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亞馬遜和宜家,美國最大家居電商Wayfair有哪些過人之處?

2020-12-22 36kr

本文來自 凌波資本

Wayfair由兩名康奈爾大學生於2002年創立,是美國最大的家具家居電商,總共收錄了1.2萬個品牌的1,000萬種產品,在全球有超過12,000家的供應商為其旗下的5個品牌提供產品和服務。Wayfair採用線上瀏覽,線下進入實體店體驗,最後成交的模式。84%的消費者對Wayfair品牌有認知。Wayfair的復購也不斷上升,2017年的訂單中,31%的訂單來自於過去12個月中至少有過一次購買行為的老客戶,而這個比例在2013年只有13%。

Wayfair於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同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家居電商上市品牌。2017年,公司淨收入達到47億美元,同比增長39.7%;經營現金流常年保持為正,2017年為3363萬美元。雖然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淨虧損2.47億美元),但其股價自上市以來處於整體上升的狀態,尤其自2017年之後呈明顯上漲,至今增長4倍;最近幾個月漲得尤其快,Wayfair的股價從4月28日的60.53美元/股漲到了138.78美元/股(截止至2018年9月10日收盤價),市值從約50億美元漲到了近125億美元,增幅達約103%,這說明投資人對Wayfair的模式十分看好。究竟是什麼讓這家持續虧損的公司的市值在四個月內翻了一番?

Wayfair自上市以來的股價變化。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Wayfair旗下品牌:

⁃Wayfair.com,銷售中檔家具為主,品類涵蓋大件家具、床上用品、地毯掛毯、燈具廚具、收納用品、兒童用品、寵物用品等;

⁃Birch Lane,售賣和Wayfair.com同樣種類的產品,但定位更高端一點,受眾為中高端用戶。

⁃AllModern,銷售高端品牌為主,家具風格更偏向於中世紀,相較與黑白色調為主的其他品牌更加充滿質樸的厚重感。;

⁃Dwell STudio,現代家居工作室;由獨立設計師Christina lemieux 在2000年創辦,後被Wayfair收購。產品包括家具、燈具、地毯、布料,整體風格更加精緻、小眾。

⁃Joss & Main,是一個允許設計師出售其設計產品的閃購網站,產品涵蓋家具、燈具、床上用品、廚房用具、浴室用品、窗簾地毯等。

行業背景:

-千禧一代消費者入場家主力消費人群。一般來說,35歲到65歲的消費者是家具購買的主體人群,隨著年歲推移,擁有新觀念、更加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一代(18-38歲人群)也逐漸成為主力消費人群。

-女性決定大部分家裝消費支出。Wayfair的目標客戶群是35-65歲,年家庭收入在5萬-25萬美元的中層收入女性,她們大部分擁有自己家庭裡家居的選擇、購買權。對於她們來說,宜家和沃爾瑪太低端了,而Crate & Barrel, Pottery Barn又太高端,價格適中的Wayfair成了她們的首選;另一方面,這些用戶不想接受完全標準化的產品,而是更傾向於一定的個性化產品。這種個性化可以通過產品的選擇來完成,因為更高端的定製化家具需要的定價也越高。

-採購家具像是短途旅行,去實體店仍然是個麻煩事。家居店為了節省成本、方便運輸,一般會選擇開在市郊或者高速公路附近,另外,由於家居涵蓋品種太多,逛上一天可能也逛不完,而消費者的需求又十分多樣化。對於他們來說,去一趟就像一次短途旅行,費時費力,最後還可能一無所獲。對傳統零售商來說,租金成本和客流吸引力、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大眾選擇都是需要平衡的矛盾。

-網際網路逐漸變成生活基礎設施,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購買也不例外。相信不少人都有從「在淘寶超過100塊的東西我就不想買了」到「新款iPhone 發售當天只怕在網上買不到」的類似體驗。網購已逐漸成為日常購物的一部分,隨著支付的安全性、物流的快捷性不斷提高,消費者也越來越接受在網上花大錢、買大件的行為。

-但線上家居市場滲透率還處於極不飽和狀態。據預測,美國服裝市場、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分別達到了28%和34%,相比之下,家具市場滲透率是有12%,想像空間巨大。

-家居市場整體從線下實體展示店、國際專售店、大型家居賣場轉移到線上。據統計,2017年線下家居市場還是線上市場的8倍左右,到了2027年前者只有後者的兩倍左右了。年複合增長率上,線下市場2017年-2022年,2022年-2027年的增速分別為1.8%和0.1%;線上市場則一直保持著15%的增速。

-相對於品牌,家具購買者對渠道更加敏感,也更加忠誠。當你去到Birch Lane這樣到家具品牌集成店購物時,很可能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家具本身是否合意而不是家具品牌上。當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布置自己的第一個家時,也會首先想到宜家、宜得立或者紅星美凱龍這樣的地方,用戶可能不知道家具本身的品牌,更多是對於渠道的信任感。同樣的原因,即便是在網上,當你想買一把椅子時,除非有之前就特別中意的,直接去蘇寧或類似的家居大賣場選購可能是許多人的第一反應。

家居網購的痛點:

⁃摸不到實物,購買全憑想像。因此對產品的材質,以及如何跟家中現有家居搭配、布置只能靠想像,對大部消費者來說,也需要比較專業的購買指導和建議。

⁃搜索和選品體驗差,難以在海量SKU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材質。和逛線下店一樣,消費者網購家居時也喜歡採用泛泛瀏覽而不是精準搜索的方式,因此自己也無法準確描述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沙發,或什麼樣的吊燈,而另一方面,他們對家居品的想像力和購買慾又十分強大。

⁃配送體驗差。家居產品有重、大、易碎等特點,配送過程中的損壞率會明顯高於服裝等其它行業。加之配送工作通常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速度慢、服務態度差的問題也難以避免。

⁃售後體驗差。售後安裝、退換貨、售後維修等體驗非常差。

Wayfair的模式及競爭優勢:

線上瀏覽,線下體驗,再成交。Wayfair通過統計發現在公司的網站訪客中,有99%的消費者並不購買任何產品。大多數訪客來到網站,只是因為他們想要在Wayfair對自己想要的商品進行研究和對比,看看圖片和價格,然後到實體店去購物。Wayfair隨即推出了一項計劃——get it near me,即向消費者指明附近有哪些家居產品商店,按照他們想要購買的商品,將他們推薦給附近的商店,然後再以此向哪些本地實體家居商店收取一定的推薦費用。這樣做的好處是,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Wayfair打通了兩種渠道:一方面在線上收集消費者行為的數據,另一方面和附近實體店位置精準匹配,而本身不擁有任何重資產(店鋪、搬運車輛等);這種LBS形態的服務模式也讓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上變得更高效。

⁃產品上,提供同一件商品的多種材質和色板、詳盡的產品信息。輔助服務上,展示豐富的買家評價、提供專業客服和導購團隊、羅列常見疑問供消費者參考。幫助用戶建立信任和信心,可以在網上挑選家具家居產品。

⁃加強可視化。Wayfair為消費者提供產品3D展示圖、以圖搜圖、家居搭配方案,以及買家實物圖等。

⁃幫助消費者規劃理想房間。wayfair不僅提供家居單品,還提供整個房間的搭配方案。另外,還會記錄消費者的歷史瀏覽情況並定期將歷史內容返推給消費者,嘗試再次勾起消費者的購買慾。

⁃發展自有品牌,對產品質量做到完全把控。wayfair目前擁有超過70個自有家居品牌,風格各異。如主打低價、水手風的Breakwater Bay、定位中端、風格偏現代的Mercury Row、傳統美式家居品牌Threeposts、走工業風高端的Trent Austin等。自有品牌的銷售額佔比從2015年的5%提升至2017年的57%,證明廣大消費者對Wayfair的選品能力的認可和審美上的共鳴。

-建立發展出極致的用戶體驗,成為Wayfair強有力的差異化競爭力。在美國和歐洲有超過2300名內部全職的客服團隊,負責客戶從購買到物流配送全程服務。在特定的產品品類領域,Wayfair都配備品類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物流方面,在美國,約63%的大型包裹配送都使用Wayfair最後一公裡倉儲配送服務體系。客戶認為「Wayfair的客服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體驗,而這是我從未有過的良好感受!」,「Wayfair的員工服務即迅速又非常好相處」,「配送即時,產品品質好,客戶服務超棒,這些都是Wayfair是我購物首選的理由「。

業務表現:

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美國線上家居市場規模達316億美元,同比增加41億美元。這41億美元裡,Wayfair在美國的銷售額佔到了25%,為10億美元。

財務表現:

自2002年成立以來,Wayfair的營收一直保持增長,2011年的時候收入只有5.17億美元,到了2012年增長到了6億美元。然後進入2013-2016年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收入開始爆發,2013年收入9億,2014年收入13億,2015年收入22億,2016年收入33億。從2014年開始分別保持了70%、50%和40%的年增長率。

2017年,Wayfair活躍用戶達到1100萬,這相當於全美4.7%的美國成年人都經常在Wayfair上買家居。淨收入為47億美元,同比增長 39.7%,其中直營淨收入達到了46億美元,同比增加42.5%。自由現金流目前還處於流出狀態,主要支出來自公司對IT設備、軟體設施的購買(2017年現金淨流出1.13億美元,其中IT設備、軟體工程等支出達到了1.46億美元。)該部分支出屬於一次性的長期投資,可以預見的是這部分支出將在未來幾年內越來越少。雖然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但其股價從2015年上市以來處於總體上升狀態尤其自2017年之後呈明顯上漲,至今增長4倍;最近幾個月漲得尤其快,Wayfair的股價從60.53美元漲到了138.78美元(截止至2018年9月10日收盤價),市值從約50億美元漲到了近125億美元,增幅達約103%,這說明投資人對Wayfair的模式十分看好。

自成立以來wayfair的營收表現。數據來源/Wayfair

未來計劃和預期:

在wayfair的長期規劃中,毛利率能從2018年第二季度的23.5%增加到25%-27%,這得益於銷售規模效益的展現、物流效率的提高和國際化的擴張;廣告支出將隨著顧客忠誠度和復購率的提高而降低,其佔總收入比將從現在的10.7%下降到6-8%;由於公司目前還在持續招募,行政等方面的支出佔比還在不斷變重,但這部分支出也將在未來被逐漸攤薄。總體規劃下來,公司的息稅前淨利潤將從目前的-2.1%轉正到8%-10%。

在業務方面,為了應對亞馬遜的競爭壓力,Wayfair最近開發了一款AR(增強現實)應用WayfairView。可以讓顧客提前看到家具擺放在自己家裡的效果,促成更高的家具成交率。目前這款AR應用已經登錄Google Play商店,Wayfair希望藉助AR技術,可以讓顧客在APP上看到物品跟實物等比的放在自己家中,從而可以快速決定是否適合。隨著技術的普及,Wayfair還會開發VR(虛擬實境)APP,讓顧客可以佩戴VR頭盔,購買產品。

凌波點評:

除上述內容外,我們認為Wayfair還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特別出色:

1、輕資產模式——高效庫存信息管理系統 ,Wayfair的整個渠道中不涉及庫存,周轉效率高。

Wayfair兩位創始人Niraj Shah和Steve Conine是程式設計師,公司目前有超過1300個數據工程師,算法和數據挖掘力被許多分析師視為Wayfair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方面,Wayfair深耕家具行業15年,現有超過10000家供應商,這些是秒殺全行業的亞馬遜所不具備的優勢。其有高效的庫存信息管理系統,直接將客戶需求與供應商庫存相連接。訂單確認後,大部分商品直接從供應商處發貨,節省了大量庫存所佔用的資金,周轉效率很高。而線下零售模式的Home Depot在2016年的存貨周轉次數只有5次, 庫存佔用資金超過120億美元。另一方面,Wayfair不斷探查並處理有關其客戶的信息,以便與他們進行互動,預測他們的主觀意願,對他們的主頁進行個性化,並且把搜索變成一種娛樂形式。

這樣的模式和早期亞馬遜有些許類似,早期亞馬遜是賣書的,但是沒有書店,亞馬遜做的就是將買書的人供應商/書庫直接連接起來,自己不擁有海量書籍、也不擁有重型倉庫,但消費者卻能在亞馬遜上買到成全上萬種書籍。

Wayfair的零庫存和高效物流模式。資料來源/wayfair

2、自建物流體系,節省商品運輸成本和時間。Wayfair的自建物流體系由CastleGate倉庫和WDN(Wayfair Delivery Network)組 成。CastleGate倉庫通過將供應商庫存前置,縮短包裹的配送時間,其中小件包裹可以縮短到1-2天;WDN主要用於大件包裹配送,通過集散中心、轉運點、長途運輸和最後一公裡送貨上 門完成配送,使用專用車輛,從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損耗。預計到2017年底,Wayfair將 有90%的大件包裹通過該體系配送,最後一公裡送貨上門將覆蓋60%的美國人口。對於小的物件,Wayfair能將傳統投遞時間從4-5天縮減到1天。對於大件,Wayfair能夠將傳統的2周投遞時間縮短到1周左右。

3、巧用Instagram為Wayfair帶來大量消費者,其忠誠度也隨著對Wayfair品牌和模式的依賴而越來越強。

Wayfair的商品有多種顏色,產品品類不會被局限,它還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帖子,從標準室內設計景觀拍攝到動物和其它生活方式的照片。在Instagram上,Wayfair會給自己的帖子加上標籤以提高曝光率和參與度,而Instagram算法也更偏高熱度帖子。與此同時,Wayfair通過直接回帖,提供有用的提示和建議,讓用戶滿意和提高忠誠度。通過讓客戶放心或者給他們指出正確的方向,可以增加他們對品牌的正面印象。此外,Wayfair還使用獨家競賽、促銷和折扣為Instagram追隨者提供額外的價值。

CEO Niraj S. Shah在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稱,公司該季度顧客復購率為66%,同比增加超過50%。

Wayfair用戶的高粘性。資料來源/wayfair

4、定期推出由網紅參與或網紅創建的品牌內容。Wayfair傾向於和小網紅或有中等數量粉絲的網紅合作,以增強其營銷內容的真實性。此外,Wayfair也經常與電視節目的人物合作,例如《單身女郎》和《美少女的謊言》,吸引這些節目的女性觀眾。《美少女的謊言》女主角Shay Mitchell的帖子是2017年Instagram人氣最高的帖子之一,這側面表明了Wayfair網紅營銷策略的成功。

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一種基礎性設施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傳統行業也面臨著模式上、渠道上、內容產品甚至消費者喜好上的全方位改造,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亞馬遜24年前抓住了90年代的那波網際網路浪潮,從繁雜而龐大的書籍入手,以輕資產模式起家,如今真的長成了一個售賣所有東西的線上亞馬遜雨林,這種對傳統行業在銷售模式上的改造還在繼續,具體到家居行業,國外有強渠道、連接實體店和線上消費者並抽取佣金的Wayfair,國內也有至家這類將潛在消費者帶進老顧客家裡體驗家具,交易成功即可抽取佣金的新型購買模式,星星之火,未來可期。

參考資料:

Wayfair 2017年,2018年Q2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7年年報

《Can Wayfair construct a profitable business model?》

《Why Amazon.com, Inc. Buying Wayfair Inc Is a Bad Idea》

《案例分析:家居電商巨頭Wayfair的社交媒體經營策略》

《家具電商Wayfair如何做到年銷售10億美元》

《Wayfair是如何做到美國最大的家居電商》

《家具電商之王,中國會不會出現Wayfair?》

《打敗亞馬遜,Wayfair會是家居垂類電商最大贏家?》

相關焦點

  • 打敗亞馬遜和宜家 美國最大家居電商Wayfair有何過人之處
    文章來源:凌波資本 Wayfair由兩名康奈爾大學生於2002年創立,是美國最大的家具家居電商,總共收錄了1.2萬個品牌的1,000萬種產品,在全球有超過12,000家的供應商為其旗下的5個品牌提供產品和服務。Wayfair採用線上瀏覽,線下進入實體店體驗,最後成交的模式。84%的消費者對Wayfair品牌有認知。
  • 收下這些海外家居電商網站,亞馬遜平臺選品好簡單
    海外家居品類電商百花齊放,亞馬遜賣家在選品時,可以多看看其他電商平臺的,從中能找到很多靈感。 家居品類市場市場巨大,市場增長速度快,很多一線跨境電商大賣家在家居品類的投入都在增加。海外家居品類電商百花齊放,亞馬遜賣家在選品時,可以多看看其他電商平臺的,從中能找到很多靈感。
  • 美國家具電商Wayfair對抗亞馬遜的兩大秘密武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莊帥,來源 | 零售資本論,作者 | 財報分析師在美國,包括沃爾瑪在內,幾乎所有新老零售電商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亞馬遜這個龐然大物,如何才能在它的陰影下發展成為考驗。2014年8月16日,在近十年時間裡幾乎沒有進行外部融資的美國家具電商Wayfair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文件,隨後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同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家居電商上市品牌。
  • 宜家、好市多和亞馬遜等大咖在前 會員制有多少種玩法?
    曾經有經濟界大咖預測,2019年將會出現三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中一個就是會員制。會員制並非新鮮事,數數你家裡、手機裡,誰還沒有一大堆的實物或電子會員卡。當下,無論是線下零售、線上電商平臺,會員制已經普遍存在,它是企業不斷喚醒和激活用戶的營銷手段。對於定製家居、整體家居的企業來說,會員制也並不陌生。
  • 誓言「不做電商」的宜家家居,為何也在天貓開店了?
    01今天,瑞典家居巨頭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曾經豪言「不做電商,只開實體店」的家居巨頭,如今也選擇了開拓線上銷售,這算是宜家在全球首次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銷售。目前,宜家中國共銷售9500多種商品,宜家天貓旗艦店將提供約3800種宜家產品。這些產品是經過精心挑選,屬於宜家最熱銷的產品。宜家天貓店,將與宜家自有電商平臺一樣提供送貨、上門安裝和退貨服務。目前,先開放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市場,之後將逐步拓展至全國其他省市。
  • 聚焦電商、物流、門店,宜家中國的變革姍姍來遲
    今年11月21日,宜家宣布為加快數位化轉型,未來兩年將在全球裁撤7500個崗位,其中中國區有160個。據介紹,宜家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戰略將圍繞電商、物流配送和新建市中心小型商場三個關鍵詞。此次裁員轉型被稱為宜家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而這也是其在業績增速放緩、數位化轉型落後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 宜家也要全力做智能家居了,但方向和 Google、亞馬遜不太一樣
    一直以來智能家居行業都是由科技公司主導,如今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廠商宜家也正式大舉進軍智能家居市場了。日前宜家正式宣布投資成立一個新的「宜家家居智能」(Ikea Home smart)業務部門,負責目前增長迅速的智能設備端到端的業務。
  • 美國最大家居電商疫情期間股價暴漲660%的背後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全球各地的消費品零售業普遍受到了重創,但美國垂直家居電商平臺——Wayfair(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 W)的股價卻自3月中下旬起一路飆升,漲幅一度高達660%。Wayfair在官網介紹自己為:全球最大的線上家居購物目的地之一。
  • 跨境電商公司Anker的IPO上市成功,背後不僅是亞馬遜和品牌獨立站
    成為跨境電商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公司。大家能從創業板上市委員會發布公告中可以看到安克創新上市的審核結果。在eGoBest看來,在今年的疫情下的經濟形勢,Anker的上市能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的更大的發展信心。eGoBest相信今天有了第一家,不久將來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甚至更多的跨境電商公司可以上市在望。
  • 美國Top 15電商網站排名出爐,你都入駐了哪些?-雨果網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預計,到2020年,電商在美國零售市場中的份額將達到17%,許多零售商會趕上電商趨勢,增加網上曝光率。 在許多電商賣家眼中,美國就是一塊「大蛋糕」,幾乎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但賣家們,你們都知道美國有哪些主要的電商網站嗎? 本文將根據Alexa網站排名,排出美國Top 15電商網站。
  • 宜家入駐天貓,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億歐3月10日訊,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宜家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去年8月,宜家中國宣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戰略,將渠道和數位化作為其中的戰略重點。此次入駐天貓,標誌著宜家中國「未來+」戰略實現了又一重要的裡程碑,也是宜家全球發展的重要舉措。
  • 線上賣家居股價卻漲成妖股 Wayfair低位反彈能否繼續拉升?
    而在電商行業,不僅是電商巨頭亞馬遜,諸多垂直領域電商平臺反彈強勁,其中被稱為家居版「亞馬遜」的Wayfair股價表現也是相當亮眼。今年上半年,Wayfair股價累計漲幅達153.33%,領跑不少電商平臺。截止目前,Wayfair周四收盤價為228.93美元,市值為216.65億美元。
  • 美國:宜家利潤下滑, 開始強化家具電商業務
    宜家家居的業務遍布27個國家,共有315家分店,在美國有40家分店,2014年同店銷售額增長4.2%,增速相比2013年和2012年仍有所下降,2013年和2012年的同店銷售額增長分別為7%和 8%。 據市場調研公司IBISWorld預測,到2019年,網上家具銷售額將從2014年的100億美元增至142億美元以上。
  • 「家居」宜家惡補電商課
    探索線上新渠道在未來零售體系中的價值,是宜家的必經之路,也是它保持活力的最佳選擇。當然,突破固有思維只是第一步,踏入電商領域後,宜家要走的路還很長。流量的誘惑?在本次天貓旗艦店和獨立App上線之前,官方網上商城一直都是宜家中國唯一的線上渠道。
  • 宜家入駐天貓 打出「家居+電商」組合拳
    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宜家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去年8月,宜家中國宣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戰略,將渠道和數位化作為其中的戰略重點。此次入駐天貓,標誌著宜家中國「未來+」戰略實現了又一重要的裡程碑,也是宜家全球發展的重要舉措。
  • 宜家首度入駐線上平臺,打出「家居+電商」的營銷組合拳!
    作者 老羅 | 品牌營銷報(ID:PPYX007)前不久,宜家家居正式入駐天貓,開設了宜家線上官方旗艦店。這是這家有著77年歷史、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第一次通過第三方平臺賣貨!
  • 宜家試水網際網路家居電商 官網域名啟用ikea.com
    易名科技(eName.CN)8月30日訊,在國內,電商已經成為零售商業的重要形態和渠道,傳統行業和品牌紛紛進軍電商。近日,有報導指出,宜家家居的電商業務將於8月底在上海試運行。其官網域名為ikea.com。      Who is 宜家?
  • 電商不行、新零售也玩不轉,宜家中國怎麼了?
    初步計劃是在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這些電商平臺上進行試運營,做首次銷售測試。 這麼說,宜家在中國市場是做足了準備要全面進軍電商領域了?但有一點要清楚,電商上半場的角逐已經結束,宜家現在才張勢布局,是不是晚了點兒?
  • 宜家加速多元化:除了賣家居、做食品 也要進軍電商了
    對於一家有74年歷史、在全球擁有397家店鋪、覆蓋48個市場、每年接待顧客9.15億次的大公司而言,到底怎麼改革才能奏效?   除了確定會發布的產品,你在現場交流中幾乎無法獲得什麼100% 確信的回答。大會入場處和觀眾席後部布置成打著燈的臨時展臺,以表現「一切還在進行中」。
  • 美國外貿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美國十大跨境出口電商平臺最新排名
    美國是世界上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來,隨著多邊貿易的發展,美國電商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專業人士預計,到2020年電商在美國零售市場中的份額將達到17%。下面本片文章將總結下美國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