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再發力

2020-12-20 大眾網

  加快港口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臨港產業 加速建設黃驊新城

  滄州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再發力

  蓬勃發展的黃驊新城。 通訊員王曉樂攝

  滄州市大力推進黃驊港高質量發展,加速臨港產業聚集,推動黃驊新城建設再上新臺階,努力在沿海經濟帶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港口轉型升級

  迎著海風,筆者來到黃驊港綜合港區。在長735.78米、寬37米的碼頭上,平行分布著6臺用於抓卸礦石的橋式抓斗卸船機,通過它們可將漂洋過海的礦石快速卸載。

  截至目前,黃驊港已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對外開放的萬噸級以上碼頭達到14個,黃驊港拉動冀中南、輻射中西部、服務京津雄能力持續增強,業務正逐步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拓展。

  圍繞打造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努力建設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滄州市加強黃驊港深水航道升級改造,積極發展國際航運,加快調整優化港口功能,整合港口資源,深化與天津港和國內其他港口分工協作,推動港口功能向物流、商貿、信息、金融等全方位拓展。特別是以貨櫃合作為突破,深化與天津港在貨源統籌配置、航線資源共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擴大了黃驊港的輻射帶動能力。同時,圍繞打造海公鐵空綜合立體集疏運體系,滄州盡全力推進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邯港和曲港高速、雄港快速路、雄滄港城際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

  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全國港口吞吐量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港口吞吐量累計同比增長6.6%,其中黃驊港完成吞吐量6768.5萬噸,首次躋身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列。

  黃驊港綜合港區礦石碼頭。 記者戴紹志攝

  做大做強臨港產業

  烈日當空,在北京藥企扎堆聚集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藥企一個賽著一個趕進度、比投產,目前,園區籤約入駐藥企137家,總投資438億元。

  滄州沿海區域面積2400平方公裡,其中有55萬畝建設用地和220萬畝未利用地,是發展臨港產業的「黃金寶地」。滄州市認為,沿海地區既是傳統優勢產業的聚集地,也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策源地,如何加快轉化沿海優勢,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新的增長極,切實發揮沿海地區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戰略支撐作用,是需要攻克的重大課題。

  滄州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推動臨港產業聚集,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基地、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全國知名的生物醫藥基地,以臨港產業帶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經濟增長極。

  搶抓機遇,滄州市不斷擴大沿海地區綠色、有效投資,下決心走好不依賴總量指標上項目新路。堅決摒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做到更加注重創新、綠色、質量、效益、規劃、開放,堅決不上不符合新發展理念、不符合環保要求、不符合規劃要求、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集約發展要求的項目。

  立足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滄州市大力構建節能減排降耗全鏈條閉環。堅持把「吃幹用淨」、循環利用作為節能減排降耗最有效的方法、最理想的路徑,依託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平臺,積極構建企業內部微循環、企業之間小循環、園區之間中循環、整個區域大循環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集中建設了30多公裡的綜合管廊,初步形成了從石煉化到新材料、從海水淡化到濃鹽水綜合利用等八大循環產業鏈。

  臨港化工公司生產三聚氯氰,同時產生含鹽廢水,經處理可得到原料鹽,形成了企業內部閉環循環;瀛海香料公司鋪設輸氫管道引入金牛化工公司的副產品氫氣,淘汰了自身電解水制氫環節,每年可節約大量用電,金牛化工公司則解決了排放氫氣帶來的空氣汙染,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截至目前,滄州市沿海地區累計完成重大產業投資3579億元,建成中海油安全環保升級、嘉好糧油大豆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項目265個,初步構建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石化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高端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

  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滄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正進行產品檢測。 通訊員祖天林攝

  加速建設黃驊新城

  在黃驊新城起步區,站在橫跨600畝水面的博海大橋上,讓人心曠神怡:博海公園、企業總部大廈、住宅小區、高等學府、世博歡樂園、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昔日的鹽鹼荒地,如今已經變身亮麗的濱海新城。

  黃驊新城是滄州市以及全省重點打造的百萬人口濱海區域中心城市,與滄州市中心城區構成滄州「城市雙核」。

  在黃驊新城建設中,滄州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時代風韻、濱海特色」,高水準啟動了新一輪城鄉總規編制,紮實推進了一系列城市功能配套項目建設。今年滄州市第一季度全市重點項目開工現場,就選在了這裡,尼特拉風情小鎮、奧特萊斯小鎮、中東歐16國商務中心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開工建設,昭示黃驊新城蓬勃發展的美好未來。

  截至目前,黃驊新城已累計完成投資225億元,重點推進了起步區和核心區建設,基本形成5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引進北交大海濱學院、河北農大渤海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城區人口達到25萬人,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南大港產業園區正加快相向融合發展。以港口為原點,以城市為依託,域內兩條國道(G205和G307)、三條高速(石黃、津汕、沿海)、四條鐵路(邯黃、朔黃、黃萬、滄港)縱橫交互,中捷通用航空機場正式通航,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新城雛形初現。(記者戴紹志 通訊員王曉樂)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滄州不能滿足一般性正常增長
    10日河北日報刊發對河北滄州市委書記王景武專訪——開展「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 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訪滄州市委書記王景武記者:您到任滄州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啟動了「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吹響了全市黨員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集結號」,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 滄州:滄東開發區以項目建設壯大實力
    滄州:滄東開發區以項目建設壯大實力    打造連接中心城區和渤海新區的工業紐帶    河北新聞網訊(田佳禹 田洪霞)走進滄東經濟開發區,筆者看到,各項目工地廠房等設施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尤其是《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滄東經濟開發區作為中心城區的重要單元,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滄東開發區位於滄縣境內,滄州市委書記郭華指出,滄縣要自覺樹立沿海意識、中心城市意識,自覺融入沿海經濟發展、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特別是滄東經濟開發區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上要實現率先突破。
  • 滄州召開「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工作推進會
    梅世彤在全市「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工作推進會上要求把作風教育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為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匯聚力量11月16日,我市召開「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工作推進會,總結梳理近期全市作風教育活動開展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聚焦問題、持續發力,把作風教育不斷引向深入,為全面落實市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 梅世彤出席平安滄州建設工作會議
    梅世彤在平安滄州建設工作會議上要求不斷拓展平安建設的廣度和深度 為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11月27日,河北省滄州市召開平安滄州建設工作會議,總結回顧過來平安滄州建設的主要成效,分析研判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為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 ...跑出「滄州號列車」加速度 梅世彤調研我縣規上企業培育 新高地...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縣委書記戴樹勝就我縣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介紹。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要求,四大班子齊上陣,動員廣大幹部群眾,全力推進新高地產業示範園全覆蓋雙競賽活動高效開展。牢固樹立「大幹不難、小幹不易」工作理念,堅持以項目建設穩增長、擴投資、促發展不動搖,強服務、優環境、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重中之重,完善「聯合審批」「容缺受理」「聯合驗收」等制度機制,確保了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高質量推進。
  • 【河北24小時】滄州:擁抱蔚藍,加速港產城深度融合
    滄州沿海經濟有了強大引擎,發展活力競相迸發。——滄州黃驊港成為近年來環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長性的億噸深水綜合大港。日前,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快滄州渤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把渤海新區放在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環渤海港口群和沿海經濟帶的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積極推進高端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形成比較優勢;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和港口規劃,促進港產城深度融合。
  • 第四屆「智匯滄州——海歸博士滄州創新創業行」活動成功舉行
    活動吸引了52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聚集滄州,9家由海歸高層次人才創辦和參與的高新技術企業與高新區現場籤約入駐,為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合作體系,打造海歸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新局面,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凝聚智慧、匯聚力量。
  • 滄州: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打造生態宜居新滄州
    ,為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生態宜居美麗滄州奠定堅實環境基礎。——滄州市委書記楊慧滄州鐵獅「鎮海吼」。記者 龔磊 攝長城網滄州9月7日訊(記者 龔磊 董傳輝)發揮毗鄰京津的優勢,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這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五大發展理念對滄州的定位和厚望。
  • 【學理書簡】《長江學》強化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學理支撐
    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上升成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得如火如荼,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教授等撰寫的《長江學》學術專著,於2020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學理支撐。  注重內質分析,揭示客觀規律。
  • 滄州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
    現代產業基地是滄州為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打造的三大承接平臺之一,滄州經濟開發區全力加快推進實施這一平臺建設,汽車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2017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全年整車生產達到10萬臺,新車型ix35正式在滄州工廠下線,取得了月銷量萬臺以上的好成績。滄州工廠形成了可同時生產轎車和SUV兩款車型的生產格局,整車產量和銷量實現了雙提升。
  • 滄州醫專召開全面推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工作會議
    根據河北省教育廳診改覆核要求,學校持續強化頂層設計、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改革精神,保障診改工作統籌發力、精準施策。3月17日,滄州醫專在第一學術報告廳召開了全面推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會議,學校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及診改辦公室全體人員共計49人參加了本次大會現場會議。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王東峰:紮實推動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再...
    四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成功舉辦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信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覆,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進展順利,張家口、承德、廊坊等大數據綜合示範區建設升級加力,全省在線運營伺服器規模超過180萬臺,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1.2%。
  • 蘭州大學探索東部沿海異地辦學,否認正推進南通校區建設
    該規劃處網站2017年發布的一份《蘭州大學校園建設規劃綱要》也證實,蘭大南通基地並非校區。《綱要》顯示,蘭州大學現有建設用地3800多畝,分盤旋路校區、榆中校區、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現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醫學校區等六個校區。事實上,蘭大南通基地的建設發展由來已久。
  • 牡丹區:提速再發力 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菏澤廣電網訊(牡丹臺 張爍 宋建偉) 今年以來,牡丹區圍繞加快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領域,著力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一批在建項目提速再發力。菏澤老城區保護性開發項目是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完成投資近2億元,首開區將在年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 關於加強沿海漁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漁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新時期漁港建設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規劃建設10大沿海漁港群,93個漁港經濟區,推動產業集聚、人流集聚和各種資源要素集聚,進一步繁榮區域經濟,為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 鹽城濱海:"三港"聯動 壯大沿海經濟增長新引擎
    萬噸LNG儲運基地等項目快速推進……借力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濱海沿海開發日新月異、風生水起,全面進入提速階段。隨著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的獲批,濱海港打通了與世界相連的海上通道,而淮河生態經濟帶國家戰略規劃的實施,促進濱海港與淮河中下遊城市和沿海地區互聯互通,與沿海高速、沿海鐵路等構建起綜合性集疏運體系,實現海河陸立體運輸的無縫對接,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加速要素流動,承接產業轉移,使濱海港成為吸引各類生產要素的強磁場。
  • 鹽城市各地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紀實
    據了解,目前,全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造林綠化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溼地城市工作推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組織人員分成五個組,現場察看,對全市各板塊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巡查,記者隨同採訪。巡查發現,去冬今春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年度目標,細化分解任務,深入宣傳發動,強力組織推進,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總體進展良好,亮點紛呈。
  • 鹽城市出臺加快推進漁港建設意見
    本報訊(記者 陳為琨)8月8日,鹽城市出臺《關於加快漁港建設促進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4日,市政府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進行《意見》解讀。鹽城是海洋大市。近年來,海洋漁業等產業持續發展,沿海城鎮建設不斷推進,作為保障沿海漁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漁港,是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漁業生產安全的基本保障,其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 滄州這條重點道路建設正在快速推進,就在動物園旁呦
    南北繞城項目是全市重點環城路網,它們的通車將極大緩解市區交通壓力,提升市區東部城市品味,從而形成更為合理的交通路網架構,因此道路推進情況也倍受大家關注,前不久,小編來到北繞城項目進行了實地採訪,今天就帶上相機讓大家看看南繞城的情況。
  • 汕頭區縣兩會·讀潮南丨打造粵東沿海經濟帶重要支點,潮南如何破題?
    新的一年,汕頭正扛起經濟特區的使命擔當,不斷弘揚特區精神,煥發特區活力,奮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連日來,汕頭各區縣兩會陸續召開,謀劃開新局、譜新篇。在這極為重要而關鍵的一年,汕頭幹什麼、如何幹?南方日報、南方+汕頭頻道開設「汕頭區縣兩會觀察」欄目,透過兩會這扇窗口,深入解讀汕頭高質量發展背後的「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