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解析:任務型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看完長知識了!

2020-12-11 長在水裡的草

【摘 要】在外語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採用任務型教學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對此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本文擬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索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論文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實證研究;英語教學

在新一輪的外語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多開始採用任務型教學法,並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於轉變學習方式,從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單純依賴老師講授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學習。本研究擬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索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1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基礎及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teaching)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其理論基礎來自於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並不是按照教師預設的語言順序掌握語言的。他們認為人們掌握第二語言與掌握母語有著基本相同的順序,而且這一順序是不受外在教學影響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傳統的語法教學大綱費時低效,應該按照任務目標設計任務的大綱,所有活動圍繞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展開。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務型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採用讓學生去完成所給予的任務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習者)獲得接近自然的語言習得方式,使潛在的域際系統得到拓展」。

對於「任務」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闡述和側重。Long (1985)認為一項任務就是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無償的,或是為了得到某些回報的事情;Nunan(1989)將Long的任務稱為「目標性任務」或「真實世界的任務」,認為除了「目標性任務」還有「教育性任務」,後者是課堂內的活動,也許這類任務不大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Skehan(1999)對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定義為含有以下5個要素的活動:①任務以意義為主;②任務中要有問題需通過語言交際進行解決;③任務與真實世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④首先要完成任務;⑤根據結果評估任務。Ellis(2003)則更加具體地從課堂教學與評價的角度提出了實施任務型教學的8個原則:確保適當的任務難度水平;每節課有明確的目標;使學生對於完成任務有明確的定位;確保學生在任務型課堂上積極主動;鼓勵學生敢於冒險;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時主要關注的是意義;提供給學生關注語言形式的機會;要求學生評價自己的能力表現與發展。

2 實驗設計

2.1 研究問題。探索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2.2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陝西省安康學院2014級的兩個班的學生,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兩個班每周四節課,教學時間為16周。授課內容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四冊。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兩個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基本相當,高考英語成績在80分至100分(總分150)之間。

2.3 研究工具。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對象為實驗班的學生。問卷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有10個句子,主要涉及任務型教學法的效果,比如,「我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了」、「我的口語表達比以前更好」、「我完成任務的態度是積極嘗試,熱情投入」等。每個句子有「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個選項,這5個選項根據否定與肯定的不同程度定為1至5 分;第二部分是開放題,徵求學生的意見。期末考試成績僅計算筆試卷面成績。

3 任務型教學實驗的具體實施

對照班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講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彙並逐句翻譯,學生做筆記或回答老師提問。實驗班則採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學圍繞任務展開,學生按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並予以展示。

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按照Willis(1996)的三個階段:「任務前」階段(pre-task),要求學生課前搜集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內容,課上小組討論,然後由一名代表進行陳述或展示,為課文的學習做出必要的準備;然後是「任務環」階段(task cycle),學生細讀課文並回答課後問題,然後小組討論並由代表向全班陳述;最後是「語言聚焦」階段(language focus),針對課文中出現的特殊句式或重點詞彙,教師給予適當講解,輔之以練習,並就學習者在上一個階段的表現給予反饋。

與上述課堂學習任務類似,也為實驗班布置了其它課外學習任務,需要學生在完成準備後進行課堂展示。以第二單元Section A《查理·卓別林》為例,課前要求學生搜集有關卓別林生平、藝術事業及愛情方面的材料或趣聞軼事,課上小組交流,然後每一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匯報;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並回答課後問題,先由小組討論然後向全班陳述;最後由教師針對課文的難點或重點詞彙或句式做適當講解並答疑。此外,課外學習任務包括:1)作文 My Favorite Actor;2)每一小組合唱一首英文歌曲。作文講評時,先由老師總結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然後進行小組交流互評。歌曲則需要學生在組長帶領下選擇合適的歌曲並為每一組員準備歌詞、mp3等材料,確定練習時間並於兩周後進行課堂展示。

4 實驗結果分析

4.1 統計結果。從問卷統計的結果看,學生對於任務型教學法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比率特別高,在85%以上,只有不到5%的學生選擇了「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從總體上來說,學生對於任務型教學給予了肯定。從期末考試的成績分析,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為65.8,而對照班則為62.5,實驗班明顯高於對照班,說明任務型教學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積極影響。

4.2 問題討論

通過筆者的觀察,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完善。1)注意調動每一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筆者發現,一些小組總是由同一個人代表小組陳述,應設法改變這種狀況,讓每一個小組成員有機會開口,形成一個平等的氛圍。2)應當繼續重視語法的學習。實施任務型教學並非反對語法教學,而是強調運用掌握的語言知識表達有意義的思想。Nunan(1989) 認為:人們廣泛地接受這樣一種觀點,要求學習者注意語言形式的課堂教學任務有其價值,語法也是進行語言交際必不可少的資源。因此,應當從詞彙講解、書面作業等方面督促學生重視語言的準確性。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育科研|趙尚華:初中英語「合理控制教學容量」的實證研究
    點擊標題下「第一教育專業圈」可快速關注 【摘 要】
  • 英語教育: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思考,看完長知識了!
    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於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現代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於教學生課本上的東西,而是要通過教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發生過什麼,正在發生什麼?學生不僅僅是學幾個單詞、會幾篇課文、考試過關就意味著在學英語,而是通過對英語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掌握更多知識的神兵利器,猶如給盲人帶來了光明,給殘疾人送去了輪椅。
  •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是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來自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根據語言習得懂得額規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即語言的真實使用。任務型教學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 教育解析:語文教學過程最優化研究,看完長知識了!
    目標教學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機制,是牽動整個教學領域的整體改革。「目標教學是在教育方針指導下,依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形成性測試手段,落實大綱、教材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習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實行科學的教育評價」。
  • 基於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證研究
    從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分數的統計來看, 各個項目( 聽力、語法和詞彙 、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寫作 ) 中, 唯有寫作的成績低於 9分(總分為 15分)的及格線。參見表 1:事實上,寫作教學,不論國內國外,不分母語外語,一直是困擾語言教師的一大難題。長久以來,在不同的教育體系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令人生畏而又缺乏對策的瓶頸現象(楊永林,2004:20)。
  • 張博 | 漢語第二語言教學實證研究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
    相比之下,學界似乎更注重前者,常引用王力先生的題詞來強調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地位或學術地位,尤其是用來抵禦學科偏見,消除對外漢語教學是「小兒科」之類的誤解,而對於如何實現這一期許卻缺乏應有的關注。怎樣構建反映漢語第二語言教學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推動對外漢語教學真正成為一門科學?我們認為,一個重要的途徑是必須使用現代科學研究共同的基本範式——實證研究。
  • 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2001 年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此標準提倡採用任務型教學。任務型教學法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研究學者及老師的青睞。目前,我國部分學校已經嘗試採取了任務型教學方法。朗(long,M:1985)指出: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人們會不斷地重複各種各樣的活動,而這種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的活動,就是任務。
  • 葛福鴻: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實證研究 ——基於UMU互動學習平臺的教學實踐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實證研究——基於UMU互動學習平臺的教學實踐葛福鴻 張麗萍山西大同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教育解析:淺談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看完長知識了!
    媒體技術的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滿足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激發學生體育學習動機和興趣,加深學生對動作概念和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1 激發興趣,誘發學生積極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的興趣,人們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的一切
  • 淺談化學:無機化學的教學與研究,看完長知識了!
    在知識經濟佔主導地位的信息社會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對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施變革,注意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導方向。我們結合化學專業的特點和學院的辦學定位,從改革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著手,對無機化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思維、新方法和新手段,突出教學主體,加強學生能力培養,提升教學效率。
  • 對英語語法任務型教學的理解
    一、語法:不知不覺愛上你在語言學理論中,對語法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論述:語法是研究語用學的方法,「用」是學習語法的基礎。我的學生時代仍然充滿了機械性的無聊「填鴨式教學」,我深受傳統語法教學機械性呆滯的折磨。
  • 教育解析:追尋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看完長知識了!
    論文導讀::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筆者認為它應該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優化教學過程、深入解讀教材三個方面的整體組合。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不斷的更新觀念,勇於實踐,敢於創新,追尋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論文關鍵詞:課堂效率,解讀,和諧,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係。
  • 理性看待英語教學評價與任務型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教學途徑,是不是意味著這種教學方法「一家獨大」?如何在正視考試的前提下,以考試促進教學,並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理論與實踐困惑,我們必須—— 理性看待英語教學評價與任務型教學
  • 建設研究教學型大學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急需創新的國際貿易理論,建設研究教學型高水平的外貿大學,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對外貿易人才,已是勢在必行。  大力推進跨院系、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的建設,鼓勵學術團隊攻關  建設跨院系、跨學科的學術研究組織機構,構建院系體制之外的高水平學術創新平臺,是實現學科交叉與融合、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我校實現由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教學型大學轉變的重要步驟。
  • ——基於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的實證研究
    但已有研究以名師個體的案例研究與思辨性研究為主,對名師教學及其社會效應的實證研究相對匱乏,同時大多數名師效應的文獻都是建立在「名師出高徒」這一假設之上的研究,而對假設本身缺乏有效的實證檢驗。 基於此,本文探討的「名師」主要是指根據專業標準和程序選拔受到國家和社會認可的優秀教師,教師獲得的相關教學獎項可以作為識別「名師」的直接途徑。
  • 電影賞析任務型教學的作用,網友們:大家可以看一看
    引言: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一種廣泛應用並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其特點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任務、分配任務並組織學生完成任務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特徵是:以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具體到英語教學,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應根據相關課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設置任務,讓學生用英語來完成,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實現英語的有效學習和應用。
  • 高校英語教師訪學動機的實證研究
    1.引言對於英語教師來說,訪學進修是他們迫切需要的在職學習、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徑(吳一安等,2007),對於訪問學者群體展開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外語教師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如王曉華等,2006;周燕,2008),但相關研究還不系統,對於高校英語教師為什麼在諸多進修方式(如參加研修班和各種學術會議)中選擇訪學作為自我發展途徑,目前還鮮有學者開展研究。
  • 教育解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開放式教學,看完長知識了
    開放式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教學方法而言,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使教學方法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並且在教學方法中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就課堂師生關係而言,它要求教師既作為指導者,更作為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吸取營養。
  •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解析
    考情分析:小學教師資格科目二考試題型題量分布為:單選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小學科目二分為教育基礎知識、小學課程、小學教學、小學生學習心理、小學生發展心理、小學生心理學輔導等幾部分內容。首先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教育基礎知識的部分考點。
  • 中國海員英語交流能力影響要素實證研究
    劉麗娜[5]對收錄於中國知網的1979—2013年與航海英語相關的文獻進行研究,並得出高質量的研究和實證的研究不足的結論;吳雪紅[6]通過對被知網收錄的2000—2015年中國航海英語相關文獻的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論,非實證性研究仍然處於主導地位。因此,對中國海員英語交流能力薄弱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實證性研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