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班導回顧——反思五個班級管理經驗的不足
在我最美好的年華和一群年輕的生命,在他們最詩意的年齡相處了整整六年。他們走後,這幾天其實心裡一直空落落的。從來時懵懂無知的小不點,到離開時的翩翩少年。六年來,我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夢想和心血。有時不敢想,我是否還有這樣的勇氣、熱情、夢想、心血來接納未來的孩子們。六年的陪伴,要講的故事實在太多太多。成功的經驗乏善可陳,失敗的事情卻有一大筐。如下:
一、兒童語言的不足
第一次看到一大幫小不點吵來吵去,我以為只需要大聲呵斥即可。不曾想,安靜只有幾分鐘,吵鬧濤聲依舊。後來,我才慢慢學會輕輕一句「看看誰的耳朵打開了」,比厲聲呵斥更有力量,更能撫摸孩子們的心靈。這件事告訴我不懂兒童語言、兒童心理學,是做不好一個合格的小學班主任的。
二、班級性格的缺陷
副班趙波老師曾說,王老師,班級的男生越來越像你,你看看發行、臉型都越來越像了。我笑笑,心想真會開玩笑,這怎麼可能,又不是我兒子。直到昨天參加黨員活動學習,有一位海洋研究院的老師說,我們體內有很多微生物,時間久了,通過交換,就會慢慢很像。這從理論上解決了越來越很像的問題。細想,這其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六年前,家長把一個鮮活的、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送到我手裡,六年後我又會還給他們一個怎樣的小青年呢。我會還給他們一個:陽光、善良、誠實、守信、博學的小男孩還是一個軟弱、虛偽、睚眥必報的小男孩呢。我擔心自己的性格、行為方面的不足是否耳濡目染的影響了他們。
三、班級文化與使命感的中斷
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卻走得很遠。這群人為什麼願意一起走。那一定是他們有共同的文化和使命感。暴力和壓制只是表面暫時的安定,結局只會激起更大的抗拒。唯有文化和使命感,才可以把班級的每一位同學緊緊團結。六年來,我以雪狼文化立班,曾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後來種種原因,經歷了斷斷續續,沒有貫徹到底。
四、兒童發展的可能性估計不足
兒童的發展充滿無數的可能性,不能以他們的現狀預估它的未來。因為孩子的成長包括身體和心理的成長,有快有慢。也就有了所謂的孩子開竅早,孩子開竅晚的現象。比如班級裡的吳永熙、邵樹、曹景軒等同學一直懵懵懂懂了五年,最後一年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只不過開得遲了點。而我這個園丁曾經默默地認為,這是一棵開不出漂亮花朵的樹。現在想來甚是可笑。
五、禁錮在在自己的小天地
曾經認為自己是一個老教師,憑經驗管理班級,很懈怠學習班級管理新知識。直到最近,我們班級有個學生和周辰穎老師、嚴微老師班級的學生之間發生了一件事情。看到他們處理學生問題的老練與智慧,我打心眼裡佩服他們成長的速度。
六年的小學教育,孩子們給了我太多太多,而自己卻有很多不足。好在六年後,26位同學都取得了心智和學業上的成長。比如,許越博獲得了這次畢業考試的第一名。遠到廣州、福建的同學也進入了當地很牛的學校。
回顧六年來的小學教育生活,自己行囊空空,對於班級而言,我感覺收穫最大的就是這幫孩子。儘管他們有這樣、那樣的不是,有他們在,我感覺心裡很踏實,他們離開了,心裡感覺空蕩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