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知多少丨「黃」姓由來

2021-02-13 太陽部落史前文化研學基地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黃姓,遠古稱黃氏,中華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按照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記載,黃氏,為贏姓十四氏之一,是遠古時期伯益的後裔,伯益長子大廉為黃夷首領,在夏朝建立古黃國,商朝以國為氏。‍‍‍

‍‍‍‍‍‍‍‍‍‍‍‍‍‍‍‍‍

黃姓圖騰在這些眾多姓氏圖騰中最為特別,黃姓族徽為天黿圖。據考證,此龜,名天黿,天即大,黿即龜。天黿即大龜。天黿亦軒轅,乃黃帝族的標誌或族徽。由此可知,古代黃姓是以大龜為原始圖騰。因為黃姓的姓氏圖騰類似於龜,因為寓意不好,所以不被很多黃姓人所接受。當今黃姓後人以「黃」為龜形「不雅訓」,應改為「黃鸝」,(鳳鳥、凰鳥圖騰)稱為黃夷。

黃姓源自:嬴姓

得姓始祖:陸終

始 祖 地:河南潢川

郡望堂號:江夏郡、會稽郡、衝和堂、江夏堂。


【釋義】在典籍《說文解字》中解釋:「黃,地之色也。從田,古文炎聲。」從字形上看,黃字像上古先民們身上經常佩飾的玉佩,它就是「璜」字的初文。可見,「黃」的最原始意思是指人們身上的佩玉。


黃姓主要源流

1、源自嬴姓,以國名為氏。

遠祖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

2、源自官位,以官職稱謂為氏。

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3、源於改姓而來

其他漢姓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

上古黃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自從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今日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就是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不過,也有一部分黃國遺民仍堅守家園,留在了潢川故地。

戰國時期,黃國貴族後代黃歇事楚頃襄王,後被封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便在今潢川縣,後來,黃歇改封於吳(今江蘇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於江蘇。據《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於距江夏縣城30裡的黃鶴鄉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武漢一帶)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為郡號。

漢代以後,主要由於任官的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晉代隨著「永嘉南遷」,黃氏開始大批入居福建。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為官晉安太守,後定居福建,成為福建歷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據說,後來的莆田黃氏、侯官黃氏等,都是黃元方晉安黃氏的後裔。

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58姓將官隨其入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為其中之一。唐末,洛陽人黃子稜隨父入福建,事後梁太祖朱全忠義子,累官侍御史,後避亂居於建陽之東。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入據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前往投奔。

宋元是黃姓迅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時期。黃姓人在廣東、浙江等地都發展為大姓,而最為顯赫的還是金華和邵武兩宗。其中金華黃氏的始祖是黃香第十代孫黃苾,自江夏遷婺(金華府)之浦陽(今浙江金華市浦江縣)。邵武黃氏的始祖是黃惟淡,自江夏北遷至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又再遷居於福建邵武。黃峭(黃惟淡之孫)為邵武黃氏大顯祖,他曾命其膝下21子離開家鄉,另立基業,從而使黃氏子孫流布各地。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黃姓大約有120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6%,排在王、李、張、趙、劉、陳、楊、吳之後,為宋朝第九大姓。黃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7.5%,佔江西總人口的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和福建,這兩省黃姓大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53.5%;其次分布於浙江、四川、廣東、河南,這四省的黃姓又集中了24.5%。全國形成了以贛浙、閩粵、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黃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黃姓大約有2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3%強,為明朝第七大姓。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黃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600年中黃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83%,淨增加了100萬,黃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黃姓人口主要向兩廣和湖南地區流動,四川黃姓人口減少了50%。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閩粵桂兩大塊黃姓人口聚集地區,重心由東南部轉向南部。

明末清初,閩粵一帶的黃氏,有一部分遷往臺灣,人丁興旺,與陳姓、林姓、鄭姓,成為臺灣的四大姓,素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美稱。後來,黃氏又播遷到了海外。目前,在越南、泰國、南洋等地黃姓眾多,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的黃姓華人華僑。黃姓移居美洲的歷史,始於19世紀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華僑各姓中,黃姓人數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至今,在全美華裔各姓宗親中,黃姓宗親人數仍然是最多的。

當代,黃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二省,大約佔黃姓總人口的32%,其次廣東為當代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黃姓總人口的17%。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長江以北少黃姓、長江以南多黃姓的局面。

所謂祖訓,就是歷代祖先對於子孫後代的諄諄教誨。

古人對於家族文化很是看重,隨著不同的家風,不同的成員為基礎,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體系。這些體系後來也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家風家訓。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貧不失志,富不忘貧。

堂正誠實,廉潔清貧。勤勞儉樸,諸事嚴謹。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自強不息,造福子孫。

一家之中有智愚賢否?其智與賢者,資秉雖美,然在幼時亦可成可敗,不有父兄之訓,大半自恃其聰明而反為之誤。若愚與否,其資訓為尤亟。此家訓之作譜牒不可少也。然語言瑣細,終令見者厭閱,不如只詳其目,岐(形似岐)覽之下,口誦心維,尋味正自無窮,究之後人之語,悉本前人之言。

黃歇:春秋末期晉國政治家,楚國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黃忠: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跡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黃香:字文疆,今雲夢縣人,以孝聞名,以才著稱,忠孝兩全,德才兼備,是東漢著名的孝子、賢臣、清官。從小孝敬父母,其「扇枕溫席」的孝行載入《三字經》,被列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他自幼聰慧過人,12歲時受到江夏太守劉護的賞識,被署為門下孝子,舉薦到朝廷。漢章帝賞識他的德才,授予其郎中之職,後晉升他為尚書令,官至魏郡太守。漢章帝當著諸王百官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黃香因此被譽為「天下無雙的國士」。

黃庭堅:字魯直,號清風客、山谷道人、涪翁等,又被後世尊稱為豫章黃先生。書法為「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一;文學以詩詞為主,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是「江西詩派」開創人。出於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人並稱「蘇黃」。

黃公望:元代畫家。水墨、淺絳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畫,氣勢雄秀,筆簡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創「淺絳山水」,名列「元四家」之首。代表作有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黃道婆: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

黃繼光:中國人民志願軍著名戰鬥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951年參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當部隊被敵火力壓制前進受阻時,他挺身而出,連續摧毀敵多個火力點,身負重傷,繼續頑強爬向最後一個火力點,用胸膛堵住瘋狂掃射的敵機槍眼,以生命為戰友開闢了前進道路。所在部隊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姓氏,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又是現實存在的紐帶,人人皆有、代代相傳的姓氏符號。

古人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追根溯源、尋根問祖的傳統,體現了華夏兒女的民族自尊、歷史自重和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姓氏文化知多少丨「胡」姓由來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胡氏是中華姓氏之一,讀音作hú,起源於周朝諸侯國胡國。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18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5位,約佔全國人口的1.16%。約35.4%分布於湖北、湖南、四川、安徽4省,30.2%分布於河南、江西、浙江、江蘇、山東5省。
  • 宜春姓氏知多少?你的姓氏上榜了沒?
    微宜春知宜春,這裡讓我們在吃喝玩樂間品味宜春文化,於遊山玩水中享受月都魅力。
  • 每個人都有姓,你知道姓氏的由來嗎?王司徒究竟姓王還是姓司徒?
    就要靠姓氏了。在古代姓于氏,是有區別的。姓這個字從字形狀來看,就知道他是個會意字。這個字是由一個女字和一個生字兩部分組成,說明最早的是反應時哪個母親生的就跟那個母親姓。姓其實表明的是一種符號,母系社會的符號也是一個母系部落的圖騰,暗示著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 追根溯源,中華姓氏知多少,你知道自己姓氏從何而來麼?
    還記得興致勃勃的找自己的姓氏排在第幾,現在後多少同姓之人,遇到一個同姓的還會有一種親近感等等,這都是我們對自己文化的極度認同。中華姓氏文化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產物,也是我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一、中華姓氏知多少?
  • 海外鄭氏 • |臺灣姓氏知多少
    三百多年來絡繹不絕於臺海道上的大陸移民,究竟曾把多少個屬於中華民族的姓氏,漂洋過海帶來了臺灣?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凡是大陸上有的姓氏,臺灣便統統都有,一個也不少。而本文曾經提到過的粘姓,雖然戶數不算多,在全省所有的姓氏順序中卻高列第一百三十二個姓,充分顯現中華民族各姓氏家族在臺灣島上無遠弗屆的繁衍情形。在所有的七百多個姓氏中,稀有的姓氏佔了絕大多數,那麼,臺灣的主要姓氏又是哪幾個?
  • 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嗎?丨學民法典
    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讓我們每天學一點,「典」亮生活吧樂清 檢察可以在父親和母親之外選取姓氏嗎答案是可以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山與城丨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楊家坪商圈 陳林 攝熟讀《百家姓》後你能數出多少姓氏地名?軌道交通2號線 鄒樂 攝重慶以姓氏命名的地名,結合《百家姓》來看,你能數出多少來?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
  • 【太康大美鄉村】馬頭鎮閆莊行政村(閆莊、盧馬莊、李廟、大牟寺、小郭莊),村名由來、姓氏由來、姓氏族譜......
    轄閆莊村、盧馬莊村、李廟村、大牟寺村、小郭莊村5個自然村,分為8個村民組,總面積約4平方公裡,總耕地面積2164畝,總人口1966人,有黃、王、石、閆、陳、盧、馬、付、孔、李、於、曹、郭13姓。村委會駐地閆莊村。
  • 現在多少人姓織田?日本網站公布戰國武將姓氏排名
    ­  第1位:織田信長(約33200人姓織田)­  第2位:德川家康(約1700人姓德川)­  第3位:真田幸村(約25100人姓真田)­  第4位:黑田官兵衛(約128000姓黑田)­  第5位:上杉謙信(約23100人姓上杉)­  第6位:武田信玄(約200000人姓武田)­  第7位:竹中半兵衛(約56000人姓竹中)­  第8位:伊達政宗(約17000人姓伊達)­  第9位:直江兼續(約4300人姓直江)­  第10位:毛利元就(約32900人姓毛利)­  第11位:大谷吉繼
  • 全園姓氏知多少——雙流區黃水幼兒園大二班「大中國」主題活動之百家姓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是姓「張」的,關于姓氏小朋友有這麼多疑惑,於是一場關於「百家姓」的活動開始了。一、班級同伴共有多少個姓氏呢?1.怎樣知道一共有多少姓氏呢?萸霈:可以請姓張的小朋友舉手然後數。芯芯:可以用一個人數姓王的多少、姓陳的有多少,然後一個人記錄的方式。
  • 一口氣看懂中華姓氏由來,據史冊記載,漢字姓氏有23813個
    每個人出生後都會有自己的姓氏名字,這個名字將成為你的符號,伴隨你的一生。在中國姓氏名字從上古時期就開始形成,一直到今天其中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嚴格來說,姓氏名字這四個字其實分別有著四種不同的定義。最初的時候,人們是以部落為單位聚集的,每個部落都會有各自的圖騰,圖騰崇拜來自於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崇拜。
  •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上官姓始祖是誰?
    上官姓始祖是誰?《元和姓纂》是唐朝元和年間編纂的一部姓氏大全書籍。其中關於上官姓始祖的由來問題,在後代學者和上官族人的詮釋下,產生了兩種主流說法:一、楚莊王子蘭為上官大夫,後以為氏;二、楚懷王子蘭為上官邑大夫,因氏焉。
  • 惠州春節貼「姓對」揭姓氏來源孝友傳家弘揚傳統文化
    「以前金帶街家家戶戶都有貼姓對的習慣,我年輕時就開始留意這些對聯。」廖永欽說,家門口貼姓對,就如同自報家門。老一輩的惠州人路過時,一看門前的姓對,便知這一家人姓什麼。  廖永欽退休後,就開始有意收集姓氏對聯,他這十幾年,無論走到哪,看到姓氏對聯,就會隨手記下來,遇到不了解的,還會向當地的人家詢問。
  • 【英語·英美文化】英文姓氏知多少?
    這些姓氏有的可能描述一個人的身材(Short,Long,Little),膚色(Black, White, Green或Red, Red後來演變成Reed),或者其他特徵(比如Stern 嚴厲,Strong 強壯,Swift 敏捷)。如果有人姓Peacock(孔雀),那可能表示人們覺得這個人徒有其表,沒什麼真本事。II.
  •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單姓與複姓淵源深:上官跟官姓同宗 歐陽與歐姓共祖
    官姓也有其他來源,據統計,以複姓上官改姓而來的佔大多數。後人畏繁就簡 複姓變為單姓官姓源於複姓上官,這種「畏繁就簡」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如今很多單字姓氏都是由以前的複姓演化而來的。單姓與複姓並存,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面。山名為「歐」,山南曰陽,其子孫便以歐陽為氏。
  • 姓,氏,名,字,號,說說名字文化
    前言:我國的姓氏發展 ,至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姓名的形成發展具有其複雜的歷程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
  •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色文化競相爭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姓氏的問題。中國的姓氏非常有意思,有大家都知道的百家姓,也有姓軒轅等兩個字的複姓,還有很多奇葩的姓氏是我們平常沒有見過的。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姓非常稀少的姓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中國常見姓氏分布圖——看看你的姓在那個區域
    據估計,中國87%的人口都姓著百家姓中的姓氏,逾1/5的中國人姓李、王或張,總共超過2.75億人。大多數中國姓氏都在中國境內有一個地理「基礎」,這一點較少為人所知。一些有趣的地圖告訴我們,哪些姓氏在中國的哪裡最為集中。
  • 姓氏排行榜出爐:廈門陳姓最多 柳姓最少
    昨日,一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在網上流傳,據了解,這份排行榜的數據來源是國家統計局,根據統計,位列新百家姓前五位的是「王、李、張、劉、陳」,這五大姓氏,共佔了全國總人口的29.9%。而記者也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目前廈門人口數排名前五位的姓氏分別是「陳、林、黃、王、李」,和7年前沒有變化,其中第一大姓「陳」排在全國第五。
  • 泉州常見的門匾背後的故事:衍派是姓氏的源流,傳芳是銘記的歷史
    泉州號稱「海濱鄒魯」,自古以來,隨著中原移民成為泉州當地居民的主體,中原文化也成為閩南文化的主體。偏安一隅的泉州雖然遠離文化中心,卻也遠離戰亂,成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漫步在古城的街頭巷尾,是深度遊泉州的必修課。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底蘊,低調地隱藏於每個角落,哪怕是不經意的抬頭看到古厝民居的門匾,都大有文章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