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諮詢—「手機被看恐慌症」,你有沒有?

2020-12-12 奇才心理熱線

青少年心理諮詢—「手機被看恐慌症」,你有沒有?當別人拿到自己手機或者是看自己手機時,就會有種很恐慌的感覺,雖然手機裡沒有任何見不得人的東西,但就是不能給人看。

哈哈哈哈哈,好真實。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原因?您好,很高興與您一起交流這個有趣的話題。

青少年心理諮詢—「手機被看恐慌症」,你有沒有?其實,說到這個心理,我想每個人都是深有體會的,我自己也是這樣,看到有些在旁邊偷瞄自己手機屏幕的,就會本能作出迴避的反應,那這種心理是怎麼回事呢?

【小小的屏幕暗藏著每個人的心理邊界】

別看手機屏幕小,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是個人隱私的問題,但是,在心理上,卻是每個人心理邊界的重要標誌。

這就像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期望自己擁有一個小小的自己的空間,大到自己臥室,小到一個抽屜,一個帶鎖的小盒子,這些屬於自己的私密小空間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

因此,守護手機上的隱私其實就是守護我們的心理邊界,這種邊界一旦被入侵,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的人還會出現情緒失控等現象。

那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自己的心理邊界呢?

【心理邊界是我們潛意識中感受危險的「警示燈」】

就像動物有領地意識,人也存在心理邊界。

如果一個一般關係的人突然與你的身體貼的很近,就會有一種壓迫感,儘管我們知道這個人在現實中不會給我們帶來危險,但是仍然會產生這種感受。

這就是因為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啟動,這種防禦機制不受我們的意識控制,而是直接激活發揮作用,這種防禦機制源自於我們人類祖先在遠古時代適應生存的一種需要,然後隨著遺傳下來。

而心理邊界就像是啟動這個機制的「警示燈」,一旦有人觸碰這個邊界,就會立即激活我們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讓我們感到擔憂,緊張,甚至不由自主的做出迴避或情緒失控的行為。

由此可見,小小的手機屏幕透露著很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這也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心理邊界。

如果您有心理方面的困惑想要找人訴說,歡迎撥打奇才免費心理熱線,由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線為您解答

相關焦點

  • 青少年不願接受心理諮詢怎麼辦?
    青少年不願接受心理諮詢怎麼辦?現在的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很高,常見的是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但有些人不願意做心理諮詢,主要原因是一下幾個方面。一,有些青少受到傳統的影響,認為患上心理疾病是不見得人的事情,怕別人知道,在痛苦也是自己忍著。二,一些青少年覺得自己沒問題,用不著心理諮詢,也覺得心理諮詢沒用,說幾句話能解決什麼。三,這一類應該是最多的,孩子有問題,家長就焦慮,到處聯繫專家治療,甚至到大城市找大專家,解決是錢花了不少,但是效果一般,於是就沒有信心了,認為心理諮詢沒用,從此拒絕做心理諮詢。
  • 「恐慌症」發作是什麼感覺? 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
    「恐慌症」發作是什麼感覺? 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時間:2016-05-23 14:49   來源:煎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恐慌症發作是什麼感覺? 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美國有數百萬成年人忍受著焦慮症和恐慌症帶來的痛苦,一旦患上這兩種病,恐慌發作就成了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為頑固的症狀。雖然每位病人的恐慌發作時感受都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恐慌發作非常嚇人。 波士頓大     原標題:「恐慌症」發作是什麼感覺? 恐慌症的症狀有哪些?
  • 恐慌症!你有沒有被傳染?
    玩耍中的孩子是自主的,探索的,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玩耍,就是他最好的學習和成長。一所好的幼兒園,總是將玩耍和遊戲作為孩子們的主體活動。 如果你知道,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你家孩子「只知道玩」,你會焦慮嗎?我想,多半還是會的,正如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那樣,其實你什麼都知道,但是仍然很焦慮,甚至很恐慌,為啥會這樣呢?
  • 案例:青少年強迫症的心理諮詢
    「我間接了解到,我的這種狀況是一種心理疾病,叫強迫症,是可以治療的。我雖然是盲人,但是我堅信自己不比正常人差,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我要多學些知識。但這強迫症總是困擾我,我沒有告訴過別人。它讓我自卑,我懷疑自己的能力,也許我是比正常人差。所以我非常想治好它,請幫幫我!」
  • 考試恐慌症1、中考恐慌症
    考試恐慌症1、中考恐慌症 由於現在取消了小升初考試,所以現在第一次的大考恐慌症,基本出現的時間點就是中考。我們來看看自媒體口中的中考恐慌症吧!!!高中理科入門結論:中考不必說的如此恐怖,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從小學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 心理筆記|青少年諮詢工作新思路
    心理理論是如何誤導了你?本文供當代兒童青少年諮詢師及家庭指導師使用參考。理解他們正在幫助孩子,包括參與當下的諮詢,理解他們自己的局限性並促成他們對自己的以及孩子的理解。對於主動探索和面對問題的父母,諮詢師對他們是懷著希望的,也對他們表達尊重,他們是有力量改變的。面對父母的焦慮,保持諮詢師的穩定性。當時有一個青少年,開始媽媽打電話說他情況特別糟糕,很慌亂,打完電話後他媽媽對諮詢師說:我聽到你的聲音還是挺穩定的,我心裡就踏實了,我覺得也沒有那麼糟糕。
  • 五類人易得「年關心理恐慌症」
    核心提示:  春節在即,本應是一件喜事,但一些人的心理負擔卻越來越重,以至於患上「年關心理恐慌症」。記者從鞍山市中心醫院和康寧醫院的心理門診了解到,臨近春節,來看心理醫生的病人比平時增加了近一倍,其中10%——20%的病人因對自己一年工作成績不滿而苦惱,或因節前應酬、「人情債」纏身而煩躁。
  • 關於心理諮詢,那些你壓根沒有想到過的事兒
    許多人對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大多只是從字面來理解,對它內在的東西並不了解,也就忽視了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一般人認為,看心理醫生就是「精神病」、「神經病」、「抑鬱症」或者是一些「怪人」等等,害怕「隱私」被暴露,不少人寧願飽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而不願意求助心理醫生。
  • 順德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沙盤治療,注意力訓練,學習能力提升訓練
    佛山順德心理諮詢,青少年心理,沙盤治療,兒童注意力訓練,兒童學習能力提升訓練專業解決青少兒學習問題勤達升國際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強迫症、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厭食、心臟神經官能症、慢性軀體疼痛不適的治療、心理障礙等常見病的診治有一定的臨床經驗。
  • 泰倫盧焦慮症、樂福恐慌症、史密斯神經刀,騎士需要一位心理醫生
    但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盧指導卻是以一種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形式暫時離開了球隊。職業教練的壓力之大,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尤其是隊中有詹姆斯這樣一位不奪冠就算失敗的超級巨星。在結束了一輪長達11天的連續6個客場回來之後,泰倫盧終于堅持不住了,選擇了休息。
  • 一門課搞懂青少年 | 青少年常見問題與心理諮詢實務工作坊
    >全球約20%的10-19歲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且心理問題的數量與處理方式都有其特殊性,需要經過專門的學習與訓練。 02 課程大綱 第一模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徵與反思1.解讀青少年的心理,不再只是青春期綜合症來標籤?
  • 警惕「新型肺炎恐慌症」(內附焦慮自測題)
    情緒是人體第一免疫力如今有關新型肺炎的消息鋪天蓋地,感覺自己快要被淹沒在各類負面信息中,情緒過度捲入,但又好像無能為力:● 看新聞中的相關症狀,立馬覺得自己得了新型肺炎● 不停的刷疫情消息,從不恐慌刷到「恐慌」
  • 玩手機可能會導致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不要再被手機支配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應該對青少年在餐桌上發簡訊這樣的行為感到恐慌;這只是說,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重度社交媒體用戶,也許你應該和他談談他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它而已。在現在的研究中,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症狀出現得越來越多,這有可能會促使孩子們偏向於對數碼媒體的即時滿足,這也可能意味著,持續不斷的網際網路幹擾讓青少年更難學會有耐心、控制衝動和專注,而缺乏這些特質正正是多動症的特徵。這項研究並沒有說明是頻繁使用數碼媒體導致了ADHD症狀,或者說這些症狀怎麼影響青少年的生活,但研究確實說明,這些孩子在症狀開始前就已經在使用數碼媒體。
  • 心理諮詢案例 強迫症
    患者於1997年3月份第一次來到心理諮詢室,面帶愁容、燃懷。我請他坐下後,他便立即述說起來:「老師,我十分痛苦,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對一些事情產生懷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師您看怎麼辦?」從他這幾句簡單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確這是一種強迫症狀,於是我又問了幾個具體問題,但他往往說不出來或語無倫次。
  • 沒用過「心理諮詢」?心理學:「心理諮詢」能解決你的困擾!
    眾所周知,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十分強大,當代人每天生活都離不開它。但鮮有人知的是:與智慧型手機一樣,「心理諮詢」的功能也十分強大!即便智慧型手機已經如此普及了,還是有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與此類似,即便多數人都聽說過「心理諮詢」,但還是有一些人從來沒有使用過「心理諮詢服務」。
  •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幫助青少年做好心理健康防護
    面對網絡上實時更新的疫情信息,青少年朋友們可能會感到迷茫、緊張不安,甚至出現恐慌。面對疫情,如何緩解青少年朋友們的焦慮和恐慌?如何幫助他們做好心理健康防護?「同心戰疫 守護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專項行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華心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
  • 恐慌症,一種可怕但安全的精神疾病
    如果你突然間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煩躁不安……你會忍不住問:我會死嗎?27歲的小張在大城市的一家金融公司努力工作。通常,我很少有私人時間,我得出差,或者找客戶。手機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您必須熬夜進行分析。
  • 青少年心理諮詢心得體會
    多年的青少年心理諮詢心得總結:1、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實際上大部分是自己身上最不喜歡最討厭的特質。2、父母的焦慮水平會隨著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而逐漸增高。6歲和14歲這兩個年齡段家長最為焦慮,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比較緊張。
  • 恐慌症發作:我該如何阻止他們?
    驚恐發作通常是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發生的,並且可能與任何真正的危險或明顯的原因無關。它們甚至可以把人從睡眠中喚醒。據估計,在美國,每10個人中就有1人偶爾會遭遇恐慌症。女性患恐慌症的人數是男性的兩倍。恐慌症發作並不總是有一個明確的模式。有些人可能一天內經歷幾次襲擊,然後幾個月沒有再發生一次。然而,模式是可以識別的。在諸如廣場恐懼症或害怕在公共場所可能引發恐慌症的情況下,人們都會選擇避開公共場所。恐慌症發作可以模仿其他健康狀況。
  • 實用心理疾病小手冊:焦慮與各類恐慌病症
    這樣的心態是略有不妥的。也許你能夠將一些焦慮感化為動力,但時間長了,焦慮感不斷積累,最終會成為你的絆腳石,為你無形之中增添壓力。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發揮水平在完全沒有焦慮和擔心的時候是最好的。如果你在4周內經歷過至少4次恐慌發作,則說明你還上了恐慌症;如果你有過一次恐慌症但是擔驚受怕了一個月,也可以說明你患上了恐慌症。具體的診斷還是要聽醫生的話。有些恐慌症患者會非常擔心自己失控,成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精神分裂症與恐慌症、焦慮症的症狀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