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中國水文博物館將落地重慶

2020-12-20 新華網重慶頻道

  中國水文博物館將落地重慶!2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通知,成立中國水文博物館籌建工作組,全力以赴做好博物館籌建工作。

  工作組將負責中國水文博物館籌建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研究審議重大事項、重要方案和重點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指導督促有關工作落實。

  工作組由市政府副市長李明清任組長,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市文化旅遊委主任劉旗、涪陵區政府區長種及靈任副組長。成員單位還包括市委宣傳部、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

  工作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兼任辦公室主任,市文化旅遊委副主任幸軍、涪陵區政府副區長鍾濤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工作組日常工作,協調處理籌建期間各項事務。

  在中國水文博物館建成後,工作組自動撤銷。

  2019年11月,水利部辦公廳出臺《關於重慶市水利局水文博物館有關事項的意見》,明確國家水利部將積極支持重慶開展相關工作,白鶴梁題刻項目迎來政策利好。(首席記者 黃宇 實習生 段金鑫)

相關焦點

  • 白鶴梁 中國千年「水文站」
    古人在大江大海中找坐標,利用的是石脊、崖壁,而重慶涪陵的白鶴梁,則是在石樑中間雕刻有一雙石魚,每次當水平面正好在魚眼睛時,人們發現第二年便會是豐收之年。雙魚兆豐年一說越傳越奇。遠古時期的科學家發現,有些石頭的出現是有規律的,於是便在石頭上劃了一條線,這條線,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這就是水文線。
  • 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 重慶讓...
    劉興亮八年,這個從甘肅來到重慶的男人,將青春時光全部奉獻給了這座他口中的「第二故鄉」。八年,他埋頭長江三峽,將千餘三峽石刻串連成了一部壯闊悠長的「詩」,致力讓長江三峽獨有的系統水文石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八年,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一直見證著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重慶出臺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國處於上遊水平,會讓越來越多的文博人才願意來到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市。」
  • 中國水利博物館「水文化進百校」走進杭州東城中學
    本站訊 中國水利博物館「水文化進百校」活動開展3年來,已成為一個受廣大學校歡迎的特色教育品牌。近日,中國水利博物館「水文化進百校」專家受邀前往杭州東城中學,做客該校「弘毅講堂」,為師生做了一次以「水與文學藝術」為主題的水文化知識講座。  近年來,杭州東城中學每學期都會開設一個主題實踐課程,今年的主題是「水與生命」。
  • 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
    劉興亮八年,這個從甘肅來到重慶的男人,將青春時光全部奉獻給了這座他口中的「第二故鄉」。八年,他埋頭長江三峽,將千餘三峽石刻串連成了一部壯闊悠長的「詩」,致力讓長江三峽獨有的系統水文石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八年,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一直見證著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重慶出臺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國處於上遊水平,會讓越來越多的文博人才願意來到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市。」
  • 國際博物館日,向大家介紹一家世界獨一無二的水下博物館
    而國內直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才在蔡元培等人的倡議下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今南關博物館),這也是中國第一座現代意義的綜合大型博物館。在國內學術界,關於「博物館」一詞有較多爭議,有的人說是外來詞彙,也有人說「博物」作為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 》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鼻煙壺亮相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中國財富網訊(李林)正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展出的「掌中珍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鼻煙壺展」吸引大量市民遊客前來駐足參觀。該展覽是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共同主辦。此次展出的180件鼻煙壺均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精品。
  •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落地南京!
    5月11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天中國主會場將落地南京,主會場活動於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舉行。「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始採用主會場活動的方式開展博物館日活動,現已相繼在重慶、廣州、瀋陽、南寧、濟南、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北京、上海、長沙舉辦了11屆。」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六站——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在重慶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再到近年來多個區縣發現恐龍化石 重慶與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一所擁有90年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3日訊(記者 成琪)有這樣一家博物館,在信息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紙質資料的數位化;在博物館還沒有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虛擬展廳了,而這一切是因為愛,對文物的愛,對觀眾的愛。
  • 驅逐艦將改建成博物館 重慶文旅有了新亮點
    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採訪團走入重慶九龍坡區。通訊員供圖據了解,「九龍灘風景區」核心區由九龍灘公園、重慶建川博物館、新中國海軍歷史陳列館及166驅逐艦主題公園、龍鳳寺禪林構成,面積約1200畝。驅逐艦將改建成博物館 重慶文旅有了新亮點8月28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舷號166的驅逐艦在南海艦隊某軍港降下軍旗,宣布正式退出海軍現役。退役後,該艦隻將移至重慶九龍坡區建設碼頭,改建成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作為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市民開放。預計將於明年正式與重慶市民見面。
  • 利好密集落地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出入境、支付、退稅...
    原標題:利好密集落地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出入境、支付、退稅等更多政策紅利可期作為城市消費升級擴容的重要載體,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升溫。近期,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武漢、重慶等多地發布支持舉措,從優化商品服務供給,到以科技支撐加快業態模式創新、升級消費體驗,全方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推動消費提檔升級。
  • 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展覽數量100強公布 重慶兩家博物館上榜
    重慶日報消息,5月22日,博物館界知名行業新媒體平臺「博物館頭條」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展覽數量100強」,重慶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美術館兩家博物館上榜,分別位居第三名、第十三名。
  • 國家欽點,重慶!成都!成渝收穫史上最強利好
    但毫無疑問的是,在中國經濟「第四極」的爭奪戰中,成渝再一次搶佔了先機,基本板上釘釘。重慶成都這組CP,已經被談論得太久太久,槓桿地產也藉此聊聊這這一出「雙城記」。01相愛相殺還是相互成就?具體到城市發展的區域格局上,自然是成都向東、重慶向西。對應成都東部新城、重慶新高新區,從經濟到地產必然都能收穫直接利好。實際上,過去幾年,從成都第二機場的建設,到前2年開始提出東進;重慶重倉自己的家底渝西,到明確提出由21個行政區構成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再到重組高新區(科學城)。
  • 茶園交通利好不斷丨重慶東站上升為國家規劃、渝開大道開工建設
    通江大道、重慶東站、寸灘長江大橋、郭家沱上江大橋、鹿角隧道……利好頻傳,近日,茶園交通升級又迎來好消息。國家規劃重慶東站為主要客運站從重慶市交委獲悉,根據《重慶市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年)》,該市規劃新增重慶東站為主要客運站,今後將有四大客運站。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館舍由主館、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塗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斬獲文博界又一殊榮
    12月11日,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過20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申報的重慶宋慶齡舊居「時代小先生」系列社教活動等10項案例被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烏克蘭以色列摩洛哥 旅遊籤證有利好消息
    原標題:烏克蘭以色列摩洛哥旅遊籤證有利好消息重慶晚報訊夏季旅遊高峰期已經來臨。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國內多家籤證中心和旅行社了解到,近期,烏克蘭、以色列、摩洛哥等小眾旅遊目的地對中國公民籤證釋放利好消息。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王龍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專家稱主要利好成長板塊與券商
    原標題:創業板註冊制落地!創業板註冊制的迅速落地,也超出了市場預期。   在董登新看來,註冊制的改革全面推行必將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 重慶自然博物館!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以系統收藏中生代各類恐龍化石和西部地區豐富多樣的脊椎動物標本為主要特色,是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來源於自然現象「根包石」,反映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種自然之美;而內部陳設則展示了地球演變、生命進化、生物多樣性以及重慶壯麗山川,重點闡述自然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