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於漪:為孩子們點亮心中明燈

2020-09-11 人民出版社

於漪,這是一個在談到新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變革時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無數中國教師心中的偶像。68年的從教生涯,於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張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開設公開課近2000節、培養三代特級教師、著述數百萬字……如今已91歲高齡的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人民教育家」於漪,依然以奮鬥姿態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師培養最前沿,踐行著「讓生命與使命同行」的錚錚誓言。


語文教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她教過的學生中,有人在畢業十幾年、幾十年後,還能整段背出她當時在課堂上講過的話、寫在黑板上的板書;在她帶教過的老師裡,有人為了「搶」到前排座位聽她上課,竟不惜專門配副眼鏡,冒充近視眼……


於漪的語文課,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流利動聽,如詩一般,沒有廢話,入耳入心。」於漪的學生、原上海閘北區第二中心小學校長葛起裕說。


2009年9月4日,於漪同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的年輕教師們交流。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語文教師,於漪帶著人民教師的初心和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語文教育的「秘密」。


1978年年初,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興奮的於漪找到學校數學老師,告訴對方「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唱個『雙簧』,你給學生講陳景潤的科學貢獻,我講陳景潤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這正是於漪「教文育人」思想的體現。在她看來,語文不僅是教孩子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更是在建設他們的精神家園,塑造其靈魂。20世紀90年代初,於漪撰文《改革弊端,弘揚人文》,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該觀點寫入後來的全國語文課程標準,深刻改變了語文教學的模式。


「每天早上走一刻鐘的路,就在腦子裡過電影,這堂課怎麼講,怎麼開頭,怎麼鋪展開來,怎樣形成高潮,怎樣結尾」——這是於漪對課堂教學的藝術追求;「怎樣與學生共建一幢立意高遠的精神大廈,啟蒙學生獨立思考、得體表達,成長為豐富有智慧的人」——這是於漪對語文教育的精神追求。


進入新世紀,於漪提出語文學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學科內在的育人價值,將其與知識傳授能力的培養相融合,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科主渠道、課堂主陣地,加強教師的育德能力,獲得全國教育界高度認可。


教師要為學生點亮心中明燈


到了耄耋之年,於漪研究起了周杰倫和《還珠格格》。因為她發現,孩子們都被他們「圈粉」了,而自己喜歡的一些比較資深的歌手卻很難引起學生共鳴。有學生直言:「周杰倫的歌就是學不像,好就好在學不像。」


2015年9月9日,在上海市尊師重教紀念碑前,於漪與年輕教師們合影留念。


這讓做了一輩子教師的於漪心頭一震。「我們想的和學生想的距離有多大啊!」她認為,一名好老師,就要有能力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教育絕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


走進學生的內心,是為了點亮一盞明燈。「教師的工作應該是『雙重奏』,不僅自己的人生要奏響中國特色教育的交響曲,還要引領學生走一條正確健康的人生路。」


在新教師培訓中,於漪多次引用英國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來闡明觀點:首先心中要有月亮,也就是理想信念,去真正敬畏專業、尊重孩子,還要有學識,如此才能看透「六個便士」,看透物質的誘惑。「滿地都是便士,作為教師,必須抬頭看見月亮。」


走進學生的內心,還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庸醫殺人不用刀,教師教學出了錯,就像庸醫一樣,是在誤人子弟。」於漪告訴青年教師,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攀登,這種攀登不只是教育技巧,更是人生態度、情感世界。


從教生涯中,於漪總是想方設法讓青年教師儘快成長。她首創教師與教師的師徒「帶教」方法,組成教師培養三級網絡——師傅帶徒弟、教研組集體培養、組長負責制。在她的發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並形成了全國罕見的「特級教師」團隊。


目前,作為首都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師範院校的兼職教授,她又承擔起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的重任。


教師這個職業,寄託著於漪一生的追求與熱愛。「我甘願做一塊鋪路石,讓中青年老師『踏』過去。」她說。


2019年3月30日,在「2018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頒獎主題活動上,於漪獲評「年度特别致敬人物」並登臺領獎。


「一身正氣」站在教改最前沿


於漪家裡有一本她專用的掛曆,掛曆上幾乎每一個日子都畫上了圈,不少格子裡還不止一個圈。她用「來不及」形容自己的工作,因為還有太多事情值得她「較真」。


當教育功利化現象愈演愈烈,家長忙於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補習班,學校只盯著升學率的時候,她呼籲:「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學生學會做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當看到小學生寫下「祝你成為富婆」「祝你成為百萬富翁」「祝你成為總裁」這些「畢業贈言」時,於漪感到憂心。「『學生為誰而學、教師為誰而教』這個問題很少人追問,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方面多下點功夫。」


於漪還認為,中國教育必須有自己的話語權。她多次撰文說,任何國家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必須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培養為本民族、本國建設服務的人才。眼光向內,不是排斥國外,而是立足於本國,以我為主。


從教近七十年,於漪從未離開講臺。她臂膀單薄而一身正氣,始終挺著中國教師的脊梁。「當我把生命和國家命運、人民幸福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永遠是有力量的,我仍然跟年輕人一樣,仍然有壯志豪情!」於漪說。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風採錄》】


相關焦點

  • 「人民教育家」於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合
    於漪(見上圖,新華社記者劉穎攝),這是一個在談到新中國語文教育思想變革時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無數中國教師心中的偶像。68年的從教生涯,於漪用「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語文教學之路。
  • 92歲「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心中要有一盛明燈
    文/於漪(節選自《點亮生命燈火》)我這個鮐背之年的老人,一見到青年教師,一想到青年教師,心中就無限地歡喜。因為你們是祖國教育的未來。我想到百年以前,我們的革命前驅李大釗講過的話,他說青年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
  • 「人民教育家」於漪:一切為中華民族!
    今天上午1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分別授予「共和國勳章」「友誼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在這些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有一位從中學課堂裡成長起來的「人民教育家」於漪。
  • 話劇《師者之路》凝練展現「人民教育家」於漪三尺講臺的思考與實踐
    攝影 王誠良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根據「人民教育家
  • 說道先生,「人民教育家」於漪,完全配得上
    題記:先生,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觸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為先接觸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正所謂「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後在現代漢語語境下,「先生」一詞引申為對人的一種尊稱。
  • 「後浪」如何演好「人民教育家」於漪?新創話劇《師者之路》展現師...
    該劇結合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根據獲得「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於漪老師先進事跡創作,歷時三年精心打磨,講述了草根教師丁漣投身教育60年的師者之路。 此次《師者之路》呈現兩個主演版本,一是由吳玉芳與蔡金萍「閨蜜」聯手的版本,兩人分別飾演中青年時期與老年時期的丁漣。另一為青年演員張晶晶和唐瑞敏組成的「後浪」版本。
  • 「人民教育家」於漪: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獲得者中,有一位從中學課堂裡成長起來的「人民教育家」於漪,她是基礎教育界唯一獲此殊榮者。這一褒獎,距離去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她「改革先鋒」的榮譽稱號,相隔9個月。   1951年,於漪從復旦大學畢業走上教師崗位,迄今68載,從未離開過基礎教育的講臺。
  • 「人民教育家」於漪事跡被搬上舞臺,中福會兒藝新創話劇《師者之路》
    《師者之路》是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歷時三年打磨的精心力作,結合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根據獲得「改革先鋒」獎章、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教師代表、「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於漪老師的先進事跡為基礎進行創作。 25日《師者之路》舉辦了一場開放日活動。此次的媒體開放日暨戲劇公開日其實也是在探索以戲劇為核心的「文教結合」形式。
  • 人民教育家於漪
    在雄壯激昂的《向祖國致敬》樂曲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給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於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獎章。這是共和國首次頒發「人民教育家」這一國家榮譽稱號,於漪作為基礎教育界的唯一代表獲此殊榮。她的教育事跡和貢獻必將永遠寫在共和國史冊上!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記者吳振東)「我總是會想起曹操《短歌行》裡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作為老教師,我對教師隊伍中的優秀者、傑出者始終心懷感激、不斷思念、無盡崇拜。」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於漪,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對中青年教師這樣說道。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記者吳振東)「我總是會想起曹操《短歌行》裡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作為老教師,我對教師隊伍中的優秀者、傑出者始終心懷感激、不斷思念、無盡崇拜。」92歲高齡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於漪,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對中青年教師這樣說道。近日,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
  • 「人民教育家」於漪為何令人尊敬?五個小故事告訴你
    轉載請註明上海市教委政務微信「上海教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於漪老師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昨天,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楊浦區委、楊浦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致敬先鋒模範 培育時代新人」人民教育家於漪同志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
  • 「鑄魂築夢——我們一起走近於漪」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誦寫講系列活動展示交流
    近日,「鑄魂築夢——我們一起走近於漪」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誦寫講系列活動展示交流會暨上海市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上海教育電視臺舉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貢獻力量。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松江教師:小學教育是根的教育,根深才能枝繁葉茂!
    謝江峰,你是名師,更要引領大家,為孩子們多做些事!」日前,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在與區第三實驗小學校長謝江峰以及學校教師代表們的交流中,表達了對松江教育的殷殷期待,並且寄語松江教師,在新時代的教改當中,站好自己的崗,充分運用松江深厚的文化條件,以及名師的精神財富,把松江教育辦得更好、更精彩。
  • 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漪簡介
    幾十年來,於漪老師始終投身教育第一線,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進行教育改革、探究和思索,使她的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她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時代性、前瞻性和創新性。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於漪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在教育實踐中必須「教文育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她的標誌性思想是:——「教師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於漪老師認為:「最根本的是自己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對黨對社會主義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教師胸中要有一團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朝氣蓬勃,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
  • ...教育局副局長嚴亮為馬山頭學校和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
    ——校長祖松梅2020年12月22日,註定是一個在我教室生涯中又點燃了一盞明燈的日子。通過嚴亮同志的黨課,我學習了「人民教育家」於漪老師的事跡。她「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教文育人」「德智融合」,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 於漪自選集《點亮生命燈火》面世 教師專家共話「把課教到學生心裡...
    為深入學習「人民教育家」於漪為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學習於漪的教育思想、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實踐,進一步推進語文新課程的實施,10月18日下午,由商務印書館、上海教師學研究會主辦的「於漪教育思想與語文新課程實施」研討會暨於漪自選集《點亮生命燈火》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 與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誦寫講系列活動展示交流會相約螢屏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4日報導:據上海教育電視臺消息,以初心鑄魂,立三尺講臺,傳道授業;憑使命築夢,育萬千桃李,大愛無疆。近日,「鑄魂築夢——我們一起走近於漪」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誦寫講系列活動展示交流會暨上海市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在上海教育電視臺舉行。
  • 於漪:上課要上到學生心中
    認為好老師要能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新民晚 報記者 陶磊 攝(下同)91歲的於漪,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但她卻說自己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於老師的家。於老師最近大病了一場,稍有恢復,案頭就有做不完的工作。 1986年,上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教師學研究會,於漪在出任會長時說:「我們是想讓中國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話語權,我們要有中國教師自己的教師學。」
  • 印海蓉讀於漪老師名篇,九旬於漪解碼語言文字,來一起走近這位人民教育家
    在上海教育電視臺舉行的「鑄魂築夢——我們一起走近於漪」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誦寫講系列活動展示交流會,被搬上「綠葉臺」螢屏,由名家名師共同演繹,帶滬上師生一起走近這位人民教育家的心。第二部分「家國情懷——於漪教育著作誦讀」中,各區語委辦老師朗誦了《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回顧了於漪老師自走上講臺,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並立下「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宏願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