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薩~
是一種由特殊的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但其實這種食品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成為全球通行的小吃,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但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卻無從考究。
有一種傳說比薩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次,馬可·波羅請來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麵團中。馬可·波羅提議將餡料放在餅上吃。該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按此法配上了當地的乳酪和作料,大受歡迎,從此「比薩」就傳開了。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匹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匹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匹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鑑定匹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匹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摺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區分一種匹薩餅是否正宗也就是看其餅底是如何成型的,行業內公認的區分標準如下,如果是意式匹薩餅那必然是手拋匹薩餅皮,即餅底是由手拋成型,不需要機械加工,成品餅底呈正圓形,餅底平整,「翻邊」均勻,「翻邊」高2-3cm,寬2cm。如果是美式匹薩餅那必然是鐵盤匹薩餅,餅底是由機械加工成型,成品餅底呈正圓形,餅底平整,「翻邊」均勻,「翻邊」高4-5cm,寬3cm。
用料;
餅皮:高筋粉150克、牛奶100ml、幹發酵粉2克、鹽3克、橄欖油25克
配料:黃油5克、蒜末10克、西紅柿1個、番茄沙司20克、馬蘇裡拉乳酪絲150克、青椒、洋蔥、薩利米香腸、口蘑
做法~
一:和面
用溫牛奶適量(35℃左右為宜),加入幹發酵粉(若欲快速發酵,需多加一點)。攪拌均勻後,加入麵粉,用筷子攪拌均勻,面要稀軟一些,和好發酵。喜歡奶味重的人可在牛奶中再加入適量的奶油。最後加鹽和橄欖油,靜置發酵2小時左右。待用。
二.備料
鍋裡放黃油煎香蘑菇片,取出待用,接著放蒜末爆香加西紅柿丁翻炒,加鹽和胡椒粉番茄沙司調味,熬煮至湯汁濃稠即可。
三.製作
發酵好的麵團取一部分,用手整形成圓餅,烤盤裡抹油將整形好的麵餅平攤放入,用叉子扎一些空防止鼓起,麵餅上再淋少許橄欖油,放上炒制好的番茄醬,再撒上其他的備料,最上層擺勻奶酪絲或奶酪小丁。擺上薩拉米香腸片。最後撒羅勒葉碎和帕瑪森粉。
四.烤制
烤箱預熱200度,烤20分鐘左右,烤制過程中應該在上面蓋一層錫紙,避免上面過熱把奶酪烤糊。
注意:比薩餅需要用發麵。把面整形成餅,然後在餅上抹番茄醬,再放上青椒絲,肉腸片,蘑菇片等,然後撒上芝士絲。注意蘑菇等容易出水,所以在放在麵餅上之前,最好過一下火,去除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