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區:名醫請到「家門口」 患者不再「跑長途」 ‖ 宜養篇⑦

2020-12-22 澎湃新聞

白銀區:名醫請到「家門口」 患者不再「跑長途」 ‖ 宜養篇⑦

2020-12-18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個手術做完後,孩子恢復得不錯。醫院的服務態度、報銷方案都很好,對農民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很滿意。」一見到記者,患者李興亮的父親便打開了話匣子。

經了解,20多歲的李興亮從小就有雙耳間斷性流膿現象,3年前出現聽力下降並伴隨反覆性流膿。父親心急如焚,帶著孩子輾轉北京、上海等地求醫問藥,結果均是以保守治療為主,暫不考慮手術。多年奔波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沒有得到理想的療效,且給本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經濟壓力。今年,在親戚朋友推薦下,父親帶著兒子來到了市二院「徐開旭•名醫工作室」,在「家門口」接受了全國名醫診療,果斷做了鼓室探查成型術、中耳膽脂瘤摘除術和鼓膜修補手術。現如今,李興亮的聽力恢復良好且再無雙耳流膿現象。

人民為中心,健康是根本。近年來,白銀區下大力氣提升公立醫院管理水平、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為全區人民群眾築牢生命健康保障防線。2019年9月,市二院通過省衛健委三級乙等覆審驗收。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市二院持續推進「名醫工程」,相繼成立了「石學敏院士協同創新基地」「嶽樹強•名醫工作室」「徐開旭•名醫工作室」和「周文策•名醫工作室」,並將於今年12月29日為蘭大二院副院長張文芳教授成立「張文芳•名醫工作室」。「名醫工程」的實施,有力提升了全區醫療技術水平,讓大病患者實現了就近就醫,避免了路途奔波,降低了醫療及生活成本,同時也減少了醫保資金的支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5年,我通過國家對口醫療幫扶政策,來到了白銀區並選擇了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為幫扶對象,從此與市二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9年5月31日,在各界力量的幫助下,我在市二院成立了工作室,這對我來說既是一份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徐開旭向記者談起了工作室落地的過程。

在徐開旭教授精心指導下,白銀區率先開展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手法復位治療、顯微鏡下中耳手術、鼻部手術、腺樣體摘除術、顎咽成形術、直達喉鏡下喉部腫瘤切除手術等,市二院耳鼻喉科各項診療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更好地滿足了百姓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徐開旭教授在耳鼻喉科方面有比較深的造詣,自名醫工作室建立以來,徐教授為我院耳鼻喉科做了大量工作,幫助基層醫生提升了技術水平,特別是在鼓室成型術、頭頸外科術、鼓膜穿孔修復、聽骨鏈重建術等方面,我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市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胡榮義告訴記者。

讓城市面向健康、讓生活朝向美好。白銀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立足百姓健康需求,完善醫療服務項目,為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而持續努力。實施「名醫工程」,既是一項創新探索,也是一項有力舉措,在有效彌補本地醫療技術資源短板的同時,讓一大批奔波「長跑」的求醫患者輕鬆「短跑」,在家門口看上了國家級「專家號」,享受到了國內一流醫療服務。城市的溫度、利民的情懷,在一間間小小工作室中彰顯、升華。

編審:李世賢 呂宜軒

原標題:《白銀區:名醫請到「家門口」 患者不再「跑長途」 ‖ 宜養篇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白銀區:引文化活水 潤百姓心田 ‖ 宜養篇⑨
    白銀區:引文化活水 潤百姓心田 ‖ 宜養篇⑨ 2020-12-25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銀區:健康「守門人」 走進千家萬戶 ‖ 宜養篇⑥
    據了解,白銀區家庭醫生籤約方案以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方面的作用,圍繞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設計「1+X」個性化初級、中級籤約服務包,為普通居民提供免費的基礎服務包。同時,籤約居民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購買符合自身保健需求的個性化服務包,享受差異化健康管理服務。
  • 博羅縣中醫醫院:名醫工作室正式開診
    ,而且不用跑廣州那麼遠,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名醫,方便... 「家門口就可看名醫,不用跑廣州來回奔波,方便多了!」10月17日,惠州博羅縣中醫醫院名醫工作室正式開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小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兼中醫學教研室主任馮崇廉正式入駐「名醫工作室」,讓博羅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名醫優質醫療服務。
  • 北海:打造名醫專家聚集地 讓百姓家門口看名醫
    自出臺《北海市名醫工程實施辦法(試行)》一年多以來,北海市採取引進一批、培養一批、儲備一批的辦法,吸引了多個名醫團隊在北海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提高了北海醫療水平,讓群眾在家門口也可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在北海市人民醫院的名醫診療室,市民顧女士通過加號,專門來找安連生教授診治,幫她解決困擾多年的腰椎問題。患者顧女士:「我是專門來找安教授的,我是頸椎跟腰幾十年了不好。」安連生是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是北海「名醫工程」引進的知名專家之一。
  • 村民家門口就能看名醫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開診
    穿過大廳,來到診區,山西晚報記者注意到,骨科、心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皮膚科等診室前,早已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聽說今天都是大專家,還有很多是從北京、上海請過來的,而且是免費義診,不需要掛號。」就在附近居住的村民劉先生興奮地說,「以前看病都得去市區,現在三甲醫院就建在了家門口,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 腦病名醫大講堂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腦病名醫大講堂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 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婦幼名醫館」開館「家門口」看名中醫很方便
    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楊帆)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8月8日上午,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婦幼名醫館」在南苑院區正式開館,並開展大型義診服務活動。「今天恰巧遇到名醫館開館,專家們對待患者的態度非常好並且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孩子的飲食問題除了食療、補充維生素外還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聽到專家這些建議,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在麒麟區十中從教的許老師擔心三歲寶寶的飲食問題,特地帶著孩子來看專家號。
  • 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在白銀區開展捐贈活動
    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在白銀區開展捐贈活動 2020-12-18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攜手愛心企業在白銀區舉行健康皂露公益捐贈...
    12月18日,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西安晨曦天睿商貿有限公司健康皂露公益捐贈活動在白銀區舉行。
  • 名醫臭氧醒腦療法顯奇效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名醫臭氧醒腦療法顯奇效 讓中風偏癱患者站起來)
  • 江蘇省中醫院揚子門診部落戶江北新區 江北患者家門口可看名中醫
    2015年7月2日,江北新區正式批覆為國家級新區,新設立的新區涵蓋了浦口區、六合區、棲霞區、八封洲街道,人口超170萬,未來10年還將提升到260萬。江北新區面積幾乎佔到南京市總面積的37%。而如此規模龐大的區域中,醫療資料相對市區匱乏。
  • 醫生集團+社區醫療 長沙人可在家門口看名醫
    長沙市嶽麓區觀沙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名醫在給孩子檢查身體。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長沙分站記者 賀衛玲)12月24日,唯嘉兒科·著聞醫生集團「名醫民情·聯體基層」系列公益活動在長沙市嶽麓區觀沙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名醫看病服務。   「易教授,您下次在這裡坐診是什麼時候?」一位年輕奶爸把手中的電瓶車丟下,還未上鎖就急忙跑進著名兒科專家易著文義診工作室。
  • 名醫解讀腫瘤報告-蘇州同濟醫院錢軍名醫工作室首次開診
    ,往常約晚了就沒號了,現在沒想到家門口就能讓錢主任看病,方便不止一點點。」   圖為|錢軍教授深入分析和鑑別診斷  名醫錢軍每周到蘇州同濟醫院「開小灶」  周二下午,錢軍教授坐診日,兩個多月前,老嚴發現自己飯後出現胃脹、反酸的情況,每到傍晚小腹都會痙攣一陣子,之後就是腹瀉、便血。
  • 名醫坐診你家門口 廣州各大醫院「分舵地圖」發布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知名醫院的「分舵」並不為人所熟知,很多市民甚至不知道家門口就有名醫坐診,從而使得不少優質醫療資源少人問津。  廣州地區各大醫院在廣州或在省內其他地區究竟設有哪些「分舵」?有哪些醫院的新「分舵」正在籌建中?這些「分舵」的建設,為醫療資源的均衡帶來哪些影響?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了廣州各大醫院,為讀者繪製了一幅廣州各大醫院不完全「分舵地圖」。
  • 彎梁摩託車能跑長途嗎,摩託車跑長途要注意什麼?
    理論上,任何車都可以跑長途,沒有去不了的車,只有累死的人。彎梁本身設計定位是所有摩託車中最輕薄的,婦女老人和小孩都可以輕鬆操作,用來買菜和附近代步使用,如果要跑小長途,一般也應該控制在150公裡以內,在城市周邊跑的那種。
  • 沒有導航的年代,跑長途怎麼辦?
    沒有導航的年代,出長途只能通過地圖+問路方式達到目的地。那時候司機的基本技能就是方向感+路感,沒有導航時走夜路是一個難題、尤其是沒有走過的路段夜間很容易走錯路,夜間想要問路也找不到人,很難搞。家裡現在還有幾本地圖冊,我記得應該是98版的。原來家裡養大車跑長途跑配貨,無論哪個貨車上都帶有兩本不同出版社的地圖冊。
  • 三曬三比三賽 | 比發展 白銀區四龍鎮農家樂裡「魚水情」
    依託魚水情農家樂,王意恩還建起了白銀區副鑫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均每年養殖蛋雞1萬羽,出魚1萬斤,餐飲食材百分之八十自給自足,剩餘的就銷往周邊。 說起魚水情農家樂的發展,王意恩就打開了話匣子,最早這裡是一片鹽鹼地,後來包產到戶,勤勞的四龍人就在這片鹽鹼地上挖魚塘養起了魚,慢慢地市區和周邊的人就來這裡釣魚吃魚。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2020-03-16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籤約成功,費小陽名醫工作室進駐永康婦保院,今後生殖內分泌名醫...
    2018-03-13 16:4413日上午,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杭州市婦幼保健院)與我市婦幼保健院正式籤約,費小陽名醫團隊工作室(生殖內分泌科)在市婦保院隆重掛牌。名醫團隊工作室的籤約掛牌,對市婦保院的生殖技術、不孕不育、各種婦科內分泌疾病診治水平、拓展計劃生育服務項目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為市婦保院生殖內分泌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搭建了更高的平臺。據悉,費小陽名醫工作室雙方合作為期三年。名醫工作室成員約4-6名,領銜人費小陽負責主持工作。
  • 「雙主任制」讓居民家門口看名醫——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婦幼保健...
    原標題:「雙主任制」讓居民家門口看名醫——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婦幼保健院凝聚人才促發展紀實中國兒童健康管理1+N項目單位授牌儀式「這幾年,醫院先後獲評全國婦幼健康工作突出集體、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