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助改善頭痛、胸悶、酸痛等,要正確,不是越用力、痧越多越好

2020-12-24 鋤頭曹

刮痧對於臺灣人而言相當熟悉,不論是因為夏天所引起的不適、中暑、感冒、頭痛、頭暈、肌肉酸痛等,不少人都會以刮痧的方式來進行改善,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下以刮痧改善的方式更為常見。不過究竟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作法?颳得越用力、瘀血越大塊真的越好嗎?來看中醫師怎麼說!

刮痧真的有用嗎?是運用什麼原理?

澄明中醫診所洪碩宏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痧」是一種厲氣,進入到人體會造成體表疼痛腫脹、經絡阻滯不通進而致病。刮痧是藉由「刮」的外力,對局部組織施壓,造成微血管擴張、皮下充血發紅、或是在體表產生少量出血、瘀血,用適度破壞再重啟新生的手法,調整局部的血液灌流、疏通經絡之氣血,而這些出血點也俗稱為「痧」。中醫理論大多認為氣血不通則產生病痛,若能讓我們的經絡氣血暢行通透,則所需的營養就能疏布道到全身,達到祛除晦氣、病痛趨緩的功效。

哪些情況刮痧有助於改善症狀?

洪碩宏中醫師指出,刮痧可以廣泛運用在疲勞所造成的頭痛、肩頸僵硬、腰背酸痛等軟組織痛症、或是感冒、中暑所導致的發燒、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等功能失常性症候,有預防疾病、改善症狀的功效。但若是器質性問題,像是心臟病、腎臟病、肝病等深層臟腑疾病則效果有限。

刮痧非人人適用,這些族群要留意。

洪碩宏中醫師也表示,刮痧並非人人都適合,有些群體就不宜刮痧,例如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嚴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失常、血液疾病患者、癌症病患、糖尿病並傷口癒合不良、孕婦、一歲以下幼童、以及年老體弱的長者等族群就不適合。此外,一般民眾在下列情況下,也不適合刮痧,例如空腹或剛吃飽(飯前飯後半小時)、酒醉、女性月經期間、或是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的人;還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過於嚴重時,以及局部皮膚發炎、潰爛、傷口未癒合、或有三個月內的外傷骨折、手術疤痕等部位皆不宜刮痧。因此在刮痧之前,也要先確認自己適合與否,以免還沒改善當前的問題,反倒衍生出其它問題。

不是颳得越用力越好,刮痧常見錯誤別再犯!

坊間常見許多民眾認為刮痧颳得越就越好、刮越用力越好、刮到整深都是痧甚至瘀血越多越好、或者「都颳了就全身上下都刮一刮吧」等迷思。對此洪碩宏中醫師表示,刮痧力道的輕或重,需要依照被刮痧者的體質、疾病的虛實與輕重,調整力氣的大小;若是用力刮拭仍只有少許發紅,也可能代表病位較深,或是患者氣血較虛弱,此時只需輕柔地刮一刮,少許透出痧點來即可,切勿再加重力道。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恰當,也會可能造成微血管破裂情形嚴重、組織過度損傷,導致恢復時間會相對漫長,非但原先病痛無法緩解,又產生新的傷害。

刮痧前、中、後,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刮痧前,洪碩宏中醫師建議,刮痧前準備除了需先以濃度75%酒精及棉球,在局部做清潔殺菌,還要在患部塗上適量的精油、乳液、凡士林等具有緩衝效果的介質做潤滑,以免皮膚過度摩擦而受損;刮痧的器具選擇邊緣光滑、形狀方便手持的專用刮痧板或刮痧棒。常見有彎月狀、半圓形的磁性材料或牛角板所製成。

刮痧時,一般的情況下每次刮拭的總長度大約在10-15公分即可,每處約15-20下左右,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可以採用分段刮拭的方式,由上至下、頭頸往軀幹、再延經脈到四肢遠端。刮痧的部位,最常見於後頸部、肩膀、腰背部,包含手腳內外側都有適宜的經絡及穴道;若是一般民眾想嘗試,建議避開脊椎正中線(督脈),選擇肌肉相對豐厚的膀胱經沿線(脊椎正中線旁開約1.5、3寸)及膽經(風池到肩井穴),即從頭枕下往兩側肩膀、上背部到腰臀部,以及四肢的外側及後側面,可使邪氣從人體的表層透發而出,亦可放鬆肌肉筋膜,達到舒緩筋肉酸痛的作用。

刮痧後,由於體表血液灌流增加,溫度散失較快,所以特別要注意保暖、勿著涼,並適量補充溫開水、淡鹽水、黑糖水等飲品,隔日之後,可以在患處以溫熱毛巾熱敷。一般的情況下,輕症者退痧的時間快則2-3天,病情較重者可能需要兩周的時間,而大多數人會在5-7天內消退。而這段期間,應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厚味的飲食,並且保有充足的睡眠,適度休養生息,才能達到促進疾病改善的效果。

最後洪碩宏中醫師也提醒,如果使用正確的方式刮痧過後,病情仍然沒有減輕,甚至是加重,就應當積極就診,尋求醫師的協助。

相關焦點

  • 刮痧時,刮出的「痧」是什麼?痧越多排毒越多,是真的嗎?
    說到刮痧,是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做的事情,通過刮痧,發現身體變得好很多,後背有非常多的紅印,認為身體得到了改善。從字面上理解,是用一個用具,對身體進行刮來刮去,達到出痧的目的。「痧」是大家關注的,那麼刮痧,出現的痧是什麼呢?
  • 經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麼?紅印越多越有效?
    經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麼?尤其是一些溼氣重、寒氣深,更應該引起重視,在刮痧結束後,這樣的出痧感覺更加明顯。很多人可能會說出痧越多越好,是不是這樣呢?出痧越多越好?不同的體質,使得人們在刮痧時,刮出來的紅印是不一樣的,當然,要以紅印越多,就判斷刮痧效果越好,無疑是不對的。畢竟不同的人,刮痧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過於用力的刮痧,可能會使得紅印增多。但是,如果不出痧就說刮痧沒有效果無疑是不對的。可能你也出痧了,只是效果不明顯罷了。
  • 刮痧刮出「一片紅」,就是身體在排毒?正確刮痧,有些事得弄清
    但是刮痧並非是刮的越紅,你越疼才有效果,一般來說,刮痧刮到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出為紅色或者微紫紅色就可以停止了。刮痧的力道、部位若是掌握不當,一味追求大力的話,不僅沒有效果,還可能傷害身體。而正確的刮痧,你需要提前了解以下這些事第一,不是人人都適合刮痧——有潰瘍、腫脹的人不適應刮痧,這類人群的皮膚很脆弱,刮痧只會加重感染的可能;醉酒、過於戒或疲勞的人也不適合刮痧,這是刮痧可能會使血液流向體表造成內臟的有效循環血流量驟減,對身體健康很不利。
  • 刮痧刮出大紅大紫才好?刮痧的三個誤區要牢記,很多人都想錯了
    出痧並不是越多越好刮痧,就是用刮痧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物品,通過在身體表面反覆的刮動、摩擦,讓局部的皮膚有充血的感覺,進而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一些人認為,刮痧的時候出痧越多越好,說明體內的一些不好的物質被颳了出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 刮痧不出痧到底是怎麼回事
    刮痧不出痧到底是怎麼回事?刮痧是中醫保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很多人認為刮痧時出的痧越來越好,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刮痧的多少並不能反應出身體存在的問題,那麼刮痧不出痧到底是怎麼回事?下面尋醫問藥中醫頻道為大家介紹。
  • 刮痧刮出一片紅,顏色越深,排毒效果越好?漲知識了
    在刮痧之後,身上總會留下紅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排毒,出痧越多,排毒效果越好,那真的是這樣嗎?一起來看看。刮痧後,身上留下的紅印是怎麼回事?很多人在刮痧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出痧越多越好,說明體內的毒素都被排出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出痧越多,不代表效果越好。刮痧後出現一片紅,這是正常現象,這些紅印的出現,是因為皮膚的皮下出血導致。刮痧主要是利用刮板在皮膚上摩擦,皮膚的受力就會增大,血管就可能出現破損,有出血的情況。
  • 解密美容刮痧中的「痧」是什麼?
    天有八風之邪,地有溼熱之氣,人有饑飽勞逸;夏秋之際,風、溼、熱三氣盛,人若勞逸失度,則外邪侵襲,陽氣不能宣通透洩,因而常發痧症——如剛曬了太陽後立即到陰涼的地方,忽冷忽熱而導致身熱、頭暈、頭痛或腹瀉,它是許多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在體表皮膚的— 種共性表現。   痧,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病,許多疾病都可以出現痧象,故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 刮痧「出痧」越多越好?四醫院中醫科專家帶您了解刮痧療法
    「刮痧屬於中醫的外治療法,古代民間常用於夏秋季節,因感受穢濁疫氣而引起的痧證,即現代的傷暑、高熱、急性腸炎、胃腸痙攣、霍亂、猩紅熱等疾病。現在刮痧療法應用廣泛,可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多種疾病,如感冒、發熱、咽喉炎、急性胃腸炎、霍亂、腹痛、疳積,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頭昏腦漲、小腿痙攣疼痛、小兒感冒挾食、小兒驚風等疾病,特別對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風溼性關節炎、神經性頭痛等效果顯著,是其他療法所不能比擬的。」常醫生介紹說。
  • 中暑刮痧下手別太重
    夏季容易中暑、頭昏腦脹,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在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  不過,刮痧不一定要出現大片紅紫痧斑,過度會造成皮膚發炎感染,且刮痧至少需間隔1周以上,以免皮膚角質化。
  • 刮痧刮出一片紅,真是身體排出的毒素?印子越深,效果越好?
    在中國,即使你從來沒有刮過痧,但總歸聽說過,畢竟這在我國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而且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相信的人可能就會通過刮痧的方式來養生。刮過痧的應該就知道,被刮過的部位會發紅,這真的是身體排出來的毒素嗎?印子越紅越是深的,說明刮痧效果越好?
  • 刮痧皮膚出現紅色斑點與淤血比較,到底有何不同?刮痧有哪些作用
    刮痧在現在來說,依然是很受歡迎的,而且很多人對它都有一定的認知,刮痧很像是在給皮膚按摩,不過採取的方式是藉助工具,如木片,火罐貼緊皮膚,然後用力反覆的摩擦,刮痧以後,人皮膚會出現紅色或者是紫色的斑點,看起來就像是淤血一樣,很多人雖然曾經有做過刮痧,但是可能並不清楚其中的區別。那麼刮痧到底與淤血有何不同呢?
  • 刮痧很流行 正確使用刮痧板很重要
    刮痧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除溼方法,它既不用專業的技巧而且所需的工具—刮痧板也比較常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刮痧板,正確使用刮痧板會在刮痧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 刮痧的工具是刮痧板,正確地使用刮痧板,才能起到保健治病的作用。刮痧板有厚面、薄面和稜角。
  • 美夜問 | 臉部多久刮一次痧?
    「聽說面部刮痧不能天天做,那間隔至少是多久呢,三四天可以了嗎?另外刮出痧來是好還是不好呢,說明刮的太用力了還是經絡太堵了呀?痧沒退去還能繼續刮嗎? 」面部刮痧力度多大好?面部刮痧用的力度不能像身體刮痧那樣太用力,它主要的目的是經絡疏通。面部穴位密布,通過刮拭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刮痧時用力要輕,以不出痧為度。
  • 「痧」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地方不出「痧」?
    通過出痧的方式可以有效排除體內毒素,補氧祛瘀,活化細胞,加強新陳代謝。痧的顏色、形態與體內毒素含量多少有關。病變局部缺氧時間越長,微循環障礙的程度越重,痧的形態越密集;體內毒素部位越深,痧的部位越深;微循環障礙的面積越大,痧的面積也越大。內毒素少,則痧色淺,痧粒分散。沒有內毒素的部位,微循環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正常,怎樣刮也不會出痧。
  • 刮痧不當,養生不成反傷身--中國數字科技館
    刮痧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刮,萬一養生不成,變成了傷身,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據媒體報導,張女士在一家美容院做面部護理,在美容師的鼓動下又做了眼部刮痧。結束後,張女士眼部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發現左眼孔源性視網膜脫落,後被鑑定為十級傷殘。  一次不規範的刮痧,竟毀掉了張女士的一隻眼睛,令人心驚。
  • 刮痧用力過猛 小夥背上血管都破了
    一到夏天,很多人有點中暑都愛刮痧。最近,金華的劉先生由於刮痧力度太猛,背上的毛細血管都破了。昨天,他回醫院做治療,如果順利,再過兩天,就能康復了。醫生提醒,非專業人士在刮痧時經常容易用力過度,傷害到身體,大家千萬不要盲目刮痧。
  • 刮痧能「刮」去什麼?
    拿起刮痧板,伸出食指,刮離大拇指近的這一側,從虎口一直刮到食指尖,每側100下,大人、孩子都管用。對於習慣性便秘者,可以在刮食指的基礎上,加刮下腹部和腰骶部,方向是從上往下。心悸心悸、心慌、胸悶,醫生說您得了冠心病。那還能刮痧嗎?刮痧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首先刮拭前胸,從中間往兩側刮,然後把手掌心朝上,刮兩個胳膊的內側,從上往下一直刮到手腕。
  • 腳底刮痧不是人人適合 腳底刮痧6件事要知道
    要保持室內溫度,冬天要注意足部暴露皮膚的保暖,操作完畢足部暴露部分應用幹毛巾進行包裹,尤其避免涼風直吹足部皮膚;夏天操作,應避免用風扇直接吹足部暴露的皮膚。施術者用力以受術者感到足部反射區酸、麻、脹、痛(以受術者可忍耐為限)為度,不可用暴力。對於體質好、年輕、足部肌肉豐厚者,力度可稍強;對於體質弱、年老、足部肌肉薄而不結實者,力度應輕柔。
  • 累了病了刮個痧就好了?刮痧可不是「百無禁忌」
    口袋醫生 | 累了病了刮個痧就好了?刮痧可不是「百無禁忌」刮痧,作為一種傳統的保健手法,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感冒了,刮個痧想排毒,刮個痧要減肥,刮個痧……刮痧仿佛成了萬能的了,中新社記者 楊豔敏 攝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血管神經受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使血液得到淨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
  • 刮痧你刮對了嗎?
    華龍網7月30日訊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鈍緣面物通過在體表反覆刮動、摩擦,使局部皮膚充血,進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並消除組織炎症反應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那麼,刮痧是否越用力越好呢?刮痧的主要功能是活血化瘀,促進人體自我免疫功能的恢復,對中暑、落枕、風寒感冒、頸肩痛有一定幹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