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同事之間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衝突,或因工作失誤給他人帶來多餘的事後工作和麻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向上司或同事道歉,更要敢於面對自己的莽撞或失誤真誠的尋求諒解,重新贏得上司和同事對自己的信任和好感。那麼在職場中如何恰當地使用道歉的技巧呢?
第一、沒有傾聽的道歉是沒有誠意的
有時工作中之所以會發生衝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通常表達自己的太多,聽別人說的太少,總是不能讓對方把話說完。搶話、搶臺詞、搶著表達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從簡單的工作交談變成了爭論、從爭論變成了爭吵、從爭吵變成了誰也容不下誰。有他沒我、有我沒他,膠著而無法自拔。這種情況,在道歉時不要著急為自己辨解,要學會傾聽,讓對方把不滿的情緒發洩出來,簡單陳述一下自己的原因。
第二、只看到表面現象就做出的判斷
《呂氏春秋》裡有一段,孔子周遊列國,和他的弟子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三餐只以野菜果腹,整整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顏回討來了一些米。飯快要好了的時候,孔子看見弟子顏回正在用手抓鍋中的飯吃。孔子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恭請孔子用飯時,孔子正襟危坐說:我剛才夢到了祖先,我想先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用來祭祖先吧!」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剛才加火時有柴灰掉入鍋中,弄髒的飯粒倒了可惜了,我就拿起來吃了,不能用來祭祖了。孔子聽後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孔子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很是愧疚,他讓弟子們記錄了這件事警示後人。在職場中,我們都不要輕易的妄下結論而傷害了同事之間的感情,有時在看到自己利益受損或工作評價降低的時候,往往按捺不住自己那顆如火、如乾柴、堪比炸彈的小心臟,等不到事情的真相,直接幹就完了。
這種情況,要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各方面來檢討,非常抱歉給對方造成的情感傷害和多餘的事後工作。然後問清楚事情的原委,擺事實、講道理,和領導溝通,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大多數職場精英都擁有高學歷、高知識,而往往會過度依高知,而忽略了高情商。
第三、面對面地向對方道歉,在10分鐘或兩天內完成。
發現自己失誤的時候,最好速度道歉,高鐵都提速了,你的道歉也需要效率。不然時間拖地久了,對方的不滿情緒一定會找地方宣洩,讓圈子裡的人產生曲解,甚至會孤立你。及時的當面道歉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剛才的事情是我不好,讓你受委屈了,我真誠的向你道歉……然後,你只需要聽對方說,明白嗎?
第四、不要看重領導在問題的處理上傾向誰
領導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領導想要的結果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一個聰明的領導,不會為某一個員工雞毛蒜皮而去得罪另一個員工的雞毛蒜皮,他所領導的團隊很少出現員工的衝突和矛盾是他個人領導力和個人魅力的體現。你和同事的矛盾上升到領導桌面的時候,不要急著辯解,你可以說,不好意思領導,這件事情是因我而起,我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或工作方法,請領導放心,此事因工作而起,因工作而論,不會影響到團隊的整體。我和小美、小麗、小花是可以和平解決爭議的。
第五、如果問題的矛盾雙方是你和你的上司
第一條,領導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領導錯了,請參照第一條。
首先應認真的檢討一下自己,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和領導鬧了矛盾,是說話語氣太急了,是別人打了你的小報告而你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拍了領導的桌子。無論對錯,都應該主動及時地去向領導道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你都可以心平氣和地向領導闡述工作或事情原委,不卑不亢。領導不讓你說的時候你就不說,領導讓你說的時候你就如實陳述。如果是別人打了你的小報告,而事情不是你幹的,是別人嘴裡說的你幹了什麼什麼,請讓他拿出證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誰主張,誰舉證。我們沒有必要為一件莫虛有的罪名,而爭得面紅耳赤,讓領導啞口無言勝過你的巧言激辯。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職場中沒有一帆風順,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發生了職場矛盾、情感糾葛,只要我們的態度真誠懇切,虛心接受領導的批評,勇敢的向同事道歉,並用有效恰當的方式使用道歉的技巧,防止與領導、同事的矛盾升級和擴大,你的職場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在職場中,你有沒有過和上司、同事發生矛盾的經歷呢?春風十裡不如你微微一笑,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