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漪簡介

2020-09-14 天夢所歸

於漪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29年2月7日生,畢業於鎮江中學,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已是耄耋之年。於漪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教育家,一直紮根在基礎教育的最前沿,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代表作品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於漪文集》等。

個人介紹

於漪,女,江蘇鎮江人。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特級教師。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3年被評為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

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候補執行委員,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現任上海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教師研究會會長。

教學風格

思想性

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是教學改革的依據,於漪牢牢地把握著這一依據。她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著一條鮮明的紅線,那就是「教文育人」。於漪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著「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著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於漪語文教學的思想性是很強、很突出的。

重學性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於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情趣性

於漪主張,講課要有情趣。教學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學習願望,才能產生實效,而效果又會促使興趣的鞏固和發展。為此,教學就須在「得」字上下功夫,學生學有所得,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

於漪站在培養開拓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高度,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與能力培養。只要全面地閱讀於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於漪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於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啟示我們: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

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於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後性,從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要角度考慮,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

縱觀於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地培養起自學能力。

文學性

人的生活離不開文學。文學修養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具有的文化素質。於漪的語文教學,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這只要聽聽她的學生在發言時能熟練地運用古詩詞,能恰到好處地使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在課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誦古代詩詞,也就可以知道於漪平時是怎樣成功地向學生進行文學教育了。聽於漪講課,讀於漪文章,文學味濃是一個突出的感受。平時她的教學語言也充滿了優美的文學詞語,感染力很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必然隨之提高。

整體性

於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它首先應具有科學的序列,然後才能有序有效地傳授知識、進行訓練。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麼、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麼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於漪精通於教學藝術,對於一堂課怎麼開頭,選擇什麼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於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特點

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把做人、育人作為教師工作的制高點,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文教學中,把語文教學和情操薰陶、知識傳授、智力開發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她用愛祖國、愛學生的激情時時燃燒著自己,也不斷感染著周圍的人,被譽為師德標兵。

幾十年來,於漪老師始終投身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時代性、前瞻性和創新性。

教學經驗

怎樣上好一堂課,於漪的主要經驗是:第一,「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濺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變換提問的角度,選擇最佳入口處,激發學生的感情」;

第四,「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薰陶」;

第五,「聯繫、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形成餘音繚繞」。

思想特點

時代性

於漪老師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她認為「社會在前進,教育必須具有時代性」。為此,她提出了「三個制高點」,即,一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要勇於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二是站在戰略的制高點上。要增強「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責任意識。三是站在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要善於吸收先進養料,敢於與發達國家競爭。站在上述三個高度,於漪老師又提出「三個瞄準」,即,瞄準二十一世紀的基礎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學生培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之才;瞄準國外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的教育,從嚴治學,發奮圖強,教出水平;瞄準國內、市內兄弟學校的教育經驗,搏採眾長,力求少走彎路,教出特色。

前瞻性

於漪老師認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對滯後的,因此教育必須克服浮躁,要有前瞻和遠見,要用明天建設者的要求指導今天的教育」。由此她提出了「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培養學生就得精心研究學生,研究今日的學生,研究明日建設者的形象。為此,於漪老師提出教師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師心裡要裝國運、裝教育、裝學生、裝責任、裝追求。教師身上挑著千鈞重擔,一頭挑的是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的是祖國的未來,這就是教師工作的整個世界。

3.創新性於漪老師認為:「教育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她提出「辦學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身體力行,摸索出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可供操作的方法、途徑,從而構建起一個教育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工程。於漪老師提出的「一身正氣,為人師表」;「兩代師表一起抓」;「社會上流行的,學校不一定都提倡;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一定都允許」等,形成了二師的特色。楊浦高級中學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營造「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校風,塑造「以強烈的責任感、睿智的文化判斷力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為特徵的學生群體形象」,努力發展自己的辦學特色。

教育思想

綜述

於漪老師的教育思想不僅具有鮮明的特點,而且其內容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她的教育思想立足點高,覆蓋力強,生命力持久。構成她特色鮮明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個部分。

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於漪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在教育實踐中必須「教文育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她的標誌性思想是:——「教師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於漪老師認為:「最根本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對黨對社會主義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教師胸中要有一團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朝氣蓬勃,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一身正氣,為人師表」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師擔負著特別重要的責任。要擔負起這個責任,教師就必須切切實實地為學生做出表率,為此,於漪老師提出「一身正氣,為人師表」。於漪老師以此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樹魂立根,植根學生的理想信念

於漪老師提出育人要育心,澆花要澆根,要培育學生樹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這個「魂」,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個「根」,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她的標誌性思想是:——「在學生心田u2018植根u2019」針對社會上存在的「輕語文、重外文」的現象,於漪老師指出:「如果我們再不珍惜母語,那麼我們離u2018自毀長城u2019的日子就不遠了,也許不多久就會完全被其他語言所代替!」為此,她呼籲:還民族語言之光彩!要通過語文教學,在學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愛國主義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用愛心培育愛心」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於漪老師強調要用「愛心」培育「愛心」,幫助學生增強樹魂立根的內驅力。——「教育不能只u2018育分u2019,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針對基礎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德、分數決定一切的現象,於漪老師呼籲,要從當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重智輕德的重圍中「突圍」出來。教育本質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強調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以奠定樹魂立根的素質基礎。

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文化判斷力

於漪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面臨著豐富而複雜的文化現象,文化判斷力教育不能停留在使學生接受與積累知識的水平上,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判別、取捨各種文化現象,就必須引導他們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判斷力。――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文化於漪老師深情而強烈地呼籲:「學校、教師對學生文化生活不能漠然視之,要精心引導他們往高處追求,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文化」。隨著各種文化思想相互激蕩,學生的文化信息渠道已經遠非書本和課堂所限,要教會學生在接受與體驗文化的過程中善於對文化信息識別與取捨、評價與更新,引導學生成為理性地利用和發展人類的思想文化去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實踐主體。」――努力培養學生文化判斷力於漪老師深刻而有遠見地提出要「努力培養學生文化判斷力」,幫助學生認真執著地從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中吮吸養料。學生主體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文化判斷力,就更容易去接受先進文化,深化文化評判,朝著理性和德性的文明方向發展,就會不斷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塑造優美的心靈,從而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

人物評價

永遠的教師

1951年,復旦大學教育系畢業了一位至今仍令母校感到驕傲的學生--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漪。40多年來,儘管工作崗位發生過許多變化,但她心中鍾愛的職業始終只有一個:永遠的教師。

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師

憑著激情,她在走出校門教了8年的歷史課後,毅然改行拿起了語文教材,並從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雖然她一直是一位優秀的學生和出色的歷史教師,但面對學生們不敢有絲毫馬虎。從語法、修辭、邏輯到中外文學史、甚至哲學、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識,所有與教學相關的知識都一一學習,天天明燈伴夜到三更。奠定了自己作為師者的基礎。《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珠》、《中學生作文指引》、《教師學概論》等著述,向人們展示的正是這種基於對語文教學充滿激情的碩果。1978年,於漪以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突出成績而被評為上海市特級教師。

一位一身正氣的校長

憑著一身正氣,1985年於漪走上了幾經變遷的上海第二師範學校校長的崗位。當時,那是一所傷痕累累的學校。踏進校門,於漪看到的是衰敗的校舍、渙散的教師隊伍。於漪作出一系列令當時社會震驚的決定:教師實行坐班制,學生一剪頭髮,二穿校服。並斬釘截鐵地面對校內外的各種議論;社會上允許的,學校不能都允許;社會上流行的,學校不一定都提倡。她著手開展兩代師德的教育,請離休幹部作革命傳統教育,請盲人樂隊用精彩的演奏訴說怎樣做生活的強者,讓教師、學生討論當代教師和師範生的形象。規劃興建了圖書實驗樓、體育館、藝術樓,開闢了大草坪,植樹種花,讓學校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硬是將學校營造成一塊育人的淨土。於漪有許多耀眼的榮譽:全國為人師表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但最為珍貴的是--永遠的師者。

主要著作

《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學海探究》《教你學作文》《語文教學談藝錄》《於漪文集》《於漪教育文叢》等,音像教學輔導材料有《於漪語文教學課堂結構精析》《妙筆生輝》等數十盒。於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錄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課。領銜主編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名師出版工程《名師講語文》叢書(30卷本)。

獲得榮譽

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2010年2月2日,由中國教育報和中國教育電視臺主辦的「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在京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於漪當選為2009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頒獎詞

她已是80歲的耄耋老人,有著60年的教學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躍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堅守「在講臺上用生命唱歌」。她深愛著學生,痴迷著語文教學。「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她用這樣的話語不斷地鞭策著自己,也勉勵著更多的青年教師。於漪,師者的楷模。

個人貢獻

於漪老師的語文教學具有獨特風格。她堅持教文育人,從學生實際出發,把思想教育滲透於語言文字的教學之中,把情操薰陶、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智力開發融為一體,教課感情飽滿,語言生動,邏輯性強,富有吸引力。於漪老師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點」、「線」、「面、「體」的主體化教學方法。

個人語錄

1.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2.我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長處,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因為,「累累創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3.一個人一旦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同時選擇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湧」,而且要有偉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銘: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師人格為依據:智如泉湧,行可為表儀者人師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合格,就是不負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託。

6.教學參考書畢竟是別人的勞動,只有自己的勞動所得才是帶著生活露水的鮮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學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穫最大的時候。因為,教育事業是創造性的事業。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祖國的未來」。

8.你既然選擇了當教師,你就選擇了高尚,你就必須用高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一個人民教師的良知來告誡自己,自己是教師,和市儈不一樣,不能把教書當生意做,從學生身上揩油;把知識當商品販賣,撈取高額回報。如果那樣的話,一名教師的道德行為底線就崩潰了。

9.奉獻是教師的天。

相關焦點

  • 「人民教育家」於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合
    於漪(見上圖,新華社記者劉穎攝),這是一個在談到新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變革時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無數中國教師心中的偶像。68年的從教生涯,於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
  • 「人民教育家」於漪:為孩子們點亮心中明燈
    於漪,這是一個在談到新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變革時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無數中國教師心中的偶像。68年的從教生涯,於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張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 「人民教育家」於漪:一切為中華民族!
    在這些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有一位從中學課堂裡成長起來的「人民教育家」於漪。她是基礎教育界唯一獲此殊榮者。於漪老師1951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至今68年,從未離開基礎教育。她從語文教學改革起步,推動全國語文課程教學綜合改革,研究教師教育,培養一大批青年教師,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於漪,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對中青年教師這樣說道。近日,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出席活動的於漪一襲白衣,鬢髮打理得一絲不亂,立於講臺,目光依然清亮有神。「人民教育家」於漪出席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於漪,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對中青年教師這樣說道。近日,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出席活動的於漪一襲白衣,鬢髮打理得一絲不亂,立於講臺,目光依然清亮有神。「人民教育家」於漪出席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 「人民教育家」於漪: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獲得者中,有一位從中學課堂裡成長起來的「人民教育家」於漪,她是基礎教育界唯一獲此殊榮者。這一褒獎,距離去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她「改革先鋒」的榮譽稱號,相隔9個月。   1951年,於漪從復旦大學畢業走上教師崗位,迄今68載,從未離開過基礎教育的講臺。
  • 酈波、於漪、馬玉文談語文教育:語文啟蒙應該怎麼做
    8月21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名師談語文啟蒙」專題講座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學者酈波、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漪和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校長馬玉文共同就孩子的語文啟蒙問題展開討論。(左起)主持人駱新和於漪、酈波、馬玉文談語文啟蒙教育最初的語文啟蒙三位嘉賓中,既有文化學者,又有長期在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將語文教育作為一生事業,又做出了一定成績,和最初的「熱愛」是分不開的。
  • 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建成後的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主要具備研究、展示、培訓三方面功能:一是研究傳播於漪老師教育思想,不斷豐富新時代教育思想的內涵與價值。二是展現於漪老師光輝的教育歷程,和她「生命與使命同行」的高貴品質、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三是開展師資教育培訓,服務全市乃至全國的教師隊伍建設,將中心打造成為新時代教師培養的高地。
  • 說道先生,「人民教育家」於漪,完全配得上
    我冒大不祥,想寫寫我心目中最為敬佩的「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2019年4月下旬,由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主辦,上海市承辦的「進名校 訪名家 學先進」「中小學德育教育,勞動教育(上海)高峰論壇,」在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舉辦。十分榮幸的是應大會的邀請,我主持了這場會議的下半程,與於漪先生有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是她的教養,她的學識,她的修養,她的氣場,她的精神,徵服了在場的每一位人。
  • 「誦寫講」展現於漪教育思想魅力
    7月3日下午,於漪教育思想誦讀展示交流會在香山中學舉行。與會的書法家、朗誦表演藝術家和眾多師生,通過誦、寫、講三種形式,展現了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的思想精髓。展示活動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分享給全市的廣大教師,激勵大家學習於漪精神,堅守教育初心。
  • 靜海臺頭:學習於漪教育思想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她是「人民教育家」她是「最美奮鬥者」她是「改革先鋒」於漪,這位從教近70年,長期躬耕於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準》的人民教師,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
  • 「人民教育家」獲得者名單
    「人民教育家」獲得者名單 2019-09-18 來源:新華網 於漪 新華社發  於漪  「人民教育家」  於漪,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生
  • 上海成立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我從教的準則是: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要鍥而不捨,堅韌不拔,奮勇前進,願與我們的老師共勉。」日前,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舉行,92歲高齡的於漪老師親臨現場見證揭牌儀式,向見習教師贈書並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
  • 2020年於漪教育思想誦讀展示交流會在滬舉行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與中學生代表現場揮毫潑墨,書寫了於漪老師的教育格言;朗誦名家丁建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過傳忠與浦東新區的教師代表分別誦讀了於漪老師的教育名篇;特級教師蘭保民講述了於漪老師的育人故事……講:於漪老師的精神世界
  • 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她是語文教改的先行者、素質教育的堅守者、青年教師思想的引領者、先進教育思想的傳播者,她忠誠乾淨的品格和無限奮鬥的教育精神具有鮮明的引領和示範意義,她深邃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和現實價值。
  • 人民教育家於漪
    在雄壯激昂的《向祖國致敬》樂曲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給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於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獎章。這是共和國首次頒發「人民教育家」這一國家榮譽稱號,於漪作為基礎教育界的唯一代表獲此殊榮。她的教育事跡和貢獻必將永遠寫在共和國史冊上!
  • 於漪教育思想學習心得
    在聆聽各位語文專家大師的講解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歷程中,克勤克儉,做了一些工作。說到底,我就是堅守了新中國教師的本分。」於漪老師68年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服務人民,68年不斷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深刻教育思想,成就了於漪大寫的流光溢彩的教育人生。
  • 「人民教育家」於漪:師者的根在祖國,師者的魂是民族
    她是「人民教育家」她是「最美奮鬥者」她是「改革先鋒」她是於漪從教近現在學生語文能力下降,錯別字屢見不鮮,言不及義,已成不爭的事實。再如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問題,針對教學中的弊端,我寫了《弘揚人文,改革弊端》的文章,剖析了語文學科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新世紀全國進行課程改革,在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入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得到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的認同。
  • 於漪的話,帶給我們哪些教育啟示?丨關注
    近日,由中國教育學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教育學會中語40年暨於漪教育思想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在中語會成立四十周年之際,領導、專家及一線教師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於漪老師的教育思想,學習她的家國情懷,學習她奮鬥與獨立思考的精神,他們再次提及於漪老師深深影響教師們的那些話,隨好師妹一起看看吧~於漪老師說過什麼?
  • 未來教育家|扶搖直上九萬裡 中國語文三先生
    而於漪老師主要在高中,既教語文更重育人,在聽說讀寫訓練中,融合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培育名師,塑造名校。  三位分別在基礎教育的小、初、高三個不同學段,但都同樣成長為教育家。教育家的成長不論出身     於漪老師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教過歷史、心理,後來教語文,憑著「天天明燈伴,夜夜到三更」的精神成長為教育家;洪宗禮老師在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的,教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