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來喜訊:國內晶片正式進入12nm時代,這家中企是大功臣

2021-02-23 體育訓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權,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文|夢未來

2020年9月,美國半導體晶片出口規則正式生效,凡是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都不能自由出貨。不得不說,不顧全球多數企業、多家組織的反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一意孤行限制晶片自由出口的決定,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發生著重大改變。

其中美國不計後果的限制華為晶片供應,將美國半導體行業搞得一團糟,至今美國半導體行業已經損失高達上萬億元。除此之外,歐洲也開始集中力量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中國半導體行業也開始被動崛起。

根據媒體消息顯示,為了打破美國的技術桎梏,在全球半導體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歐洲17國已成立萬億晶片聯盟,未來2-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約1.14萬億人民幣)用於歐洲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研發。

據悉,歐洲成立萬億晶片聯盟因為,美國在實施半導體規則上給予許多美企「特權」,允許與中企華為合作以搶佔中國市場份額,卻限制歐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同樣都與中企華為有著密切的合作,美國區別對待的做法,讓歐洲感覺自己卻當了「冤大頭」。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默默地加快國產晶片研發進度。近日,上海傳來喜訊,國內12nm晶片先進工藝進入規模量產階段。根據上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將爭取實現12nm晶片先進工藝的規模量產。這就意味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到了12nm工藝時代。

縱觀國內晶片企業,華為海思、紫光、中芯國際等企業均在上海有所發展,而華為海思、紫光都只是晶片設計,只有2000年在上海成立的中芯國際是我國晶片製造的龍頭企業。而上海發布報告的12nm工藝,應該就是中國第一大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也就是說,國內正式進入到12nm時代,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它——中芯國際。

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宣布中國最先進的14nm生產線,在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基地中芯南方廠正式投產。而到了2020年1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中芯國際就再次宣布,該司計劃在2020年底小批量試產第二代FinFET N+1晶片。

值得一提的是,該晶片與14nm晶片相比,工藝將提升至12nm,電晶體尺寸也有所縮減,功耗降低20%、錯誤率降低20%,總體性能提升10%。由此來看,上海率先進入到12nm規模量產,以此為錨點輻射至全國,進一步推動國產晶片發展。

實際上,我國已開始逐漸在晶片產業上加大布局。據悉,在2020年,我國在半導體行業的投入超過1400億,相當於2019年投入總額的三倍之多。而且我國也定下了2025年,實現晶片從30%到70%,自給自足的發展目標。

總而言之,美國引發全球晶片產業變動,已經讓美國半導體晶片產業走在了眾叛親離的邊緣。正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說過,限制晶片自由出口,對美國而言毫無好處。反而會讓美國損失一大批高薪工作,中國卻會因此走向晶片完全自給自足的道路。

不過在美國意料之外的是,不僅中國開始掌握半導體晶片的自主權,就連歐洲也敲響了晶片技術的反擊戰。本來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發展才能互贏互利,但是美國卻偏要打破平衡,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假如美國執意如此,就算以科技強國著稱的美國也會遭到更大反噬。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國內或將量產12nm晶片,SEMI突然喊話:別再限制晶片出口了!
    高通在國內出口量驟降48%,而像小米、vivo等企業開始轉向聯發科,這使得高通失去了不小的市場,除此之外,美半導體的競爭對手在出貨的時候也會表示"不受美限制出口"產品,這也使得美損失不少。而其中還提到限制可能會導致本土減少研發預算,更會使得半導體製造企業遷移到國外,這是"扼殺美國的創新"。而國內半導體也正在高速崛起!上海或將量產12nm晶片前幾日媒體報導稱,上海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中提到上海將會在今年力爭實現12nm晶片的量產。
  • 中國上海將量產12nm晶片,歐洲17國也聯合反擊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後人類科技發展迎來了高峰期,特別是高速通信和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更是逐漸成為了世界各國著重發展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晶片就顯得十分重要——可以說,哪個國家在全球晶片戰中走在了前列,哪個國家就會更容易在這次科技爆發期中笑到最後。
  • 國產晶片大放異彩!又一國產晶片巨頭正式官宣:再次傳來了好消息
    【11月10日訊】眾所周知,晶片一直都是全球可以產業的基礎,無論是5G、人工智慧、雲計算,還是大數據、智能家居等等,都要寄託於成熟的晶片產品上,由於我國新晶片發展起步較晚,而國外早已經在晶片領域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領先優勢,晶片本身又是一個回報周期長、投入大的產業,所以直接被國內很多企業忽略了
  • 中國上海將量產12nm晶片,17國斥萬億研發半導體!美國壓力山大
    隨著近幾年中國的迅速發展,引起了美國政府的強烈忌憚,對於美國而言自己在國際層面的地位和影響力無疑是相當重要的,但中國的不斷發展很有可能會對這一情況產生影響。為了對中國進行打壓和限制,美國政府此前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便包括在晶片領域對中國進行限制。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國產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晶片的量產技術,7nm晶片的製造能力也已經基本具備,計劃明年就要進行小規模量產瞭然而就在這緊要關頭,中芯國際卻爆發了一場「地震」,主管晶片製造技術的絕對靈魂人物梁孟松突然提出辭呈,一時之間,本就孱弱的中國晶片製造業迎來巨大變數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晶片功臣不堪「受辱」,憤而辭職據媒體報導,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委任蔣尚義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
  • 國內汽車晶片「卡脖子」嚴重
    12月4日,中國汽車協會發布消息:11月國內汽車預估銷量將完成273.3萬輛,並表示11月後乘用車市場進入旺銷期,增長動力將進一步增大。 就在這種形勢下,大眾汽車國內合資車企卻被曝出因汽車晶片短缺將停產的消息。
  • 小藍杯退市,而它卻頻頻傳來達成戰略合作喜訊
    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說:「一家企業的退市並不能左右國內咖啡市場的發展。事實上,瑞幸咖啡此前之所以能夠成功上市也從某種意義上證明了我國咖啡市場的發展邏輯是走得通的,並且得到了資本認可。我國早已進入了咖啡大國的隊列,早晚一定會出現咖啡產業的國產龍頭。」
  • 兩條消息傳來,壞消息臺積電正式宣布,好消息上海微電子成功突破
    比如華為使用的高端晶片都是臺積電生產的,而臺積電使用的設備和技術有不少是來自於美國。臺積電作為華為重要的晶片代工企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規則的限制。這一來二去華為受到的阻礙變得非常大。從臺積電錶現出來的態度可以知道,是選擇支持華為的,多次幫助華為協調訂單,出面澄清和華為的合作關係。
  • 新消息傳來,臺積電再出爾反爾,日本天降喜訊
    能研發設計晶片的企業很多,但能夠生產製造晶片的企業卻很少,尤其是能夠生產製造先進位程的晶片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數據顯示,臺積電是全球晶片生產製造技術最為先進的廠商,不僅最先量產7nm、5nm製程的晶片,還有望率先量產3nm和2nm製程的晶片。另外,臺積電還拿下了全球超過一半以上的晶片訂單,像蘋果、華為、英偉達以及高通等,均是臺積電的客戶。
  • 華為、上海微電子紛紛傳來好消息,晶片和光刻設備將實現去美化?
    而這一切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在技術和設備上實現去美化,生產出真正的「中國芯」!作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巨頭,華為和上海微電子近期接連傳來了好消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先說華為。作為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具備著極為優秀的晶片設計實力,甚至放在全球範圍內,也是處於領先隊列的。
  • 國內晶片巨頭正式宣布,投入5百億絕地反擊,7納米晶片蓄勢待發
    這讓一向以科技霸主自居的美國顏面掃地,更為關鍵的是,將失去5G市場的主導權。遏制競爭對手,幹涉企業發展,這是美國常用的手段,我國的科技企業一樣也被「特殊照顧」,尤其是華為,遭受了資本誘惑、監獄風雲、實體清單、晶片禁令等多次打壓,如果不是任正非多年的未雨綢繆,以及國產科技企業的紛紛崛起,真的很難扛過這兩年。
  • 又一球員宣布退役,小卡傳來喜訊,庫裡首次談論戰績
    又一球員宣布退役,小卡傳來喜訊,庫裡首次談論戰績北京時間12月28日,NBA常規賽繼續開打,今天的比賽場次不多,也沒有什麼重頭戲,但場外卻傳來很多消息。總的來說一句話,又一球員宣布退役,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小卡傳來了喜訊,庫裡首次談到勇士戰績,他開始鼓勵球員,不要放棄。接下來,跟隨筆者解讀一下。
  • 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量產「7納米」晶片?國內巨頭正式表態了
    作為全球晶片排名前十的華為海思,其研發設計的晶片,幾乎都是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尤其7nm以及5nm等先進位程的晶片。但由於美國修改規則,導致臺積電不能自由出貨,這給華為也帶來一些問題,以至於華為任正非都表示,華為能夠研發設計世界一流的晶片,但卻無法生產製造。
  • 中超傳來喜訊:足協做出英明決定,有望接軌歐洲5大聯賽
    北京時間11月25日下午1點,中超傳來喜訊,據國內媒體《北京青年報》報導,中國足協近日在蘇州召開三級職業聯賽工作會議,在會議中除了提及俱樂部(球隊)名稱去企業化之外,還討論了中超擴軍問題。
  • 臺積電禁供晶片後,超100位工程師集體跳槽,這兩家中企手段太高
    自從晶片領域的戰爭打響了之後,臺積電等眾多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開始了互相競爭,從前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這樣的一個晶片企業,而如今則是因為華為紛紛開始了解。之前臺積電因為迫於美國的壓力,而不得不斷供華為晶片,結果沒有想到最後出現了員工被挖現象,據悉中國有兩家企業在背後對臺積電的員工,進行了高薪的誘惑導致數百位職工相繼離職,其中不乏包含一些高管之類的重要角色。
  • 川普計劃再將89家中企列入黑名單
    kPNesmc據報導,除了這89家中企名單外,草案還列出28家俄羅斯實體。這是美國試圖「禁止將中國公司列入美國資本市場」努力的一部分,國會議員Mike Gallagher說,「(黑名單)將避免美國人的投資無意中資助中國企業發展未來領域的可能性,」他也提出了禁止投資中企的相關立法。kPNesmc報導指出,新增4家中企是美國國防部為不久前的黑名單「打補丁 」。
  • 上海芯動:下一個晶片製造業的中心
    使浦東晶片製造業的面貌煥然一新,也因此確立了上海國內晶片製造老大的地位。  業內人士分析,中芯國際的入駐最大的作用不在於自身,而是促動了整個浦東晶片業產業鏈條的發展。為服務中芯國際等廠商,眾多晶片製造服務公司相繼入駐張江科技園區,為整個製造業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晶片設計公司也為降低成本選擇進入張江等高科技園區,各方面的合力使得張江科技園區的晶片人才和信息得以匯集。
  • 英國剛傳來好消息,臺積電就正式宣布,蘋果或成最大贏家
    英國傳來好消息眾所周知,華為在兩年的時間裡,被美國川普政府圍追堵截。但是華為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每年收入的15%都用於研發,因此在上一年的時候,華為「文體兩開花」,斬獲了全球91個訂單,國內的手機也大火。
  • 前員工跳槽國內晶片巨頭,臺積電的表態,讓無數網友「心寒」!
    晶片被卡脖子,讓我們意識到了自主、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為打破美國晶片技術封鎖,華為要全面紮根半導體,中科院也宣布將集全院力量,將美國卡脖子的光刻機變成科研名單。在這種背景下,國內也推出新政策,不僅讓國產晶片企業迎來了免稅發展黃金期,更是讓國產晶片的自給率在2025年提升到70%,這也讓國內掀起了一股「造芯潮」!
  • 雲端AI晶片創企燧原科技宣布完成18億人民幣C輪融資
    今早,雲端AI晶片創企燧原科技宣布完成18億人民幣C輪融資,這也是2021年開年以來AI晶片領域第一筆逾10億元融資。 ▲燧原科技首款雲端推理計算卡「雲燧i10」 燧原科技是騰訊投資的國內AI晶片初創企業。2018年8月,燧原科技由騰訊領投獲得Pre-A輪融資3.4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