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強大的美軍和蘇軍為什麼不願登陸日本本土作戰?

2020-12-23 騰訊網

之所以美軍和蘇軍在二戰後期沒有強行登陸日本開闢新的戰場,是由當時的環境和力量所決定的。二戰末期,雖然日本在各地的佔領區和殖民地節節敗退,但是本土所受的影響並不大,在本土內還是有著充足的軍事力量的。據相關資料統計,到了1945年時,日軍大本營為準備與盟軍決戰而進行的擴充軍隊的行動。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動員。在日本本土除原有的和從關東軍調回的21個步兵師團、兩個坦克師團外,又新組建了42個步兵師團、4個高炮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這時日本本土的陸海軍總兵力約370萬人。在這樣的軍事力量面前,想要登陸日本必須要付出巨大的傷亡,這是當時戰爭末期的美蘇二國都不願意看到的。如果能通過和平手段解決,那對於雙方來說是最好的。下面我將通過幾個方面來談談:

日本籤署投降書

二戰末期日本本土的軍事情況

二戰結束的1945年前期,盟軍已經突破了日本內防禦圈,攻佔了菲律賓的大部分地區,隨即把進攻的矛頭指向日本本島。日本大本營此時已經認為在太平洋上扭轉敗局已不可能,本土決戰勢在必行。於是於1945年3月中旬,制定出了本土決戰計劃,即《「決」號作戰準備綱要》。其基本思想是:靈活運用日本本土的有利地形條件,「動員忠於皇國和具有大和魂精神的1億國民配合軍隊作戰」;以殘存的海、空軍進行特攻作戰,爭取把登陸敵軍消滅在海上;地面部隊集中在本土的重要地區,進行縱深部署,對登陸敵軍實施連續反擊,一舉決定戰爭勝負。

為了這次決戰的需要,日軍大本營將全國劃分為7個決戰區域,分別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進行決戰準備。根據最終計劃,決戰準備從4月開始,分三個階段進行,在10月以後完成。

日軍為了實施「本土決戰」計劃,不但從中國戰場抽調精銳部隊回國,而且還瘋狂地進行全國總動員,召集國內大部分退伍軍人,廣泛搜羅適齡青年編入軍隊。結果從2月至5月,經過兩次「兵備動員」後,先後拼湊組建了40多個師團。至1945年6月,兵力達700萬人,其中陸、空軍為529萬人,飛機10000多架,作戰艦隻500艘,海上特攻舟艇3300隻。另有國民義勇戰鬥隊組成人員2800萬。同時,日本還在中國大陸及朝鮮北部配備了約185萬兵力,企圖以此與日本本土及外圍諸島聯成一體,堅持長期作戰。可謂是為此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試圖在盟軍登陸時給予巨大一擊,造成盟軍重大傷亡。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圖

盟軍的對日作戰情況

在二戰末期,美軍對日本的太平洋戰場基本已經勝利後,為了徹底戰勝日本,盟軍聯合司令部還專門制定了一套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被稱為「沒落行動」。「沒落行動」由「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兩部分組成,前者主要致力於開闢登陸日本的基地,利用塞班島、衝繩島等島嶼作為登陸的支點,方面對日軍採取晝夜不停的轟炸,另一方面則從1945年10月後約半年的時間內,通過登陸作戰最終佔領日本約30%的領土。

這部分行動戰略意義重大,因此盟軍計劃投入36艘航母、11艘戰列艦和387艘驅逐艦,並以43.1萬精銳部隊作為登陸戰的主力。而「小王冠」行動則計劃於1946年5月1日實施,總共出動不少於80萬人,美第1、第8集團軍分別從房總半島和相模灣兩個方向同時登陸,最終合圍日本首都東京。為了使計劃成功,盟軍還計劃從南亞、馬來亞、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地區源源不斷地抽調部隊,鞏固登陸作戰的成果。美軍也將投入第五、第七艦隊全部主力,負責支援。

在考慮遭到日本平民抵抗的情況時,美、英等國大部分將領則認為「拿起武器頑抗的平民與士兵無異」,應當直接殲滅。這樣做不違反任何國際法,也不觸犯道德底線。即便如此,根據估算,盟軍仍然要至少傷亡100萬人。這樣的傷亡是盟軍無法接受的,因此為了逼迫日軍早日投降,展示盟軍強大的武力,在日本先後投放了二枚原子彈,這使得日本政府認識到,如果不投降結局是難以承受的。最終選擇接受了盟軍的無條件投擲。

美國佔領軍在日本街頭執勤

綜上所述,之所以美蘇等軍在二戰末期沒有登陸日本,最主要的就是將會遭受到強烈的抵抗,會造成嚴重的傷亡,這對於當時即將勝利的盟軍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通過其他辦法逼迫日本投降,才是最合適的辦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戰時期強大的美國和蘇軍連小小的日本本土都登錄不了
    應該說,二戰時期的美國、蘇聯綜合國力都不比日本差,許多方面還強於日本,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沒有登錄日本國土把他們消滅乾淨呢?再次軍事實力強大,1942年日軍總兵力達到最高峰值700萬,作戰飛機總數達到1萬架,擁有10艘航母,超過了7艘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對於這樣的實力,強大的美國、蘇聯也不能小視,單獨一個國家與日本作戰,損失將是慘重的,所以他們不會盲目地去攻打日本本土。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對眾多國家發起了野蠻的侵略,其中日本在東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對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進行了侵略,甚至在二戰後期,瘋狂的日本還和其他同盟國交手過,然而戰爭進行的狀態卻大不相同。當然,這些戰鬥都是以日本法西斯的失敗為結局。
  • 美國為什麼放棄登陸日本本土
    衝繩島防禦示意圖戰略主動權更大。美軍登陸衝繩島二是,該島距日本九州約370海裡,與硫黃島距其本土650海裡,幾乎近了一倍,可以直接威逼日本全島。而由於硫黃島太小,無法部署大量的B-29遠程轟炸機,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備降機場。
  • 為攻佔日本本土,二戰最強滅國艦隊有多龐大?光航母就有35艘!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先後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凌晨百萬蘇軍席捲中國東北,暴揍關東軍。上述事件直接促使日本天皇於8月15日頒詔乞降,在為太平洋戰爭畫上休止符的同時,也將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沒落"行動永遠封存在保險柜中。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二戰歐洲戰場,盟軍登陸諾曼第時,如果聽從隆美爾的建議,將坦克部署在靠近灘頭的地方,結果會怎樣?實際上,提出這個問題,只能加速德軍失敗的進度,對整個戰場形勢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對盟軍來說,頂多是再增加一些傷亡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盟軍登陸諾曼第經過了很長時間規劃,對戰場環境作了充分準備。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對自己士兵的作戰能力有了深刻的反省,並做出了相應的改變。戰爭中最重要的就是團隊作戰能力,因為有一個人暴露了,可能導致整支部隊全軍覆沒。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
  • 午餐肉的來歷:原來是軍糧,美軍二戰吃膩卻風靡世界80年
    為了有效解決前線士兵的吃飯問題,美國陸軍向荷美爾公司訂購了多達1500萬罐的罐裝"斯帕姆"午餐肉,將其配發給前線作戰的美軍士兵。不僅如此,午餐肉還被作為軍援,交給同盟的英軍甚至是蘇聯軍隊,用以援助其和納粹作戰。
  • 為什麼說日本二戰攻打蘇聯必敗無疑,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明白了
    要想明白蘇軍在二戰時期工業能力有多強大,剛剛上映的電影《獵殺T34》就能夠給你一個非常直觀的了解。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當然電影不可能拍這麼宏大的題材,所以重點放在了坦克對決方面。不說別的,光是蘇德戰場雙方軍隊損失,就冠絕二戰所有戰場。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蘇軍陣亡數量就高達800萬人以上,總損失近3000萬,一代年輕人幾乎都喪命在戰爭中;作為對手的德軍陣亡數量在400萬以上,總損失1300萬。蘇軍和德軍就打了4年,就出現了如此慘重的人員傷亡,就是因為雙方的裝備殺傷力太強大了。
  • 誰才是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有人說是蘇聯,畢竟蘇德戰爭是二戰中傷亡最慘重的戰場;有人說是東方大國,畢竟抗戰時間最長;也有人說是英國,畢竟和法西斯的作戰範圍最大。但靜夜史認為,能夠決定二戰勝利與否的國家,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是的,就是這個1941年12月才參戰的國家,決定了二戰的最終走向。為什麼這麼說呢?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作為二戰的兩大發起國和策源地,德國和日本推行的法西斯戰爭,給歐洲和亞洲人民帶來的災難可謂相當深重。不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行不義的德日軸心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
  • 二戰時各國軍隊菜單曝光:美軍頓頓有肉,德軍喝紅酒,蘇軍最慘
    二戰是當前人類史上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幾乎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捲入其中,最終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共同努力下,以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宣告投降。對於當時實力最強的德國而言,其之所以會在蘇德戰場上慘敗,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糧食供給出現斷層。
  • 美軍為何不繞過日佔太平洋諸島,直接奪取衝繩作為登陸前哨?
    此後,美軍對日佔太平洋諸島展開一系列攻勢,步步為營逼近日本本土。由此引出一個問題,重佔上風的美軍,為何不繞過日軍重兵布防的太平洋島鏈,直接拿下日本「家門口」的衝繩,作為攻擊其本土的前哨基地?要知道在太平洋奪島戰中,瓜島、塞班島、硫磺島等地,令美軍傷亡過萬的戰役比比皆是。
  • 如果長崎核爆後日本還不投降,那麼等待日本的結局會是怎樣?
    在德國投降之後,美軍開始全力對付日本,華府希望儘快結束反法西斯戰爭。從蘇軍進攻德國本土的戰況來看,蘇軍的傷亡是極其慘重的。蘇軍僅柏林一戰就傷亡超過30萬人,要知道美國在整個歐洲戰爭也不過傷亡50多萬人。
  • 古代為什麼沒有人能徵服日本?二戰美軍:登陸日本,要死100萬人!
    在我國的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很少想要徵服日本,從來沒有想將自己的爪牙伸到日本去。唯一想要徵服日本的元朝,也以失敗告終。 日本 為什麼沒有人想去徵服日本呢? 其實,日本很難被徵服,日本是個島國,而且是一個很龐大的島國。
  • 差點把美軍上將趕下大海,打敗德軍沒問題
    很明顯,朝軍在武器和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那麼,蘇聯是如何不遺餘力的支持朝鮮呢?二戰結束後,整個世界劃分成兩大陣營。雖然美蘇冷戰的焦點在歐洲,但美國總統杜魯門仍然希望在亞洲尋找一個遏制蘇聯的「橋頭堡」,讓蘇聯首尾不能呼應。最終,美國將韓國和日本作為遏制蘇聯遠東勢力的重要棋子。為了減輕蘇聯在亞洲的戰略壓力,二戰剛結束,史達林就開始下血本的扶持金日成領導的北朝鮮政權。
  •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不投降會怎麼樣,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據戰後統計,整個二戰期間共有60多個國家和數十億人被捲入到戰爭中,傷亡人數高達9000多萬人,通過這些慘目忍睹的數字,就不難想像這場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傷害有多麼大。二戰後期,為了處理好戰後世界的秩序問題和對戰敗國的處置問題。美、蘇、英三國秘密的進行了多次的會議,對外公布的《開羅宣言》只是一方面,最終確定的雅爾達體系明確的世界陣營的劃分。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首先,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引向二戰,是自取滅亡。在日本沒有招惹美國之前,德國一直謹慎地處理與美國的關係,畢竟兩國既無領土爭端又無利益糾紛,所以,當德國海軍試圖與美軍在海上作更進一步交惡時,德軍統帥部甚至想息事寧人,原因就是害怕美國登陸歐洲給德軍西線製造麻煩。
  • 二戰時美軍是如何分辨中國人和日軍的?蘇聯人看德軍的鞋釘和口音
    今天易達就跟大家聊聊二戰中是如何識別間諜的,美軍出書分辨中國人和日軍,蘇聯人看德軍的鞋釘和口音。蘇軍如何分辨德國間諜百姓讀史西歐戰場上,也有很多德軍化妝成美軍,於是英美部隊專門成立一支憲兵部隊,設置路障、盤查可以的美國軍隊,這些化妝德國部隊都是經過長期培訓的,英語毫無口音問題,行為也和一般美軍無異
  • 二戰後期的日本都經歷了什麼?不投降就打到你服
    這幾次戰役雖然全打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之高,是美軍始料不及的。照這個樣子進攻日本本土,那得付出多大代價?因此,美軍這時制定的計劃,也認為戰爭會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後才能進攻日本本土。當然,美軍也認為有縮短戰爭的可能,因為他們還有一張王牌沒有打出去——陸軍航空兵的「509小組」。
  • 二戰時蘇軍士兵為什麼這麼喜歡穿披風?
    李三萬摘要:在很多二戰時期的老照片上,都可以看到蘇軍士兵穿著披風的形象,其他國家的士兵很少有穿披風的,為什麼蘇軍士兵這麼喜歡穿披風?在很多二戰時期的老照片上,都可以看到蘇軍士兵穿著披風的形象,其他國家的士兵很少有穿披風的,為什麼蘇軍士兵這麼喜歡穿披風?嚴格來說,蘇軍士兵穿的更多的是鬥篷,簡單來說,披風和鬥篷的區別就是看沒有沒袖子,有袖子的是披風,沒有袖子是兜風。從二戰時期的老照片來看,蘇軍士兵披風和鬥篷都有,但大多數是沒有袖子的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