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兩件事,深感教育行業的高危。
一是網上報導一幼兒園,因學生不吃飯,老師餵飯時,還打掉了老師的勺子。結果,幼兒園老師十分生氣,將孩子的屁股打得發紫。事後,幼兒園老師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向家長道了歉。但,家長提出要20萬元賠償。理由是老師的這一行為,已經對孩子心理造成了傷害,孩子目前情緒異常,晚上睡覺會哭鬧,一旦患上自閉症,每年需要20—30萬的治療費用。
還有一則是這幾天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因老師批改作文,造成孩子跳樓的事件。孩子去了,家長認為孩子生前一定是受到了心理傷害,否則孩子不會輕生。因為孩子是在學校跳樓的,而且還剛上了作文課,又在孩子的遺物中發現了這篇被老師旁批了「傳遞負能量」的作文,加之老師以前喜歡體罰學生,又收過家長的紅包,諸如此類,家長就認為,是這位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傷害。
看完兩則新聞,猛然覺醒,發現現在射向老師的箭中,還多了一支暗箭——心理傷害。
以前當老師只要管好手,現在看來還得封好嘴。
以前,網上報導的都是老師管不住自己的手,對學生進行了體罰,或是毆打,最終受到處理的。
那是活該,誰讓你動手呢?
君子動口不動手。
可如今,突然覺得——現在要當個君子也不行了。當老師,連口都不能動了。
怪不得網上罵老師的不少。君子動口不動手。當老師的已經不是君子了,連口都不敢動了,這還不招罵嗎?
更可怕的是,體罰學生,動手,是可以看到,可以預防的。
可是,這心理傷害,卻是無形的,你難以預防的。因為,語言是誤解的根源,文本是多元解讀的。
舉個例子,你說了一段話,滿滿的真誠,發自肺腑,出於至誠。但是,言者無此心,聽者有此意。聽者卻從中聽出了你的譏諷和嘲笑,這對聽者造成了心理傷害。你說,你冤不冤?
要避免體罰惹禍,管好手;要避免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就要封好嘴。
可老師就是靠嘴吃飯,教學就要靠語言交流。這是無法避免的。
可證,當老師是絕對要說話的,一說話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看來這是無法避免的。
除非你不當老師,或是當老師不說話。
心理傷害這支箭射得有力。
這是當老師的死穴。只要你是老師,任你智計百出,看來這一箭你是躲避不了的。
放心理傷害這支箭的人絕對是高手。
你看他放箭的時候,居高臨下,藉助網絡和大眾的力量,非致你於死地不可。
第一,他放箭的時候,常常藉助網絡。第二,他放箭的時候,常常是弱者的代名詞。
只要一發生師生之間的矛盾和問題,只要一放到網絡平臺上討論,當老師的就吃不了兜著走。最後,就是不處理你,在網絡上也弄你個半死!
心理傷害本來就無影無形,再加上道德的大棒一打殺,誰有招架之力?
心理傷害本來就無形無影,加上這些正義之士的義憤填膺,你說這是誰的錯?
以前,體罰學生這支箭還是有形的,當老師的可以防防。
只要不體罰學生就行。
結果,中國的教育就這樣了。
有人喊出:要還老師以懲罰權,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但是,懲罰的這柄尚方寶劍,當老師的還沒有接到手。
……
第二支冷箭就射出來了。
這次更害怕,也更厲害,這是堪比七星海棠的無形之箭——心理傷害。
列位看官要知道。那天你上課的時候,講了一篇課文,可能是批判封建社會統治階級魚肉百姓的。可是下面的學生聽著聽著,突然聯想到了有一次他父母如何不理解自己,如何批評、懲罰自己,或是想到了其它,應試教育對自己的摧殘啦……
結果,一不小心,出問題了。又剛好是上完你的課,你說,你如何解釋?解釋得清嗎?
舉上面的例子,可能有些不厚道。但是,有沒有這種可能?
於是,你當老師,連話都不敢說了,連對學生的評價都不敢做了。畢竟,有些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你說不好,可人家卻說挺好的。你怎麼說?
結果,你當然不敢多說話!唯恐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想想,以前敢說話,不敢動手的時候,學生都這樣了。
現在,既不動手,又不動口,教育還不死翹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