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權,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文|夢未來
2020年9月,美國半導體晶片出口規則正式生效,凡是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都不能自由出貨。不得不說,不顧全球多數企業、多家組織的反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一意孤行限制晶片自由出口的決定,讓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發生著重大改變。
其中美國不計後果的限制華為晶片供應,將美國半導體行業搞得一團糟,至今美國半導體行業已經損失高達上萬億元。除此之外,歐洲也開始集中力量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中國半導體行業也開始被動崛起。
根據媒體消息顯示,為了打破美國的技術桎梏,在全球半導體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歐洲17國已成立萬億晶片聯盟,未來2-3年內投資1450億歐元(約1.14萬億人民幣)用於歐洲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研發。
據悉,歐洲成立萬億晶片聯盟因為,美國在實施半導體規則上給予許多美企「特權」,允許與中企華為合作以搶佔中國市場份額,卻限制歐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同樣都與中企華為有著密切的合作,美國區別對待的做法,讓歐洲感覺自己卻當了「冤大頭」。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默默地加快國產晶片研發進度。近日,上海傳來喜訊,國內12nm晶片先進工藝進入規模量產階段。根據上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將爭取實現12nm晶片先進工藝的規模量產。這就意味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到了12nm工藝時代。
縱觀國內晶片企業,華為海思、紫光、中芯國際等企業均在上海有所發展,而華為海思、紫光都只是晶片設計,只有2000年在上海成立的中芯國際是我國晶片製造的龍頭企業。而上海發布報告的12nm工藝,應該就是中國第一大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也就是說,國內正式進入到12nm時代,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它——中芯國際。
2020年年初,中芯國際宣布中國最先進的14nm生產線,在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基地中芯南方廠正式投產。而到了2020年12月,不到一年的時間,中芯國際就再次宣布,該司計劃在2020年底小批量試產第二代FinFET N+1晶片。
值得一提的是,該晶片與14nm晶片相比,工藝將提升至12nm,電晶體尺寸也有所縮減,功耗降低20%、錯誤率降低20%,總體性能提升10%。由此來看,上海率先進入到12nm規模量產,以此為錨點輻射至全國,進一步推動國產晶片發展。
實際上,我國已開始逐漸在晶片產業上加大布局。據悉,在2020年,我國在半導體行業的投入超過1400億,相當於2019年投入總額的三倍之多。而且我國也定下了2025年,實現晶片從30%到70%,自給自足的發展目標。
總而言之,美國引發全球晶片產業變動,已經讓美國半導體晶片產業走在了眾叛親離的邊緣。正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說過,限制晶片自由出口,對美國而言毫無好處。反而會讓美國損失一大批高薪工作,中國卻會因此走向晶片完全自給自足的道路。
不過在美國意料之外的是,不僅中國開始掌握半導體晶片的自主權,就連歐洲也敲響了晶片技術的反擊戰。本來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發展才能互贏互利,但是美國卻偏要打破平衡,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假如美國執意如此,就算以科技強國著稱的美國也會遭到更大反噬。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