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對保險一點感覺都沒有,不想買。原因很簡單,我的身體很好啊!在我30歲之前,我已經N多年沒有吃過藥了,就算有個發燒感冒,我都是挺著,經驗告訴我,挺過一周就能好,果不其然,幾天過去,跟沒事人一樣。就這樣,我練就一了一副金鋼之軀。有一次,一個中醫給我把脈,說我的身體很好!就是肝火有點旺,脾氣有點大,讓我吃點降火的,呵呵。但那個時候,說真的,意識不到,身體好,是本錢,沒啥感覺。第二個原因,我身邊也沒有得大病的人,我覺得所謂的「癌症」離我好遙遠。
近幾年,有時和朋友,和孩子家長聊天,經常會聽到,誰誰的朋友,年紀不大,就癌症了,就腦出血了,就進ICU了,聽完這些,其實多少也有點危機感。3年前,我家一個親戚得了食道癌,不到50歲。當我知道的那一刻,很震驚,這回不覺得「癌症」離我遠了,反而覺得離我很近。同樣那一年,曾經一起補課的小學同學,患肺部重疾,水滴籌。最後,兩個年輕的人,都離開了。這兩件事,對我觸動還是很大的,也許我是一個膽小的人,不禁嚇吧,我決定要買保險。我需要一份保障。因為我的孩子還很小,還需要我。
買保險,可是我啥也不懂,兩眼一摸黑,怎麼買?同學在平安,親戚在太平,都是大公司,我也信任他們。可他們都說自己的產品好,平安的同學說他家的產品最好,不信你就自己去比。太平的親戚說,太平是央企,他家的重疾產品誰家也比不上。我蒙了,到底誰的好,要買誰的,哪個更適合我?很茫然 。萬般糾結之中,我改變了主意,先不能急,不能稀裡糊塗地買,我需要自己先學習一下。後來,生了二寶,也沒有太多的心思真正去學,就一直耽擱下來。所以,我現在特別理解,那些想買保險又不知如何下手的親們,因為當初我也有過同樣的困惑。
機緣巧合,無意中發現了還有經紀人這個行業,可以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利益,獨立,客觀。沒有主推產品,結合客戶的不同需求,多家對比產品,分析各家產品的優劣勢,最終鎖定最適合的產品。我覺得很好啊,我們不管是買什麼東西,都是本能的想比一比,再做決定,是吧?再加上明亞人的愛學習,愛鑽研的標籤。毅然加入了。
來到明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從外行逐漸變為內行,學到了大量的保險知識,這裡插一句,在明亞,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好多,因為合作公司多,可售的產品也多,光遼寧分公司的產品,我查了一下,300多種,各種和保險相關的知識,感覺永遠都學不完。其實,我還挺著急給自己買重疾險的,因為我過去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了,最近幾年,在醫院,身體也查出一些小狀況,亞健康還是有的,所以想儘快買一份,過了等待期後,準備做一個體檢,好幾年沒有體檢了。
根據自己的情況,我同時投保了3家公司,百年,光大永明和信泰,產品都很好,至少很適合我。任何一家承保,我都很滿足。結果其中兩家線上人核的,都給我拒保了,當時很不開心。我心想,曾經我的身體那麼好,現在竟然混到被保險公司拒之門外的地步,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曾經身體好,但現在不是曾經了,身體好的時候過去了。如果那個時候買保險,我相信自己肯定是標體,而且保費還會便宜好多。這裡再插一個話題,即然想到了,就寫出來吧。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會覺得,我身體很好,啥病沒有,從來也不去醫院,不用買保險。和以前我的想法一樣。我現在,用自己走過來的經驗,告訴大家,保險保的是未來,不是現在,現在身體好,那未來呢,二三十年以後呢?歲數大了呢?等有病了,再想買保險,晚了。買保險要趁早,因為保費和年齡關係很大,越早買越便宜。越早買,身體異常越少。標體承保的可能性越大。
再說回我自己,當時,2家拒保,最後一家還沒出結果,我已做好了不能買重疾險的心理準備。心想,如果這家再拒保了,就買一份理財的保險。對於,有體況的人群,如果不能標體承保,被除外,加費,延期的,自己又不接受這個結果的,可以考慮理財類的險種,這類產品,對身體健康要求比較寬鬆,資產穩定增值,錢生錢。如果生病了用錢的話,拿出來用,也起到一定的槓桿作用。
一周之後,最後一家保險公司,發來簡訊,標體承保,我真是樂開了花,開始有點不敢相信,反覆看了幾遍,還真的是。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這回再也不用擔心,得了大病,沒錢治去水滴籌了。老公回來後,我跟他說:保險投完了,等有一天我不在了,別忘了去保險公司領身故金。哈哈,開玩笑。
通過這次投保,自己親身體會到了,作為一名保險經紀人的優勢。核保,是購買保險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標體客戶太少了,對於非標體客戶,經紀人可以多家投保,最終選擇最有利的核保結果,就像我一樣,因為每家保險公司的核保規則和尺度真的不一樣。如果我只是百年或光大的代理人,給我拒保了,我只能接受。或者,再去找別的保險公司,再去諮詢,了解,投保,核保。無形之中又浪費了很多時間,最重要的是推遲了保障時間。保險,早一天買,早一天有保障。像市場上的主體保險公司,都是如此,因為他們只能賣自家產品,沒法做到多家投保,多家核保,只能是遵從自家的核保結果,對於非標體來說,有點小痛苦。
理賠,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理賠有一些糾紛,涉及到通融賠付,可賠可不賠的情況,經紀人也會和客戶站在同一條戰線,一起向保險公司爭取有利的理賠結果,我們始終和客戶在一起。當然,作為專業的經紀人,在前期投保時,就已經協助客戶做好如實告知,各個環節力爭做到準確無誤,從前端,最大限度地規避了後期出現理賠糾紛的風險。而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他們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屬於保險公司的員工,遇到客戶理賠糾紛的事情,也不太好和自己公司形成對立面,是吧?你懂的。
去年10月份,廣東李先生通過明亞經紀人投保6家重疾險,每年總保費16.5萬。一年後,因踢足球不慎被球擊中面部,造成左耳鼓膜穿孔,神經性聽力損失。經過明亞保險經紀人與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次溝通協商,最終,李先生獲得141萬的輕症理賠金,並且豁免後期保費313萬元,成為目前國內保險行業公開的輕症最高賠付金額。
很慶幸自己能成為一名獨立客觀的保險經紀人,不隸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只忠誠於專業知識和客戶需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