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如何預防突如其來的死亡?

2020-12-22 澎湃新聞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馬拉度納猝死了

一分鐘內,一代球星生命瞬間結束

前幾天也是演員高以翔去世一周年

去年的11月27日,他在戶外綜藝節目時,突然減速倒地,隨後送去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醫院最終宣布死亡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因為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

一般來說,心臟猝死主要發生在有冠心病,心力衰竭、有肥厚型或者擴張型的心肌病,心肌炎,或者有家族史心臟病人群中

但也有一部分猝死的人,之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外表看上去也很健康,高以翔就是

如今長期熬夜,明星,運動員,馬拉松選手,都已經成為猝死潛在高危人群

之前有媒體報導稱,高以翔在倒下之前,已經連續工作17個小時了

冬天的室外,低溫寒冷,連續17個小時高強度的運動,急救措施沒來得及跟上,在身體情況最低迷的凌晨

這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拼湊在一起時,成為壓垮這個年輕健康的生命的最後一捆稻草

令人吃驚的是,高以翔的死亡並不是個案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剛剛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

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1500人猝死

我們身邊每一分鐘就有人突然失去了生命。。。。

近年我國因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不斷上升,而且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就像高以翔一樣,六成以上的心源性猝死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這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成功率很低,只有約 1%

在996風氣盛行的當下,不僅僅是明星,很多年輕人不得不拼命工作——加班,熬夜,17-18個小時隨時待命,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

但這種現狀也導致很多年輕人生命突然停止:

90後程式設計師,哈工大剛畢業的碩士,猝死家中;

34歲的天涯副主編金波,在地鐵上突然暈倒猝死;

36 歲清華畢業 IT 男馬桶上猝死,死前對母親說「太累」

39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楊立峰醫生,突發疾病猝死;

44歲的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常年加班熬夜,心肌梗塞離世。

到底有沒有辦法能預防猝死?

猝死的原因分成兩類

一類是心源性猝死,七成原因與心臟有關

還有一類是是肺梗死、支氣管哮喘、腦血管病等

很多人身體很好,每年體檢都沒有什麼問題,也可能發生猝死

也就是說面對「猝死」我們能做的只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劃重點,這裡說的是勞逸結合

有些人說要多運動,多運動可以預防猝死

對不起,很不幸的告訴你——很多猝死者恰恰死於運動中

高以翔倒下之前,在用比平常嘉定更快的速度向前跑去

真的,對於運動,不要用力過猛了!

運動要適度

什麼是適度?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運動量可以讓你保持持續說話,不會上氣不接下氣

第二,對普通人來說,運動也是一种放松,運動無法代替睡眠和休息,不要把運動當成任務

這裡我想說一下,很多患者來看診時,會對我說年底很累,加班,但還是逼自己要去健身房大量運動,甚至還有運動過度拉傷的

這是何苦?

當我們已經用腦過度,精神壓力巨大,睡眠不足,身體非常疲憊的情況下,真的不要再強迫自己運動

多思傷脾,高強度腦力工作,是極度消耗一個人氣血的

所以讀書時,我們會上課45分鐘,休息10分鐘,勞逸結合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迷戀下班後,深更半夜再去健身房大汗淋漓運動

認為大汗淋漓運動可以釋放壓力

對不起,中醫裡早就說過了——「勞倦最能傷脾」

尤其是大量出汗,你以為你出的是汗,其實都是血(汗血同源)

高強度工作結束後,本身氣血虧虛,再大汗淋漓運動,這等於雪上加霜,因為人體運動需要心臟提供更多氣血來支持,當一個人心臟負擔過重,就很容易出現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據統計——2017年有43%的猝死者為18-39歲的年輕人

他們有兩大特徵

一,工作壓力較大的白領

二,看似外表健康,沒有什麼重大疾病

現在已有研究認為精神壓力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人在精神壓力刺激下容易發生精神壓力導致心肌缺血(MSIMI),導致心臟損傷或惡性心律失常,可成為直接猝死的病因。。。。。。

如果再有連軸轉工作後,有人邀你去劇烈運動

請告訴他——不是我懶,是我清醒地知道,我的身體,需要休息,除此之外,精神狀態也需要放空大腦來調整。

再做最後一個項目

做好就可以把孩子轉到更好的學校了;

做好就可以還完房子最後按揭了;

做好就可以全家放鬆一下,去休假了;

。。。。

我們不得不承認——吾生有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望是無限的

其實有太多事,這一輩子都是做不完的;

每個人都渴望用辛勤的工作來活得幸福生活,但請記得,時不時給自己喘口氣,如果沒有健康,其它一切的一切都是浮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軍?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只有心臟病患者會猝死?一旦發生猝死應該如何急救?這篇文章統統說清楚……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 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5個症狀太危險,早知道早預防
    近日,餓了麼43歲外賣員在送外賣途中猝死,拼多多一名員工凌晨下班猝死,這一件接一件的猝死事件立即引發全網關注。 此時正值冬季,晝夜溫差、室內外溫差大,人體血管彈性也受到影響,是猝死的高發時期。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每拖1分鐘,死亡的概率增加10%,高以翔心源性猝死背後給我們敲響的...
    除了惋惜、悼念之外,疲勞工作、安全意識、急救措施等,是值得所有人反思的。 根據我國心血管中心數據,每年有高達55萬人因心源性猝死,這個數字是全球第一。那麼心源性猝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死亡是「death」,那「猝死」英語怎麼說?該如何預防呢?
    模特&演員高以翔(Godfrey Gao )在中國錄製節目時突然昏倒(collapse)死亡。據報導,Godfrey是因為心源性猝死(dead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而離世的。
  • 嬰兒猝死症預防、急救法,把握5分鐘黃金期
    嬰兒猝死症冬季常見,如何預防、觀察與急救?嬰兒猝死症的醫學定義理論上,嬰兒猝死症是沒有原因的!4個月以內的寶寶,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忽然沒有呼吸心跳,稱為嬰兒猝死症。另一方面,爸媽在家照護寶寶,如何觀察寶寶是否有猝死的跡象呢?正常寶寶仰躺睡覺時,嘴唇呈現紅色,身體摸起來是溫暖的,胸部呼吸有起伏,代表生命徵兆為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猝死前,會經過掙扎期,想發出求救訊號!
  • 再現猝死!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發出的5個信號!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那麼,是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嗎?發生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預警」嗎?一旦發生猝死我們應該如何急救?
  • 47歲中年壯漢在健身鍛鍊時猝死,平時一直有運動的習慣
    近日,熱搜上出現了一條讓人痛心的消息,一個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男職工在健身房運動後,不幸猝死,享年47歲。 據統計,一年當中,在冬季發生猝死的機率最高,佔了全年5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冬天溫度比較低,人的基礎狀況較差,血管彈性也比較差,運動時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再加上室內外溫度差異比較大,易造成刺激,從而引起心源性猝死。 所以,在冬季運動更要警惕。
  • 怎樣判斷自己會不會猝死?經常熬夜的人
    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發生猝死的人群日益趨向於年輕化。 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
  • 猝死從來不「嫌」你年輕!不要忽視這5個信號
    當代生活節奏變快,壓力逐漸增加,猝死的新聞屢見報端。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
  • 醫學院院長猝死,年僅58歲!從疲勞到猝死,早有6個信號提醒你
    這意味著我國每分鐘就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且發病對象以31-63周歲中青年人群為主,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所以,大家還是要多上上心,做好防患工作。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有多可怕?
  • 十大高危猝死人群,裡面有你嗎?
    2018年1月23日11時40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郭慶源值完夜班後突然出現胸悶、心慌、氣憋、抽搐症狀後呼吸暫停,經四個小時搶救無效死亡。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 死亡是「death」,那「猝死」英語怎麼說?該如何預防?
    Model-Actor Godfrey Gao Dies After Collapsing During Reality TVShoot in China模特&演員高以翔(Godfrey Gao )在中國錄製節目時突然昏倒(collapse)死亡
  •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高發人群?春節期間該如何預防?
    每天都有分享最靠譜、最實用的健康養生相關的常識、知識。完全是免費鼠年前夕,噩耗傳來,2019年12月29日,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李永鴻不幸猝死,讓人痛心惋惜!一名優秀的醫生就這樣和我們不辭而別!因猝死離世,這並非個案,在此之前,有很多醫務人員猝死的報導。有人問,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高發人群?春節期間,該如何預防猝死?
  • 人在猝死的前幾天,身體一般是有徵兆的,常有4個異常,不難察覺
    沒過幾天,就在大家開心的跨年期間,又一則猝死新聞刷屏各大網站,著名童星在跨年夜意外猝死,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因為該明星今年才25歲,正值青春年華。大家還沒有從震驚從反應過來,兩天後某網購平臺23歲女員工猝死事件再次在網絡上瘋狂傳播。接二連三的猝死事件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麼有那麼多猝死事件?為什麼在冬季頻發?為什麼年輕人也會猝死?
  • 拼多多22歲員工猝死!面對猝死,我們該怎麼做?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即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發生於原來有/無心臟病的患者中,常無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現,就突然意識喪失,在急性症狀出現後一小時內死亡,屬非外傷性自然死亡,特徵為突然的迅速死亡。非心源性猝死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和劇烈運動等。
  • @所有人 冬季來臨 如何預防「冬季嘔吐病」?
    ,又陸陸續續在網上看到各種關於此病毒的新聞,所以又到了「冬季嘔吐病」高發期。什麼是「冬季嘔吐病」?冬季嘔吐病就是諾如病毒又名諾瓦克病毒,是人類杯狀病毒科。感染諾如病毒後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瀉、嘔吐、噁心,有的會伴有發熱、頭痛等症狀。全球範圍內均有流行,寒冷季節容易高發。
  •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每年天氣變化,都會有大批心梗腦梗,乃至不少猝死患者。有人說心梗腦梗猝死,都是突發,無法預防。其實不對,大部分心梗腦梗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線索,只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發現,或者根本沒有在意,最終導致了心梗腦梗,甚至發生猝死,釀成慘劇。之所以把心梗腦梗和猝死放在一個話題說,那是因為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
  • 李海潮:預防猝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醫」
    在後續大學生猝死情況增加的分析中,關於「跑死」和「學死」被著重提及,而在急救策略方面,如何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尤其是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普及再一次被提起。並且列出了沒有AED,搶救成功率不足1%,有了AED,搶救成功率增加到了50%的數據。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球王」馬拉度納心臟驟停去世 怎麼預防猝死
    說明他的身體素質已經很差了,日常又不注重保養,最終因為心臟驟停死亡。  猝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好了很多人日常都不注意保健身體,有非常多的不良習慣,比如說經常熬夜、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