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棉
作者/小棉
睡眠質量與寶寶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良好的睡眠狀態能夠使他們在發育期成長得更快更健康。反之缺少睡眠的寶寶更容易生病,情緒起伏也更大,在日常學習時效率低,掌握情況不佳。
從小具有高質量睡眠的人,能充分利用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放鬆與休息,以便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正因為如此,家長在養育小孩時,從懷孕時開始就應該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作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孩形成按時休息的健康習慣。
寶媽小邱是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文員,朝九晚五的規律作息,使她在下班後能有充足的時間,也能在家庭瑣事結束後早早的進入夢鄉。自寶寶剛出生時,小邱就有哄寶寶睡午覺的習慣,適當的午睡能讓寶寶得到放鬆和休息。
小邱的寶寶上了幼兒園之後很快就熟悉了環境,第一天中午午睡時,老師給各個小朋友都安排了床位。小邱的寶寶倒頭就睡,睡得格外香甜,在家睡覺時沒有準點起床的習慣,而幼兒園2點30分就要準備起床上課了。同學們一聽到起床鈴聲,很快就從床上爬起來,可小邱的寶寶還在床上呼呼大睡。
老師怎麼叫都不醒,&34;走紅。班主任動員了幼兒園全班同學出動,聲音震耳欲聾,依舊叫不醒,助教老師看到這一幕覺得可愛極了,就分享到社交平臺中,不少網友留言感慨:&34;
睡眠習慣的養成會影響小孩的一生,好的睡眠質量和狀態,日復一日的優質睡眠能給予小孩健康的體魄,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平和愉悅的好心情。爸爸媽媽們在與小孩相處的日常,應多關注他們的睡眠狀況,讓他們擁有一個好睡眠。
1、 科學安排午睡時間
午睡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對身心有所助益的習慣,在忙碌的學習與工作時間段,10-15分鐘的閉目養神就能讓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鬆,。但午睡並不意味著時間越長就越好,家長在安排小孩午睡時,到點得及時叫他們起床,不要使午間睡眠時間過長,造成小孩晚上睡不著,愛打鬧多動的壞習慣。
2、 增加日常鍛鍊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小孩參與戶外運動,或室內互動性鍛鍊,適當的發汗和運動,能調節體內激素平衡,維持情緒狀態的穩定。在交互性的日常鍛鍊中也利於小孩良性人際關係的形成,對睡眠質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3、 睡前喝助眠牛奶
溫熱的牛奶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人體所需礦物質,睡前為小孩衝泡一杯溫熱的牛奶,能舒緩他們的身心,增強他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其骨骼發育。
且由於多數寶寶是服用母乳餵養或奶粉衝泡的奶製品作為一日三餐的,因此小孩對牛奶有天然的好感,喝牛奶能給予其身心的愉悅。
4、 聽輕音樂放鬆
不易入睡的小孩,爸爸媽媽們除了睡前講故事哄睡,也完全可以選擇播放舒緩的輕音樂,音樂有很好的療愈作用,在撫慰小孩身心的前提下,利於他們迅速入睡。
不論小孩在幼兒園和同學們一起同屋睡覺,或是在家中有自己舒適的大床能舒服的入眠,小孩的睡眠質量一直是需要引起關注的。
家長可用心為小孩購買適合他們的枕頭和被子,儘量給他們創造較好的睡眠環境。小孩是祖國的花朵,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呵護。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