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雄奇豪放的李白,如何傾訴相思

2020-12-19 唐音宋韻

李白,傑出詩人。歷史上以他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將中國的詩歌推向一個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度,在世界文學的瀚海中傲然而立。

李白,「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抱「四方之志」遊歷天下。

當看到李林甫殺害忠良時,他會控訴「比幹諫而死,屈平竄湘源」(《古風》);他宣稱絕不與權奸同流合汙:「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當安史之亂禍害蒼生時,他悲嘆「白骨成丘山,蒼生意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當在政治上屢屢受挫時,他也會發牢騷:「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在李白的筆下,黃河是「咆哮萬裡」、「奔流到海」。長江是「白浪如山」、「濤似噴雪」。廬山是「迴崖沓嶂凌蒼蒼」,蜀道是「百步九折縈巖巒」。可以窺見,李白是奔放的,是開闊的,是浪漫的,是俊逸的。

那麼當李白遇到相思,該作如何語呢?

長相思·其二唐 李白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長相思》系樂府詩中的舊題,李白借題翻作。

日薄西山之時,暮色下,嬌豔的花兒仿佛被淡煙籠罩,朦朦朧朧,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月漸升,如素練一樣的月華,照耀著愁緒滿懷的人,更使人無法入眠。

詩人開篇即以暮色、朦朧的花兒、如洗月華起興,烘託了一個哀婉孤絕的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的女主人公輾轉難眠,才彈罷趙瑟,又拿起蜀琴。

相傳趙國人善鼓瑟,李商隱有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古人用彈奏樂器來排遣愁情,將相思之意全都寄寓於一支支曲調中。

所以,本詩中的佳人,反覆彈奏趙瑟與蜀琴。詩人以此來寓意其相思的不絕與蝕骨。也呼應了首句的「愁不眠」。

每一支曲子裡都包含了「我」的相思意,然而這權權之意卻不能傳遞到良人身邊。「我」真希望徐徐春風能作信使,將「我」的一片痴情寄往邊疆。

燕然,即杭愛山,在今天的蒙古國境內。東漢時竇憲遠徵匈奴,至此石刻紀功而還。後人即以燕然代指邊疆戰場。

後面幾句,進入了本詩的尾聲,也將佳人的情感推至高潮。

你我現在天各一方,「我」日日思念,奈何我們有如隔著遼闊長天。昔日我顧盼如秋水的雙眼,現在如同不會枯竭的淚泉,如果你不相信我因思念而腸斷,那就快回來,看看明鏡裡,我憔悴的臉。

本首詩,詩人以閨中思婦的視角來描寫戰爭給人帶來的苦難。

後人評價本詩:明豔絕底,奇花初開,李所獨擅之技。

本首詩句句情真意切,描寫「愁絕」,描寫相思,入木三分,無不傳神。

公元742年,李白被玄宗召至長安,入翰林院,但是李白並未得到玄宗的重用,也就一年的時間,他厭倦了「文化弄臣」的角色,並且也遭到玄宗身邊一些人的讒言誹謗,最終被玄宗「遣返」。

本首詩和另外兩首《長相思》大約作於李白被「遣返」離開長安之後。

所以本詩也被看作是李白在政治遭排擠後的心理寫照。

相關焦點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大膽又直白,寫盡相思之苦!
    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到「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再到「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李白的所有詩句都帶著飄飄仙氣,連詩中的山山水水都沾染了太白的仙氣,真是風骨神仙籍裡人,詩狂酒聖且平生。李白把自己一生所思所想都以詩的形式告訴世人,他真正做到了留得千秋萬古名。
  • 一生遊山玩水的李白,是如何寫男女相思的?
    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般來說,能冠以「偉大」二字的少之又少,是極品中的極品。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兒女情長的事情很少,但事實上,正是李白一生都在路上,定居在某一個地方的時間特別少,不是在離別,就是在準備離別,所以寫了很多的離別詩、贈別詩,當然,有離別,就必然有相思,因而,李白也寫了不少相思的詩歌。今天一起欣賞一首描寫少婦思念遠行丈夫的詩歌,非常具有代表性,值得慢慢品味。
  • 李白這首詩,簡單的30個字,但只有真正相思過的人才看得懂!
    提起來詩仙李白,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位放蕩不羈,豪氣沖天的灑脫詩人。一生最愛的兩件事,一個是喝酒,一個是作詩,經常與志同道合的友人飲酒作詩,所以他敢豪放的自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一生豪言壯語的大氣作品無數,但是今天七哥想說的是李白造詣很高的一首相思詩。
  • 李白是如何描寫相思之情的?超級唯美的情詩,不愧是詩仙!
    我們普通人平時是如何表達相思之情的?比如因為疫情期間與家人、或戀人不得相見,小夥伴是怎樣表達對他們的想念的?而詩仙李白又是如何描寫相思之情的呢?他有一首描寫相思的詩是這樣寫的:【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 辛棄疾一首奇幻中秋詞,無一生僻字,豪放浪漫卻不輸李白
    李白志向高遠,卻又孤傲不羈,他想和魯仲連那樣,橫空出世,立下不世之功,然後飄然隱退,深藏功與名。所以詩中總有一股豪放浪漫的色彩,後世的印象中,李白也是瀟灑不羈的。在讀辛棄疾額詩詞時,我們便能感受到他的金戈鐵馬的豪情,收復中原的壯志。從辛棄疾作品的字裡行間,我們知道他屢遭挫折,他也有過迷茫和失望,但是他從來沒有灰心和放棄。
  • 李白《長相思》是否寫出了你的相思?
    20171206上次找了六首《長相思》,後來聽說評論裡都是問李白的《長相思》,還說沒有他的就是差評,所以今天還是來看一看李白的詩啦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把豪放不羈的個性表現到了極致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詩,風格飄逸灑脫,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並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
    導言: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以唐詩宋詞最為經典,唐詩裡面則當屬李白最具有代表性。其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具有「詩仙」之稱。相傳李白酷愛飲酒,飲酒後必作詩,並且李白的詩詞均為隨性而為,處處透著豪氣。
  • 李白《長相思》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斷心肝。      《長相思》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詩通過描寫景色,渲染氣氛,抒寫男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詩白描了思婦彈琴寄意、借曲傳情、流淚斷腸、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現思婦對遠徵親人的深情懷念;第三首詩以花和床為意象,賦予情感,抒寫男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
  • 李白最神傷的一首詩,一曲相思訴悲秋,夙夜無眠黯神傷
    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表達的意境如何,大多都離不開一個「相思」。從李商隱的「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輕狂」到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無不在詩中把相思之情表達的淋淋盡致。前者思念情郎,後者悼念亡妻。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開篇很美,結局更是催人淚下
    大詩人李白寫的詩句,或是清新飄逸或是豪邁奔放,又或是想像力豐富,充滿浪漫色彩。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透著自信磅礴的氣勢,讓人嘆為觀止。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比作銀河傾瀉而下,想像力豐富,頓時令人感到意境寬廣。
  • 這首是李白少有的愛情詩,卻脈脈含情,刻畫入木三分,世間少有
    《三五七言》唐朝·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這一首詩詞,可謂是將相思,相戀,求不得,忘不掉,纏綿悱惻表達得淋漓盡致。對著清風朗月,卻又物物引起相思。一句「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傳揚千古,將情感推至頂峰。兩人傾心,兩地相隔,相思苦只有自己心裡清楚。日夜思念,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意竟在其中。短暫寫景,大面積訴情,環境烘託恰到好處,感情表達入木三分。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浪漫豪放的送別詩裡的人生哲理
    若是不讀這首詩的標題,估計很少有人會知道這首詩其實是一首送別詩,全詩九十二字,沒有一字提及離別,李白將所有的筆觸都放在了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忿之中,表達的是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與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詩人直抒胸臆,情感深厚,或許是對友人的傾訴,亦或是用自己的心情來感嘆朋友的遭遇,雖是送別,卻是豪情萬丈,這恰恰體現了詩仙李白的超脫與浪漫!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李白《長相思·其一》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    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唐】李白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薄霜悽悽送寒氣,竹蓆已覺生涼寒;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峨眉山月歌》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李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公元701年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李白頗具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堪稱不世經典
    李白豪放,逍遙半生酒中意,一曲長歌向徵程;李白浪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狂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無視世俗的種種拘束,以手中劍劃破黑暗和陰霾,亦用一輩子踐行著詩與人生。李白是中國唐代的偉大詩人,號「青蓮居士」,字太白,生於公元七一零年,卒於公元七六二年。現存李白詩詞有1052首,其餘部分在流傳中失散,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隱《七律無題二首》中的最後一句。李商隱的無題詩,與李白的誇張詩及王維的「空詩」一樣,是唐詩的一絕。名為無題,其實是無題無不題,千迴百轉不知何以為題。詩人的詩情,有時是清晰的,有時是模糊的。當朦朧而又濃烈的情緒襲來的時候,詩人寫下的詩篇,也是朦朧而隱晦的,無以名之,只能無題。
  • 李白獨創一種詩體,連題目都沒有,卻寫下唯美的相思,流傳千古
    儘管很多人認為,宋代的蘇軾,是才氣唯一能夠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詩道而言,蘇軾卻自嘆不如,認為古今詩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當然也包含他了。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地位,早已無需贅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從不吝嗇讚揚之詞,以表達對詩仙的崇敬。唐詩的兩座高峰,杜甫全能型選手,李白則是天才型選手。
  • 一首《行路難》唱出李白內心千年情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人就是李白。李白,喜尚劍俠,灑脫如仙。其詩風豪放飄逸,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像,使詩歌有一種靈動之感,有「詩仙」的美譽。很多詩歌都是飄然的,不拘一格的,但有一首詩卻是寫出他心中的鬱結,道出心中的塊壘。這就是他的有名詩作《行路難》。
  • 李白的這首飲酒詩,詞氣飛揚,豪放中帶著灑脫,後2句冠絕古今
    他的灑脫和豪邁,溫情中又帶有狂放的神態,我們不禁暗自折服,於是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大唐,不能沒有李白!大唐因為李白而精彩,李白也因為大唐而自信。李白的詩,足以令人稱奇,也足以讓人流連忘返,李白的詩自帶有「魔力」的光環,每次品讀都開卷有益,每次回味都意境無窮。當我們掩卷遐思之餘,總能感覺到靈魂深處那種莫名的躁動,似乎跟著李白一起對影邀月,共享這盛世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