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個手術做完後,孩子恢復得不錯。醫院的服務態度、報銷方案都很好,對農民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很滿意。」一見到記者,患者李興亮的父親便打開了話匣子。
經了解,20多歲的李興亮從小就有雙耳間斷性流膿現象,3年前出現聽力下降並伴隨反覆性流膿。父親心急如焚,帶著孩子輾轉北京、上海等地求醫問藥,結果均是以保守治療為主,暫不考慮手術。多年奔波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沒有得到理想的療效,且給本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經濟壓力。今年,在親戚朋友推薦下,父親帶著兒子來到了市二院「徐開旭•名醫工作室」,在「家門口」接受了全國名醫診療,果斷做了鼓室探查成型術、中耳膽脂瘤摘除術和鼓膜修補手術。現如今,李興亮的聽力恢復良好且再無雙耳流膿現象。
人民為中心,健康是根本。近年來,白銀區下大力氣提升公立醫院管理水平、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為全區人民群眾築牢生命健康保障防線。2019年9月,市二院通過省衛健委三級乙等覆審驗收。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市二院持續推進「名醫工程」,相繼成立了「石學敏院士協同創新基地」「嶽樹強•名醫工作室」「徐開旭•名醫工作室」和「周文策•名醫工作室」,並將於今年12月29日為蘭大二院副院長張文芳教授成立「張文芳•名醫工作室」。「名醫工程」的實施,有力提升了全區醫療技術水平,讓大病患者實現了就近就醫,避免了路途奔波,降低了醫療及生活成本,同時也減少了醫保資金的支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5年,我通過國家對口醫療幫扶政策,來到了白銀區並選擇了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為幫扶對象,從此與市二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9年5月31日,在各界力量的幫助下,我在市二院成立了工作室,這對我來說既是一份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徐開旭向記者談起了工作室落地的過程。
在徐開旭教授精心指導下,白銀區率先開展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手法復位治療、顯微鏡下中耳手術、鼻部手術、腺樣體摘除術、顎咽成形術、直達喉鏡下喉部腫瘤切除手術等,市二院耳鼻喉科各項診療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好地滿足了百姓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徐開旭教授在耳鼻喉科方面有比較深的造詣,自名醫工作室建立以來,徐教授為我院耳鼻喉科做了大量工作,幫助基層醫生提升了技術水平,特別是在鼓室成型術、頭頸外科術、鼓膜穿孔修復、聽骨鏈重建術等方面,我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市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胡榮義告訴記者。
讓城市面向健康、讓生活朝向美好。白銀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立足百姓健康需求,完善醫療服務項目,為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而持續努力。實施「名醫工程」,既是一項創新探索,也是一項有力舉措,在有效彌補本地醫療技術資源短板的同時,讓一大批奔波「長跑」的求醫患者輕鬆「短跑」,在家門口看上了國家級「專家號」,享受到了國內一流醫療服務。城市的溫度、利民的情懷,在一間間小小工作室中彰顯、升華。
編審:李世賢 呂宜軒
原標題:《白銀區:名醫請到「家門口」 患者不再「跑長途」 ‖ 宜養篇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