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郵件不夠好,太陳舊了,30 年沒變了,我覺得它的表現形式、溝通方式都應該改一改。現在郵箱領域就是幾個大牛,這些大牛因為沒有競爭,所以沒有創新。」 YoMail 郵箱的創始人 Albert Yang 如此說明自己為什麼會離開新加坡 Garena 網路遊戲運營公司,進入電子郵件市場創業。
郵件最早是由 Ray Tomlinson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發明的,距今有 30 餘年的歷史。可在 YoMail 的創始人 Albert Yang 看來,郵件這個「老古董」如果不加入一些新元素,可能就「氣數將盡」了。
Albert Yang 在之前開發過聊天軟體 Beetalk 的原型 Btalk,但由於一些原因,開發得比微信早的 Btalk 卻沒有在微信之前推入市場。這在 Albert Yang 看來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另一方面他對社交和 App 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郵件加即時通訊的 YoMail 就在這種情況下被開發出來了。
矽谷教父及 YC 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那句「最有野心的創業想法,其中之一就是關於電子郵件的創新」觸發了 Albert Yang 對電子郵件創新的靈感。Albert Yang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電子郵件除了通訊功能、任務管理功能之外,能否成為社交工具?在電子郵件中引入社交的概念,就像是給電子郵件賦予一種再次吸引用戶的可能性。
在 Albert Yang 看來,電子郵件中需要加入的「新元素」就是把一種基於對 relationship (關係)的整理與管理的思路運用到郵件上。雖然中國人對郵件沒有像對 QQ 那樣的依賴,但依賴性不能直接等同於使用度,所以這並不代表中國人不使用郵件。
對於商業用戶,郵箱的使用還是頗為重要的。傳統的郵箱有密碼盜號、郵件數量眾多難以查找等問題,為了解決用戶的痛點,在 YoMail 團隊看來,他們以「郵箱拯救者」的形象出現了。
YoMail 是第三方的郵件客戶端,除了支持 Gmail 登陸外,還支持國內主流郵箱,如網易、QQ 等用戶的登陸。Albert Yang 表示 YoMail 目前的使用人數是近 20 萬,其 CCU 同時在線約為 8%~10% 。
據 Nick Miao 分析,YoMail 用戶中使用 Gmail 的比例從今年 7 月份的 66% 下降到 8 月份的 54% ,這一比例的下降反映了郵箱分布的多樣化,即非 Gmail 用戶(如騰訊企業郵箱用戶)的增加。這些用戶中有 63% 每周有超過 5 天使用YoMail(以每天使用 8 小時統計)。隨著郵箱新功能的引入,到明年12 月止,YoMail預期會擁有 200 萬的使用人數。
在 YoMail 中負責 TEDx Caohejing 的 Jade Zhao 看來,YoMail 真正有一定知名度是在去年 12 月 30 日中國大陸與 Gmail 全面失聯之後,有不少外貿公司面臨著登不上 Gmail 的問題, YoMail 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專為 Gmail 失聯而生」的身份自我宣傳,結果解決了不少用戶的剛需,也迅速獲得了不少支持。
YoMail 最先的 10 萬用戶是靠解決用戶硬性需求掙來的,「這部分種子客戶關心的就是產品,如果產品做不好,再怎麼宣傳也沒用,他們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會放棄不用的。」 Jade Zhao 這樣說明 YoMail 和其前期 10 萬用戶的關係。在 Albert Yang 看來這 10 萬用戶是個值得銘記的裡程碑。
「給郵件加入一種新的東西,就是在創造一種無限可能,所以我們怎麼去做這個事情就是在讓這個可能性在 0 到 100 裡面跳動。」 Albert Yang 對 YoMail 帶來的可能性如此評價。但如果僅僅是作為幫助登陸 Gmail 的產品,YoMail 其實沒有創造太多的可能性。
在 Gmail 的光環之下,有不少郵箱公司,如 Unibox、Mailtime 等相繼推出一些新功能和用戶體驗。那麼,YoMail 為用戶創造的新的可能性是什麼?
YoMail 中的短郵件可以以「郵件氣泡」的形式組成「郵件對話」。「郵件氣泡」的頁面最多顯示 5 行短郵件對話,隱藏郵件中多餘的部分,這樣可以快速地通過前幾段文字判斷文本內容,如果需要查看完整郵件,也可以點擊展開。
「郵件對話」和一些郵箱一樣選擇以時間線的方式展示,最新的聯繫人在上,每個聯繫人只出現一次。通過整合郵件,可以達到「縮小」收件箱規模的效果,用戶只需快速瀏覽聯繫人的頭像就可以判斷未讀郵件的重要性,這對於每天會收到上百封郵件的商務人士來說可以有效地節省時間。而且還可以對聯繫人進行 VIP 標記,這樣 VIP 用戶有單獨的提醒通知和置頂功能。
郵箱中的各種 relationship(關係)的整理是通過「縮小」規模實現,通過對郵件進行分類完成。YoMail 根據場景進行分類,與工作無關的社交、帳單、旅行等郵件可以單獨聚合為一個對話,可以讓用戶更清晰地對郵件進行處理。
如果說前文提到的功能讓電子郵件吸引更多用戶的可能性從0變成了1,那還未完全開放的功能也許可以讓 1 變成 5,或許更高。
這些新功能包括為解決用戶對郵件安全性考慮而設置的雲盤,這樣用戶的附件及聊天記錄都會保存在各自的雲盤中,不用擔心存在伺服器上會有洩密的危險。此外,真正的即時通話功能將在 5.3 版本中開放,到時用戶可以像用 QQ、微信一樣實現即時交流。
YoMail 採用國內大多數郵件公司不支持的 Oauth2.0 驗證過程和 SSL 方式登錄 Gmail 。前者在登陸 Gmail 時的安全認證可以有效保護用戶密碼安全,而後者會在傳輸前先對數據進行加密,然後傳輸至郵件伺服器,中間路由器或代理就算截獲二進位數據也無法解密。
在剛過去的 8 月,YoMail 推出了 5.0 郵件對話版本,MAC 版本將於本月上線,11 月會有 iphone 版上線,Android 版會在 12 月會上線。
對於 YoMail 這家科技創新公司來說,專注於產品的研發是目前的首要任務,幫助用戶解決郵件使用中的痛點是他們努力的動力。為了及時獲得用戶的反饋,從小米社區中得到靈感的 YoMail 團隊還創辦了 YoMail 社區,並且發起了 TEDx Caohejing。
前者主要是針對內部用戶而開設的線上線下俱樂部。「效率空間」就是 YoMail 為了用戶之間互相交流或能及時向上反饋使用中的問題而建設的社區。「我們會在社區中迅速地回復用戶的疑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且用戶會挑很多毛病,這樣也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和方向。」 Nick Miao 如是解釋他們開設社區的初衷;線下活動是用戶見面會,大家可以面對面交流一些關於工作效率的方法或者對 YoMail 的使用反饋。後者的活動主要是在漕河涇創業園區內定期舉辦俱樂部活動或大會,是一個科技和創業的創新社區。
經過一年的發展,YoMail 如今是 3 位 80 後帶領一群 90 後的 15 人團隊。三位 80 後分別是公司創始人 Albert Yang 、之前在華爾街投行摩根史坦利算法交易部門工作多年的 Nick Miao ,目前擔任產品總監,以及 TEDx 中國區大使,有多年舉辦大型 TEDx 活動經驗的 Jade Zhao 。
在目前的發展方面,YoMail 面臨的主要困難在於市場宣傳成本較高和人員的招聘上,但 Nick 也表示「科技創新公司還是要把重點放在產品上,光靠做宣傳和營銷是不行的。」
YoMail 目前專注在中國市場,之後會向東南亞市場進軍,最後才會進入美國市場。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戰略計劃,一方面是因為在中國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這樣可以得到很多中國用戶的反饋,這對產品的提升有很多幫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公司就設在上海,所以對中國用戶的反饋可以更高效地溝通。而更主要的原因在於 YoMail 以郵件為切入點,必須先在郵箱市場上立足,之後才能在功能的更新下不斷去擴展市場,直至達到最後的目標——商務社交。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