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起外文名,多是為了好交流 |日語|漢語拼音|英語|法語_網易教育

2020-12-25 網易教育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張雪婷 王 冬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公共網絡上有一篇帖子近期引起不小的爭議——一名匿名人士呼籲中國留學生,不要再起英語名代替自己的中文漢語拼音,「表達對自己的名字的自豪」。出乎意料的是,該帖子下面幾乎是清一色的批評,回復除了中國留學生外,還有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中東地區等「名字難讀」的學生。實際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確實會在國外使用自己的中文名漢語拼音,但不少留學生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無論是起當地語言的名字還是用自己的本名,都不應該被「道德綁架」。

據英國青年新聞媒體「The Tab」報導,這篇在臉書上發布的帖子寫道:「中國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名字自豪,你們不需要非要起一個別人能讀得來的名字。來自阿拉伯、奈及利亞、日本、俄羅斯的學生都會使用自己的本名,即便這些名字的讀音被歪曲得一塌糊塗。但是就算外國人發不出你的名字讀音,也比用其他名字代替更好。」

不少留學生都對這篇帖子表示不滿。一名越南學生回復稱:「這篇帖子都沒有寫上自己的名字。你知道這種呼籲實施起來有多難?如果自己的名字發音不存在於英語讀音時,別人叫你你也聽不懂。」另一名疑似是華人的學生表示:「以他人想要的方式稱呼他們,而不是你想要的方式,這是一種尊重,無論你是不是中國人。」一名疑似是中東的學生稱:「我的英文名字和我的母語名字拼起來完全一樣,但我會告訴大家用英語方式來讀,因為他們無法發出我的母語讀音。」還有一個獲得較多同意的評論認為這篇帖子十分「居高臨下」:「我們很多非英語系名字常被讀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心甘情願自己的名字被侮辱。我雖然無法代表所有人,但我的英文名字和我的母語名字一樣,都是我身份的一部分,並沒有哪個代替哪個的說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留學生起名難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以前,中國學生或許只需在英語課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而現在更多人去往非英語國家作為留學目的地,外文名更是五花八門。不過,在不同國家起不同的「本地名字」也成為跨國交流的一部分。以日本為例,由於日語也使用漢字與拼音文字,中國留學生到日本通常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名字轉成日語讀音,獲得一個新名字的同時,還能學習不少日文讀音知識。

在法國,雖然英語同法語所使用的字母幾乎一致,但由於法語和漢語拼音的發音方式大相逕庭,很多學生的中文名按法語拼讀方式叫出來已經「面目全非」,所以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一般會在預科或學習法語時選擇一個和自己「氣質相近」的法語名,通常和英語名字一樣,採用音似或表意的方式。這一現象在就讀文學、藝術和商業類專業的留學生中更為普遍,而就讀理工類院校的留學生相對更願意保留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

不過中國學生在法國使用法語名字有時也會帶一些困擾。作為西歐移民大國,法國擁有由多個人種和民族構成的複雜人口,而帶有原生地烙印的名字會讓他人更好地了解一個人的身份。比如,叫賽琳娜的女孩很可能有拉丁血統,叫尤塞夫的男孩可能來自中東或北非。雖然法語名讓中國留學生更好被法國同學和老師叫出口,但作為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使用真正的中文名似乎可以避免在留學或求職中被誤以為是其他民族的尷尬。

赴德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大多也都會起一個德文名字,且都比較具有「德國特色」。女學生典型的有安娜、艾娃 、漢娜、薩拉 、瑪麗等。男同學較多的有託馬斯、馬庫斯、安德烈亞斯、約翰內斯、彼得、菲利普等。海德堡大學中國留學生楊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在留學前就起好了一個德語名字約翰娜。這個名字確實幫了她不少忙,讓她很快融入德國學生圈子,平時在生活中也提供了便利,比如參加各種活動、網購等。

當然,現在也有更多中國學生即使有外文名字,也喜歡在後面附加自己的中文名。德國洪堡大學李同學對記者表示,中文名字可以凸顯中國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中國發展的當下,中文名也變成一種潮流。許多外國學生和教授也常常喜歡問中文名字的正確讀法和含義,甚至一些外國同學也願意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繼而多了一個交流的話題,增進相互了解。《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多數德國學生和民眾更希望中國學生能展示他們中文名。漢堡大學工作人員雷娜對記者說,這是一種對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尊重,也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中文名字後面的故事。有德國公司的主管也告訴記者,他們在招聘員工時,往往會更多留意有中文名的留學生,希望他們幫助公司開拓中國市場。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高佳_NBJS9504

相關焦點

  • 留學起外文名,多是為了好交流
    實際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確實會在國外使用自己的中文名漢語拼音,但不少留學生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無論是起當地語言的名字還是用自己的本名,都不應該被「道德綁架」。據英國青年新聞媒體「The Tab」報導,這篇在臉書上發布的帖子寫道:「中國學生應該為自己的名字自豪,你們不需要非要起一個別人能讀得來的名字。
  • 現代漢語拼音需要一些改進
    【一家之言】  拼音幫助外國人理解漢語的這項功能是有缺陷的:雖然同樣用的是26個英語字母,但是有幾個拼音的英文發音完全不同,或者根本發不出來。如果在現有基礎上稍微加以改進,不僅外國人讀漢字容易了,小孩同時學拼音和英文也更方便,中國和世界的交流也就少一些障礙了。
  • 漢語拼音發明前,漢字怎麼讀?
    Lymptus:現行的拼音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嗎?徐春偉:這個問題要看站在中國人角度還是外國人角度。北京話是沒有濁音的,而英語、法語等西方語言和日語是有濁音的。用濁音符號b、d、g代表清音[p][t][k],容易造成西方人錯讀,還會使本國人學外語讀錯。
  • 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日語班在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開班儀式成功舉辦
    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鮮為人知的外語科目,例如日語、法語、俄語、德語等也可以參加高考。2019年1月8日下午,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在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舉行日語高考班開班儀式,本次日語班是由江蘇省國際交流中心與阜寧縣實驗高級中學聯合組建。
  • 我長期研究漢語拼音文獻史,漢語拼音怎麼形成的,問我吧!
    我長期研究漢語拼音文獻史
  • 用漢語拼音趣解現代英語發音中的古法語音素
    【特別提醒】現在很多英語考試專家為了持續賺錢,罔顧最基本的常識,把原本十分簡單的英語發音變成異常複雜的艱巨工程。
  • KK音標和DJ音標及漢語拼音的致命陷阱國際音標才是正解
    實際上相當於在漢語和英語之間建了一堵牆。 漢語拼音是為了幫助會說漢語的孩子學習讀漢字而設計的,並沒有考慮到現在的孩子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在學習英語。同時,漢語拼音也無法標註漢語方言、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讀音。 而KK音標是為學習美式英語,DJ音標是為學習英式英語服務的,互相之間也不能互通。它們都沒有考慮到中國孩子會同時接觸美式和英式英語。
  • 為什麼英語和日語的發音都遵循了漢語拼音的發音規律?看一下強大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流傳於中文網絡多年,據稱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世界上最難學的十大語言排行》給出了答案——漢語。 那麼學習漢語的第一步,都是學習拼音。在英語和日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些發音規律是和漢語拼音相似的。那麼漢語拼音是怎麼來的呢?
  • 韓國漢語熱持續升溫 漢語教育市場達六千億韓元
    首爾孔子學院漢語教育院院長樸貴珍對本報記者說:「現在前來學漢語的學生非常多,前幾年是父母認為有必要學習漢語,現在是子女自己感覺不學漢語就落伍了。每周六、日都有父母送上小學和初中的子女來學習漢語。」他介紹說,現在首爾孔子學院約有700名學員,主要參加會話和備考兩種課程,會話主要是漢語聽說交流,備考則主要是為了漢語水平考試(HSK)和翻譯大學院考試。
  • 從英語的角度重新認識漢語拼音
    我們更關心的是,母語為英語的人如何學習漢語拼音。 眾所周知,英法德意西語等眾多語言和我們的漢語拼音一樣,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漢語拼音的本質就是利用拉丁字母標註漢字的讀音。但是,由於漢語的特點,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有少量不統一的地方。
  • 漢語拼音60年 築起溝通的橋梁
    如今,不管是小學生的認字第一課,還是人們日常的交流、打字,都離不開漢語拼音,其已經融入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外:《漢語拼音方案》立足接軌世界《漢語拼音方案》的出臺,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掃盲,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一個民族要強大,文化要先行,教育要發達。
  • 北京新東方學校安旻:德語、法語最受學生歡迎
    搜狐出國主持人:有沒有一些往年比較冷門今年報名學習人特別多的語種?  安旻【北京新東方學校多語種部主任助理】:韓國比去年好一些,咱們跟韓國名牌大學漢陽大學做一個合作,把韓國的預科報新東方學校,這個項目一些優勢,中國學生不需要報考成績可以進入,這所學校排名世界排名相當於中國的清華北大,教育質量非常好,入學門檻低。
  • 《漢語日語和英語,哪個更難?》 2021.02.09
    對於中國人來說漢語簡單,日語英語難;對於日本人來說日語簡單,漢語英語難;對於歐美人來說英語簡單,漢語日語難。每個人的母語都是最擅長的,與生俱來。但是今天就想通過分析幾個例子,客觀的說一說,哪一門語言最難?      從書寫上來說。漢語和日語都是非常難的,漢語是方塊字,而且有聲有形,日語也有很多的中國字,加上了很多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英語是拉丁語,它是用ABC等26個字母來表音的。
  • 聯合國確定6種通用語言,日語再次被拒絕,和漢語差距很大?
    聯合國確定6種通用語言,日語再次被拒絕,美國:你還不配!隨著世界發展越來越繁華,各國之間的往來也變得越來越密切,經貿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各國之間的重要往來關係,但是不論是人與人還是國與國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將會造成嚴重的交流困難。
  • 英語獨大,漢語崛起,那麼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在衰落嗎?
    當今世界,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漢語有著14億中華兒女為後盾,正在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崛起。那麼,世界上其他語言會不會衰落至消失呢?比如說,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印地語,阿拉伯語,日語等等。世界語言多少種?
  • 漢語與英語相似嗎?
    但是,由於派生詞素的存在,英語和漢語等分析語言可能仍然包含多語素詞。 英語(大體上被認為是分析語的,但實際上英語也有很多綜合的成分,比如revolutionarilist,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這類的詞) 英語和漢語大致都是主詞+動詞+受詞。--真滴假滴?感覺不出英語與漢語有關聯哈。
  • 漢語應該如何與英語競爭世界第一語言地位?
    法語國家在歐洲,英語和法語的競爭則一直持續到今天。美英兩個英語國家強烈要求,凡爾賽合約不能只用法語書寫,而是要用英語法語兩種語言書寫。迫於形勢,法國最終同意了。這是歐洲第一次用英語籤訂國際條約。      此後,由於英語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英語就逐步取代法語成為了國際交流語言。到今年恰好100周年。第四部分,英語與漢語的現狀。
  • 朝鮮人開始熱衷於學習漢語 日語逐漸不再吃香
    朝鮮學生過去學外語的順序是英語、日語、俄語、漢語,而現在已經變為英語、漢語、俄語、日語  不久前,《日本時報》網絡版曾報導說,在朝鮮,日語專業的地位正在下降,學習日語的朝鮮學生比10年前減少了3/4;朝鮮學生過去學外語的順序是英語、日語、俄語、漢語,而現在已經變為英語、漢語、俄語、日語。日本這家媒體的報導看來基本準確。
  • 教育專家:現代漢語詞彙70%來自日語!用日語高考平均分超110分
    、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六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種語種參加考試。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這些他們隨意切換,說得賊溜。再反觀我們中國人,別說法語這些小語種了,就連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了十多年的英語都搞不明白,還要隨意切換口操多國語言,無異於痴人說夢,天方夜譚了。那麼為什麼歐美國家的這些人為啥會很輕鬆的掌握這麼多國家的語言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看一下這些 國家的一些詞彙構造。
  • 講座:日語對漢語的影響
    還有的術語翻譯基於日語本身的讀音和意思,比如手續、取消等,但這類詞的數量沒有前者多。據說漢語70%的社會人文方面的名詞、術語是從日本傳入的!這麼多的詞彙竟然來自日本,真的有些不可思議。但因為這些名詞術語的符合漢字規則,中國人使用時也察覺不到外來語的感覺。講到「外來語」,這也是漢語受日語影響的一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