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可能會導致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不要再被手機支配了!

2020-12-18 前瞻網

一項研究發現了數碼媒體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之間的一種聯繫,但不確定使用數碼媒體是否會導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經常使用數碼媒體的青少年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症狀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應該對青少年在餐桌上發簡訊這樣的行為感到恐慌;這只是說,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重度社交媒體用戶,也許你應該和他談談他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它而已。

這份今天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研究監測了近2600名高中生的ADHD症狀情況,研究顯示,每天多次使用多種數碼媒體的學生,在兩年的時間內報告新出現多動症症狀的可能性,大約是那些不太經常使用數碼媒體的同學的兩倍。

這不是世界末日。它不應該加劇人們對科技的道德恐慌。

研究曾經將社交網絡等數碼媒體與心理健康變化聯繫起來;例如,使用Facebook與幸福感的下降有關,但很難說明原因是什麼。在抑鬱症研究中,存在有一種可能,那些發現很難進行社交的抑鬱症患者正在用網絡互動代替現實世界中的互動,這意味著網絡根本不會導致抑鬱症。在現在的研究中,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症狀出現得越來越多,這有可能會促使孩子們偏向於對數碼媒體的即時滿足,這也可能意味著,持續不斷的網際網路幹擾讓青少年更難學會有耐心、控制衝動和專注,而缺乏這些特質正正是多動症的特徵。

這項研究並沒有說明是頻繁使用數碼媒體導致了ADHD症狀,或者說這些症狀怎麼影響青少年的生活,但研究確實說明,這些孩子在症狀開始前就已經在使用數碼媒體。密西根大學的兒科助理教授Jenny Radesky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說,但她說:「這不是世界末日,它不應該加劇人們對科技的道德恐慌。」但是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父母應該和孩子談論他們使用科技的動機和反應。

「作為一個物種,這就是我們進化的方式嗎?」

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 's Hospital)媒體與兒童健康中心(Center on Media and Child Health)主任麥可•裡奇(Michael Rich)也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同意這種說法。「我們想做的不僅僅是叉著雙手說,『哦,我的天啊。』『現在已經不是50年代了。』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進化的方式嗎?這是一件壞事嗎?或者這對未來真的會有幫助嗎?」

這個項目首次對現代媒體環境下的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在現代媒體環境中,無論我們是否希望被幹擾,智慧型手機都會隨時隨地提供幹擾源,讓我們分心。由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預防醫學教授Adam Leventhal領導的研究人員調查了洛杉磯10所不同學校的大二學生,超過2800名青少年完成了一份關於ADHD症狀的問卷和另一份關於他們的數碼媒體使用情況的問卷。

多動症調查要求學生評估「我很容易分心」或「別人對我說話時我不集中注意力」是否適用於他們。學生們還填寫了一份調查問卷,列出了他們使用14種不同類型的數碼媒體的使用頻率——比如查看社交媒體網站、給朋友發簡訊、流媒體電視或電影,或者玩遊戲等。

在第一次調查中顯示的那些已經患有嚴重ADHD症狀的學生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因為研究人員想弄清楚哪一個更先出現:ADHD症狀或者還是使用數碼媒體這個行為。近2600名沒有明顯ADHD症狀的學生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定期接受同樣的調查。

「這是健康專業人士、科學家和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研究小組發現,近81%的學生每天至少多次使用一種數碼媒體(通常是社交媒體或簡訊)。在這個基礎上,每增加一種數碼媒體的經常性使用,例如媒體電視或玩遊戲,他們出現ADHD症狀的可能就會有一定機率的上升。

在後續的調查中,495名青少年報告不經常使用數碼媒體,他們中有4.6%的機率報告出現ADHD症狀。而對於114名經常使用7個數碼媒體平臺的學生來說,這一可能性幾乎翻了一番,達到9.5%。至於另外每天都要使用14個數碼媒體平臺的51名學生,他們出現ADHD症狀的可能性達到10.5%。

這項研究有一些明顯的局限性:首先,數碼媒體的使用情況和ADHD症狀完全是由學生自我報告的。人們可能會健忘或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受到歧視的症狀和行為。研究也沒有調查症狀增加的原因。但是Leventhal和他的同事有一些理論,例如,手機提醒的功能可能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使他們更難培養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技能,從而導致ADHD症狀的上升。還有一種可能,僅僅只需要點擊幾下就能獲得娛樂和社交刺激會讓孩子習慣於即時滿足,這讓他們更難學會耐心。

但這種關係可能會產生另一種效果:也許早期的多動症會讓一些青少年被網上的幹擾所分心。但研究表明,那些報告ADHD症狀更嚴重的學生並沒有更多地使用數碼媒體,這對該理論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驅使青少年使用數碼媒體,並幹擾他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最大的可能是貧窮、心理社會壓力或家庭問題。所有的這些都與頻繁使用媒體有關,而且這些都與注意力問題有關。」

所以,作為父母,如果你擔心的話,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談談。這會讓你更直接地了解他們花在數碼媒體上的時間(以及原因)。Radesky建議,想搞清楚如何進行這種對話的父母應該去看看 Common Sense Media,她用它來給父母提供關於如何與青少年談論健康社交媒體使用的建議。其中可能包括通過使用蘋果公司最近發布的應用限制工具來限制青少年在社交媒體應用上的時間。

Leventhal說,這項研究還非常原始。但隨著數碼媒體的不斷發展,他說,「我只是認為這是健康專業人士、科學家和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的事情。」Radesky說,關鍵是不要被結果所壓倒,「不要覺得經常使用數碼媒體會毀掉孩子的未來,或者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在學校取得成就的能力。」她對這方面的的建議就是多交流。「在現代科技的應用中,其實有很多可以教育的時機,因為沒有人知道使用科技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我們現在也只是在蹣跚學步而已,每一天都是。」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但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成年人是一個特例,有人會一遍又一遍地把錢包留在商店或者忘記了自己兒子的籃球比賽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影響約有4%至5%的兒童患有多動症,其中60%的兒童在成年期都有症狀。對於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成年人,該疾病會干擾家庭和工作中的關係。
  • 少兒多動症, 孕媽咪可能是寶寶多動症推手
    寶寶有多動是很多媽咪很頭疼的事情,不知道調皮還是多動,很多媽咪擔心寶寶是少兒多動症,可是上醫院檢查又正常,那麼什麼是少兒多動症呢?少兒多動症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難於集中,情緒不穩,有的還有一些感知障礙(如動作笨拙,發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
  • 為什麼不能把注意力缺陷稱作「多動症」?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的學習效率。許多研究表明,80%的學習困難兒童都存在有注意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 首先我們聊聊注意力缺陷的兩個外在特徵: 1 注意力的選擇性差 注意力指向不能投到規定的目標,而選擇無關的目標作為注意的對象。例如,正在上課的同學,看到窗外有些孩子在上體育課,他的眼光可能就會不自覺地被吸引過去。
  • 多動=多動症?孩子多動症的這些誤區,家長要知道
    兒童多動症又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行為異常疾病。患有多動症的兒童智力基本正常,但是在控制行為和情緒方面有明顯的缺陷,從而導致學習能力低下。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注意力無法集中、過於興奮、容易衝動、學習成績差、難以與同齡人相處。
  • ADHD|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的診斷與治療
    最近研究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比較多,寫文章都是和ADHD相關的,希望大家不要誤會成我只會治ADHD的小孩。既然已經寫了好幾篇多動症,那我就一次寫完吧,再寫一篇說說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然後暫時就不寫這個主題了。多動症的診斷 -標準化測試在以前,多動症的治療都是靠醫生觀察和家長主觀評分。醫學問題,只要是診斷肯定有誤診。何況這種通過主觀評定的診斷方式,肯定存在一定的誤診率,不同醫生給出診斷不同的現象經常發生。
  • 多動症|至少10%的兒童患有ADHD,不要再汙名化多動症了
    我覺得可能是多動症這個名字取得不好,聽著好像ADHD的小孩都像小怪獸一樣無法控制討人厭,所以家長覺得特別難聽。但是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多動症是個俗稱,全名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英文是The Attention(注意力) Deficit(不足)/Hyperactivity(多動) Disorder(失調) ,縮寫是ADHD。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當心,孩子可能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與神經發育相關的心理障礙。一般情況下,患病兒童12歲之前就能夠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症狀,典型特徵是具有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缺陷或者注意力時間短暫,日常生活中多動、經常抽動,從而導致學習、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難,嚴重者會做出一些衝動的舉動甚至違法犯罪行為。
  • 你可能真的有病!ADHD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自測指南
    又或者說你根本就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完一件事情。就像視頻開始時麥克一樣,總是在不應該分心得時候分分心。如今有一個詞叫做「拖延症」,很多人都已拖延症患者自居,但是,如果你平時各種表現和我一樣的話,那麼我強烈懷疑你並不是所謂的拖延症,而是患有ADHD也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 怎樣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患有多動症該怎麼辦?
    那麼如何讓更好的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呢?01什麼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真正的分心和多動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這種障礙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很浮躁,總是動來動去,而且也很容易分心,總是憑一時衝動行事,在聆聽或者觀看周圍的事時,也很難集中注意力,他們的睡眠也可能有問題。
  • 志意辨證論治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閻兆君 滕倩倩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又名多動症(ADHD),是指表現為與同一年齡段相比較,具有明顯並持續的注意渙散、活動過多、情緒衝動,或伴有一定學習障礙、品行問題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症候群。
  • 手機會導致孩子近視是真是假?要如何管教孩子玩手機
    哥哥和嫂子都是上班族,下班後哥哥特愛玩魔獸遊戲,孩子總愛看裡面的人物 ,和動物,結果孩子不到5歲,近視加散光,醫生囑咐以後少玩手機。我問那個家長孩子平時玩手機麼?她說,不怎麼玩手機,但家裡愛看電視,有時候看孩子爸爸玩遊戲,一看就一個小時……電腦那麼大,就是個大屏手機有木有。那麼小就近視加散光,而且損傷不可逆,家長得多心疼啊!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動症怎麼辦?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症狀如何確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連續幾天或幾周觀察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情況。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具體症狀包括如下:■對吸引其他同齡人的事物很難集中注意力。■由於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很難完成簡單的指示。■很衝動,例如,經常不看路就跑到路中間,打斷別的孩子玩耍,不顧後果地亂跑。
  • 孕期經常玩手機,不僅會傷害自己的視力,胎兒還容易患多動症
    只能每天抱著手機、iPad刷刷微博,看看電視劇。但是程玲的老公一回來就禁止程玲再看手機了,說不僅對寶媽不好,對胎寶寶也有影響,程玲本來一個人在家就沒意思,老公又禁止玩手機,所以就更委屈了。英國的科學家曾經對這件事情做過研究調查,發現那些在孕期經常抱著手機不離手的孕媽,最後出生的寶寶普遍會更加淘氣,而且甚至有一部分寶寶患有多動症,這是為什麼呢?
  • 工作總是摸魚、走神,你可能得了「成人多動症」
    那麼,你可能患有成人多動症,在醫學上也被稱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你沒聽錯,多動症竟然也有「成人版」,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成年人也會得多動症嗎?1972年,一位美國醫生首先報導了成人多動症病例,醫學界對成人多動症的認知和研究從此拉開序幕。
  • 兒童多動症
    但是漸漸的長大了,他依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上課不遵守紀律,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小動作過多,隨便打斷老師講課,打擾同學聽課,做作業拖拖拉拉,丟三落四,經常遺失玩具、學習用具,還經常跟我撒謊,逃學出去玩,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有一次拿剪刀剪破小朋友的手。     回家我再三叮囑教育,不要在學校爭搶、打人,他當時點頭答應,但也只停留在口頭上。
  • 被輕視的「多動症」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在醫學上,多動行為的背後是注意力無法正常集中,多動行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力的增加而減少,但注意力上的缺陷很難緩解,這可能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影響孩子一生。  「多動症」不能和調皮搗蛋畫等號  醫學上的「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在許多家長的認知中往往只是多動的行為或調皮搗蛋。「患病的男孩偏多,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智商高。」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婦女兒童精神科副主任熊杰介紹說,「許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動來動去』背後的注意力缺陷問題。」
  • 可能是「多動症」,這四個辦法可以幫到你
    2、注意力缺陷型兒童多動症有些孩子總是愛分心,容易受幹擾、容易厭煩,經常丟三落四,常常把作業本、玩具弄丟,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缺乏專注能力,這些行為就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的表現。使用太嚴厲的教育方式非常有害,導致患多動症佔到大部分的比列。5.有些孩子經常吃市面上賣的添加了人工染料的食品,尤其攝入含鉛過高的食品,會導致患多動症的傾向。
  • 如何糾正孩子「多動症」?
    那麼,或許您要當心,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表現。幼兒園時期,老師對課堂紀律並不特別強調,加上學前期的孩子有生理性的多動,多動症的孩子並不顯得突出。而到了小學,ADHD孩子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無法完成學業要求,導致學習成績不佳,甚至部分孩子脾氣暴躁、有攻擊性的一面,就會凸顯出來。
  • 注意力缺陷多動,你知道多少?
    當然,提醒,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因為ADHD不是類別障礙,而是維度障礙。從正常到極端,是有一個連續譜的。比如,對於高血壓,也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但大家都知道,血壓高到一定程度,患者是會面臨更多問題的。因此如果有注意力缺陷多動,採取必要的措施是需要的。
  • 「科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常常聽家長抱怨說孩子很好動,上課坐不住、搞小動作,寫個作業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去趟廁所,背課文也靜不下心來,真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並非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是「多動症」。家長需要明白一個基本概念:多動症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95%都不是多動症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