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聽話我告訴你爸!」中國媽媽育兒的窒息瞬間

2020-08-25 牛媽彭小蹦

原創:牛媽彭小蹦

【牛媽心語】

今天這篇文章中的對話,也都是真實的,尤其是那段「你選我還是選你朋友。」有女人的地方,就會有這種選擇。「媳婦和媽媽同時掉水裡,先救誰?」,這樣的千古難題,我看多數可能是女人為難女人。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理事、阿德勒心理指導師,出版育兒漫畫集《成長不慌張》,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理事、阿德勒心理指導師,出版育兒漫畫集《成長不慌張》,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理事、阿德勒心理指導師,出版育兒漫畫集《成長不慌張》,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逼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
    逼迫孩子學聽話,是做父母最大的失敗昨天,我看到四歲的兒子正在吃一些膨化食品,由於我不在他的身邊,便通過視頻告訴他,不要再吃這些東西了。因為他臉上已經過敏了,前天醫生也叮囑不讓他再吃這些膨化食品,但無論我怎麼給他說,他還是繼續吃。於是我便告訴他奶奶,讓她把那些零食給他要下來,不讓他再吃了,而他奶奶卻說,不讓他吃,他會哭的。
  • 「你再不聽話,我可不要你了」,哄騙教育害人不淺,但願沒有你
    那媽媽這麼說女兒瞬間不高興了。一直搖著媽媽的胳膊央求媽媽買下來,周姐鐵定了主意不買,兩個人一直僵持不下。周姐靈機一動對女兒說,咱們走吧,媽媽給你買糖吃。小孩子對糖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由於周姐平時也不經常給孩子吃糖,因此聽到給自己買糖吃,女兒瞬間兩眼放光,就跟著周姐離開了。
  •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這句話到底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管你了!」,還有的家長會自作聰明用哭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說出「你再不聽話,媽媽就要哭了!」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終究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用哭控制孩子,會剝奪孩子的需求:實際生活中,餵飯是每位家長都需要經歷的階段,此時熟悉的一幕在很多家庭飯桌都上演過。
  • 「再不聽話我告訴你爸!」哈哈哈哈哈……
    以下文章來源於牛媽彭小蹦 ,作者牛媽彭小蹦牛媽彭小蹦畫漫畫的心理諮詢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委員會成員,媽媽成長的溫暖陪伴者牛媽心語今天這篇文章中的對話,也都是真實的,尤其是那段「你選我還是選你朋友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一位媽媽對哭鬧要買玩具的兒子說:「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乖,我們去買吃的」。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這句話千萬別對娃說,殺傷力很大
    現在許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因為孩子的缺少,導致整個家庭對孩子的關注和寵愛會非常的多,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一些孩子從小會比較調皮,任性難以看管爸爸媽媽也非常的煩惱,許多孩子在調皮搗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經常會說一句話,就是:你再不聽話,我就要生氣了,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暫時的消停一會兒,但是這句話建議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也這句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心理負擔。
  • 你要是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垃圾桶裡!上海一位媽媽把玩笑變成現實
    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因為,它總是聽到大人們對孩子說:你乖乖睡覺!要不然,就把你扔出去餵大灰狼了!大灰狼很開心啊,幾乎每天都蹲在窗戶下面,就期盼著哪一天,從窗戶裡扔出來一個孩子……後來,大灰狼就被餓死了!這個故事,家長們應該多數都聽到過。像Tina小時候,家長還經常說:你是從垃圾桶撿來的,要是不聽話,還給你扔垃圾堆裡去!
  • 面對孩子不聽話,大喊大叫的媽媽最顯「無能」,看看你是嗎?
    「本文原創/微夢媽咪(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你看誰家孩子像你,這麼不聽話!」此時的媽媽耐心已經消磨的所剩無幾,面對周圍人投射過來的異樣的目光,更是想趕快離開,於是衝著孩子大吼一聲:「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威脅式教育真能讓孩子聽話嗎?
    趕緊去,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 「你要是再哭,就讓警察給你抓走!」- 「我數到三,你要還不放下iPad,明天你就別想玩了!」小朋友的恐懼感要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再加上他們處於弱小的狀態,對家長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當聽到「不要你了」、「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語時,會更加恐懼,自然會選擇聽話。
  • 「你再不聽話就受罰」比虎媽更傷孩子的,是父母的「巨嬰式心理」
    在這部劇中,完美地呈現了現在不少家庭的現狀:爺爺奶奶溺愛,媽媽對孩子嚴苛教育,爸爸兩邊為難。 對於孩子而言,其實真的很討厭「虎媽」。但是從虎媽的角度來說,她都是為了孩子好。 《虎媽貓爸》只是一部電視劇,雖然來源於生活,但終歸偏「戲劇性」。那麼回歸生活,還真存在一種文化,叫做「虎媽文化」。
  • 「媽媽,我聽話,別不要我」父母不要再對孩子恐嚇教育了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經常聽到有的父母用語言來恐嚇孩子,"你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把你扔進垃圾桶裡。」「你再哭,壞人來把你抱走。」每次朋友氣得沒有了辦法,就會對孩子大聲吼:「你要氣死我呀,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孩子只要一聽這話,就不敢再鬧了,也能暫時聽話些。有一次,孩子在超市裡,非要買家裡已經有的玩具,他說,家的舊了,要新的,朋友不給他買,孩子不幹了,在地上打起滾來,朋友打了孩子幾下,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
  • 「你再不聽話,放你出門口!」你對孩子說過冷暴力的話麼?
    「媽媽,求你不要再把我關在衛生間裡了。」這是一檔某衛視的《媽媽聽我說》親子節目,一個孩子對媽媽說的心裡話。讓家長特別的苦惱…明知道自己在氣頭上,不應該對孩子說狠話,卻怎麼都收不住…不過也有一部分家長,他們是這樣的,他們知道現在不能再用打罵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所以不打孩子,也不罵孩子,孩子犯錯了,或者不聽話,就把孩子鎖在門外、衛生間、陽臺、房間。心想,我不理你總可以吧,想讓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以家人之名》的李爸教會我們忽略的育兒細節
    以家人之名,最讓我動容的,是李海潮懟錢婆婆逗賀子秋的情節。被二姨灌輸了寄人籬下觀念的賀子秋,剛到李爸家懂事卻敏感。到麵館吃麵的婆婆看著子秋在認真的擦桌子,就逗子秋說:「你可要好好表現啊,不聽話你爸就把你送走了。」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我突然想起前幾年看過的一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面有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大家不妨來看一下:https://v.qq.com/x/page/p08396y3nr1.html男主小偉是初三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偷偷修改成績單,想騙媽媽同意他去畢業旅行。
  • 心理學專家:孩子不聽話,說出「我生氣了」的父母最愚蠢
    他們或許並沒有什麼育兒經驗,但是由於孩子生下來了,所以就一直硬著頭皮當父母。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或許會被教育的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好。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相信很多人會說到是「性格」。畢竟正所謂「性格性格改變命運」,一個人的性格確實可以成就很多東西。那麼什麼性格才是最好的呢?家長又應該怎樣培養呢?
  • 3個月寶寶趴睡窒息,無知媽媽袖手旁觀!母嬰偽科學要坑害多少人
    根據曝光的聊天記錄,芽爸來梳理一下此次事件的時間線:下午1:01訓練開始,這位媽媽開始在微信群裡詢問。下午2:10這位媽媽在群裡告訴群友,寶寶沒聲音了,害怕悶死過去。還有群友告訴媽媽「不會」,媽媽以為孩子已經解鎖趴睡了。下午3:04媽媽進屋給寶寶餵奶,才發現寶寶已經沒有了呼吸。
  •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還在犯這樣的錯誤嗎?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大人恐嚇孩子的話。在那些父母的眼裡,經常抓人這一行為可以作為恐嚇孩子的有效辦法。我就有很多的親身感受:我想讓孩子幫我房間裡的一個什麼東西拿出來給我,如果我覺得孩子不想放下手頭的遊戲去做,我就會說:寶寶,你現在的遊戲好玩嗎?我也和你做個遊戲好嗎?爸爸有一個什麼東西就在房間裡的某一個地方,我想你一定找不到,你覺得呢?
  • 剛滿月嬰兒遊泳窒息死亡:錯誤的育兒方式,毀滅孩子一生
    前兩天,一條「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的新聞迅速衝上微博熱搜。這個剛滿月的女嬰在遊泳時一直非常安靜,不哭不鬧,隨行監護的媽媽和姥姥都以為孩子對這項運動感興趣,因此,並沒有對她的異樣行為進行過多關注。直到孩子爸爸回到家,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才覺察異常。
  • 窒息死亡的三個月的寶寶告訴你:不要總拿我跟別人家的寶寶比較
    教書育人是一種功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也一直覺得教培也是教育的延伸,在學生和家長面前,一直以老師自居。這個「芝士小餛飩」品牌機構,打著從美國來的育兒理念,教育中國父母如何育兒,結果,在他們老師的指導下,成功的導致一名三個月的嬰兒窒息而死。 今天心情很複雜,源於早上看到這則新聞。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我覺得100個家長有100種育兒方法,但是也不想盲目跟風,或者別人是怎麼育兒的,我就必須得怎麼樣,比如別人的家長是一點點零食都不給孩子吃,當然零食吃多了肯定不利於孩子的健康,但是過度的控制就會導致孩子人格的缺陷,你越是控制什麼,他就是越想得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