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教學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機制,是牽動整個教學領域的整體改革。「目標教學是在教育方針指導下,依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和形成性測試手段,落實大綱、教材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習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實行科學的教育評價」。
目標教學,就課文而言,顯得尤其必要。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根本目的,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足以課文為依託展開的。語文大綱對課文教學提出了要求,但這些要求是籠統的,是從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應具備的能力方面表述的,它並沒有對每課書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提出明確的要求。課文作為語文知識和文化思想的載體,內容具有多元性,知識具有綜合性,理解具有多向性。課文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對課文的教學必須以目標為導向,實施目標教學。只有這樣,才可能把學生引到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上來.在目標教學中,目標如何定,如何實施,如何評價,就涉及到一個「策略」問題。「所謂策略,從一般意義上講,是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學中,這個詞一直是與方法、步驟同義。」②目標教學的策略,就是目標教學的方法技巧、步驟。它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落實、評估等方面。本文將圍繞這三個方面來談。
目標的確定
葉聖陶認為:「雜亂地把文章給學生讀,不論目的何在,是從來國文教學的一大毛病。文章是讀不完的,與其漫然的瞎讀,究不如定了目標來讀」③。制訂教學目標是目標教學準備階段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學目標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長期以來,對教學起導向作用的是教學大綱,而教學大綱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課文教學的要求是籠統抽象的。它不可能對每一教學內容(課文)提出具體的要求。這就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之前制定出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確定教學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一)面向全體學生原則。「在實施目標教學中,一方面要相信只要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和幫助,95%的學生都能學好所要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承認每個學生的認識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各不相同。」④在目標的制定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合理確定教學目標。(二)標準性原則。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只能以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教學大綱要求為基本的標準。教學大綱是國家規定的用來衡量教學質量的統一標準。支行按國家規定的要求,才能保證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確定課文教學目標時必須處理好大綱、教材的關係。教學目標只能逐層次的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使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具體化,課文內容明確化,學習水平層次化,能力要求外顯化.(三)整體性原則。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遵循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體的思路通盤考慮.即由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到各階段、冊、單元的目標,再到各課的教學目標,構成一個有序的,前後關聯的系統整體.比如,第五冊《談骨氣》一文,我們要確定其教學目標,首先要考慮它處於整個初中語文學習的第二階段。該階段目標是:聯繫生活,學習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再考慮第五冊的教學目標是學習議論文。第單元,是學生初次接觸系統性的議論文學習,本單元學習目標是了解論點、及論據。最後再考慮本課在本單元中的地位,確定其具體的教學目標。
二、確定目標的程序
第一步:統攬教材,學習大綱,弄清所授章節或篇目的知識點及其在各學段知識體系中的位置。第二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所授知識的相對獨立性,按課後練習的要求,確定若干知識點,作為授課的教學目標。第三步:「按布盧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把所有篇或章節在認知領域的目標(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介),情感領域目標(即注意、主動、愛好、毅力、個性);動作技能領域(即準備、練習、技能、技巧),細分為不同的層次.再依據這個劃分標準,確定學生對各知識點掌握學習的水平層次(對個別知識點的學習水平,不要求一次性完成,按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在不同節次中,逐次加深、鞏固)。」⑤第四步:對每一學習水平的活動形式,出具具體的教學目標,並用可以觀測到的外顯行為方式描述出來(比如「識記」水平的教學目標,外顯行為方式可表述為:知道,描述、背誦、認出、標出、配對等)。
第五步:備橋課時應列出XX課教學目標。根據目標要求選擇對應習題,作為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與否的形成性測試題。上述定標的步驟與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而言的。根據現代教育的理念,在定標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把握大的方向的前提下,讓學生參與進來,討論確定課文的學習目標,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課堂教學是教學目標實施的重要途徑。上課前,教師要研析所授課的學習目標,編制符合認識規律的實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列山詳細的實施細則(教學過程),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自學、誘導、講授、練習等,逐落實教學目標。一般來講,課文目標教學的實施過程,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即:目標展示,圍繞目標組織教學,依據目標組織教學效果評價。
一、目標展示.上課時,可將所授課文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如口述,投影、小黑板等),使學生明白通過文章的閱讀,應學習什麼,做到心中有數,帶著明確的任務有目的聽課學習,避免泛泛而讀.否則,學生讀完課文僅僅記住文字意思,至於學到什麼無從說起,一片茫然。展示目標的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就時間和層次來說,有的在課前展示,有的在課前展示,有的一次性展示,有的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次逐步展示,有的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或課後展示等等。就揭示方式來說,低年級可用簡單明白的語言向學生口頭說明,中年級可用問題的方式提出,高年級則可以明確目的、提示要點、出思考題或練習題方式提出,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個人或分組抽卡片回答問題或完成訓練項目的方式提出等。參加目標教學實驗的學生普遍反映,現在老師一上課就明確告訴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哪些內容,各自要求達到什麼水平,主要通過什麼方式。我們知道了哪些內容該識記,哪些內容要理解,哪些要進行分析應用和綜合能力訓練。由於目標明確,我們學習進取心和學習興趣就增加了,學習精力也能夠科學分配。
二、圍繞目標教學.在全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依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程序,選擇教法與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可以說如果能使每個學生都滿懷激情的奔向教學目標,教學就成功了一半。」⑥關於教學過程,由於受諸因素的影響,如課文內容的不同,教師教學風格的差異,學生水平的高低等等,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固此處撇開不談如何操作,只談一些實施的技巧.
一是課文內容的處理。「語文課文作為語文知識及文化思想的載體,可以說,若要對每一篇文章細細分析,逐個知識的講授,別說一兩節課,恐怕就是一兩天都有東西可講,所以,必須緊扣目標對教材進行大膽、恰當的處理。能達成目標的內容,與達成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要區別對待,不能大雜燴、一鍋端。對教材的處理,可按「增」、「刪」、「換」三字要求施。「⑦「增」。就是根據達成目標的需要,在課文原有的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情節、一個論據、一個標題、或一個角度等。如《孔乙己》的結尾是說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這是結局,可以讓學生通過想像,再增加一個尾聲,就是在某某地方,見到孔乙己死了的情節。通過增加此情節,讓學生與原文比較,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體會作者魯迅先生精巧、含蓄的構思布局(此點為本課應達成的目標之一)。「刪」。就是對課文的局部進行刪削,進而體會刪削前後的不同效果,以加深對教材某種內容和某種寫法的認識,達成教學的目標。如(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一文第四段,作者在闡述完「一個人若要有發現,有創造,就不應當畏懼錯誤」的觀點後,又說「當然,這絕不是說不要努力去防止和減少錯誤,或者說可以對錯誤持滿不在乎的態度……」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刪去「當然……」這幾句話,揣摩意思及表達效果的變化,從而完成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的教學目標。「換」。就足將課文中的有關內容換擴另一種方式表現。換比增刪的難度大得多,創新意義也更明顯。如改換人稱,改換結構,改換寫法,改換對象等。例如,教學《背影》一文,可將開頭一段調至結尾,將第二段作為開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變倒敘為順敘,變「現實歷史一現實」式結構為「歷史一現實」式。使學生在改換文章結構的過程中體會、半習什麼是倒敘什麼是順敘,達成教學目標。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必須以落實目標為宗旨,不可率意而為。需要教師對課文內容的充分熟悉,找準教學目標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
二是教學流程的控制「目標教學的流程是雙向信息溝通式傳遞。」教師要隨時調整教學節奏,達到課堂教學優化控制.教學流程是以目標為靈魂、師生緊緊圍繞目標開展的。控制教學過程的主要技巧是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轉換的規律,形成有張有弛、變而有序的課堂教學節奏。張,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行緊張的心理活動,向主攻目標積極進取;弛,能使情緒活躍,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馳騁想像,蓄積新的力量。過快的節奏容易使學生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慢的節奏容易鬆懈拖沓,散亂無功。即使是適中的節奏如果單一不變也會產生習慣性抑制,降低學習效率。
三是教學語言的運用。不管是目標教學也好還是其它方式的教學,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如何進步,只要需要教師進教室上課,就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足知識信息的載體,它對教師職業尤為重要。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教師完成歷史使命、履行神聖職責的重要條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帥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敗。」⑧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⑩目標教學的運用,確定目標固然要慎重,教學過程固然要科學合理,但最終決定教學行為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教學語言的運用.目標教學的評價「布壚坶教育理論的核心是掌握學習,布壚坶認為的任務是,掌握我們所要求他們掌握學會的東西。」⑾實施目標教學,只有通過評價,反饋們息,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才能創造最佳的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掌握學習」真正目的。課文目標教學的評價,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1、課文是例子。學生從一篇課文中要學的知識並非僅有這一篇文章中有,課文僅僅是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例子。圍繞課文教學目標所開展的評價,既要依據課文,又不能局限於課文。依據課文是指在這篇文章中要達到的識記、理解、分析等目標,不能脫離開文章內容;不局限於課文,是指文章中要達到的「理解運用」目標,若只限於課文的內容就會失去教學的價值,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於能力培養。課文目標教學的評價,要充分考慮這一特點.
2、目標的導向作用.目標教學的評價,必須以目標為導向,作業、測試題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偏離了目標就無法評價出學生對學習目標掌握情況,不利於矯正環節的實施.
3、目標的矯正與修訂.這是目標評價的重要方面。矯正是對師生雙方而言的,對學生則通俗的理解為改正錯誤,重新掌握目標要求掌握的知識;對教師,則不僅如此。它既指幫助學生重新學習目標要求掌握的知識,又指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檢視與修正。課文目標教學是一個連續的、複雜的系統,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關係到下一個目標。所以,教師在實施目標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適時修訂、確立新的目標,為又一個教學過程的展開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