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人遭蜱蟲咬傷身亡 專家稱陝西尚無病例

2021-01-12 騰訊網

媒體報導稱蜱蟲在河南商城縣已引發多人死亡

西部網訊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河南商城縣有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後不治身亡。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小小的蜱蟲怎麼會致人死亡呢?陝西會不會有這種致命傷害力的小蟲呢?發現蜱蟲後要如何預防和處理呢?記者為此採訪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的楊繼維教授。

楊繼維教授說,蜱蟲致人死亡的病例有可能是蟲子本身的毒素對人體的器官造成了損傷,加上患者不及時治療,最終導致了病人死亡。楊教授說,被毒蟲叮咬後如果及時處理的話,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死亡率也較低。體質較好的患者在被蟲子叮咬後如果及時就診,病情很快就能治癒。

據楊教授介紹,夏天屬於毒蟲咬人引發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在偏遠農村地區。農民朋友下地耕作時最好在裸露部位塗擦驅蟲劑,能有效地減少毒蟲叮咬。目前陝西地區尚未出現被蜱蟲叮咬後致人死亡的病例。

【蜱蟲形態】

蜱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份。

【危害】

1.國際研究結果表明,蜱蟲攜帶的病毒能侵染人體細胞,致使人體血小板、白細胞銳減,並具傳染性。

2.遇陰雨天氣時,會引發瘙癢難忍。

3.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4.全身癱瘓無力不能自行站立。

【臨床特點】

1.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2.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蜱。

3.症狀:瘙癢或疼痛。

4.蜱麻痺: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痺,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5.蜱咬熱:在蜱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預防及處理】

1.發現被蜱蟲叮咬後切勿自行取出,應及時去醫院救治。醫生會在傷口周圍消毒、在打麻醉在傷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鑷子輕鬆夾出。

2.蜱將頭鑽入皮膚內時頭有倒勾越拉越緊,自行取出容易將頭留著皮膚內繼續感染,不要將蟲子打死,應試著將蜱蟲吹掉,或到醫院請求救治。

3.蜱蟲螫傷治療:

①發現停留在皮膚上的蜱蟲時,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的皮膚繼發性損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油或旱菸塗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

②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內應行手術取出。

③傷口周圍有0.5%普魯卡因局封。

④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痺時除支持療法外,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

4.蜱蟲的防護:進入有蜱地區要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要塗擦驅避劑(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揮髮油),或將衣服用驅避劑浸泡。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將蜱蟲帶回家中。

【蜱蟲資料】

1.硬蜱: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接,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螯肢的兩側為須肢,由4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出於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軀體呈袋狀,大多褐色,兩側對稱。雄蜱背面的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僅佔體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後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festoon)。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即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後跗節和跗節。基節上通常有距。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覺功能,末端有爪1對及墊 狀爪間突1個。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肛門位於軀體的後部,常有肛溝。氣門一對,位於足ⅳ基節的後外側,氣門板寬闊。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基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2.軟蜱:顎體在軀體腹面,從背面看不見。顎基背面無孔區。軀體背面無盾板,體表多呈顆粒狀小疣,或具皺紋、盤狀凹陷。氣門板小,位於基節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部,兩性特徵不顯著。肛門位於體中部或稍後,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後中溝及肛後橫溝,分別位於肛門的前後方。各基節都無距刺,跗節雖有爪,但無爪墊。成蟲及若蟲足基節ⅰ~ⅱ之間有基節腺的開口。基節腺液的分泌,有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時,病原體也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汙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鈍緣蜱屬的一些種類。

【傳播疾病】

1.森林腦炎: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為森林區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主要的病媒蜱種為全溝硬蜱,病毒在蜱體內可長期保存,可經各變態期及經卵傳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並可在蜱體內越冬。本病多發生在5~8月,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林區,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雲南等省和自治區也有病例發生。

2.新疆出血熱:是一種蜱媒急性傳染病,是荒漠牧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為一種蜱媒rna病毒。疫區牧場的綿羊及塔裡木兔為主要傳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傳染。傳播媒介主要為亞東璃眼蜱,病原體可在蜱體內保存數月,並經卵傳遞。本病除經蜱傳播外,羊血經皮膚傷口,及醫務人員接觸急性期病人新鮮血液後,也可感染髮病。在我國流行於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發病高峰期為4~5月份。

3.蜱媒回歸熱:又稱地方性回歸熱,是由鈍緣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體病,不規則間歇發熱為其主要臨床特徵。我國新疆有該病流行,其病原體,在南疆村鎮型的為伊朗包柔氏螺旋體(borrelia persica),乳突鈍緣蜱為傳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為拉氏包柔氏螺旋體(b.latyshevyi),特突鈍緣蜱為傳播媒介。病原體可經卵傳遞。乳突鈍緣蜱可經卵傳遞8代,並能貯存14年。動物傳染源主要是鼠類,病人也可作為本病的傳染源。

4.萊姆病:我國於1985年夏在黑龍江海林縣林區首次發現。病原體是伯氏包柔螺旋體(b.burgdorferi)。它是一種由硬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發於春、夏季。我國主要媒介是全溝硬蜱,某些野生小型齧齒動物為貯存宿主。本病分布廣泛,在五大洲20多個國家都有病例報告。我國已證實有20省、市、自治區有本病流行。

5.q熱:病原體為貝氏立克次體(coxiellaburneti)。本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驟。常在野生動物(嚙齒類)與家畜之間傳播流行,牛、羊為人體q熱的主要傳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傳播,也可通過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糞便汙染傷口而感染。病原體能在蜱體內長期存在,並經卵傳遞,如乳突鈍緣蜱可貯存病原體2~10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國已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證實有q熱存在。在流行區已發現微小牛蜱、亞東璃眼蜱和鈴頭血蜱(haemaphysalis companulata)自然感染。

6.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又稱西伯利亞蜱傳斑疹傷寒。病原體為西伯利亞立克次體(rickettsia sibirica)。小齧齒動物為主要傳染源,草原革蜱為其主要媒介,邊緣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也能傳播。病原體可經卵傳遞,在蜱體內可存活2年。病原體可通過蜱的叮刺或蜱糞汙染而感染。我國新疆、內蒙、黑龍江有本病存在。

7.細菌性疾病:蜱能傳播一些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桿菌病、野兔熱。蜱能長時間保存一些病原菌,並經卵傳遞。例如鼠疫桿菌在草原革蜱成蟲體內可保存509天;兔熱桿菌在拉合爾鈍緣蜱(o.lahorensis)體內可存活200~700天,故蜱在保存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

相關報導:

河南商城多人遭蟲咬不治身亡 引發恐慌(圖)

河南回應蜱蟲叮人致死事件 3年共發現245例

信陽衛生局稱 蜱蟲咬人致死無法從根源預防

相關焦點

  • 山西疾控部門稱蜱蟲叮咬可防控 曾治癒疑似病例
    來源:青年在線    我省去年曾治癒一蜱蟲咬人疑似病例  近日,河南多地有人被一種叫作蜱的小蟲子咬傷,不治身亡,成為蜱蟲「重災區」。在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高繼寧說,一年前,他曾親手治癒了一名被疑似蜱蟲叮咬而差點送命的患者。目前對河南被蜱蟲咬傷症狀與自己一年前病例資料中的描述「一模一樣」。「要和時間爭奪機會,及早就醫,確定病因後及時治療,就能抑制毒素擴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高繼寧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對河南方面的防治有所幫助。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鼓樓醫院今年已收治17例「蜱蟲病」,目前已到每年疾病的高峰期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出行時多會選擇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的戶外活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
  • 蜱蟲咬傷檢查費村民負擔不起:一口咬掉10年收入
    [提要] 同是疑似蜱蟲咬傷,山東蓬萊的患者要做數十到上百項檢查,花費數萬元;在河南商城,患者則可能花費幾千元——因尚未分離出病原體,醫院對疑似蜱蟲傳播疾病的治療體現出強烈差異性。  9月10日,山東省衛生廳通報關於蜱蟲的問題。該省累計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萊市26例,死亡6例。部分病例有明確的蜱蟲叮咬史。  從河南、江蘇、安徽等地通報的情況來看,該病病例出現日益增多的趨勢,且今年通報的死亡病例高於往年。
  • 蜱蟲疫情造成多人死亡 有關部門瞞報疫情為何?
    蜱蟲疫情造成多人死亡 有關部門瞞報疫情為何?河南省衛生廳昨日通報稱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症候群病例557例,死亡18例。 豫蜱蟲中毒3年18人亡 衛生廳否認瞞報疫情昨日河南商城縣多人被蜱蟲咬後致死。河南省衛生廳昨日通報稱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症候群病例557例,死亡18例。
  • 內地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蟲叮咬染病死亡
    河南18人被蜱蟲叮咬致死 追蹤近年來,河南省信陽等地區相繼發現並報告發生被蜱蟲叮咬後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臟器損害,救治無效死亡9月8日,河南省信陽市衛生局疾控專家告訴媒體,正在當地傳播的疑似無形體病,目前尚無法從根源上預防。國內有12個省份發現疑似無形體病例,這些地區的特點都是山區或水域豐富的地方。對於信陽市未公布具體蜱蟲咬傷病例遭質疑一事,前日,河南省衛生廳回應信陽蜱蟲傳疾病疫情疑問時表示,不存在瞞報疫情,信陽等地衛生部門從2007年就已將疑似無形體病例納入網絡直報範疇。
  • 青島出現蜱蟲咬傷人病例 患者被咬後傷口黑腫
         市民鄭女士日前爬山回來後,看見腳底有個小黑蟲,她不禁懷疑是不是蜱蟲,左看右看有點害怕,就自己把蟲子摳出來,帶到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檢查醫生確診:這真是個蜱蟲。她成為今年本市第一例蜱蟲咬傷患者。     「預防蜱蟲除了自己小心野外的草叢等危險地帶,很多人不知道身邊的小寵物也是蜱蟲聚集地。」
  • 北京市民遭蜱蟲咬傷夜診難 自己用菸頭將蟲燙出
    本報記者 張永生 攝   遭蜱蟲咬傷市民夜診難  昌平區一居民22日晚被蜱蟲咬傷,自己用菸頭將蟲燙出;醫院回應因晚上皮膚科不上班    本報訊 (記者張永生)6月22日晚9點,家住昌平的龍女士發現腿部叮著一隻米粒大小的蟲子,龍女士懷疑被蜱蟲叮咬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喜歡去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專家提醒,夏天潮溼悶熱,各類蛇蟲出沒,市民萬一被咬傷,應謹慎對待,出現不舒服時要及時就醫。
  • 吸血蜱蟲致人死亡 綿陽成功治癒一例(組圖)
    若延誤治療,患者可出現機會性感染、敗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衰、呼吸窘迫症候群、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直接影響病情和後期治療。  近日,在河南山東等省出現一種叫做蜱(音同「脾」)的小蟲子叮咬致人死亡事件。初步統計,目前至少29人死亡。其中河南累計557人發病,18人身亡;山東蓬萊11人遭遭叮咬後染病死亡。據專家介紹,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蜱蟲存在。
  • 河南18人被蜱蟲咬死 初期症狀類似感冒(組圖)
    河南多人被蜱蟲咬傷後死亡  如何預防蜱蟲(圖)   >●河南發現557例病例,死亡18例●病原體及傳播途徑至今還是謎●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今年夏天,河南有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後,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 專家稱蜱蟲是一種蝨子 可使用殺蟲劑驅蚊液消滅
    本報訊 (記者 張毅偉 實習生 袁鷹)自河南蜱蟲中毒事件造成18例死亡以來,人們是談蜱色變,蜱到底是什麼?這麼小的蟲子怎麼會致人死亡?陝西現在有沒有病例出現?如何降低被叮咬的機率?昨日,記者採訪了陝西省疾控中心的王敬軍主任,為大家解開蜱的謎團。
  • 兩人因蜱蟲叮咬身亡!這個季節最高發,被叮咬千萬別用手拍打!
    更不幸的是,他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後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   其實,這種被蜱蟲咬傷的情況並不罕見,每年都會有不少病例被報導。   就在前幾天,杭州一個2歲的孩子腳趾處被蜱蟲叮咬,還好發現及時,醫生將蜱蟲完整取出。   接診醫生表示,在家被蜱蟲咬傷的患兒並不多見,通常是在野外被咬傷,但即使生活在城市的家庭環境裡,也並不是絕對安全,不可大意。
  • 一家三人被小蟲咬傷,只活下來一個
    今年 4 月份以來,南京鼓樓醫院已經收治了 17 例遭蜱蟲咬傷的患者,其中 2 例死亡。專家提醒,天氣潮溼悶熱,各類蛇蟲出沒,市民萬一被咬傷,應謹慎對待,出現不舒服時需及時就醫。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 蜱蟲叮咬致兩人去世 專家:去草木茂密處做好保護措施
    相關新聞被蜱蟲咬傷喪命:男子處理喪事過程中也被咬 鬼門關走一遭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出行時多會選擇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的戶外活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近日,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謂是禍不單行。
  • 爬山被咬傷口潰爛發炎,醫院接30多名蜱蟲咬傷患者
    &nbsp&nbsp&nbsp&nbsp爬山時被蜱蟲咬傷,以為將蜱蟲取出後就沒事了,沒想到半個月後傷口潰爛,就醫治療後才得知原來蜱蟲的口器還殘留在體內。據了解,入夏以來,八醫已接診了31名蜱蟲咬傷患者,醫生提醒,對付蜱蟲,千萬別用手或鑷子拔出來。
  • 河南商城多名村民被蟲咬後死亡 傳播途徑成謎
    ■ 核心提示今年夏天,河南商城縣,有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據了解,當地去年已出現死亡病例,但今年尤其多,成為蜱蟲「重災區」。調查中,信陽市、商城縣的衛生部門都表示,無法提供具體疑似病例的數目及疫情狀況。當地村民認為只有信息公開,才能止息恐慌。多名村民被蟲咬後患「無形體病」,國家疾控中心已前往研究對策吳德政蜷縮在床上,這名73歲的老中醫不斷抽搐。
  • 珍愛惡霸,遠離蜱蟲
    2010年夏天,河南省商城縣,有多人被做蜱蟲咬傷,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當地2009年已出現死亡病例,但2010年尤其多,成為蜱蟲「重災區」,截至2011年6月份,中國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江蘇省等省報告「蜱蟲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餘人
  • 半個月20多人被咬傷入院!盛夏當心這些「毒物」出沒
    專家提醒,在戶外草叢樹木較多的地方活動時,要尤為警惕蛇蟲咬傷,近半個月以來江蘇省中醫院急診外科接連收治了20多例被毒蛇或毒蟲咬傷的病例。 我拔腿就往鎮衛生院跑,沒幾步人就沒勁了。」想起不久前與毒蛇的「親密接觸」,躺在急診室病床上的周師傅仍然心有餘悸。 據介紹,周師傅來自淮安,昨天下午5點左右他赤腳在自家田裡除草,無意間被毒蛇咬傷右踝關節,當地醫生為其進行簡單的處理,周師傅當晚連夜包車趕到江蘇省中醫院。
  • 蜱蟲咬傷後有什麼症狀
    由於尚未發現相關病例,省內醫務人員對該病沒有多少接觸。一般來說,一旦被蟲子叮咬,患者應該到急診或者皮膚科就診,如果發熱伴有血小板減少,作為醫生,第一個懷疑的疾病就是血液病,很難想到與蟲子有關。也有一些市民可能曾經被蜱蟲叮咬過,但由於沒有發病,或者發病後並不確定病因,當作其他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