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是如何發現格陵蘭的?

2020-12-15 澎湃新聞

面積廣闊的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和冰島之間最短的距離只有318英裡。在北歐人的時代,從冰島西部的斯奈山半島到格陵蘭東部的瓦特金山的航程,順利的話只需花上4天時間。

不過,這個最近的登陸點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因為常年不化的冰雪覆蓋了格陵蘭島的83.5萬平方英裡陸地中的大部分,而且它的東部海岸環境十分險惡。

這片白色的多巖荒野不像北歐人移民去的冰島那樣適合農業活動。

愛斯基摩木架皮舟,是一種開放皮艇,由尤皮克人和因紐特人使用,最初發現於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的所有沿海地區。John Rasmussen 圖

那些前往冰島的船只有可能偶爾會脫離航線,去往格陵蘭。不過,第一個出現的關於西方有土地的傳聞是在 900—930 年之間的某個時間,當時挪威人貢比約恩·伍爾夫-克拉卡松(Gunnbjorn Ulf-Krakason)發現自己偏離了預定的目的地,而且他看到了陸地,他認為那是一系列小島。

此後,至少有50年都沒有人有機會再次前往「貢比雅爾尼爾·斯科爾」(貢比約恩的巖島群),而它們的實際位置,尚無令學界滿意的解釋,它們也許實際上從未存在過,僅僅是一個錯覺,是一個海市蜃樓,是格陵蘭島海岸的倒影。

《定居者之書》中記載的赫維特拉曼納蘭(白人之地)則更為誘人。據說大概在10世紀70年代的早期,冰島人阿里·馬爾松被吹到了那裡,並且發現了一塊已經有人定居的土地,那裡也被稱為「布蘭德·米克拉」(大愛爾蘭)。

「紅色」埃裡克發現格陵蘭的峽灣適合停泊船隻,而且內陸生長著大片鬱鬱蔥蔥的矮柳和杜松。和冰島常年荒蕪的土地相比,這裡的景色對移民而言太過誘人。資料 圖

他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並且在那裡接受了洗禮,這證明在格陵蘭島已經有某種北歐人或凱爾特人的殖民地。不過,並沒有其他資料或考古證據證明阿里的登陸是事實,他的成就一定很可疑,而且他描述的關於斯堪地那維亞社會的運作的細節表明,他抵達的地方也許是斯堪地那維亞的某處,並非格陵蘭。

一個脾氣暴躁的年輕探險家在982年的夏天出航,這一次他尋找的終於不再是海市蜃樓了。

「紅色」(Rau i)埃裡克的綽號也許指的是他的紅色頭髮,或者他的火暴脾氣,他此時已經被流放兩次了。他在公元970年左右和父親索爾瓦爾德·阿斯瓦爾德松一同離開挪威,因為他的父親在衝突中殺人而被判處流放。

埃裡克和索爾瓦爾德從斯塔萬格附近的耶倫地區的家庭農場中出發,他們前往冰島,不過當他們抵達的時候,卻發現最好的土地在很久以前就被人佔據了,他們被迫在冰島西部德蘭加爾的險惡地帶建立起一個新農場。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後,埃裡克搬到了他的冰島妻子家裡的土地附近的豪卡達爾,這裡是布雷迪峽灣中的一個小海灣。那裡現在還有一個10世紀晚期到11世紀早期的長屋遺蹟,它位於一個肥沃谷地的半山腰上,但這個遺蹟是否真的是埃裡克農場裡的建築則不確定,不過在它附近有一個用浮木重建的建築,為遊客提供了大風之中的休息處。

赫瓦爾西教堂是格陵蘭保存最完好的挪威遺蹟 資料 圖

這塊地要好一些,但是脾氣暴躁的埃裡克很快就捲入了另一場衝突中:他的奴隸意外地引起了一場滑坡,這毀壞了他一個鄰居的屋子。在隨後的爭吵之中,埃裡克的兩個僕人被殺了,作為報復,他反過來殺死了他鄰居的兩個下人。埃裡克不可避免地被迫離開了豪卡達爾,並且在冰島西北海岸外的蘇都雷伊島上的特拉迪爾找到了避難所。不過,他實在是喜歡惹是生非,很快他在那裡也被捲入了新的紛爭之中。

埃裡克也許意識到自己無法在特拉迪爾長期定居,於是他將他的高椅木柱借給了冰島本島的一個農場主索爾基斯特·加姆裡。當他要求歸還時,索爾基斯特卻拒絕了。口角再一次升級為爭鬥,索爾基斯特的兩個手下被殺,鄰居們也紛紛加入這場爭鬥以努力阻止進一步的流血,索爾斯尼斯的當地議會宣布埃裡克為違法者,判處他「短期流放」(從冰島放逐三年)。

現在冰島和挪威都不接受他,埃裡克決定試試運氣,去尋找西方的貢比約恩的巖島群。雖然不清楚他第一次抵達了格陵蘭島的東部海岸的哪個地點,不過那裡應該並沒有能夠吸引他的景色,只有冰冷的白雪覆蓋的山脈,還有內陸荒蕪的白色冰蓋,幾乎不可以定居,而且也許他很快就得到了赦免,可以返回冰島。

格陵蘭南部,一處刻著盧恩字母的石碑。盧恩字母又稱為路尼字母或北歐字母,是一類已滅絕的字母,在中世紀的歐洲用來書寫某些北歐日耳曼語族的語言,特別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不列顛群島通用。資料 圖

不過埃裡克並未退卻,他和同伴們向南航行,終於繞過了法韋爾海角,隨後,他在附近被他稱為赫瓦爾弗的地方(也許就是斯米爾蘇普島的一個海角)轉向北上。

他花了一些時間來調查這一地區,這裡就是後來北歐人在格陵蘭島的定居點的核心區域。他發現這些峽灣適合停泊船隻,而且在內陸生長著大片鬱鬱蔥蔥的矮柳和杜松,和冰島常年荒蕪的土地相比,這裡的景色對移民而言太過誘人。

出於成功的維京殖民者自我標榜的天性,埃裡克將他在第一個冬季定居的地方命名為「埃裡克之島」。在第二年的春天,北歐人回到了之前的峽灣,那裡也同樣以他們首領的名字命名為「埃裡克峽灣」。埃裡克在一個季節的時間裡探索了鄰近的峽灣,並且發現了一些早前的定居者的痕跡:房子的遺蹟和船隻的遺骸(這些也許是更早的多塞特文化的因紐特人在這一地區活動的證據),埃裡克將他的冬季營地駐紮在一個被他命名為「埃裡克沙洲」的地方,他就像小孩一樣在每個地方都留下自己的名字。當適航季節在 984 年再次到來時,埃裡克命令他的人北上,並且他們通過了哈拉芬斯峽灣(今烏納爾託普),直到浮冰阻礙了他們進一步前進。他轉而南返,在埃裡克之島度過了他在格陵蘭的第三個冬季。

在格陵蘭南部埃裡克最初選定的定居點,新造了木頭建築展示當時的風貌 資料 圖

在他為期三年的流放期結束之後,埃裡克於985年的春天回到了冰島。他也許還帶著一些保證能讓家鄉人感興趣的珍貴貨物:熊皮、海豹皮、海象皮、海象牙。這些物品明顯地展示了新土地的富饒,還證明了埃裡克為這塊地方精心挑選的名字名副其實:格羅恩蘭(「綠色之地」,即格陵蘭)。

當他招募人手去建設新的殖民地時,他幾乎沒遇到什麼麻煩。此外,正如埃裡克在 15 年前遇到的情況那樣,冰島最好的土地已經全被瓜分完了,這一次開始全新的蘭德恩德姆(Landn á m,獲得土地)的想法,正好滿足了大家的進取心,再次成為眾人渴望的冒險,而不易被拒絕。於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型艦隊,艦隊裡有25艘船,在986年的春天出發前往格陵蘭,大多數水手來自冰島西部,他們的船隻上滿載著家庭奴隸和牛群,簡而言之,就是他們試圖在埃裡克的新土地上重複在冰島的生活方式的所有必需品。不幸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成功了,只有14艘船抵達了格陵蘭的海岸。其他的船不是被風浪推回了冰島,就是沉沒了。

導致船沉沒的也許是北歐人稱之為「哈弗吉爾丁」(海牆)的自然現象,根據記錄,這種現象在冰島和格陵蘭之間的海域偶爾出現——數百碼長的巨浪將沿途的船隻一掃而空,這可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萊夫·埃裡克松是「紅色」埃裡克之子,他比哥倫布早500年抵達美洲,被認為是第一個發現北美洲的歐洲探險家。格陵蘭島上有萊夫·埃裡克松之斧雕塑紀念他。資料 圖

這種恐怖景象被埃裡克艦隊中的一名基督徒給記錄了下來,這個赫布裡底群島的維京人是其中一艘船的船長,他名為赫爾約爾夫·巴爾達爾松(Herjolf B á r arson),之後成為新殖民地的領導者之一。他寫下的關於這次經歷的一首名為《哈弗吉爾丁加德拉帕》(Hafger ingadr á pa)的詩中,他祈禱上帝在他面對「海上的粉碎者」時能讓他安全通過。

13世紀的王公們的指導手冊《斯百庫魯姆·裡格爾》(國王之鏡)中的描述,更詳細地再現了這一現象:「就好像是大海中的所有的風浪聚集在了三個水峰之中,形成了三股巨浪,大海中全是海牆,任何地方都看不到開口;它們比高山還高,就好像是高高懸起的懸崖。」

和貢比約恩的巖島群一樣,哈弗吉爾丁也可能是一種海市蜃樓,是風暴來臨前夕帶來的氣溫變化引起的某種光學效應。相對乏味的是,也許讓埃裡克幾乎損失了一半船隊的災難就是一場風暴,並不是其他任何怪異的自然現象。

(本文經出版社授權轉自《維京人的世界》,先標題為編者所擬,略有刪改。)

《維京人的世界》;著 者:[英]菲利普·帕克;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0年3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在格陵蘭,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北歐人的工藝品
    有跡象表明他們也許還種植少量的穀物,不過穀物在格陵蘭人的飲食中從來都不是主要的部分,相反北歐人主要以狩獵海豹和馴鹿來補充飲食。奇怪的是,這裡距離漁業資源豐富的紐芬蘭漁場比較近,但格陵蘭的維京人遺蹟中很少發現魚骨,這證明北歐人忽視了這個豐富的營養來源。
  • 北歐維京人最早發現了美洲,為何哥倫布才是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發現了此地的維京人喜不自禁,不就以後就將此地命名為文蘭,將其建立為在北美洲的第二個殖民點。雖然15世紀以後印第安人被大批前來的歐洲殖民者打得大敗,可在當時,印第安人對付規模僅為幾百人的維京人還是綽綽有餘的。沒過多長時間,被土著居民攻擊的維京人就不得不放棄了文蘭殖民點,逃回到了格陵蘭。
  • 基因分析揭示維京人的歐洲探險
    《自然》本周發表的一項古人類基因組分析Population genomics of the Viking world顯示,不同的維京人群影響了歐洲各地區的遺傳學構成。
  • 格陵蘭島維京人消失之謎
    到了9世紀,中世紀暖期特別溫和的氣候使維京人能夠朝西發展。在870年左右,他們到達冰島,一萬兩千多名維京人最終在那裡定居下來。  「Viking(維京人)」其實主要是指挪威海盜。這個詞很可能來自古挪威語「vik」,意為「灣」。維京人是指一種類型的挪威人,而不是國籍或民族。當一個挪威海盜離開他的船,在一個農場安頓下來,他就不再是一個維京人。
  • 維京世紀:野蠻人如何改造歐洲
    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的《北方以北:維京人的航海與薩迦中的北歐歷史》講述的是中世紀的維京人,在自己的薩迦(saga)中,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接觸到的人群與文化。本書內容豐富,行文風趣,雖然落入黑暗中世紀史觀的窠臼中,但考慮文藝復興以來這種歷史發明畢竟流毒多年,算是情有可原。
  • 維京人,到底是誰?中世紀的維京簡史(下)
    844年,維京人又猛攻了塞維亞(當時由阿拉伯人控制);859年,他們掠奪了比薩,但在繼續北上的途中被一支阿拉伯艦隊挫敗,隨即有所收斂。911年,西法蘭克國王通過條約將魯昂和周圍地區授予了維京人首領羅洛(Rollo),以換取後者不再侵擾的承諾。
  • 維京人的滅亡路,是源於他畸形的身份認同方向和錯誤價值觀
    對外擴張的一部分維京人丟棄了海盜身份,成為「歐洲人」,但是另一部分留在斯堪地那維亞島的維京人一部分還在繼續向外擴張,當一部分維京人抵達格陵蘭島時,遇到了另外一個民族——因紐特人。後來兩者對於生存問題的不同應對辦法造成了不同的命運結局,格陵蘭的維京人經過5個世紀後徹底消失,又重新把島還給了因紐特人。
  • 維京人,到底是誰?中世紀的維京簡史(上)
    這些海上戰士(統稱為維京人或北歐人)最先踏上的便是英倫三島,以搶劫手無寸鐵的修道院而聞名。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裡,他們在英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現代俄羅斯,冰島,格陵蘭和紐芬蘭等地,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印記。01 誰才是維京人?
  • 維京人竟然用「石頭」來導航!它的原理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指南針,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可是古人出行導航的必需品,不過,通過查閱資料和考古發現,維京人導航卻並不是使用的指南針,而是一種他們稱作「魔法石」的物品
  • 維京人父系研究
    這批數據中發現了R2/Q1b/L父系共計4例,我們知道R2基本只分布在南亞和西亞、L是典型的西南亞類型、Q1b是高加索到中亞分布,那麼這四例樣本是如何進入維京人中的呢?我們逐一關注一下。R2的樣本代碼為VK123,父系是R2a2b1,發現地點是冰島(Hofstaðir, Mývatnssveit)。
  • 人類的錯誤,是如何把維京人帶到加拿大的?
    人類的錯誤,是如何把維京人帶到加拿大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神秘的水晶「太陽石」的指引下,維京人的領航員在尋找格陵蘭島的過程中,可能會意外地駛向北美大陸。維京人不一知道在海上使用磁羅盤。不過,用這些水晶太陽石進行的觀測,可能有助於維京船沿著從挪威到格陵蘭島的正西方向航行,格陵蘭島是10世紀後維京人定居的地方。匈牙利布達佩斯Eotvos Lorand大學的光學物理學家Denes Szaz說。
  • 北歐人的祖先曾經是強盜?《北方以北》還原維京時代的歷史真實
    英國杜倫大學「中世紀歷史與文學」課程講師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對研究維京文明興致勃勃,她作為「BBC新一代思想家」入選者,親身遊歷這片山河大地,結合考古發現、盧恩文石碑、中世紀世界地圖等文本,撰寫了《北方以北》一書,講述數百年前,處在歐洲最外緣的維京文化是如何親歷、記憶和想像世界。
  • 維京人是如何在海上作戰的?
    維京人的最大戰略優勢是他們的機動性,他們可以自由地進出外國的領土。當時斯堪地那維亞文化的特點就是熱衷掠奪和具有暴力傾向。早期的海盜團夥不受任何協定或條約的限制,他們很好地利用了其所屬文化的這兩個特點,造成了一系列按規模來說超過他們所佔人口比例的破壞性的結果。
  • 大航海時代之前,維京人是如何跨越海峽的?這種石頭是關鍵
    但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北歐已經出現了一群懂得跨越海洋的人,他們就是傳聞中的維京海盜。據了解,維京海盜起源於瑞典地區,他們從北歐南下入侵其他國家。憑藉著驍勇善戰他們到處燒殺搶掠,給當時的歐洲人帶去了巨大的創傷。
  • 英格蘭海岸發現維京人「神秘」玻璃珠,專家看到後說:它不簡單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兇猛的維京海盜,縱橫幾百年,他們也一定會留下大量的文物,可是最近有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比較科幻」的維京人的玻璃珠,認定它是哪種文物,卻費了很大的力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北歐海盜如何變身《維京:王者之戰》中的忠誠傭兵
    挪威人向西航行,發現了冰島、格陵蘭島乃至北美洲。丹麥人則向南,夥同挪威人一起襲擊了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甚至沿著歐洲西海岸強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劫掠了地中海兩岸。至於瑞典人,則向東進發。考古發現的維京古船歐洲大陸各地的居民,對於這些侵入他們生活的陌生人有著不同的稱呼。基督教修士們憤恨地叱責他們為北歐海盜,「海上流浪者、入侵者、徵服者、狡詐,勇敢和殘忍的人」。
  • 「美洲之父」之爭:誰最早發現了新大陸
    維京人擅長航海,他們的船隻體型修長,船腹寬闊,其中最著名的維京「龍船」,有一根桅杆和一張帆,有80個划槳手分布在船的兩翼。航海成為維京人生存發展的必備技能,當然,在歐洲劫掠和殖民的同時,維京人還取得了許多航海成就,美洲大陸正是其中一項發現。維京人到達美洲大陸的路徑不同於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而是經冰島和格陵蘭島漸次發現的過程。
  • 研究揭示格陵蘭島的維京人為何神秘滅亡—新聞—科學網
    而海象牙被雕刻成諸如來自蘇格蘭的著名的12世紀劉易斯棋子等奢侈品 圖片來源: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1721年,傳教士Hans Egede乘坐一艘名為「希望」號的船隻從挪威航行至格陵蘭島,以尋找歐洲人在200年裡從未聽說過的挪威農民並將其轉變為新教徒。
  • 海鮮格陵蘭比目魚:不只是格陵蘭有哦!
    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有些品種我們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我們只要了解那些相對重要的品種就好了,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格陵蘭比目魚(格陵蘭庸鰈),想必很多朋友都吃過,不管吃過沒吃過,都跟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格陵蘭比目魚(英文:Greenland halibut,拉丁文
  • 【新大陸輿圖故事】(1)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人,原來並非哥倫布
    一千多年前,一些木頭製成的海盜船,載著北歐的維京人,以打了就跑的襲擊方式,掠奪分布在中世紀西歐教堂、修道院的財寶。同樣的海盜船,載著另一些富於冒險精神的維京人,從驚濤駭浪的北海出航,尋找可以殖民的島嶼和土地。Vikings一詞,意為「居住在海灣的人」,指歷史上著名的北歐海盜,也譯作「維京人」。第一個來到美洲的歐洲人,就是這些海盜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