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偉大中的智慧!

2020-12-18 青青與世界

知行合一是我們常聽的一句話,也是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常常把它掛在嘴邊。

但在做知行合一時,我們常常卻是知比行多。所以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講道理的人、說教的人、滔滔不絕的人,但許多人不能將這些道理、說教、話語落實到他自己的行為中。所以,知,就塑造了這些人誇誇其談的形象。

知行必須的合一。當知行合一的時候,那些道理、那些說教、那滔滔不絕的話頓時少了許多。而透過實實在在的行為,卻將這些道理和說教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知行合一的時候,它不僅對別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對於執行知行合一的人也有巨大的塑造力。在知行合一的時候,它產生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

現代人,常常重視知,輕視行,所以多言行不一致的人。言行的不一致,又常常給人一種騙子的感覺。所以,誰會去真正聽信一個騙子的話,哪怕他是誰。

知行合一,是一種偉大的教誨,是是一種偉大的智慧。

相關焦點

  • 知行合一的智慧總是鼓舞人心的
    知行合一:知識真實而堅實的部分是行動,對行動的認識和對地方的精確觀察就是知識。從行為中可以看出你對某件事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推理,而正確準確的行為也影響著對事物的理解。這才是知行合一,認識真理,實踐真理。世上的東西不難獲得,容易失去;積少成多,就不會偉大。
  •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才是明理的智慧人
    學習貴在明理,只有善於學習的人才能明白道理,做人的智慧就在於一個「明」字上。這個社會上,有明白人,有聰明人,有明理人,有大智若愚的人,做人貴在明理,貴在知行合一。只有明理了,並能夠知行合一,如此才能做明理之事,做明理之人,這樣的人就是智慧的人,也是大智若愚的人。
  • 王陽明:做到知行合一即神人,多數人卻忽視了知行中最重要的一點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致良知,而致良知的功效就是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是心學的關鍵,一個人想取得成功一是需要啟迪心中智慧,覺醒心的力量;二是需要知行合一,需要從知道到做到。但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呢?是因為忽視了知與行之間的心,知行合一,其實要實現的是知心行合一。
  • 智慧協同,知行合一!2017致遠互聯精英夥伴夏令營構建大協同生態
    本屆精英夥伴夏令營以「智慧協同知行合一」為主題,聚集了200餘位致遠渠道夥伴以及微軟中國、帆軟軟體、盈世信息科技、隨銳科技、點滴關懷、融雲等數十家致遠生態合作夥伴,共同感悟陽明智慧,以古法用於今日,將知行合一貫通協同之道,放眼致遠互聯新三年戰略下的夥伴經營策略,與夥伴並肩、與不確定性共舞,共建新商業時代下的大協同生態。面對不確定性的新常態,致遠互聯如何帶領夥伴破題?
  • 知行合一?你懂嗎?
    什麼是知行合一那麼有沒有兩全的辦法,既堅持理想和正義,又能成就大事呢?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我們就看看歷史。所以答案是有的,這個工具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思想由明朝嘉靖年間的王守仁提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
  • 《傳習錄》:本心與知行合一
    《傳習錄》是儒家學派「心學」的代表作之一,「傳習」一詞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共有三卷,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思想。上卷由其本人審閱;中卷書信出自其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是其弟子整理,較為具體的解說了他的思想。
  • 智慧城市邁入深度下沉階段 曠視城市大腦讓城市智能化「知行合一」
    在此情形下,人工智慧技術被不斷地應用在政務、教育、安全、交通、民生等眾多領域,從而為城市治理帶來更多的成效,進一步推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然而,當前許多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面臨著場景分散、系統與設備互相獨立、智能化程度各異且無法實現協同等問題,這就導致了人工智慧技術發揮效用有限。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知行合一」中守初心擔使命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這就要時時在「知行合一」中守初心擔使命,堅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使「中國號」這艘巨輪繼續破浪前進、揚帆遠航。
  • 究竟什麼是「知行合一」你知道嗎?初解「知行合一」的含義
    (知行合一)學傳統文化,懂修身養德,悟人生智慧。王陽明(明朝思想家,也叫王守仁)被後人評為「立功、立德、立言」的儒家聖人,他提出的「心學」集儒家、佛家學問之大成。其學遠承孟子,近繼象山,自成一派,影響由明代而及當世,風靡一時而傳播中外,其一生的學問可以概括為「知行合一」四字,被稱為當今人生修心、成功學的不二之選。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
    在賀信中,許嘉璐先生肯定了本次峰會的價值和意義。許先生強調,平和縣既是陽明先生率兵平寇立功的第一站,也是其偉大思想的傳播地,更是王陽明因地名縣的實踐地。陽明之所以能夠在戰爭中屢建奇功,與其做人的真誠與機智密不可分。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一起領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終極智慧
    人總是從無限的可能性中以未知開闢未來,而不是從正確的邏輯推論中以理論得知必然。所以每個人當下的行為,都是在自己本性驅動下,所能做出的最優解。——這既證明了知與行的必然性,也證實了從行為驗測本性的正確性。而我得出上述結論,則是否可以說明我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進行了對自我本性的感受。
  • 縱橫交錯,知行合一;點滴智慧,聚沙成塔 | 安泰MBA校友會日前舉行...
    【MBA中國網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方若院長提出「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商學院改革思路,以行業研究為抓手,建立縱向思維,促使商學院回歸科研、教學、商業實踐本源。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就是要拋開物質世界的變幻,抵達般若的通透智慧,察覺事物運行真正的規律。良知即般若,良知即真我。肉體上的,今生今世的自我,不過是運載生命的軀殼(汽車)。佛教經書眾多,共同認可的規律包括:因果關係,恆常變化,色空不異。
  •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
    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還不夠,還要去做,去行。實際上佛法的四位大菩薩,文殊師利代表知道,即無上智慧,地藏王大菩薩代表發願,即去做,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而普賢菩薩則代表行。就是執行。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止於至善
    未來的路雖總充溢著迷茫與孤獨,漫長坎坷又布滿荊棘,但若能放下外界的紛紛擾擾與流言蜚語,知行合一,便能獲得真知,踏上星辰大海的徵程。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講,「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即懂得道理;行,即踐行鍛鍊。知道卻不去行動,就是沒有真正明白。
  • 知行合一 薪火傳承
    王小梅:您剛才講《中庸》和「知行合一」的關係,我們感覺還是不太明白,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人理解的「知行合一」,就是知識和行動的統一、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陽明先生所揭示的「知行合一」,您能結合覺悟的境界深入淺出繼續給我們談談嗎?
  • 感悟心學智慧與力量 致良知東方書院新編《知行合一》正式發布
    10月25日上午,由致良知東方書院舉辦的「新編《知行合一》發布會」舉行。本次新書的編訂,歷時將近一年,三十多位書院的同學擔當編輯志工參與其中,共收錄陽明先生原文72篇(含《年譜》)。本次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徐徐拉開了「帷幕」。
  •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推動...
    顏偉在南岸區2020年秋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座談交流會上強調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顏偉在南岸區2020年秋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座談交流會上強調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知行合一》: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
    第三種人:心懷鬼胎的同鄉,會讓我們有話也不說《知行合一》:當我們的同鄉處處算計我們想要從中謀利的時候,會讓我們不再願意與之交談。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所說的「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正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很多人與其和他們相處讓自己寒了心,倒不如自己選擇孤獨,也不願意多說一句話,不必違心的相處。人生在世,一定要讀一讀《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
    ◇人與人的距離,實質上都是做人知行合一的差距。血濃於水的親情、忠貞不渝的愛情、親密無間的友情,都是千金不換、千載難逢的心照不宣,都是千錘百鍊、千挑萬選的真摯情感。 ◇一個人知行合一的綜合能力決定自己的親和力,直接影響著自己的溝通力、凝聚力。日常生活中的偶遇和不及痛癢的一些攀談,只不過是路人相遇間的一些搭訕,根本植入不了心田。