡未來的發展。作為一個小國寡民的國家,新加坡之所以能過上富裕的日子多半是仰仗著貿易通商。而在新加坡的諸多客戶中,英語國家的人數量最多。
  • 蔡英文等綠要角 肯定李光耀是傑出政治家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今天凌晨因病去世,享年91歲,臺灣朝野同表哀悼。民進黨上午發布新聞稿,黨發言人鄭運鵬轉述黨主席蔡英文談話,對李光耀辭世深感不舍並向其家人、新加坡政府及人民致哀悼之意。蔡英文推崇李光耀是當代傑出的政治家,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展現高度的經濟活力和繁榮,在區域與國際上,令人尊敬。
  • 《李光耀的價值觀哪裡去了?》——李光耀女兒李瑋玲和二兒子李顯揚...
    自從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以來,我們就因為李顯龍濫用他的地位和對新加坡政府及其代理的影響力而推進其私人事項,感受到威脅。我們擔憂的是,這種體制對於防止政府權力的濫用缺少制衡。我們感到大哥無所不在。我們擔心,國家機關被用來對付我們和李顯揚的夫人雪芬。情況已經如此嚴峻,以致於李顯揚感到被迫離開新加坡。「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離開新加坡。
  • 李光耀回憶錄中的真相:一貫反華親英美
    (譚嗣同)李光耀說他和「韓國的知識分子跟臺灣知識界一樣,深受日本人的影響,程度同我受英國人的影響不相上下。」黑格爾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審美取向多半來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由於李光耀的文化原因、歷史原因、現實原因,李光耀對共產黨以及被他劃等號的左翼力量,有著很深的偏見和厭惡,以及後來的刻骨仇恨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