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煎盤粿 北港小鎮特色小吃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雲林煎盤粿 北港小鎮特色小吃

2009-10-21 09:21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編輯:張蕾

  雲林縣北港特色小吃「煎盤粿」香Q滑嫩的口感,一直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北港藝術老街,由年輕藝術家許碧光、李志偉共同創作,讓北港特有的小吃攤呈現在古牆浮雕,粿香飄巷,傳味永恆,展現濃濃在地藝術人文。

  二級古蹟朝天宮周邊古巷完成整建,古樸巷道,最大特點是融入在地文化意象創作,古巷中,保有許多古牆原貌,但為呈現古笨港風華,在地藝術家投入創作,以笨港早期武館「德義堂」獅陣及特色小吃為主題,完成古牆浮雕。

  許碧光雕塑舞獅團,再由李志偉圖繪,彩麗動人的舞獅活靈現,讓人見景思古,除了陣頭風華,藝術家更把北港特有的小吃「煎盤粿」映入古牆,成了北港最佳意象。

  煎盤粿是北港小鎮特色小吃,位在光明路北港大橋下的煎盤粿攤,已50多年歷史,繼承自公公陳木雄的吳彩碧,至今依舊保持陳家風味,細火慢煎的蘿蔔糕,外酥內Q,再淋上特製的大腸滷汁和米醬,甜嫩可口,不少北港人從小吃到大。

  陳家煎盤粿攤靠近南陽小學,來不及在家吃早餐的小孩,在古牆榕樹下,一碗熱騰騰香粿,加上滷大腸,再配一碗傳統米血湯,不僅是北港小孩共同回憶,連大人也愛不釋手,百吃不厭。

  「煎盤嫂」吳彩碧和老公陳清敏接下小吃祖業,生意至今興隆不衰,許多外出謀生的人,回到故鄉總會到陳家品嘗兒時風味。

  公共藝術凸顯古街在地人文特色,吳彩碧成為最佳女主角,本尊被置入藝牆浮雕,入木三分的表情,讓近一甲子的老店小吃,永久在古巷飄香。(作者:蔡維斌;摘編自臺灣《聯合報》)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閩南特色小吃:糯米粿
    糯米粿是我們這邊逢年過節才會做的一種糯米製品,原材料就是糯米,花生和糖,口感甜,糯,香,也有的把花生換成綠豆,但口感通常是鹹的。這種糯米粿上面基本會有印記,通常是兩種:烏龜印和桃印。每次基本都要做好多,這樣才夠送給親戚朋友品嘗。
  •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2008年07月07日 17: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灣雲林縣西螺知名小吃廟口粿仔條堅持
  • 潮汕特色小吃無米粿是什麼粿?它居然能帶給人這麼多的幸福感!
    潮汕美食一直是小編的心頭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潮汕著名小吃——潮汕無米粿和菜頭粿。NO.1 潮汕無米粿潮汕人都知道的地道小吃之一,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道沒有用米製成的特色美食,它的皮不是用米漿而是用薯粉製成的。它的餡以韭菜為主,所以無米粿也叫韭菜粿。以前的快樂似乎很簡單,一顆糖、一部動畫片、一杯奶茶、一道美食就能很開心。
  • 安海特色小吃「鹹粿仔」
    說起安海的特色小吃,大家都會想到土筍凍、菜粿等熟悉的古早味,而安海人的心目中,還有一種地道的「古早味」,叫做「鹹粿仔」。「鹹粿仔」形似西式糕點甜甜圈,因此還被稱為「鹹鹹圈」。
  • 汕尾海陸豐特色小吃——碗粿
    古代海豐人總愛在豐收的季節抽出部分稻米磨成米漿蒸製成粿,一家大小其樂融融的享用上蒼對農夫辛勤的回饋與祝福。碗粿又名「砸頭糕」,是海陸豐小吃的一大特色。一碗粿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好吃的配料,像是一碗滿滿的祝福,卻又美味至極,有獨特的風味在裡面。
  • 賞雲林美景 品特色美食
    「遠東第一長虹」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是雲林的地標,也是重要的歷史建築。名勝古蹟多,景色秀麗,與地方農特產業結合發展休閒旅遊更是一大特色。雲林縣的觀光產業,最早以山區古坑鄉「草嶺風景區」和海線「北港朝天宮」為兩大重心,前者以山水取勝,後者則富含人文宗教特色。之後,劍湖山遊樂世界成功經營引進龐大人潮,也帶動了雲林縣休閒旅遊事業的興盛和轉型。
  • 臺灣雲林,讓咖啡香與低奢美食陪伴著你
    當然在鄉村小鎮就將就一下咯!主題特色遊程與雲林豐富在地特產是雲林觀光發展重點,雲林市區雲林溪旁「鬥六社口旅服中心」也陸續完工!打造更多觀光話題與遊程亮點。一顆小魔豆,讓一個原本寧靜的農業小鎮變成了一座休閒勝地。提到臺灣雲林的古坑,就不能不說說這裡的咖啡。古坑咖啡具有特殊風味,被譽為「臺灣咖啡的原鄉」。
  • 臺灣寫真:小鎮北港,這裡有媽祖300年不墜的香火
    中新社臺北8月2日電 題:小鎮北港,這裡有媽祖300年不墜的香火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登上媽祖文化大樓,眼前的朝天宮就是雲林縣北港鎮的中樞,閩南式宗教建築和環形道路如迷你田徑場,民房、道路似觀眾席向四方延展,宮口街商鋪林立,進香人往來不息。
  • 「粿」然愛你!潮汕人民到底有多愛做粿!
    將採來的鼠曲曬幾天,然後熬成湯汁,加入薯粉製成粿皮,包上炒熟的甜綠豆沙餡,用粿印(模)印成桃形,再放在新鮮的香蕉樹葉上入鍋蒸熟。要吃的時候可以蒸也可以煎,煎出來外皮香脆,內裡清甜。菜頭粿菜頭是蘿蔔的俗名,寓意「彩頭」。將蘿蔔絲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
  • 「河粉煎」其實是變形「碗粿」 好料都藏在裡面
    (圖片來源:欣新聞)   臺北士林夜市陽明戲院一帶是美食天堂,聚集數十攤小吃,入口處有攤罕見的「河粉煎」,這種小吃的外型很像南部「肉粿」、「油粿」,又像扁圓形模子印出來的「蘿蔔糕」,豐富的內餡更像「變形碗粿」,好料全藏在裡面。
  • 臺灣北港老街一日遊,在這個裡你買得起茶葉蛋
    臺灣北港老街一日遊,在這個裡你買得起茶葉蛋。臺灣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特別是現在,大陸這邊進入冬天了,而臺灣這時候溫度適宜,非常適合旅遊,臺灣也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就比如說媽祖吧,媽祖是臺灣人民主要的信仰之一,雲林的北港是知名的宗教聖地,自1694年興建朝天宮後,媽祖的各種神跡撫慰著人心,鼎盛的香火更是帶動周邊的商圈發展,每年吸引大批信眾及觀光客前往朝聖。
  • 潮汕特色小吃「薯粉粿」,晶瑩剔透,香糯軟嫩,是潮汕人的老味道
    潮汕粿品中,若說最本質的、每日必吃的、最全民的,大概是薯粉粿了,它幾乎是潮汕眾多粿品的代表。薯粉粿,潮汕的特色小吃,是一道漢族名點,操作簡單,易做,冷吃或油煎均可,冷吃涼喉潤滑;油煎,外酥裡嫩,香鬱適口。薯粉粿,顧名思義,便是用薯粉做粿皮,蔬菜做餡的粿品,也稱作「菜粿」。
  • 上饒地方色彩濃鬱的傳統小吃「鉛山燈盞粿」
    稻米做的美食,如燈盞粿、弋陽年糕、麻滋粿、韭菜粿、糯米煎餅等,真真讓飽享口福、大開眼界。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地處信江中遊邊的鉛山縣是江西糧食主產區。以大米為原料的各種小吃花式品種多,食味風格各具特色。其中「燈盞粿」最為獨特,是鉛山縣地方特產。更是長年風靡全縣城鄉,全縣各地市場小吃店甚至高檔飯店酒樓每天都有「燈盞粿」供應喜愛的食客享用燈盞粿」——故名思義。
  • 福建漳平特色小吃「油炸粿」,當地賣兩毛錢一個,外酥裡軟特別香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美食,光是小吃的種類就多到數不清了,而且每個地方的小吃都是不一樣的,畢竟這飲食習慣不同,這美食自然也是各具特色的。像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去全國各地旅遊,這樣就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了,例如廈門的竹筍凍、雲南的鮮花餅等。
  • 香噴噴的安海炸菜粿,從小到大吃不厭的特色小吃
    於是,聰明的閩南人就以白蘿蔔和米漿為主要材料,製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菜粿」。因為閩南人管白蘿蔔叫「菜頭」,因此白蘿蔔糕直接用閩南語音譯,也就是「菜粿」了。因為沒有具體的根據所以我不能確定最早的菜粿是來源時閩南地區的那個地方,但毋庸置疑,晉江安海的菜粿一定是整個閩南地區最好吃的。作為一個曾經在安海呆了6年的石獅人,我覺得我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 福建漳平特色小吃「米漿粿」,吃時一層層撕開,蘸著蒜泥醋真過癮
    對於福建的特色小吃,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沙縣小吃啦,如今紅遍中國大江南北,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看到黃色招牌的沙縣小吃,而吃的最多的就是餛飩和蒸餃了,所以一說到沙縣小吃,應該沒有人事不知道的。除了沙縣小吃之外,其實福建的特色美食還有很多,像福鼎肉片、面線糊、竹筍凍、沙茶麵等等。
  • 臺灣小鎮北港:300年不墜的媽祖香火
    它特別的地方是在北港畫一個媽祖廟,在這個地方。在整個地圖裡面唯一有一個廟宇。  【解說】這張老地圖裡唯一的廟宇,就是位於臺灣雲林的北港朝天宮。1694年,臨濟宗樹壁和尚從福建的湄洲島請了一尊媽祖到北港。6年後蓋起一座廟,時稱天妃廟或天后宮。隨著大量的貿易商在北港聚集,媽祖信仰也受到更多歡迎。道光年間,北港的媽祖信仰已經傳到了臺灣北部。
  • 投票:糕粿類三沙小吃你喜歡哪一款?
    蔥油粿 02幾十年來,在三沙總能見到有人挑著擔子沿街叫賣一種小吃,大人帶著孩子匆匆循聲而至,如此受追捧的便是蔥油粿,也俗稱「塌頭糕」。孩子們最愛那吃塌頭糕的餐具,它不像湯匙,不是筷子,而是削成船槳形狀的竹片,進食時,用這竹片將碗內糕切成幾小片,再用它挑著吃,特別好玩!
  • 讓人垂涎欲滴的——龍泉十大特色小吃
    經過評審組認真評比,具有鮮明龍泉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龍泉十大特色小吃」正式出爐。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你都嘗過嗎?       傳說:據說落湯餈是住溪村民當年送給紅軍的充飢點心,如今為農忙時節的特色點心。
  • 潮州有什麼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
    潮州的美食有什麼樣的特色呢?下面是潮州美食攻略,為大家推薦潮州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推薦,吃貨們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潮州美食攻略 潮州菜可以說是享譽海內外,非常有名 。比較有代表性的海鮮類菜式有:潮州墨魚丸、鴛鴦膏蟹、明爐燒大海螺、油泡魷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